(六)核糖体1.掌握核糖体的形态结构、组成、类别。2.掌握核糖体的功能部位及其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3.理解多聚核糖体在蛋白合成中的意义和核糖体循环
(四)维生素常见维生素的活性形式及作用;维生素缺乏导致的疾病。
五、病例对照研究(一)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匹配的原理和方法;病例与对照的来源与选择;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OR的含义及其在病例对照研究中的意义;分层分析的概念及应用。(二)熟悉病例对照研究的一般步骤;病例对照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点及局限性。(三)了解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应注意的问题。
十、公共卫生监测(一)掌握公共卫生监测的概念,公共卫生监测种类与内容。(二)熟悉公共卫生监测的目的与意义、公共卫生监测的方法与步骤。(三)了解公共卫生监测发展概况、公共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方法。
(四)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1.质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1.1掌握构成质膜的主要分子类别及其特点和意义掌握脂质:磷脂、糖脂、胆固醇;蛋白质:外在蛋白,内在蛋白,跨膜蛋白的一般结构特点;糖类1.2掌握质膜的结构模型脂双层模型;单位膜模型;流动镶嵌模型。2.质膜的功能2.1掌握物质的跨膜运输被动运输:特点;简单扩散,易化扩散;载体、转运蛋白的概念主动运输:特点;直接主动运输-泵运输及转运ATP酶的概念;间接主动运输-协同运输、胞纳(胞饮和吞噬)、胞吐、穿胞运输2.2掌握质膜的其他功能3.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3.1理解细菌细胞的鞭毛:结构和运动机制3.2理解其他特化结构
7.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十二)生殖
Ⅱ.试卷结构一、考试时间:180分钟,满分:300分二、题型结构A型题第1~9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35分第91~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B型题第121~1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X型题第151~18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十一、传染病流行病学(一)掌握传染过程、感染谱;流行过程的三环节二要素;传染病的主要几种传播途径及其流行病学特征;法定传染病分种类、数量;传染源的种类及意义;潜伏期和传染期的概念及流行病学意义;疫源地概念及疫源地消灭必须具备的条件;免疫规划的概念。(二)熟悉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和降低的因素;传染病报告病种类别;熟悉常见传染病(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艾滋病)的传染源、病原体特点、传播途径及预防与控制措施;我国的计划免疫和免疫程序。(三)了解预防接种效果评价,新发传染病。
(一)绪论1.细胞的概念及其对于生命体的意义2.细胞生物学的概念3.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4.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Ⅳ.考试内容与要求一、生理学(一)绪论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2.生理功能的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3.机体的反馈控制系统。(二)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单纯扩散、经载体和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和继发性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2.神经和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简要的产生机制。3.刺激和阈刺激,可兴奋细胞(或组织),组织的兴奋,兴奋性及兴奋后兴奋性的变化。电紧张电位和局部电位。4.动作电位(或兴奋)的引起和它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5.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6.横纹肌的收缩机制、兴奋-收缩偶联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