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试的总体要求《新闻学理论与实务》考试大纲适用于报考辽宁大学新闻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新闻学理论与实务》考试的主要内容包括中国新闻传播史和外国新闻传播史、新闻学理论及新闻写作等知识范畴。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中外新闻传播事业的历史演化、发展脉络、重要人物事件、社会动因、内在逻辑及发展趋势;熟悉新闻学基本理论,明确新闻及其相关理论适用于实践的原则;了解并学会运用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撰写多种类型的新闻稿件。考生还应该了解新闻传播领域的热点事件及传媒前沿现象,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清末时期的新闻事业1.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在海外、港澳的报刊宣传活动及二者之间的论战2.第二次国人办报高潮3.“苏报案”始末及其影响4.于右任与“竖三民”5.“大江报案”6.《大清报律》的特点及其影响7.梁启超的办报经历及其新闻思想8.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新闻业务的改进
(一)从洪荒时代到文艺复兴1.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经历的主要历史阶段2.《每日纪闻》3.威尼斯“手抄新闻”
(二)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中国近代报刊诞生的历史背景2.鸦片战争前外报在中国境外和境内的发展状况3.鸦片战争后外报在香港和上海的发展状况4.以《申报》为首的中文商业报刊在上海的迅猛发展5.在华外报网的形成与外报的历史作用
第一部分:中国新闻传播史论(一)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木铎、布告、露布、檄文2.唐代“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3.宋代官办的“邸报”和“邸报”的发行制度4.宋代的“小报”和官方对“小报”的查禁5.明代官报的抄传和发行制度6.《万历邸钞》、《天变邸抄》和《急选报》的内容、特点和性质7.清代官报、提塘报房和民间报房各自的特点和彼此的关系(二)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初步发展1.中国近代报刊诞生的历史背景2.鸦片战争前外报在中国境外和境内的发展状况3.鸦片战争后外报在香港和上海的发展状况4.以《申报》为首的中文商业报刊在上海的迅猛发展5.
(十)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1.“拒检运动”与新闻界争取新闻自由的斗争2.《大公报》的“小骂大帮忙”3.《观察》周刊4.《晋绥日报》反“客里空”运动5.毛泽东《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讲话》6.刘少奇《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十一)建国后的新闻事业(十一)建国后的新闻事业1.抗美援朝报道的特点2.《人民日报》以改版为中心的新闻工作改革及其收获与意义3.“左叶事件”4.中国新闻工作者第一次会议5.“大跃进”与新闻宣传6.先进典型的宣传与报道7.燕山夜话8.两报一刊9.文革小报10.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1.“皇甫平”评论与《东方风来满眼春》12.《北京青年报》
(三)国人办报活动的兴起与发展1.王韬所办的《循环日报》及其办报思想2.郑观应及其办报思想3.维新运动与维新派所办报刊4.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5.维新派报刊在新闻业务上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一)中国古代新闻传播活动1.中国古代的信息传播:木铎、布告、露布、檄文2.唐代“开元杂报”和“敦煌进奏院状”3.宋代官办的“邸报”和“邸报”的发行制度4.宋代的“小报”和官方对“小报”的查禁5.明代官报的抄传和发行制度6.《万历邸钞》、《天变邸抄》和《急选报》的内容、特点和性质7.清代官报、提塘报房和民间报房各自的特点和彼此的关系
(九)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1.中共党报系统的重建2.新华通讯社的独立发展3.延安新华广播电台4.《解放日报》改版与中共新闻理论发展5.艾格妮丝·史沫特莱6.《新华日报》及其创办意义和斗争经验7.中国青年记者协会8.“洋旗报”
第二部分:全球新闻传播史论(一)从洪荒时代到文艺复兴1.人类新闻传播活动经历的主要历史阶段2.《每日纪闻》3.威尼斯“手抄新闻”(二)17世纪的新闻事业1.古登堡及其发明的意义2.定期报刊与早期新闻媒介的差异3.德国新闻事业起步早的原因及代表刊物4.“科兰特”5.早期杂志的特点及代表刊物6.英国封建专制时代的印刷出版管理制度7.英国革命时期报业的狂飙突围8.弥尔顿与《论出版自由》9.真正的报纸《牛津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