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2019年南昌大学各专业安徽排位(南昌大学安徽省多少位多少分才能上)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1 22:26:42 解决时间:2022-12-19 16:45

满意答案

2019年南昌大学安徽各专业排位:
1.临床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2960(需要考592分);
2.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3673(需要考590分);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4042(需要考589分);
4.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4042(需要考589分);
5.信息与计算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4417(需要考588分);
6.管理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4417(需要考588分);
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14417(需要考588分);
8.物联网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4417(需要考588分);
9.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4417(需要考588分);
10.电子商务理科普通类排位14830(需要考587分);
11.车辆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4830(需要考587分);
12.软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4830(需要考587分);
13.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4830(需要考587分);
14.金融数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4830(需要考587分);
15.环境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4830(需要考587分);
16.基础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4830(需要考587分);
17.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理科普通类排位14830(需要考587分);
18.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4830(需要考587分);
19.医学检验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5218(需要考586分);
20.数学与应用数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5218(需要考586分);
21.广播电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5218(需要考586分);
22.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5218(需要考586分);
23.水产养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5601(需要考585分);
24.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15601(需要考585分);
25.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5601(需要考585分);
26.物理学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5601(需要考585分);
27.信息安全理科普通类排位16004(需要考584分);
28.建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6004(需要考584分);
29.工程力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6004(需要考584分);
30.国际商务理科普通类排位16004(需要考584分);
31.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理科普通类排位16004(需要考584分);
32.临床医学类(合作办学)(临床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5345(需要考564分);
33.口腔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46329(需要考431分);
34.临床医学(医学影像)理科普通类排位146329(需要考431分);
35.医学检验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147326(需要考430分);
36.临床医学(麻醉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47326(需要考430分);
37.护理理科普通类排位148297(需要考429分);
38.药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48297(需要考429分);
39.英语文科普通类排位2779(需要考599分);
40.国际商务文科普通类排位3071(需要考597分);
41.翻译文科普通类排位3198(需要考596分);
42.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文科普通类排位3512(需要考594分);
43.人力资源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3694(需要考593分);
44.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文科普通类排位3694(需要考593分);
45.行政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3878(需要考592分);
46.公共关系学文科普通类排位3878(需要考592分);
47.广播电视学文科普通类排位3878(需要考592分);
48.金融学文科普通类排位3878(需要考592分);
49.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文科普通类排位3878(需要考592分);
50.历史学文科普通类排位4097(需要考591分);
51.哲学文科普通类排位4097(需要考591分);
52.劳动与社会保障文科普通类排位4097(需要考591分);
53.工商管理(实验班)文科普通类排位4097(需要考591分);
54.会展经济与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4284(需要考590分);
55.护理文科普通类排位49221(需要考510分)
2019年南昌大学各专业安徽排位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排名
安徽临床医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212960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59013673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58914042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589
信息与计算科学58814417
管理科学588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588
物联网工程588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588
电子商务58714830
车辆工程587
软件工程587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587
金融数学587
环境科学与工程587
基础医学587
材料类(含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587
土木类(含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587
医学检验技术58615218
数学与应用数学586
广播电视学586
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586
水产养殖学58515601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585
化学类(含化学、应用化学)585
物理学类(含物理学、应用物理学)585
信息安全58416004
建筑学584
工程力学584
国际商务584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含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584
临床医学类(中英双学位合作办学)(含临床医学)56425345
口腔医学专科批431146329
临床医学(医学影像)431
医学检验技术430147326
临床医学(麻醉学)430
护理429148297
药学429
英语文科本科一批5992779
国际商务5973071
翻译5963198
工商管理类(含工商管理、会计学)5943512
人力资源管理5933694
中国语言文学类(含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593
行政管理5923878
公共关系学592
广播电视学592
金融学592
法学类(含法学、知识产权)592
历史学5914097
哲学591
劳动与社会保障591
工商管理(中法实验班)591
会展经济与管理5904284
护理专科批51049221
电气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历史渊源

南昌大学能源与电气工程系源于1958年江西工学院创建的电机工程系,该系为江西工学院首批设置的四个系之一。当时的电机工程系开设了电机、电器、无线电和工业企业自动化等专业,1972年增设了发配电专业,1988年发配电专业更名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1998年,电机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合并,更名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专业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

◾师资队伍

能源与电气工程系现有一支以省学科带头人、杰出青年人才,以及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职称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高水平学术队伍,现有教职工30余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6人。此外,本学科还聘有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等具有行业背景的国有企业多名技术骨干为兼职硕导。

◾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

本专业设有电机与电器和电力系统及自动化2个教研室,教学科研用房面积5000余平方米。建有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仿真、微电网和新型与特种电机等3个科研实验室、近20个本科教学实验室和1个“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基地,以及智能电网、智能配电网工程应用、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以及新型与特种电机等4个研究团队。

该学科拥有电机与电器(1986年)、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1993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00年),以及电工理论与新技术(2013年)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电机与电器学科是我校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学科。2006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招收电气工程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以及同等学力研究生。

◾培养方式与特色

能源与电气工程系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个本科专业,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该专业是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2008年)、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0年)。本专业生源质量较好,2017年-2019年录取分数线高出一本线分别为49、56和54分,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进入国家电网公司和发电企业等大型国企,以及电气装备制造企业工作。

本专业现有在校学生760余人,其中本科生近500人,硕士研究生260余人。几十年来,本专业为国家在电气装备、电力行业,以及能源领域培养了大批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本学科始终以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电气学科的发展前沿,坚持电机、电力系统,以及电力电子等多学科方向协同发展并交叉渗透的发展思路,依托江西省智能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和江西省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电机基本理论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电子系统及其控制以及新型电能变换技术等特色研究方向。
工商管理类 人力资源管理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

专业创设于2014年,同年招收人力资源管理本科学生。专业发展最早可追溯到2001年,南昌大学公共管理硕士点于2001年开始招收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硕士生,而人力资源管理一直是本院公共管理硕士点的研究方向之一。本专业一直秉承“立足江西,服务基层、辐射全国”的宗旨,强调科学定位,彰显特色,通过强根基、重品质、立创新,实现“教学科研为社会发展服务”的务实追求,成为江西省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育基地。



2、师资队伍

本专业目前有12位专任教师,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达75%。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9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教师比例为100%,具有一年以上海外留学经历的专任教师接近40%。随着专业的快速发展,本专业正逐步形成了一支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与学缘结构都较为合理的高能高效的师资队伍。



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

(1)形成了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将教学与竞赛紧密结合,通过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职业技能竞赛(HRU)、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精创教育杯)、全国模拟谈判竞赛等国家级竞赛平台,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2)形成了良好的教学与科研环境。本专业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实训中心,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验室,实验室购置了绩效管理教学软件系统、薪酬管理教学软件系统、人力资源沙盘模拟对抗平台等专业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这对实现理论与实训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建立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研究所、领导力研究力发展研究所等院级研究机构。

(3)搭建了广泛的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建立了湖北省大悟县校外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湖北省保康县校外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湖北省丹江口市校外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江西省资溪县人民政府校外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等31个校外实习基地和十余家友好合作单位并开展了实践教学,建立起了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4、培养方式与特色

我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形成了良好的学生培养模式,具有突出的人才培养特色:

一是依托学科竞赛平台,将教学与竞赛紧密结合,通过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职业技能竞赛(HRU)、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精创教育杯)、全国模拟谈判竞赛等国家级竞赛平台,形成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重视实训基地建立,将教学与实训紧密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形成了“师徒制”特色的以实训促教学人才培养模式。

三是以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贯彻“立德树人”之理念,首创本科人才培养创新之“四百工程”,即“百部经典”夯基础,“百佳讲谈”普常识,“百村调查”促能力,“百优双创”重运用,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

本专业源于 1975 年创办的江西大学外语系,恢复高考之后,1978 开始招生, 是江西省创办最早的英语专业之一。2020年本科培养计划开设三个方向:英语语言文学、英日、英西。在专业建设上,始终抓牢人文 底蕴这一专业阵地,在重视文学、语言学等学术基础的培养之外,加强以课程为引领,以各种省级和国家级英语比赛为激励,通过翻译(口译和笔译)、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等课程的开设,不断地促进专业基础的夯实和输出能力的提升,取得了较理想的人文底蕴内力养成并延伸至实用能力的打造。 2002年以来,在该专业的基础上,已发展形成了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学术型硕士点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共 4 个硕士学位点。

2、师资队伍

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发展,本专业拥有一支专业结构均衡,年龄分布理想,学 术实力强的师资队伍,共有专任教师 34 人。其中,有教育部英语专业指导分委 员会委员 1 人、省高校学科带头人 2 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 2 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10 人、在读博士 3 人、硕士学位教师 14 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 20 人;有硕士生导师 7 人、外籍教师 4 人、海外留学归国人员 10 人。

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

在学术力量的发展方面,本专业教师致力于高层次的学术研究,自从 2008 年以来,获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 7 项,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3 项、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项目 2 项,以及多个省级人文社科项目、省级教育科学课题和教改课题、多篇 CSSCI、SSCI 期刊论文及国内主要出版社出版的教材、著作和译著等。本专业还打造了本地学术平台,建立英美文学研究中心、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经常邀请国内外学者前来我院进行学术讲座交流活动。

此外,本专业有省级精品课程两门、省级资源共享课程一门、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2 项、省级优秀社科成果二等奖 4 项、三等奖 3 项。在2015年江西省普通高校英语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本专业排名全省第一;2019年,本专业获批“江西省一流专业”并获得南昌大学“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支持;2019年本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本专业教学设施完善,建有外语智慧教室、同声传译室、机辅翻译室、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外语自主学习室、外语图书资料室和外语教学音视频网站。

4、培养方式与特色

本专业秉承“中外并蓄,德业兼修”的院训,践行“语言与文化融合,专外与二外并举,知识与实践统一”的人才培养理念,按照“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宽适应、重创新”的要求,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基本功,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思想道德素质过硬,厚实的专业知识且能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

本专业开设的双外语方向(英日方向和英西方向)旨在培养同时具有扎实的英语和第二外语(日语或西班牙语)的听、说、读、写、译基本功,熟练地运用英语和第二外语在学术、外事、教育、企业、经贸、文化、科技、旅游、军事、新闻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及研究工作的双外语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5、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素质全面。本专业的学生,在保研、考研和出国深造方面,数量和质量具有明显的提升。在专业方向选择上,本专业的学生多选择申请外国文学专业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习,其次是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翻译学、翻译专业硕士学位和跨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近四年来,毕业生升学率(考研、保研、留学)达到近40%,一次性就业率达95%。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掌握坚实的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通晓国内外工商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理论与实务,拥有优秀的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开拓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战略规划技能和沟通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多种语言和现代信息技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数字经济商业管理、科技企业创新管理、跨国企业国际管理与工业商贸综合管理”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等组织胜任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型与应用型复合人才。



2.培养特色

(1)数字技术与数字管理相结合的数字商科人才。工商管理专业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本专业以工商企业为服务对象,以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字营销、数字媒体、数字分析的专业基础及动手能力的毕业生为目标。在培养模式上以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为导向,培养学生数字商业与数字技术能力;强调数字技术与数字管理理论联系当前信息化发展实际,构建一体化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字技术与数字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商业管理与工业运营能力相结合的工商融通人才。突出教学培养的多元性,在培养商业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融入工业运营等方面能力教学,培养兼具工业运营与商业管理能力的工商融通型人才。使得在人才培养中紧密结合,加强工业运营与商业管理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和着力提升学生的工、商业综合和实操复合能力。

(3)科技创新与创业管理能力相结合的创新应用人才。在重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采用“问题导向式”方法,向学生传授产业前沿相关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科技创新及管理全过程,培育全流程管理人才,使其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启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质,提升学生高效能的领导力与执行力,推动培育科技创新与创业管理能力相结合的创新应用人才。

(4)国际视野与国际商贸能力相结合的跨国管理人才。在能力培养上,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与国际商贸能力相结合的融合体。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拥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理念的人才,让学生既懂中国经济,又谙熟国际经济、国际贸易规则,充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社会市场需要,成为兼具国际视野与国际商贸能力的复合型跨国管理人才。



3.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包括“工商管理导论、管理学、商法、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与金融、财务管理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创业学、公司治理、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学、工程经济学、大数据商业应用、商务数据分析、数字商业管理”等。
计算机类 软件工程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

2002年南昌大学设立软件工程本科专业。

2008年南昌大学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入选省级特色专业。

2010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

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2019年入选省级一流专业。



2、师资队伍

(1) 国家级人才1人、青年长江学者 1人(柔性引进)、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享受省政府津贴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杰出青年1人、省青年千人1人、国家级双创导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

(2) 具有产教融合师资队伍: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占91%,企业兼职教师40余人

(3) 具有海外经历教师比例达84%



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

2012年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2018年获批江西省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

2019年获批江西省智慧城市重点实验室。



4、培养方式与特色

(1)本专业培养目标:

道德素养目标: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专业知识目标: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及需求分析、概要设计、系统开发、软件测试等软件工程专业知识。

工程能力目标:作为技术骨干具有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具备创新潜力、国际化视野和跨学科环境下进行沟通协调、竞争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职业定位目标:毕业后5年将成长为具有国际化视野及创新潜力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科技研发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岗位人才。

(2)本专业培养方式

本专业实行软件学院计算机大类招生及人才培养方式。其中大一大二不分专业进行公共基础课及计算机类专业平台课程教育。从大三学年开始专业分流,选择软件工程专业或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进行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与个性选修课程学习。本专业将围绕智能技术与大数据、软件与网络安全二个行业应用方向进行专业融合,实施学科交叉的新工科软件人才培养。与政府及企业合作,建设新工科交叉领域的省部级实验室等实训和培养平台,结合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的改革,支撑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

(3)本专业特色

深厚的专业基础:拥有2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入选省级一流专业。

高水平学科平台:1个硕士点,1个博士点,国家级人才及省级创新团队,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多元化师资队伍:国家级人才、青年长江学者、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外教及企业导师。

新工科培养方案:坚持需求导向,学生为中心,强化通识教育,对标质量标准,突出实践育人。

政产学深度融合:共建实训基地52个,实施政企校合作实训计划。

开放国际化办学:获批校示范性国际化学院,开展常态化的对外交流合作项目。

机械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 历史渊源

本专业及学科的主要发展历程:

1958年锻压专业招生

1993年获得江西省第一个博士点“材料加工工程”专业博士点授予权

1997年增加焊接(潘际銮院士领衔)和塑料成型模块

1999年合并成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2000年建立全省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

2007年获批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先进成形与模具实验室”

2008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2009年获批“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2010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专业获批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

2010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教学团队荣获省级教学团队

2011年获批江西省高性能精确成形重点实验

2012年获批江西省高校品牌专业

2013年获批江西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016年获批江西省“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综合评价第一名

2017年获批江西省轻质高强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

2018年获批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

2018年本专业一级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为国家“一流学科”

同时,本专业依托学科“材料加工工程”是国家“十五”、“十一五”、“211工程”重点学科、江西省“九五”、“十五”、“十一五”重点学科。



2、 师资队伍

本专业拥有由潘际銮院士、香港城市大学吕坚院士引领的一支教研能力突出、中青年优秀教师为主体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业教师23人,其中教授和副教授18人(78%),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人(78%),具有国外留学经历16人(70%),二级教授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省百千万人才5人。



3、 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

(一)教学平台: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南昌大学-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基地

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昌大学工程力学实验中心

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南昌大学力学与工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

江西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南昌大学工程训练中心

省级教学团队:“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二)科研平台:

“材料加工工程”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先进成形与模具实验室” 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

“江西省高性能精确成形重点实验”

“江西省轻质高强结构材料重点实验室”



4、 培养方式与特色

(一)培养方式:

4年制本科教学,授工学学士学位,学位学分最低要求169学分,非学位学分最低要求6学分(含军事技能训练2学分、第二课堂2学分、生产劳动2学分),同时,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二)特色:

(1)办学历史悠久,学科与专业建设基础扎实

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依托学科“材料加工工程”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一级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拥有潘际銮院士领衔的一支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现有专职教师中省级教学名师3人,副教授以上职称86.9%,博士学位82.6%,海外访学经历65.2%,获国家基金人均1.5项。

(2)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形成了较明显的产教融合区域特色优势

重视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与江铃集团等大型企业开展产学研、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开设“卓越计划实验班”等校企合作,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江铃集团中高层干部约50%为我院毕业校友。

  中专 2022-12-19 16:45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南昌大学安徽文科分数线,南昌大学安徽文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1楼

    2021年南昌大学安徽文科最低分数线为611文科最低位次为3872。2020年南昌大学安徽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85文科最低位次为4150。2019年南昌大学安徽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90文科最低位次为4141。2018年南昌大学安徽文科最低分数线

  • 中专学校

    南昌大学安徽理科分数线,南昌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2楼

    2021年南昌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77理科最低位次为24134。2020年南昌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94理科最低位次为25000。2019年南昌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64理科最低位次为25239。2018年南昌大学安徽理科最低

  • 职中

    南昌职业大学安徽文科分数线,南昌职业大学安徽文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3楼

    2021年南昌职业大学安徽文科最低分数线为213文科最低位次为183096。2020年南昌职业大学安徽文科最低分数线为214文科最低位次为189004。2021年安徽文科录取分数线及安徽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文科安徽录取分数线

  • 中专学校

    南昌职业大学安徽理科分数线,南昌职业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多少分及最低排位多少名

    4楼

    2021年南昌职业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210理科最低位次为224930。2020年南昌职业大学安徽理科最低分数线为209理科最低位次为220505。2021年安徽理科录取分数线及安徽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理科安徽录取分数线

  • 中专学校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2019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5楼

    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2019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6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6分,电子信息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7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7分,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

  • 中专学校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2019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6楼

    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2019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风景园林(英语语种考生)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3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语种考生)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3分,物联网工程(英语语种考生)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3分,工程造价(英语语种考生)理

  • 职中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2019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7楼

    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2019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电子信息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0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2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2分,法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3分,金融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3

  • 职中

    南昌航空大学2019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8楼

    南昌航空大学2019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环境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6分,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光电方向)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8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9分,网络工程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09分,电

  • 中专学校

    南昌大学2019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9楼

    南昌大学2019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临床医学类(合作办学)(临床医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4分,信息安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4分,建筑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4分,工程力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4分,国际商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4分,食品科

  • 中专学校

    南昌职业大学2019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10楼

    南昌职业大学2019年安徽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药品经营与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01分,汉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01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01分,工程造价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01分,学前教育理科录取分数线为201分,物联网应用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