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昌大学甘肃各专业排位:
1.临床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266(需要考565分);
2.口腔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421(需要考564分);
3.眼视光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575(需要考563分);
4.麻醉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577(需要考557分);
5.预防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577(需要考557分);
6.医学影像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577(需要考557分);
7.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760(需要考556分);
8.医学检验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8145(需要考554分);
9.临床药学理科普通类排位8325(需要考553分);
10.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8325(需要考553分);
11.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8549(需要考552分);
12.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理科普通类排位8724(需要考551分);
13.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理科普通类排位8724(需要考551分);
14.管理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8900(需要考550分);
15.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8900(需要考550分);
16.软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8900(需要考550分);
17.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8900(需要考550分);
18.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8900(需要考550分);
19.水利水电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9083(需要考549分);
20.环境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9083(需要考549分);
21.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普通类排位9083(需要考549分);
22.制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9083(需要考549分);
23.药学理科普通类排位9083(需要考549分);
24.车辆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9083(需要考549分);
25.工业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9083(需要考549分);
26.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9083(需要考549分);
27.数学与应用数学理科普通类排位9083(需要考549分);
28.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9083(需要考549分);
29.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理科普通类排位9083(需要考549分);
30.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9083(需要考549分);
31.物理学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9083(需要考549分);
32.应用心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9083(需要考549分);
33.护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9083(需要考549分);
34.临床医学(麻醉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7214(需要考419分);
35.临床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8360(需要考417分);
36.临床医学(医学影像)理科普通类排位68957(需要考416分);
37.护理理科普通类排位69541(需要考415分);
38.口腔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0118(需要考414分);
39.药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0118(需要考414分);
40.新闻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551(需要考572分);
41.广告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658(需要考570分);
42.历史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658(需要考570分);
43.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文科普通类排位1658(需要考570分);
44.旅游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1717(需要考569分);
45.行政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1717(需要考569分);
46.哲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717(需要考569分);
47.社会工作文科普通类排位1717(需要考569分);
48.劳动与社会保障文科普通类排位1717(需要考569分);
49.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717(需要考569分);
50.护理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717(需要考569分);
51.护理文科普通类排位19956(需要考473分)
2019年南昌大学各专业甘肃排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甘肃 | 临床医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5 | 6266 |
口腔医学 | 564 | 6421 |
眼视光医学 | 563 | 6575 |
麻醉学 | 557 | 7577 |
预防医学 | 557 |
医学影像学 | 557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 | 556 | 7760 |
医学检验技术 | 554 | 8145 |
临床药学 | 553 | 8325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553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552 | 8549 |
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材料物理、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51 | 8724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551 |
管理科学 | 550 | 8900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50 |
软件工程 | 550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50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50 |
水利水电工程 | 549 | 9083 |
环境工程 | 549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549 |
制药工程 | 549 |
药学 | 549 |
车辆工程 | 549 |
工业工程 | 549 |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 549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49 |
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 | 549 |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生态学) | 549 |
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549 |
物理学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 | 549 |
应用心理学 | 549 |
护理学(原则上要求身高男168cm以上,女156cm以上) | 549 |
临床医学(麻醉学) | 专科批 | 419 | 67214 |
临床医学 | 417 | 68360 |
临床医学(医学影像) | 416 | 68957 |
护理 | 415 | 69541 |
口腔医学 | 414 | 70118 |
药学 | 414 |
新闻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 | 572 | 1551 |
广告学 | 570 | 1658 |
历史学 | 570 |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 570 |
旅游管理 | 569 | 1717 |
行政管理 | 569 |
哲学 | 569 |
社会工作 | 569 |
劳动与社会保障 | 569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会计学) | 569 |
护理学(原则上要求身高男168cm以上,女156cm以上) | 569 |
护理 | 专科批 | 473 | 19956 |
计算机类
软件工程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2002年南昌大学设立软件工程本科专业。2008年南昌大学软件工程本科专业入选省级特色专业。2010年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2011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获批软件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2019年入选省级一流专业。2、师资队伍(1) 国家级人才1人、青年长江学者 1人(柔性引进)、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享受省政府津贴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省杰出青年1人、省青年千人1人、国家级双创导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1个(2) 具有产教融合师资队伍: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占91%,企业兼职教师40余人(3) 具有海外经历教师比例达84%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2012年获批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018年获批江西省行业企业与高校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个。2019年获批江西省智慧城市重点实验室。4、培养方式与特色(1)本专业培养目标:道德素养目标: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的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专业知识目标:具备数学、自然科学及需求分析、概要设计、系统开发、软件测试等软件工程专业知识。工程能力目标:作为技术骨干具有解决复杂软件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及具备创新潜力、国际化视野和跨学科环境下进行沟通协调、竞争及团队合作的能力。职业定位目标:毕业后5年将成长为具有国际化视野及创新潜力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科技研发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高级岗位人才。(2)本专业培养方式本专业实行软件学院计算机大类招生及人才培养方式。其中大一大二不分专业进行公共基础课及计算机类专业平台课程教育。从大三学年开始专业分流,选择软件工程专业或网络空间安全专业,进行相关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与个性选修课程学习。本专业将围绕智能技术与大数据、软件与网络安全二个行业应用方向进行专业融合,实施学科交叉的新工科软件人才培养。与政府及企业合作,建设新工科交叉领域的省部级实验室等实训和培养平台,结合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的改革,支撑融合新工科人才培养。(3)本专业特色深厚的专业基础:拥有2个国家级“卓越工程师”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入选省级一流专业。高水平学科平台:1个硕士点,1个博士点,国家级人才及省级创新团队,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多元化师资队伍:国家级人才、青年长江学者、省级教学团队、省级教学名师、外教及企业导师。新工科培养方案:坚持需求导向,学生为中心,强化通识教育,对标质量标准,突出实践育人。政产学深度融合:共建实训基地52个,实施政企校合作实训计划。开放国际化办学:获批校示范性国际化学院,开展常态化的对外交流合作项目。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管理科学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1) 管理科学专业设立于2003年,历史悠久,教育理念与体系成熟。2) 南昌大学校一流本科专业。3) 其所属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为江西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4) 管理科学与工程为南昌大学第一个文科类国家一级学科博士点,目前形成了管理科学本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学术型硕士、工程管理专业型硕士、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以及博士后流动站的完备的人才培养体系。5) 在2017年的教育部学科评估中,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为“B-”。2、师资队伍专任教师20人,其中:19人拥有博士学位;9位教授、9位副教授、2位讲师;6位博士生导师,12位硕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江西省双千计划入选者1人,江西省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南昌大学“215人才”6人。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1) 1个系统综合仿真实验室,配有ERP管理软件、BizWar企业经营竞争模拟软件等;2) 6个校外科研与教学基地,包括南昌大学低碳生态能源系统工程科研教学基地等。3) 2个省级研究基地,分别是江西省软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省区域经济研究院。4) 1个省级研究学会,即江西省系统工程学会。4、培养方式与特色1) 专业定位。基础类专业,强调通识基础上宽口径专业的全面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基本理论、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基于学术思维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2)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系统化管理思想和学术思维,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和管理工程理论知识、定性与定量分析技术,具有一定的理论分析和定量分析、创新、创业与实践能力,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适合从事数据分析、管理咨询、投资项目管理、风险评估、项目运作管理、系统仿真和物流管理等工作。3) 特色优势。以工程管理研究领域为本,基于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点的研究性平台和基于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学位点的实践性平台,建立以问题导向的“本科生-工程管理专业硕士-教师”三位一体的社会实践活动互动系统,在通识教育和宽口径专业教育基础上,打造研究型课堂教学系统和研究型实践教学系统,实现本科生培养过程中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与学术教育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化工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南昌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源于1958年江西工学院化学工程系,历经时代变革与学科的多次改革发展,由最初的无机化工、有机化工和硅酸盐三个专业,逐渐扩大发展出了化学工程、精细化工、食品工程、环境工程和制药工程五个专业。1998年化学工程和精细化工两个专业合并为现在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南昌大学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江西省特色专业和江西省品牌专业,是江西省和南昌大学“双一流”建设专业,专业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华盛顿协议),学历获国际承认。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是江西省高水平重点学科,江西省高校“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在第四次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中排名全国45位(B-)。拥有“工业催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江西省高校“十二五”示范性硕士点)、“化学工程”、“化工工艺”、“生物化工”三个二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与化工”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已成为江西省化工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2.师资队伍具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学科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国际化师资队伍。专业现有在职专任教师22人,其中正高职称11人;副高职称6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5人。包括国家专业教指委委员一人,江西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江西省青年千人计划2人。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专业拥有“化工热力学”省级精品课程、“过程工程原理(化工原理)”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化工过程反应技术”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省级精品视频共享课“化工工艺过程”已在中国大学MOOC上线。专业主编“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工原理实验》1部,主编全国高等院校化工类专业规划教材《化工计算》1部,主编出版《化工热力学》1部;参编“十一五”、“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化工设计》第一版到第四版。近年已承担五项江西省教改课题,已完成三项,并已将成果用于本科教学中。专业设有“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江西省药食同源植物资源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化工原理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南昌市化学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专用实验室使用面积约2181平方米,在册的固定资产2340万元。专业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有机硅深加工、锂资源开发利用、新能源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制药、环保等方面与省内多家企业建立了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与国外多所大学建立了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关系,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和地位。近10年,承担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20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0多项、企业委托科研项目500多项,总经费3000多万元,授予博士学位20多人、硕士学位300多人,发表SCI论文200多篇,获发明专利30余项,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10多项。专业将进一步为江西省甚至全国相关产业和企业的创新、升级和发展提供技术、人才和平台支撑。4.培养方式与特色(1)工程优势明显:依托已建立的完备的学位(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体系、平台优势和拥有政府部门颁发的化工工程设计资质和清洁生产审核资质,突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复杂化学工程问题。(2)国际化背景好:专业已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华盛顿协议),学历获国际承认。本专业教师中有美国籍和加拿大籍教授各一位。并成立了美国化学工程师协会南昌大学学生会,并选派学生到新加坡淡马锡理工学院开展学习交流,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提高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3)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专业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导向”的指导方针,积极支持和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学科创新与竞赛,专业教学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和创新,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在实践中融会贯通,同时也使学生明白自己的短板,使学习更有主动性和方向性。近三年,专业学生已获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竞赛国家级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获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2次,获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化学反应工程课件竞赛国家级三等奖1次。考研成功率约为35%,大部分同学被985高校录取。、
化学类
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 专业实力强化学学院施行化学类本科专业大类招生,下设化学、应用化学两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化学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化学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建设专业 ,两个专业在江西省高校化学类本科综合评估中连年排名第一,是省优势专业和特色一流专业。近三年来,化学类本科生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2-95%左右,考研升学率34%左右;本科生发表SCI论文120余篇。获得2个国际级奖项,29个国家级奖项,66 个省级奖项。同时,学院积极推进国际化办学,邀请国际知名学者来学院开展Summer School集中授课,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际高校联合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并邀请海内外专家来院开展“智汇讲坛”系列学术论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化学人才。2. 培养有特色化学类本科生第一、第二学年按大类培养,第三学年开始分为化学和应用化学两个专业培养。根据“一流定位,国际视野,名师引领,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充分发挥学院的“1+8+N”育人特色(1名导师,8名学生,培养学生的N种专业能力),从第三学年起,设置不同的个性选修课程模块体现不同的特色方向,并配备相应方向导师给予个性选修课建议和全程专业、职业发展指导。3. 科研教学软硬件好拥有化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及工业催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和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化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及应用化学、工业催化、制药工程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共覆盖8个二级学科硕士点。目前学院设有3个二级单位、4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校级非独立科研机构,和3个校级独立科研机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近亿元。学院现有专任教师97人,其中教授33人,副教授45人;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69人,具有博士学位79人,并拥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井冈学者”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师资力量。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培养目标工商管理专业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具备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掌握坚实的经济学与管理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能,通晓国内外工商企业的经营与管理理论与实务,拥有优秀的国际视野、本土情怀、开拓进取精神、创新意识、团队精神、战略规划技能和沟通技能,能够熟练运用多种语言和现代信息技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经济发展需要,具备“数字经济商业管理、科技企业创新管理、跨国企业国际管理与工业商贸综合管理”能力,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等组织胜任经济管理工作的创新型与应用型复合人才。2.培养特色(1)数字技术与数字管理相结合的数字商科人才。工商管理专业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本专业以工商企业为服务对象,以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字营销、数字媒体、数字分析的专业基础及动手能力的毕业生为目标。在培养模式上以社会、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为导向,培养学生数字商业与数字技术能力;强调数字技术与数字管理理论联系当前信息化发展实际,构建一体化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数字技术与数字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商业管理与工业运营能力相结合的工商融通人才。突出教学培养的多元性,在培养商业管理能力的基础上,融入工业运营等方面能力教学,培养兼具工业运营与商业管理能力的工商融通型人才。使得在人才培养中紧密结合,加强工业运营与商业管理的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和着力提升学生的工、商业综合和实操复合能力。(3)科技创新与创业管理能力相结合的创新应用人才。在重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采用“问题导向式”方法,向学生传授产业前沿相关知识,让学生充分了解科技创新及管理全过程,培育全流程管理人才,使其具备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启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质,提升学生高效能的领导力与执行力,推动培育科技创新与创业管理能力相结合的创新应用人才。(4)国际视野与国际商贸能力相结合的跨国管理人才。在能力培养上,致力于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与国际商贸能力相结合的融合体。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的拥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化理念的人才,让学生既懂中国经济,又谙熟国际经济、国际贸易规则,充分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和社会市场需要,成为兼具国际视野与国际商贸能力的复合型跨国管理人才。3.核心课程核心课程包括“工商管理导论、管理学、商法、会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与金融、财务管理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创业学、公司治理、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学、工程经济学、大数据商业应用、商务数据分析、数字商业管理”等。
水利类
水利水电工程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本专业办学可追溯至1940年创办的国立中正大学水利专业,1949年更名为国立南昌大学水利工程系科,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并入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70年恢复水工专业办学至今,1998年获批江西省品牌专业,2010年获水利工程学科一级硕士点,2014年获批教育部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先后培养学生近3000人,涌现出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院士、原江西省副省长胡振鹏教授等一批行业领军人物和社会精英。2、师资队伍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现有专业教育师资45人,本科生师比约7:1;其中教授16人,副教授18人,博士生导师10人,专职教师中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井冈学者2人,江西省杰青6人,省部级以上各类人才计划共39人次,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80 %,外聘专家、客座教授等15人,外聘兼职教师27人。 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近5年专任教师承担国家级重点课题及重大工程项目300余项(含国家重点基金1项),经费约1.5亿元,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发表ESI/SCI/EI期刊论文5/156/297篇,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次。主持省级教改课题10项,获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4项,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奖项100余次。目前,水利学科设有水文学及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利水电工程、水工结构工程、岩石力学与岩土工程5个学科方向;内设有水工教研室、水资源与水信息教研室、遥感与测绘教研室3个教研室和水土资源与空间信息技术研究所、水利科学与工程研究所2个科研机构,拥有江西省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利实验中心)、江西省尾矿库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等6个省部级科教平台,水利系还得到江西省水利厅、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西省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电建集团江西省水电工程局等单位的支持与合作,建有鄱阳湖模型试验研究基地等15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4、培养方式与特色(1)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重基础、强实践、研究型”和以“学生主体性”为导向,建立起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人才“价值塑造、智慧教学、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新时代水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科生培养的特色创新计划成果显著,近3年来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6项,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奖项达100余人次。(2)绿色引领的育人文化特色。坚持立德树人,利用江西丰富的水资源优势,契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发展需求,将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