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绘画(本科,文理)培养目标:本专业分为油画与中国画2个专业方向,培养具备绘画基础理论与绘画技巧,能从事绘画创作、基础美术教学、美术编辑、艺术市场管理与策展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本专业的毕业生应具有较为宽广的知识领域,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尤其应具有较强的艺术创作素质和能力。本专业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与艺术实践能力。主要课程:美术、中外美
考试内容及要求(一)美术类美术类专业考试科目及要求均按照相应省份统考相关要求执行。(二)音乐类2019年我校音乐类专业仅面向山东省招生,总成绩满分100分,考试科目包含专业技能测试和视唱两部分。具体要求详见《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音乐类专业联考(济南大学平台)方案》(点击查看),和《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音乐类专业联考(济南大学平台)考试说明》(点击查看)(三)音乐类考点设置
6.音乐表演(本科,文理)培养目标:本专业分为钢琴、声乐与现代音乐制作3个专业培养方向,兼顾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特色,培养具备音乐表演艺术的技能技巧、富有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掌握音乐学科的研究方法,能在专业文艺团体、艺术院校等相关部门、机构从事表演、教学、音乐制作及研究工作的复合型高级音乐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声乐、钢琴、现代音乐制作、表演、中外音乐史、基础乐理、现代音乐制作、曲式作品分析、视唱练
5.服装与服饰设计(本科,文理)培养目标: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依靠服装专业人才培养和需求的社会背景、产业背景、行业背景,以“大服装”的人才培养理念为指导,以提高办学质量和突出办学特色为宗旨,提升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规格,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品牌建设,以知识、能力、素质的辩证统一构建、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应用和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的专业特色。培养具有艺术设计思想、艺术设计方法,服装专业
(一)美术类专业(使用省统考成绩招生)省份专业招生类别拟招生数备注山东环境设计艺术文30根据报考人数适当调整计划艺术理10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文20艺术理5产品设计艺术文15艺术理5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文3艺术理2绘画艺术文15艺术理5安徽产品设计文理兼收3根据报考人数适当调整计划环境设计7视觉传达设计2服装与服饰设计1绘画4江苏产品设计文理兼收3根据报考人数适当调整计划环境设计7视觉传达设计2服装与
招生专业介绍1.环境设计(本科,文理)培养目标:本专业分为室内设计与景观艺术设计2个专业方向,以建筑基础为依托,注重环境设计思维能力、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多方位训练。培养具有综合素质高、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的室内装饰设计、景观艺术设计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美术、三大构成、设计方法与理论、人体工程学、室内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景观建筑、园林绿化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就业去向:毕业生
招生计划(一)美术类专业(使用省统考成绩招生)省份专业招生类别拟招生数备注山东环境设计艺术文30根据报考人数适当调整计划艺术理10视觉传达设计艺术文20艺术理5产品设计艺术文15艺术理5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文3艺术理2绘画艺术文15艺术理5安徽产品设计文理兼收3根据报考人数适当调整计划环境设计7视觉传达设计2服装与服饰设计1绘画4江苏产品设计文理兼收3根据报考人数适当调整计划环境设计7视觉传达设
第四条学校简介1、学校名称:青岛滨海学院2、学校代码:108683、学校地址:中国青岛西海岸新区嘉陵江西路425号4、邮政编码:2665555、办学体制和类型:民办、普通本科院校6、办学层次:本科、专科(高职)7、办学理念:办学宗旨:以兴教育才为己任,以利民报国为目的。育人理念:要学做事,先学做人;人人有才,人人成才。8、办学条件:学校位于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中国具幸福感城
学校简介青岛科技大学是山东省属重点建设大学,已获批为山东省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是山东省首批综合评价招生试点院校。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办学前身为1962年成立的青岛美术专科学校,1974年更名为山东省青岛工艺美术学校,是山东省早的艺术院校之一,2001年整体并入青岛科技大学,组建成立了艺术学院。艺术学院现有教职工109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6人,硕士生导师29人,本专科
一、学校简介青岛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土木建筑、机械制造、环境能源学科特色鲜明,理、工、经、管、文、法、艺多学科协调发展,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结合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山东省重点建设的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学校现有教职工2430人,其中专任教师1521人。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597人,具有硕士学位的1039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18人,副高级512人;博士生导师61人,硕士生导师569人。现有“海洋环境混凝土技术”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学校有全职日本工程院院士1人,特聘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外籍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