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赵凯华陈熙谋,新概念物理教程:电磁学(第二版),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ISBN:.
(四)光学1.光波场的描述能熟练写出各种光波的波函数;能正确理解并熟练表述光波的各种偏振状态。2.光的干涉正确理解波的叠加原理和相干光的含义;理解薄膜干涉以及各种典型干涉装置(杨氏实验、尖劈、牛顿环、迈克尔孙干涉仪、法布里-珀罗干涉仪、干涉滤光片)的工作原理;能解释各种典型干涉装置产生的干涉图样的特点;能熟练计算各种装置干涉场中的光强分布;了解光的时空相干性及干涉条纹的可见度问题。3.光的衍射正确理解产生光的衍射现象的机理;掌握处理衍射问题的基本原理和基尔霍夫衍射积分公式;能灵活运用衍射积分法、矢量图解法、半波带法、巴俾涅原理解释几种典型装置(夫琅禾费单
1.质点运动学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矢径;参考系;运动方程;瞬时速度;瞬时加速度;切向加速度;法向加速度;圆周运动;运动的相对性。
4.典型机理及化合物、官能团的反应性:a.反应类型:亲核加成、亲核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代、共轭加成、消除反应、缩合反应、重排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周环反应、自由基反应;这些反应的起始原料(官能团)、产物、条件及机理;b.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自由基、卡宾、苯炔等活性中间体在反应机理中的角色;c.结构对反应性的影响:诱导效应、共轭效应、超共轭效应、空间效应等;d.有机反应选择性判断:化学选择性、区位选择性、立体选择性、对映选择性;e.多步连续反应机理的合理推断;
3.分离与表征:a.有机物物理性质、混合物分离原理、色谱原理;b.核磁共振氢谱与碳谱原理与图谱解析;c.质谱原理与典型图谱解析;d.典型官能团的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
2.相关理论:a.价键理论、杂化理论;b.分子轨道理论、前线轨道理论、共振论、芳香性;c.酸碱理论、热力学与平衡;d.过渡态理论、动力学与反应速率;
三、参考书目:邢其毅、裴伟伟、徐瑞秋、裴坚著《基础有机化学》第四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或同书第三版)
二、考试内容1.书写与表达:a.有机分子、官能团、异构体的中英文命名;b.结构式、反应式与反应机理的规范书写;c.有机物的立体化学与构象分析;d.有机化学反应的立体化学与构象分析;2.相关理论:a.价键理论、杂化理论;b.分子轨道理论、前线轨道理论、共振论、芳香性;c.酸碱理论、热力学与平衡;d.过渡态理论、动力学与反应速率;3.分离与表征:a.有机物物理性质、混合物分离原理、色谱原理;b.核磁共振氢谱与碳谱原理与图谱解析;c.质谱原理与典型图谱解析;d.典型官能团的红外光谱与紫外光谱;4.典型机理及化合物、官能团的反应性:a.反应类型:亲核加成、亲核取
一、考试形式(一)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二)试卷结构第一部分:选择题;第二部分:问答题;第三部分:合成题。二、考试内容1.书写与表达:a.有机分子、官能团、异构体的中英文命名;b.结构式、反应式与反应机理的规范书写;c.有机物的立体化学与构象分析;d.有机化学反应的立体化学与构象分析;2.相关理论:a.价键理论、杂化理论;b.分子轨道理论、前线轨道理论、共振论、芳香性;c.酸碱理论、热力学与平衡;d.过渡态理论、动力学与反应速率;3.分离与表征:a.有机物物理性质、混合物分离原理、色谱原理;b.核磁共振氢谱与碳谱原理与图谱解析
1.书写与表达:a.有机分子、官能团、异构体的中英文命名;b.结构式、反应式与反应机理的规范书写;c.有机物的立体化学与构象分析;d.有机化学反应的立体化学与构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