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现场确认现场确认时间:2018年11月6日-10日考生在规定时间内到所选择的报考点现场确认,未按时进行现场确认的本次报名无效。选择武汉理工大学报考点现场确认地点:武汉理工大学西院工会活动中心、余家头校区工会活动中心。请考生在规定时间到现场确认地点完成确认手续。未按时进行现场确认的本次报名无效。选择武汉理工大学报考点考试地点:在武汉理工大学西院工会活动中心完成现场确认的考生在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参加考试,在武汉理工大学余区工会活动中心完成现场确认的考生在武汉理工大学余家头校区参加考试。考生提供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和应届本科毕业生为学
五.招生人数2019年招生专业目录中拟招生人数按照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分别公布,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拟招生计划包含各学院2019年拟接收推荐免试生人数、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生拟招生人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生拟招生人数,2019年武汉理工大学实际招生人数以教育部下达我校的实际招生计划为准。
二.报名流程1.网上报名网上报名时间为2018年10月10-31日(每天9:00-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18年9月24-27日(每天9:00-22:00)。(1)考生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首次登录的考生先实名注册,一个身份证号只能注册一个账户。考生在网上报名期间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个账号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2)按我校网上公告要求报名。(3)核对所填报考信息无误后提交。(4)打印或记录网上报名时系统分配的报名号,供现场确认用。(5)选择武汉理工大学报考点的考生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完成缴纳报名费
八.相关事宜1.2019年我校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已公布各招生学院的联系方式和网址,各科目考试大纲、参考书目及要求由各招生学院在学院网站发布,考生可浏览相关招生学院网址,了解招生专业相关信息。2.武汉理工大学研招办已建立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招生微信公共平台,并在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网页设立招生专栏(http://gd..cn),及时向考生公布招生信息。
4.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高等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及和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9月1日前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9月1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并于研究生报名现场确认前,将证明材料传真到武汉理工大学
七.学制规定1、工商管理(125100)、公共管理(125200)、会计(125300)及工程管理(125600)专业领域学制2.5年。2、其余专业学位招生领域及学术型招生专业学制3年。
1.报名参加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简称“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1)符合(一)中的各项要求。(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不得报考)。
四.考试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两个阶段。2019年硕士研究生考试实行刷居民身份证入场,没有居民身份证的考生一律不能入场考试。初试日期:2018年12月22-24日(24日为6小时科目考试时间),初试方式均为笔试,具体安排如下:12月22日下午外国语12月23日上午业务课一12月23日下午业务课二12月24日6小时设计科目考试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一般为6小时。初试地点:武汉理工大学南湖校区、余家头校区复试:2019年4月左右在武汉理工大学进行(具体时间、要求浏览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院网页http://gd.whut.e
(三)报名参加单独考试的人员必须符合的条件1.符合报考条件(一)中第1、2、3各项要求。2.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或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见附件1),为本单位定向培养的在职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或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本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定向就业本单位的在职人员。3.我校单独考试只接收报考非全日制类型的考生。
(五)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招生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InternationalSchoolof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依托学校材料学科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共建,致力探索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改革,旨在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卓越科研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材料学科拔尖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