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史久新联系方式:shijiuxin@.cn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主要研究方向:极地海洋动力学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1)通过定量计算海冰和冰间湖对海洋温盐变化的贡献,发现普里兹湾海冰对海洋影响的非局地性特征。(2)分析南极半岛北端周边海域的热盐结构和水团组成,认识威德尔海深层水的输运路径。在研项目及经费:(1)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北极海冰减退中的海洋热量储存与转换器效应(2015-2019)”,前两年经费128万元。(2)南北极环境综合考察与评估专项“南极周边海域物理海洋和海洋气象考察(2012-2015)”,年度经费约80万元。(3)
4.吴立新联系方式:0532-82032852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主要研究方向:海洋环流与气候动力学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1、提出热带太平洋76/77年气候突变转型的新机制;2、提出被太平洋影响热带太平洋的“接力”传递的耦合新机制;3、首次建立北大西洋热盐环流“崩溃”影响全球气候的动力学框架;4、提出北太平洋与北大西洋海温再现对气候影响的相似性及两海盆相互作用的新猜想在研项目及经费:(1)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变异及其对我国近海动力环境的影响,国家973计划,2900万(2)海洋环流在气候年代际变化中的作用,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0万(3)北太平洋海洋环流调整
8.吕咸青联系方式:66782971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主要研究方向:海洋动力学、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海洋动力学、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数值模拟与同化方面取得系列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AbstractandAppliedAnalysis,MathematicsandComputersinSimulation,ChineseJournalofOceanologyandLimnology,JournalofAtmosphericandOceanicTechnology,OceanModelling,AdvancesinMeteorology
6.鲍献文联系方式:0532-66781827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海洋管理主要研究方向:近海环流与物质输运致力于我国陆架海、近海与海湾的水动力与物质输运方面的研究。在我国陆架-近海环流、近海-海湾潮动力学、陆架波动等方向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在渤海环流、黄海暖流、南海沿海流等陆架-近海环流结构及其机制方面取得创新成果;同时发展并建立了适应陆架-近海-海湾的精细化数值预测模型系统,合作研发了近海-海湾泥沙输运耦合模型、污染物输运及水质生态耦合模型等,并形成了以近海-海湾研究特色、集水动力-泥沙-污染物运移多过程耦合研究方向;通过开展近海-海湾水动力和物质(
9.江文胜联系方式:0532-66782977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主要研究方向:浅海动力学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主要从事浅海环流、悬浮物输运、环境容量以及风暴潮预报方面的研究。在东中国海建立了悬浮物输运模式,数值模拟了东中国海悬浮物分布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同时使用水色遥感卫星资料,对于东中国海表层悬浮物浓度分布时空特征加以分析,并与数值结果进行了相互印证;在渤海建立了环境容量计算模型,以黄河、海河、辽河和海河等为源,利用三维模型计算了渤海COD和石油烃的环境容量,并指出了此前环境容量计算中的方法错误;另外,对于由于近年来黄河流量变化导致的莱州湾盐度变化从
7.王伟联系方式:0532-82032366招生专业:物理海洋学主要研究方向:大洋环流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1)Mechanicalenergyinputtotheworldoceansduetoatmosphericloading.ChineseScienceBulletin,2006,51(3),327-330;(2)DecadalvariabilityofwindenergyinputtotheworldoceanDeepSeaResearchII,2006,53(1-2),31-41;;(3)Meso-scaleavailablegravitat
一、学院简介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1930年,国立青岛大学校长杨振声到任不久,即提出“海洋学,大气学,亦皆为其它大学所未办,我们皆可渐次设立”,1932年,即聘请教授开设海洋知识课程,1934年发起组建青岛海洋生物研究所。这些为后来的海洋类专业设置和海洋特色的形成奠定了基础。1946年,厦门大学成立海洋学系及海洋研究所,同年,山东大学设立海洋研究所。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厦门大学海洋系理化组21名师生在唐世凤教授带领下北上青岛,与山东大学海洋研究所合并,成立山东大学海洋学系,设立物理海洋学专业,郝崇本教授任系主任。
五、参考书目1.初试科目参考书目:科目代码科目名称参考书目2001大气动力学A伍荣生著,《大气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7月第2版,ISBN:7-04-010427-X2002地球物理流体力学JosephPedlosky《GeophysicalFluidDynamics》,Springer-Verlag,1979,19872003海洋管理概论管华诗,王曙光,《海洋管理概论》,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版,ISBN:;张润秋,郭佩芳,朱庆林《海洋管理概论》,海洋出版社,2013年,ISBN:978-7-5027-8694-62004现代分
12.黄菲联系方式:,电子邮箱:huangf@.cn招生专业:气象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主要研究方向:气候动力学;极地气象与气候;海洋-大气相互作用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近三年(2015-2017)发表学术论文24篇,其中SCI论文11篇;主要从事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围绕中国极端天气气候对全球增暖和北极快速变化的区域响应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分析了北极海冰未来的季节变化特征,并揭示了中国冻雨和极端低温等极端天气气候变化与北极海冰快速变化的影响机理。在研项目及经费:2016.1-2019.1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北极放大的关键区反馈机理及
11.陈显尧:联系方式:chenxy@.cn主要研究方向、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在研项目及经费:研究方向:海洋在气候变化中作用,北极变化近三年主要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海洋热含量的变化及其在全球气候系统热量平衡过程中的作用,指出了气候系统中热量在海洋的分配和吸收是影响全球变暖过程的关键因素。也开展了全球海平面变化、北极海洋环流在全球气候变化中作用的研究。近三年发表文章3篇。Chen,X.Y.,andJ.M.Wallace(2015),ENSO-likevariability:1900-2013,J.Climate,http://dx.doi.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