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2020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各专业黑龙江排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黑龙江省多少位多少分才能上)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23 22:37:13 解决时间:2022-12-19 16:54

满意答案

2020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黑龙江各专业排位:
1.法语理科普通类排位5379(需要考605分);
2.翻译理科普通类排位6386(需要考597分);
3.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理科普通类排位6939(需要考593分);
4.英语理科普通类排位7079(需要考592分);
5.商务英语理科普通类排位7693(需要考588分);
6.金融学类(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693(需要考588分);
7.泰语理科普通类排位8167(需要考585分);
8.经济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0071(需要考573分);
9.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理科普通类排位10071(需要考573分);
10.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理科普通类排位10233(需要考572分);
11.西班牙语文科普通类排位402(需要考607分);
12.日语文科普通类排位1122(需要考579分);
13.金融学类(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154(需要考578分);
14.政治学类(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文科普通类排位1154(需要考578分);
15.俄语文科普通类排位1190(需要考577分);
16.应用心理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327(需要考574分);
17.老挝语文科普通类排位1413(需要考572分);
18.财政学类(财政学、税收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455(需要考571分);
19.法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511(需要考570分);
20.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1545(需要考569分);
21.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科普通类排位1672(需要考566分)
2020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各专业黑龙江排位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排名
黑龙江法语理科本科一批A段普通类6055379
翻译5976386
工商管理类(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会计学院)5936939
英语5927079
商务英语5887693
金融学类(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588
泰语5858167
经济学57310071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573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57210233
西班牙语文科607402
日语5791122
金融学类(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5781154
政治学类(国际政治、外交学、国际组织与全球治理)578
俄语5771190
应用心理学5741327
老挝语5721413
财政学类(财政学、税收学)5711455
法学5701511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商学院)5691545
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5661672
经济学类 经济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经济学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目前已经建设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流动站)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拥有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其中专业所在的应用经济学为省级优势重点学科、省级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和省级攀峰重点学科。
经济学专业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以培养忠诚于党和人民的高素质人才为使命,培养“双高”(思想道德素质高、专业理论水平高)、“两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扎实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理论方法,以及现代经济分析技术,具有熟练的外语应用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能胜任在政府、企事业单位从
事经济管理实践工作,以及能够继续在国内外高校深造并从事科学研究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专业毕业生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公共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国际贸易、金融学、区域经济学、经济学研究方法。
经济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梯队结构合理,现有教师29名,其中,教授12名,副教授9名,讲师8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
占比82.76%,具有海外留(访)学经历的教师占比62.07%。这支队伍不但承担了全校经管类大部分的经济理论和专业基础课程,是本科专业建设中不可缺少中坚力量,而且在学科发展方面也成绩斐然,为我校应用经济学成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和获批“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做出了巨大贡献。2019年经济系荣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
经济学专业在科研方面注重全面发展、重点突破,科研成果保质保量。近三年,经济学系教师获得各级别项目35项;发表论文81篇;出版专著6部。获得省部级以上个人或团体教学及科研成果奖7项,其中省部级政府奖3项:刘巍教授、陈昭教授荣获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何轩教授等荣获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何轩教授等荣获2017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为促进经济学快速发展,吸收更多新鲜血液,拓宽交流渠道,经济学系也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会议。2019年,经济学系与《经济研究》编辑部和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联合发起并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湾区发展与空间经济学前沿论坛,推动了空间经济学的学术研究与交流,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了积极的智力支持。
经济学专业以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经济学科为办学目标,积极创新国际化人才培养形式。目前,经济系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西班牙、澳大利亚、加拿大等13个国家和地区知名院校在教师互访、学生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经济系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爱丁堡大学、法国南特高等商学院、西班牙纳瓦拉公立大学等境外一流高校合作,设有联合培养项目、交换生项目、单项派出项目和寒暑期项目,为经济系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境外学习机会。
经济学专业通过系统专业授课和专题学术讲座等形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促进学科交叉融合,提升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通过全英或双语教学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引导学生紧跟国际前沿;通过校内外双导师制、学分制+模块嵌入制,“经世者”专业技能挑战赛、创翼工程创新奖评选等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专业大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能。2018年,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荣获2个二等奖,在广东省教育调查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每年在教学实践周活动中,根据经济学专业自身特点,结合国内外经济发展现实,特邀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定期为经济学专业学生举办系列学术讲座,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升学生对经济问题的敏锐把握度和深入科学研究的能力。
“经世者”专业技能挑战赛是广东省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校园十大精品活动之一。每年面向全校学生举办的经世者专业技能挑战赛经过13年的发展,已成为培养学生经济学理论知识和应用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赛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创翼工程创新奖评选活动每年面向全院学生举办,旨在激发学生对创新创业、学生实践、科技创造的热情,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与并创造性地开展学术创新、科技发明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实践能力,培育符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经济学专业与香港工合空间、广州宏途教育、广州博研教育公司等签署了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社会实习和锻炼的机会,也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的国际经贸、城市发展、税收税务等领域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培养。
近三年来,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主要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企业三种,在国家机关、外商投资企业、高职院校和自主创业就业的毕业生也占了一定比例。就业单位包括四大国有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京东、华为、移动、电信、网易、航空公司等企业。就业区域主要分布在广东省,集中于广州、深圳、佛山等城市。就业行业主要分布在金融业及商业服务业。另有为数不少的学生选择出国或在国内读研深造。


外国语言文学类 老挝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2014年9月开始招生。旨在培养既具备扎实的老挝语和英语交际能力,全面了解老挝基本情况,并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能在外事、经贸、文化、教育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高级老挝语专门人才。
本专业实行“老挝语+英语”的双外语复合型教学模式和“3.5+0.5”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已与老挝国立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本专业学生在读期间赴老挝留学半年或一年。
本专业核心课程:基础老挝语、高级老挝语、老挝语口语、老挝语视听、老挝语笔译、老挝语口译、老挝文学作品选读、老挝语写作等。
本专业就业率达100%。学生就业前景良好,就业单位包括外交、外事、海关、公安、边检、新闻等国家机关以及国有银行、大型国企、旅游部门等。另外,部分毕业生已顺利入职省外侨办、中国银行、中石油、南方电网、京信通讯、OPPO等企事业单位,还有部分学生选择在国内外高校读研。

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专业是新中国的第一批英语专业,是原广州外国语学院(1965年建)首批专业,获评“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和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在教育部首批本科教学评估中获“优秀”等级。
广外英语专业秉承全人教育理念,培养具有饱满家国情怀、扎实语言功底、跨学科综合素质、宽广国际视野的新时代外语专业人才,为国家发展战略、华南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本专业推行专业方向自选制、教授小班授课制、研究性教学制、本科生导师制和国际项目合作制;实施“英语+专业方向”的复合型培养模式,在夯实英语基本功的基础上,设置五个专业方向:
1. 英语(英美文学),开设课程:西方思想经典导读、美国幽默、莎士比亚戏剧等;
2. 英语(语言学),开设课程:外语教学与测试、人脑与计算机、二语习得等;
3. 英语(英美文化),开设课程:跨文化交际、电影文化、广告文化等;
4. 英语(高级翻译),开设课程:同声传译、商务笔译、政治外交口译等;
5. 英语(语言信息管理),开设课程:移动开发与应用、网站设计与管理、数据库原理和应用等。
此外,本专业还将建立“英语语言文学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选拔和专门培养优秀本科生,为硕士和博士阶段输送杰出人才,形成“本硕博贯通”式拔尖人才培养体制。
“英语语言文学拔尖人才培养实验班”培养模式包括导师制、个性化、研究性、国际化。
英文学院现有专任教师85人,学历普遍较高,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58人;职称结构合理,现有教授31人,副教授22人。教师中人才济济,不少是华南乃至全国英语专业的中坚力量,包括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多人,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成员,广东省本科高校外语类专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要成员,此外还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广东省级教学名师、“南粤杰出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多人,“珠江学者”、“云山资深教授”、“云山杰出学者”、“云山青年学者”等多人。
学院研究生教育始于上世纪 70 年代末,1981 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现有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技术与评估、比较文化研究 4 个二级学科,其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为国家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所属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为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评 A 档(前 5%),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外国语言文学类第六名。学院还设有 2 个经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硕士学位项目,即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利兹大学“英语教学”硕士项目和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雷丁大学“英语教育”硕士项目。
学院是我国外国语言文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在语言理论、语言习得和外语教学等领域的研究享有国际声誉。2014 年以来,学院承担国家级项目 14 项,省部级项目 21 项,出版专著 14本,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348 篇,国际 SSCI 和A&HCI 论文 36 篇,获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7 项。
学院与国(境)外多所高校、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双学位”、“单项派出”、“交换生”、“优本”等一系列国际化教学实践项目。
学院积极拓宽国际合作,2019年与美国弗罗里达州立大学签订英语语言学方向3+1+1本硕连读项目协议。学院目前正在实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两项,分别为广外—英国利兹大学“MATESOL硕士项目”和广外—英国雷丁大学“英语教育硕士项目”。
学院每年通过“海外名师项目”和“云山讲座讲授”计划邀请或聘用国际知名大学的学者来学院讲学和指导师生做研究。
每年我院均有不少学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广外高水平大学访学项目”、“高校优秀青年科研人才国际培养计划”和“世界名校暑期短期访学和学术课程项目”(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美国加州伯克利分校、美国康奈尔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的资助,被派往英美和其他国境外著名高校访问学习。
英文学院学生活动种类繁多、丰富多彩。除了团委和学生会所举办的各类活动外,学院所举办的一些与教学相关的赛事,经过多年打造,逐步形成品牌,广受瞩目。
目前英文学院有八大传统赛事,覆盖四个年级,广受学生和老师的欢迎。这八大赛事分别为英语语音语调大赛、英语写作与朗诵大赛、英语戏剧大赛、微电影大赛、英语演讲大赛、口译大赛、笔译大赛、创新创业大赛。这些赛事不仅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更提供了实践机会,让学生将所学运用于比赛之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各种综合能力。
比如英语戏剧大赛,在2007年获得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2013年我校戏剧大赛荣登广州大剧院的舞台,2018年在首届广东省大学生英语戏剧交流赛中获得金奖及5项单项奖等。在过去二十多年中,英语戏剧大赛每年不断提出新的创意,从最初的单纯演绎英美名剧开始,发展至今已成为一个集编、导、演、译为一体,包括悲剧、戏剧、及音乐剧等多种剧种的综合性大赛,使同学们有机会充分展示才能,燃烧青春热情,提升专业知识,发挥创新精神。
我院历届学生就业创业势头良好,每届本科毕业生最终就业率均为100%,并实现就业率高、就业层次高和就业满意度高、以及就业竞争力强和创新创业能力强的“三高两强”目标。用人单位从德、智、体、能给予我院学生高度好评,特别对我院学生的外语水平、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等给予高度肯定。另外,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高,违约率低,对工作满意度较高,工作稳定性较高,深受用人单位的喜爱。
近年来,我们充分利用就业创业指导平台,指导学生顺利就业和创新创业,并广泛发动和宣传,鼓励毕业生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大力号召之下,我院涌现出一批受到社会表彰的先进个人,比如扎根汶川的梁杏媚同学,支援山区的刘诗薇同学等等。她们都扎根基层、服务社会,以自己的青春建功立业,谱写奋斗之曲。
金融学类 金融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介绍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强调“金融是国家重要的核心竞争力,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重要的基础性制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本科专业1996年开设,2010年增设投资与理财专业方向,目前设金融系和投资与理财系。该专业2002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5年获批广东省级名牌专业,2010年获批省级特色专业,2019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并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金融学科是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学科,2012年入选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2017年入选广东省攀峰重点学科,2018年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名单。
师资队伍
金融学本科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海内外英才荟聚,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目前有30名全职教师,其中40岁以下教师10人、境外获得博士学位教师6人、具有半年以上海外学习经历教师占比超过60%、教授9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3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各1人。本专业致力于服务国家和广东省重大战略,近5年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和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项目1项,在国内顶尖学术期刊《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以及国际权威学术期刊Journal of Banking andFinance和Journal of CorporateFinance等刊物发表一系列论文。贺显南教授编著的《投资学原理及应用》是广东省精品课程教材,被国内近百所高校采用作为《投资学》课程的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目,印刷量累计达到3万多册。
国际交流
本专业利用中国金融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契机,完善“国际化、创新型、应用型”复合金融人才培养目标。完善学分制教育模式,遵循国际高等教育惯例,学习国际通行的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并通过国际认证和文凭的互认,打通国际人才流动通道,加快国际化人才培养速度。通过与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哥伦比亚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昆士兰大学等高水平大学的深度合作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境外访学与升学的便捷通道。
精彩活动
学院设立了创新创业奖学金,创办品牌赛事,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设立珠江人寿“关爱基金”创新创业奖学金,奖励创新创业有突出贡献的学生;举办“‘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选拔赛;创立“金融投资分析大赛”,大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近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金所”杯全国大学生金融知识大赛、中国高校金融科技案例大赛、CFA投资分析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高校互联网金融应用创新大赛等赛事上屡获殊荣。
就业前景
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好,就业质量和升学率持续增高。近三年,学生获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9项;学生就业呈现“就业率高,就业层次高,就业满意度高”的“三高”态势,初次就业率均在99%以上;继续深造率持续提升,近三年升学率分别为17.6%,18.8%,26.3%,升学去向境内多为“985”、“211”、“双一流”高校,境外多为QS、泰晤士等主流排名体系中世界排名前100名的高校,包括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包括政府部门、大型金融机构和世界500强企业等。通过对毕业生及其所在单位调研咨询,毕业生对专业培养总体满意,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满意。中国银行、平安、汇丰等世界500强企业,以及广发证券、广州期货等行业知名企业普遍反映金融学专业毕业生综合素质高、专业素养强,外语水平高,具有国际视野,踏实肯干,勤奋好学,上进心强。


法学类 法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介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专业设立于1996年,强调国际经济法培养方向,随后相继设立法律、民商法、知识产权法专业方向。2007年法学辅修在校内本科招生,2010年法学专业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广东省特色专业,2012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获评为广东省“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2016年获评为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8年法学学科被列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定位与特色
为适应国家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法治人才的需求,根据学校国际化的总目标和专业发展基础,本专业定位为: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法兼修,具有国际视野,掌握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能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能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
本专业将外国语言文化、法学理论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培养三大板块有机结合,形成“专业+外语+实践”深度融合的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这一目标,法学专业在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实践教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经过多年改革创新,本专业已建设成为广东省“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品牌效应凸显。
师资力量
本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云山领军学者、云山杰出学者、“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广东省和广州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等为代表的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学缘结构优化。现有专任教师68人,教授28人、副教授18人,博士占有师资比74%,6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法学教师大多数具有律师或仲裁员资格,他们有着丰富的法务实践经验。同时,法学院还聘有多位全国著名的法学专家担任客座教授,聘请一大批精通实务与理论的实务部门专家作为校外兼职导师。
科研成果
依托法学院、广东涉外律师学院、区域一体化法治研究中心、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土地法制研究院、华南国际知识产权研究院、广州绿色发展法治研究中心等教学研究单位,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4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励10余项。一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在法学界发挥着的学术引领作用。2019年发表法学核心期刊(CLSCI)论文排名全国第12位。法学学科在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23位。
在教学改革与研究方面,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马工程”教材编写,出版系列国家级教材,发表教学论文近百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培育了6门省级在线课程,完成15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了省级教学团队。
国际交流
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境外高校建立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通过“2+1”、“3+1”等联合培养项目,每年均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前往海外名校继续深造。教师通过国际学术会议、访问学者、境外学习与培训、联合项目研究等多种渠道进行全方位的国际交流。
品牌活动
法学院模拟法庭与红色经典晚会属于校园十大文化品牌活动,师生一体的法律援助实践获评广东省学雷锋示范点。学院不仅为学生每年安排云山学者系列讲座,还组织学生参与如“贸仲杯”“Jessup”“ICCC”等国内外重要专业赛事活动,广外法学学子在大赛中屡获佳绩:2002年法学院学生代表队参加“贸仲杯”(英语)国际商事模拟仲裁庭辩论赛,继荣获中国第三届”贸仲杯”辩论赛亚军后,又在2003年第四届“贸仲杯”国际商事模拟仲裁辩论赛中摘取了桂冠。学生参赛队伍在杰赛普(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中国第五届、第八届至第十三届、第十七届全国选拔赛中多次取得了二等奖的佳绩。2019年,学生代表队获得首届“贸仲杯国际投资仲裁赛”团队一等奖。2019年,学生代表队获得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中国区选拔赛第一名和国际比赛一等奖。
就业情况
本专业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左右,毕业生凭借良好的外语优势和法律专业能力,在国际组织、涉外律所、涉外企业等单位就业。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高于全省平均薪酬水平,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本专业毕业生思想素质高,外语能力及沟通能力优势明显,专业基础扎实,能较快适应工作。近年来以张宇筠为代表的优秀校友获得“全国模范检察官”等荣誉称号多项,传承发扬“厚德明法,博稽中西”的院训,努力建设法治中国。

财政学类 财政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科,主要研究政府部门在资金筹集和使用方面的理论、制度和管理方法,以及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税收问题。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财政、税务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能够在财政、税务及其他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实施“英语+专业方向”、“英语+辅修专业”和“双学位、双专业”的培养模式。
本专业核心课程:公共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政府预算、国家税收。
近三年来,本专业就业率达到100%,就业单位包括财政局、税务局、审计局、学校等机关事业单位,以及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四大国有银行、航空、大型国企等著名企业。就业地区主要集中于广州,以及深圳、东莞、佛山等广东省内城市。另有部分学生选择国内外读研深造。

  中专 2022-12-19 16:54

网友推荐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年黑龙江录取分数线及专业分数线,2020广外黑龙江分数线

    1楼

    2020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法语、财政学类(财政学、税收学)、日语、英语、俄语、金融学类(金融学、金融工程、保险学)、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商学院)、法学、应用心理学、政治学类(国际政治、外交学、国

  • 中专学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7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2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7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物流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5分,俄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49分,会计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51分,西班牙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67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7年黑龙江各专业录

  • 中专学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8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3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8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会计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73分,朝鲜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74分,俄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75分,日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75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8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

  • 中专学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9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4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9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朝鲜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04分,俄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07分,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应用语言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11分,日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19分。广东外语

  • 中专学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21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5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21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汉语言文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93分,网络与新媒体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94分,俄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97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21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

  • 中专学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21年在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广外南国商学院黑龙江分数线

    6楼

    2021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黑龙江省招生专业:汉语言文学、日语、俄语、网络与新媒体、朝鲜语等5个专业。2021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黑龙江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黑

  • 中专学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7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应用心理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68分,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69分,法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72分,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文

  • 中专学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1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8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1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老挝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19分,泰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5分,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25分,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文科

  • 中专学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20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9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20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俄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99分,日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00分,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07分,朝鲜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09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

  • 中专学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10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年黑龙江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66分,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69分,法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70分,财政学类(财政学、税收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