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南昌大学广东各专业排位:
1.临床医学理科普通类排位19724(需要考600分);
2.计算机类(计算机与大数据)理科普通类排位21824(需要考596分);
3.人工智能理科普通类排位23496(需要考593分);
4.儿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4256(需要考592分);
5.电子信息类理科普通类排位23933(需要考592分);
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24662(需要考591分);
7.生物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5147(需要考590分);
8.会计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5042(需要考590分);
9.工商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26110(需要考589分);
10.数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26014(需要考589分);
11.金融数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5829(需要考589分);
12.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26076(需要考589分);
13.建筑类理科普通类排位26002(需要考589分);
14.经济学理科普通类排位25935(需要考589分);
15.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理科普通类排位26170(需要考589分);
16.计算机类(软件网络)理科普通类排位26672(需要考588分);
17.工业设计理科普通类排位26687(需要考588分);
1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26622(需要考588分);
19.土木类理科普通类排位26702(需要考588分);
20.车辆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26747(需要考588分);
21.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理科普通类排位26685(需要考588分);
22.化学类理科普通类排位26821(需要考587分);
23.中国语言文学类文科普通类排位6679(需要考572分);
24.经济学文科普通类排位6863(需要考571分);
25.新闻传播学类文科普通类排位6790(需要考571分);
26.工商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6799(需要考571分);
27.会计学文科普通类排位6944(需要考571分);
28.公共管理类文科普通类排位7059(需要考570分);
29.公共关系学文科普通类排位20885(需要考535分)
2020年南昌大学各专业广东排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广东 | 临床医学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0 | 19724 |
计算机类(计算机与大数据) | 596 | 21824 |
人工智能 | 593 | 23496 |
儿科学 | 592 | 24256 |
电子信息类 | 592 | 23933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91 | 24662 |
生物工程 | 590 | 25147 |
会计学 | 590 | 25042 |
工商管理 | 589 | 26110 |
数学类 | 589 | 26014 |
金融数学 | 589 | 25829 |
自动化 | 589 | 26076 |
建筑类 | 589 | 26002 |
经济学 | 589 | 25935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589 | 26170 |
计算机类(软件与网络空间) | 588 | 26672 |
工业设计 | 588 | 26687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88 | 26622 |
土木类 | 588 | 26702 |
车辆工程 | 588 | 26747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588 | 26685 |
化学类 | 587 | 26821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文科 | 572 | 6679 |
经济学 | 571 | 6863 |
新闻传播学类 | 571 | 6790 |
工商管理 | 571 | 6799 |
会计学 | 571 | 6944 |
公共管理类 | 570 | 7059 |
公共关系学 | 535 | 20885 |
机械类
车辆工程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 历史渊源南昌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始建于2005年,2010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2013年入选江西省卓越工程师计划,2020年受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所属机械工程学科,1989年始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进入ESI排名前1%,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B-,入选“新材料技术”世界一流学科群。2、 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17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占64.7.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占76.5%);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9人(占52.9%);具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经历9人(占52.9%)。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比例超过23.6%、专职实验岗人数2人。3、 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南昌大学车辆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立足于汽车工业和经济社会建设需要,基于校企合作的协同培养模式,结合学校在设计、制造与控制及能源工程等领域的教学、科研优势,基于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设计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与此同时,组建了以“大学生汽车方程式大赛”为背景的强化实践、研发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以“江西省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师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为依托的科研平台,供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并制定了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激励模式,以培养研究型人才。4、 培养方式与特色本专业学制四年,实施完全学分制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后,可充分结合发展规划和学习兴趣,选择并制定选修方案。其中一、二年级以人文、数理和专业基础课程(力学、电工电子、程序设计、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等),三、四年级以专业方向课程学习为主,诸如汽车理论、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器电子控制技术、电动汽车技术及汽车设计类课程等。5、就业前景近五年来,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约35%进入国内省外知名汽车企业(一汽、上汽、东风、广汽及吉利、奇瑞、比亚迪等汽车企业)工作,约5%进行政府、事业单位工作,约18%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相关专业攻读硕、博士学位,约38%进入省内汽车企业及相关上、下游企业,另有约4%自主创业。
公共管理类
公共关系学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南昌大学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开设于 2008 年,是中部地区开设最早的本科专业,也是为数不多的在 211 及以上学校开设的公关本科专业。目前全国仅有 23 所大学开设了公共关系学本科专业,且大部分是在二本和三本院校。因此,与全国开设公共关系学本科院校的对比看,南昌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也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2、师资队伍目前,本专业已经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水平一流的师资队伍。现有4名教授,11名副教授,10名讲师。师资结构合理,具备较好的人才梯度。本专业教师具有良好的学科背景,教师毕业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浸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知名高校;其中博士17人(包括2名海外博士),博士率为68%。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近年来,南昌大学公共关系学教师团队科研获得长足进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4项、教育部课题3项、省级课题 28项、横向课题15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与教材8本。南昌大学公共关系学专业充分发挥集管理学、社会学与传播学于一体的学科融合优势,着眼于培养充满人文情怀且具备复合型专业知识技能的国际化传播型管理人才,始终将人才培养放在首位,通过阅读经典、科研训练、实践实训、专业赛事四轮驱动训练学生能力成长,近5年成绩斐然:学生在国家级期刊发表论文17篇(含3篇CSSCI),在专业赛事中,荣获37人次国家级奖项、32人次省级奖项,特别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和中国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等高水平赛事中表现突出,多人获得学校破格推荐保研而进入985高校深造。公共关系学专业积极创造机会助力学生能力培养,开发了多个特色项目:定期与国内外大学展开本科生交流项目;本科生进驻公共关系与传播研究所科研训练;百村(社区)调查;创新创业孵化等。特别是公共关系与传播研究所,作为学科训练的重要平台,借助专业优势,围绕公众舆论、声誉管理、危机预警、传播效果调查等重点领域开展研究工作,撰写各类舆情报告,举办公共关系学术论坛,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相关组织提供咨询服务。4、培养方式与特色(1)复合培养:本专业以公共关系学为核心,综合社会学与传播学理念,辅之管理学与市场学技术,建立起来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框架。通过建设固定的专业读书会制度、独具特色的社会调查与多元化的社会服务实践项目,努力培养具备人文关怀、全科视野、知识融合、技术集成的公共关系学专业人才,适应未来人才需求新形势。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就业质量稳中有升,毕业学生受到行业领导企业与组织的广泛欢迎。(2)赛事驱动:以未来职业演练为导向,通过公共关系学专业大赛锻炼、检验学生的实务技术能力是本专业的特色优势所在。在建立专业指导老师与学生的一对一训练与激励基础上,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近五年来,本专业师生团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公共关系策划大赛、讲好中国故事大赛等多项全国性专业赛事中获得突破性成就与优异成绩,综合赛事获奖率在全校文科专业中处于领先位置。(3)国际合作:围绕公共关系前沿知识与问题,积极鼓励本专业师生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化办学特色已成为公共关系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本专业三分之一的教师具有海外知名高校长期学术访问背景,与台湾世新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暑期实习项目,与香港浸会大学开展了本科生联合培养与硕士生推荐项目,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研究团队与学者开展学术讲座与训练。近年来,本专业每年都有多名毕业生赴国外知名高校留学深造。
经济学类
经济学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经济学专业(下设三个方向:现代经济学方向、经济统计学和国际经济学方向)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也是江西省一流本科专业、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功底,熟悉西方经济学理论,掌握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同时具备使用计算机分析处理经济数据的能力,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复合型人才。毕业生既可以在经济学各个分支学科进行扩展和深造,又能在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部门、企业和教育部门从事经济分析、预测、规划、经营、管理和教学工作。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会计学、管理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高等数据分析、金融学、财政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博弈论、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证券投资学等。
金融学类
金融数学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对金融工作者的数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适应这种社会需要,数学系于2011年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开设了金融数学方向,培养了一批优秀人才,受到社会好评,并于2018年获批设立金融数学专业,成为我校理工学部中唯一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的专业。2、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5人,博士生导师4人,具有博士学位18人,赣鄱“555”领军人才、省“百千万”人才、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杰青等骨干教师4人。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金融数学专业课程教学团队,金融数学与风控管理科研团队,金融数据分析实验室。4、培养方式与特色金融数学专业培养掌握数学、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接受数理金融思维和科学实验方面的系统训练,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具备金融信息与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能综合运用数学方法、金融知识以及计算机技术解决金融产品定价、金融风险评估、金融风险控制等问题的复合型优秀人才。● 专业小贴士:1、金融数学专业的学习研究对象是什么?金融数学是利用数学工具进行数学建模、理论分析、数值计算等定量分析,寻求金融经济系统内在规律并用以指导实践,是一门数学与金融学交叉的新兴学科,是数学与计算机技术在金融领域里的具体应用。金融数学专业主要目的是使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金融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金融数据分析、金融产品定价、金融风险评估、金融风险控制等。2、核心课程有哪些?专业研究方向有哪些?核心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数理统计、常微分方程、数学建模、Python程序设计、多元统计分析、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基础会计、财政学、金融学、国际经融、金融时间序列、金融经济学、金融工程、保险学、保险精算、证券投资学以及信用风险管理和投资风险管理等。专业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金融数学建模、金融数据分析等。3、就读金融数学专业需要你具备什么特质?金融数学专业的学生应该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具备金融信息与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具备综合运用数学方法、金融知识以及计算机技术解决金融产品定价、金融风险评估、金融风险控制等问题的能力。4、社会上对专业的刻板映像、理解误区?误区:金融数学专业就是金融经济学专业。实际上这两个专业不是同一个专业,金融数学是一门数学与金融学交叉的新兴学科,是数学与计算技术在金融领域里的具体应用,偏向于理论和数学;金融经济学是研究金融资源有效配置的科学,更偏向于应用。金融数学可以算是金融经济学的工具。5、专业学习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本专业的学生在学好数学类课程的基础上,还需要学好统计和金融类的相关课程,在专业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由于统计和金融类知识的欠缺而对专业课程理解得不够透彻。6、有哪些精彩的学科竞赛或国际化交流项目?校级、省级和国家级数学竞赛以及校级、省级、国家级数学建模竞赛和美国数学建模竞赛。南昌大学与很多发达国家的著名高校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和形式多样的合作办学关系,本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可参加学校组织的交流生选拔活动,通过选拔获得赴国外著名高校交流学习的机会。7、现实中有哪些问题需要通过金融数学专业的人才来解决?金融数学专业涉及范围非常广泛,国家金融政策的制定及银行、保险、证券、投资业务的处理等方面都需要金融数学人才完成。8、专业发展趋势如何?金融数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是数学与金融学的交叉融合。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金融数学专业具有无限美好的发展前景。
自动化类
自动化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南昌大学自动化专业与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自动化专业在同一个年代成立,1958年为了国家和江西工业的发展,建立了江西工学院电机系工业企业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现归属于南昌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系。现有工业控制工程二级学科(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予权点,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两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自动化专业近五年每年平均招收本科生110 余人,已经累计培养本科生4000余人。目前自动化专业在校本科生 468 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控制科学与工程,控制工程专业)161人,已成为江西省自动化专业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2、师资队伍自动化专业具有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学科结构合理、教学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教师 31人,其中教授13人,副教授10 人,讲师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 2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20 人。在任教师中长江学者1人、IEEE Fellow 1人,江西省“井冈学者”1人、“赣鄱英才555工程”人才1人,江西省主要学科和学术带头人入选者2人和江西省青年科学家(省杰青)2人,具有出国留学经历 18 人,具有工程背景的老师有28人。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近五年承担包括国家863计划,国家合作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技项目 30项左右,江西省科技厅攻关项目、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落地计划项目等省部级科技项目共 50余项。为自动化专业教学提供实验保障的国家、省部、学校平台包括:电工电子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空间位置智能感知技术工程中心(培育)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实践条件建设项目--信息工程学院专业综合实验平台等国家级实践平台,江西省智能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以及南昌大学虚拟现实产业技术研究中心、“智能车”和“智能制造”竞赛基地等实验实践平台。近三年来,自动化专业获得近500万元一流专业建设经费和综合改革试点经费的资助,打造了一个集教学、创新创业实践、科研训练一体的专业实验室,包括机器人实验室、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智能控制、计算机控制、过程控制、等专业实验室,为自动化专业教学提供了先进的实验实践平台保障。4、培养方式与特色自动化专业是江西省特色专业,江西省品牌专业,获批江西省卓越工程师计划。2019年提交国家工程认证申请,已经受理。自动化专业坚持按照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深化专业综合改革。自动化专业重点打造专业“新工科”建设,改革课程体系,跟进时代发展需求,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两个主线,围绕机器人控制和人工智能进行人才培养,使培养的人才更接近市场需求。培养特色:将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大学培养过程中。首先从新生入学教育做起,在新生入学教育中让学生理解创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积极主动的在大学四年中参与各项创新创业活动,同时给出参与途径的指南。其次,在大一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通识课,通过辅导员、本科生导师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各项学科竞赛。再次在大二时,依托“智能车”和“智能制造”基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和科研训练项目实践等,鼓励学生参与“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和“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等重要赛事,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最后在专业课程教学实验过程中,融入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对准备找工作的学生,通过卓越班计划,让学生到企业实践基地实习,在企业中完成毕业设计。总之,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 “厚德修身、格物致知、改革创新、国际视野”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基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大学教学过程中的办学思想,近三年南昌大学自动化专业学生在教育部主办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和教育部自动化类教指委主办的两类大学生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和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中,学生成绩斐然,获得国家奖励60多人次,每年都被保送到985高校中读研的学生近10%。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 历史渊源本专业起源于1958年江西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2002年评为江西省品牌专业,2008年入选江西省特色专业,201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2016年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机械类大类排名第一,2018年受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为江西省一流本科优势专业,2019年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属机械工程学科,1990年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机械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获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010年获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在“十一五”期间被评为江西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学科在“十二五”期间被评为江西省高水平重点学科。2、 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58 人,其中教授 16 人、副教授 22 人,具有博士学位 75%,海外留学经历 60%,工程实践经历 80%;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骨干教师、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模范教师等国家、省部级教育教学人才 22 人次。3、 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本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先后被评为省品牌专业、省特色专业、省一流本科专业,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机械大类专业中排名第一。本专业隶属于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所属机械工程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江西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机器人与焊接自动化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等学校现代机械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作为工程学科之一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机械工程B-,入选“新材料技术”世界一流学科群;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 1 项。4、 培养方式与特色本专业面向国家实施“中国制造 2025”战略,依托机械工程学科,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对接国际,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江西制造业发展需要,目标建设区域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础理论、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国际化视野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运行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成为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本专业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为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实习实训提高实践能力,教协同激发创新思维,学科竞赛增强创新能力,产教融合提升工程能力”多层次、立体式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比例达 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