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武汉理工大学贵州各专业排位:
1.人工智能理科普通类排位5222(需要考602分);
2.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5222(需要考602分);
3.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理科普通类排位5222(需要考602分);
4.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法语、日语)理科普通类排位5520(需要考600分);
5.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理科普通类排位5665(需要考599分);
6.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5817(需要考598分);
7.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工学)理科普通类排位5958(需要考597分);
8.金融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112(需要考596分);
9.经济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278(需要考595分);
10.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6440(需要考594分);
11.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理科普通类排位6440(需要考594分);
12.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6440(需要考594分);
13.数学类(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440(需要考594分);
14.电子信息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理学)理科普通类排位6440(需要考594分);
15.能源与动力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629(需要考593分);
16.智能制造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6629(需要考593分);
17.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理科普通类排位6629(需要考593分);
18.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理科普通类排位6800(需要考592分);
19.电子商务理科普通类排位6800(需要考592分);
20.国际经济与贸易理科普通类排位7130(需要考590分);
21.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130(需要考590分);
22.油气储运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7320(需要考589分);
23.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7320(需要考589分);
24.地理科学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320(需要考589分);
25.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7485(需要考588分);
26.化学工程与工艺理科普通类排位7485(需要考588分);
27.工程力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485(需要考588分);
28.工业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7485(需要考588分);
29.应用化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485(需要考588分);
30.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7485(需要考588分);
31.新闻传播学类(广告学、编辑出版学)理科普通类排位7485(需要考588分);
32.制药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7678(需要考587分);
33.矿业类(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7678(需要考587分);
34.测控技术与仪器理科普通类排位7856(需要考586分);
35.机械类(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理科普通类排位7856(需要考586分);
36.工业设计理科普通类排位8037(需要考585分);
37.海事管理理科普通类排位8037(需要考585分);
38.交通运输类(交通运输、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8037(需要考585分);
39.机械类(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电工程)理科普通类排位8037(需要考585分);
40.海洋工程类(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理科普通类排位8037(需要考585分);
41.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普通类排位1607(需要考609分);
42.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文科普通类排位1664(需要考608分);
43.法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803(需要考606分);
44.思想政治教育文科普通类排位1803(需要考606分);
45.新闻传播学类(广告学、编辑出版学)文科普通类排位1803(需要考606分);
46.社会工作文科普通类排位1892(需要考605分);
47.汉语国际教育文科普通类排位1892(需要考605分);
48.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法语、日语)文科普通类排位1892(需要考605分)
2020年武汉理工大学各专业贵州排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贵州 | 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2 | 5222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 | 602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602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法语、日语) | 600 | 5520 |
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 | 599 | 5665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98 | 5817 |
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信息工程)(工学) | 597 | 5958 |
金融学 | 596 | 6112 |
经济学 | 595 | 6278 |
自动化 | 594 | 6440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594 |
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 | 594 |
数学类(信息与计算科学、统计学) | 594 |
电子信息类(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理学) | 594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593 | 6629 |
智能制造工程 | 593 |
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复合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93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92 | 6800 |
电子商务 | 592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90 | 7130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工程、环境科学) | 590 |
油气储运工程 | 589 | 7320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 589 |
地理科学类(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 589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88 | 7485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588 |
工程力学 | 588 |
工业工程 | 588 |
应用化学 | 588 |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物流管理、物流工程) | 588 |
新闻传播学类(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 588 |
制药工程 | 587 | 7678 |
矿业类(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 | 587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586 | 7856 |
机械类(车辆工程、汽车服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车辆) | 586 |
工业设计 | 585 | 8037 |
海事管理 | 585 |
交通运输类(交通运输、交通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 585 |
机械类(机械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电工程) | 585 |
海洋工程类(船舶与海洋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 | 585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文科 | 609 | 1607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 608 | 1664 |
法学 | 606 | 1803 |
思想政治教育 | 606 |
新闻传播学类(广告学、编辑出版学) | 606 |
社会工作 | 605 | 1892 |
汉语国际教育 | 605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法语、日语) | 605 |
工业工程类
工业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IE)是关于复杂系统有效运作的学科,它将工程技术与管理科学相结合,从系统角度,对制造业、服务业等企业或组织中的实际工程与管理问题进行定量分析与优化。
工业工程在国外已有百年历史。在美国,工业工程是七大工程学科之一,IE工程师已成为工程师类职业的第二大职业。工业工程也被称为CEO的摇篮,代表人物有苹果公司CEO蒂姆·库克等知名企业家。中国工业工程领域研究和教育工作发端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国家工业管理基础重要标志,越来越多的企业设立专门的IE部门,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先生曾说“IE无所不在,IE无所不能”。
培养目标:培养既懂工程技术又掌握管理科学知识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学生具有扎实深厚的数理基础理论和机电工程技术基础,良好的外语和计算机能力,以及宽广的企业管理和人文社科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对复杂生产系统、服务系统进行分析、规划、设计、管理和运作的能力。
课程设置:开设有机械工程、电子工程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课程,以及运筹学、基础工业工程、人因工程、物流工程、设施规划、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统计质量管理、ERP、先进制造系统、工程经济学等专业主干课程。
未来发展:工业工程的核心是效率科学,是采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提高整个系统的效率,是实现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技术手段。工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关联紧密,MIS/ERP、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等既是本专业学习的关键课程,又是IT与工业结合的重要途径。数字孪生、协同创新等工业工程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也为制造系统自动化、智能化革新指明方向。
系部概况:武汉理工大学工业工程专业成立于2001年,是全国较早设立本专业的院校之一。目前工业工程系教授占比47%,副教授占比26.5%,讲师占比26.5%,博士学历占比73.3%,留学经历占比46.7%。开办了国际留学生班,国外学生与中国学生按照同样教学计划进行培养。
毕业生中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约35%,出国留学深造约5%,其他为就业,就业率历年来近99%。毕业生可在工程、管理、科研和咨询等领域获得广阔的就业机会,可在制造业、服务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及设计开发工作,签约的知名企业有华为、中兴、富士康、一汽大众、上海通用等。
公共管理类
海事管理
武汉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海事管理专业培养具备海事安全科学与技术、防止船舶污染理论技术、航海技术、港口航道工程、航运业务与海事法律等方面较宽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较强的实践能力,从事海事管理、安全管理、船舶污染防治、水上交通工程、港航工程技术及管理、航运业务与法律、教学培训及科学技术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水上交通安全管理、船舶与港口防污染、海上交通工程、水上应急与搜救、港口与航道工程、远洋运输业务、海商法、交通信息系统等。
就业方向:中央和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机构、航海保障部门、航运企事业单位等。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武汉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已具有六十多年办学历史,其前身是港口机械专业,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专业,已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现分为起重运输机械设计与制造、流体传统与控制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三个培养方向。培养具备坚实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熟练地应用计算机进行机械系统和部件设计、分析,掌握对机械工程问题进行系统表达、建立模型、分析求解和论证的专门知识和能力,能从事起重运输机械系统、流体传动及控制系统、模具系统的设计、制造、规划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港口、机械、汽车、船舶、航运、铁路、矿山、建筑、航空航天、机械质量检测、国防等行业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企业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研发、设计、制造、教学、设备养护和管理工作。凡学习成绩优秀或在省部级以上科技竞赛中获奖者可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毕业生择业面宽、就业率高,2018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7.36%。
机械类
工业设计
武汉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交通工具设计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交通工具设计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设计结构设计、汽车造型设计、交通工具内饰设计、前瞻性设计、邮轮游艇造型设计、设计效果图技法、人机工程学、材料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等。
产品设计方向 本专业方向培养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单位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设计基础、设计历史与理论、人机交互、可持续设计、服务设计、设计效果图技法、设计图学、人机工程学、材料工艺学、工业设计工程基础、产品形态设计、产品结构设计、设计力学、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设计创业等。
自动化类
自动化
武汉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自动化专业面向自动化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和技术服务需求培养赋有健全人格、良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自然科学基础和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快速适应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实干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自动化专业采用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聚前沿的人才培养模式,延拓自动化为驾驭物理系统与信息系统协同的专业本质,凸显互/物联网和工业智能闭环的专业核心,强调计算机、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专业特色。
在经典运动控制/过程控制知识体系基础上,面向时代发展和新兴产业,布局新工科凝练出“信息与网络控制”和“工控与智能机器人”两个专业方向。强调学科的实用性、交叉性与综合性。“信息与网络控制”方向要求学生掌握:智能物联网节点软硬件系统设计、移动前端开发、物/ 互联网构建、应用服务与数据/大数据存储分析、策略优化等端到端解决方案涵盖的知识体系。“工控与智能机器人”要求学生掌握:集成伺服驱动和工业流程自动化设计、智能机器人感知操控、机器视觉和认知、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策略优化等端到端解决方案涵盖的知识体系。
主要课程:电路原理、模拟/数字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原理、微处理器与微控制器、电力电子技术、电机与拖动基础、数据通讯与计算机网络、传感与检测技术、物联网技术与工程、程序设计方法(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智能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创新创业与自动化前沿、电子设计自动化、嵌入式系统与应用、高级程序设计(C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C++)、手机与web系统编程、数据库与信息系统、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电器控制与可编程序控制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模式识别、信号处理与数据分析、现代控制理论、控制工程实践与系统仿真、科学研究方法与学术论文写作等。
自动化专业具有微机原理、自动控制原理、传感与检测、电力拖动、电力电子、PLC、智能机器人等门类齐全的专业基础与专业实验室,与台达电子联合建立了武汉理工大学-台达自动化实验室,并建有工业4.0自动化综合实验室。目前,自动化专业为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同时本专业与知名企业共同建立有稳定的实习教学基地(东风汽车、京东武汉等),与武汉同力智能系统有限公司,联合汇川、西门子等十余家企业建有联合培养基地(湖北省高校实习实训示范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为进一步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与武汉光谷科技园、武汉理工孵化器的高新互联网企业、武汉未来科技城机器人公司建立有实习、创新创业、实践训练合作,多维度提升学生在前沿知识、创新创业和分析解决工程问题方面的能力。
学生毕业后适合到高新技术/互联网企业、自动化/机器人设计研究院、自动化/信息设备制造企业、工业交通信息服务类企业(含汽车制造、交通运输、城市服务等)、高等院校/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行业协会从事信息与物联网、工控与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应用、计算机控制/视觉应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信息处理、网络通信与监控、信息系统集成、电子/嵌入式技术应用、管理与决策系统的科研开发与设计生产工作,可继续攻读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硕士研究生。本专业毕业生就业为95%以上。
机械类
智能制造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智能制造工程”为教育部新备案专业,武汉理工大学是全国第二批该专业建设高校,是教育部首批新工科教学研究与探索实践计划建设高校。“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以武汉理工大学重点建设和发展的三大优势学科之一、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B+学科、具有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的机械工程学科为主,联合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建设而成。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依托数字制造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理工大学-伯明翰大学智能机械联合重点实验室、以及多学科交叉共享的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等实验实践平台,为新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培养掌握机械、控制和信息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知识,能够胜任智能制造系统的分析、设计、运营与管理工作,获得良好的工程训练,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具有团队精神和继续学习能力,具有较强的职业素养与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未来科技进步与可持续发展需要。毕业后可在智能制造相关领域从事智能制造系统的规划、设计以及运维工作的创新拔尖人才和卓越实践人才。
2017年、2018年机械工程专业已经开展了校内的“国际班(智能制造工程方向)”本科培养模式选拔组建工作,其培养模式全面综合工程教育理念,注重多学科知识的整合与创新,并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开展“2+2”国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