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成都工业学院福建各专业排位:
1.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37885(需要考531分);
2.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39325(需要考528分);
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40710(需要考525分);
4.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40710(需要考525分);
5.信息工程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40710(需要考525分);
6.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41189(需要考524分);
7.网络工程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41189(需要考524分);
8.机械工程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41189(需要考524分);
9.国际商务物理类普通类(首选物理,再选不限)排位49724(需要考507分)
2021年成都工业学院各专业福建排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福建 | 计算机类(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1 | 37885 | 2379(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528 | 39325 | 2379(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525 | 40710 | 2379(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电子信息类(含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525 | 2379(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信息工程(一、二年级在宜宾校区,三、四年级在郫都校区就读) | 525 | 2379(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524 | 41189 | 2379(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网络工程(一、二年级在宜宾校区,三、四年级在郫都校区就读) | 524 | 2379(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机械工程 | 524 | 2379(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国际商务 | 507 | 49724 | 2379(W999)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机械类
机械工程
成都工业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招生专业介绍:机械工程专业是我校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之一,具有良好的办学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经验。本专业是四川省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以专用机械设备的设计与制造为特色,培养服务于社会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的人才对四川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支撑作用,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本专业主动对接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企业技术创新要求,充分利用地方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依托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合作开展专业建设,以省级创新型示范课程为引领进行课程建设,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本专业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导向,搭建了机械创新协会、课作工坊等课内外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实践平台,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培养。近年来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创新实践与学科竞赛,荣获国家级、省级奖50余项,其中包括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二等奖。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一支由来自企业的专家人才领衔的双师双能型高素质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4名,均为硕、博士,其中正副教授9名,2名带头人均具有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称号及多年企业实际工作经验。教师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专业背景结构优良,能很好承担该专业的教学科研及建设。本专业将学科建设与师资培养、实验教学改革、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相结合,积极将教研、科研成果引入教学,丰富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增强学生的就业、创业及职业发展能力。主要课程设置:机械制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机械工程材料及热处理、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制造技术、机械系统设计、有限元分析等。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专用机械设备的设计与制造为特色,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及应用能力,能在机械工程领域从事工程设计、制造、生产运营管理等,尤其是从事专用设备的设计与制造领域相关工作的基层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通过在本专业领域5年左右的锤炼,能达到工程师水平,优秀学生能成为技术骨干或技术主管。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机械工程相关领域从事专用机械设备的设计与制造、维修、试验、生产管理等工作;也可在机电及自动化工程领域从事相关产品的设计工作,本专业学生当年就业率连续3年保持在96%以上。学生也可选择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本专业每年都有部分同学考入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攻读硕士学位。
计算机类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成都工业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简介:学生在校期间将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大数据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理论与基本方法,能够进行大数据相关的管理、应用系统设计开发、数据分析与可视化等工作。具有大数据平台运维,大数据程序开发,大数据分析与挖掘等方面的能力。主要课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程序设计基础(Python)、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挖掘、云计算基础、大数据技术、机器学习等。就业方向:能就职于IT、智能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金融、证券、政府机关等行业领域,从事大数据平台运维、大数据分布式程序开发、大数据集成平台的应用与开发、大数据分析、大数据挖掘、大数据可视化等工作。
电气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成都工业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专业简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四川省第一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四川省一流建设专业。专业融入四川省、成都市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围绕智慧电网、智能制造行业人才需求,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为主要专业方向,依托高水平科研团队平台,通过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及教师科研项目等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专业培养知识面广、善于思考、适应能力强,具备电机及其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运行与分析的基本理论,掌握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工程电磁场、电机学、自动控制原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稳态分析、电力系统暂态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力系统自动装置。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到发电厂、电网运营企业、电气制造企业等相关行业企业、设计/研究院所从事电气工程相关领域的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应用开发、运行维护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电子信息类
信息工程
成都工业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介绍:信息工程专业是学校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主要学习信息理论和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接受软硬件开发、系统与网络的设计与应用、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方面的基本训练,培养智能信息处理领域的工程应用人才。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8人,博士3人,10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有副高及以上职称6人。本专业建有多个专业实验室,并有“北京华晟经世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成都普什信息自动化有限公司”、“深圳市讯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8个实践教学合作单位及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主干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无线传感器网络、现代图像处理、FPGA设计与应用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毕业生就业领域广,工作待遇好,发展空间大,可在信息通信产业、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企业从事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工作,或从事相关技术领域的创新创业,也可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
计算机类
网络工程
成都工业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介绍:网络工程专业培养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核心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该专业是华为、思科网络技术学院联盟成员,通过利用世界一流行业企业的优质资源,学生可获得全球同步的网络工程专业教育和技能训练,并且可通过考取华为、思科职业资格认证提高就业含金量。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5人,博士2人,100%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有副高及以上职称5人。该专业2017年在全国近600所思科网络技术学院中荣获“2017年度十佳网院”。主干课程:数据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应用开发、网络设计与集成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就职于IT行业以及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从事网络系统的管理与维护、网络工程的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应用系统开发、网络安全保障、信息与网络安全等技术工作,也可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工作。
材料类
材料科学与工程
成都工业学院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简介:本专业依托学校在工模具制造、电子信息等领域的传统优势,以国家战略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材料的需求为导向,在工模具材料、电子材料方面形成鲜明的应用型专业办学特色,是校级一流重点建设专业。拥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人、高级工程师1人,博士9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5人,成都市“人才计划”特聘专家1人。近年来本专业学生在全国金相大赛、四川省材料设计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其中全国金相大赛成绩位列西南地区高校前茅。主要课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分析测试技术、电子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等。就业方向:毕业生可在金属材料、石墨烯新材料、纳米新材料等相关行业从事材料制备、材料性能测试分析、新材料及工艺设计、原材料及产品质量控制、经营管理等岗位工作,也可到其他院校继续学习深造,或在科研院所从事与材料科学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