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海南大学山东各专业排位:
1.法学综合普通类排位18629(需要考597分);
2.汉语言文学综合普通类排位22357(需要考591分);
3.金融学综合普通类排位23644(需要考589分);
4.思想政治教育综合普通类排位24280(需要考588分);
5.生物科学综合普通类排位24280(需要考588分);
6.传播学综合普通类排位25641(需要考586分);
7.国际经济与贸易综合普通类排位26336(需要考585分);
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综合普通类排位26336(需要考585分);
9.人工智能综合普通类排位26336(需要考585分);
10.自动化综合普通类排位27057(需要考584分);
11.会计学综合普通类排位27057(需要考584分);
12.英语综合普通类排位27057(需要考584分);
13.电子信息类综合普通类排位28532(需要考582分);
14.信息安全综合普通类排位28532(需要考582分);
15.工商管理综合普通类排位29280(需要考581分);
16.行政管理综合普通类排位29280(需要考581分);
17.日语综合普通类排位29280(需要考581分);
18.数学与应用数学综合普通类排位29280(需要考581分);
19.应用化学综合普通类排位29280(需要考581分);
20.审计学综合普通类排位29280(需要考581分);
21.动物医学综合普通类排位29280(需要考581分);
22.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综合普通类排位29280(需要考581分);
23.建筑学综合普通类排位30104(需要考580分);
24.物联网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30104(需要考580分);
25.风景园林综合普通类排位30104(需要考580分);
26.应用物理学综合普通类排位30104(需要考580分);
27.药学综合普通类排位30920(需要考579分);
28.密码科学与技术综合普通类排位30920(需要考579分);
29.农林经济管理综合普通类排位30920(需要考579分);
30.生物技术综合普通类排位30920(需要考579分);
31.软件工程(NIIT)综合普通类排位31712(需要考578分);
32.车辆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31712(需要考578分);
33.土木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31712(需要考578分);
34.电子科学与技术综合普通类排位32563(需要考577分);
35.生物医学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33426(需要考576分);
36.动物科学综合普通类排位33426(需要考576分);
37.环境科学综合普通类排位33426(需要考576分);
38.化学工程与工艺综合普通类排位33426(需要考576分);
39.海洋工程与技术综合普通类排位33426(需要考576分);
40.物流管理综合普通类排位33426(需要考576分);
41.食品科学与工程类综合普通类排位34285(需要考575分);
42.俄语综合普通类排位35162(需要考574分);
43.土地资源管理综合普通类排位35162(需要考574分);
44.电子商务综合普通类排位35162(需要考574分);
45.园林综合普通类排位35162(需要考574分);
46.海洋科学综合普通类排位35162(需要考574分);
47.农学综合普通类排位35162(需要考574分);
48.材料类综合普通类排位36081(需要考573分);
49.戏剧影视文学综合普通类排位36962(需要考572分);
50.旅游管理类综合普通类排位36962(需要考572分);
51.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综合普通类排位38877(需要考570分);
52.园艺综合普通类排位38877(需要考570分);
53.生态学综合普通类排位39828(需要考569分);
54.植物保护综合普通类排位39828(需要考569分);
55.林学综合普通类排位39828(需要考569分);
56.水产养殖学综合普通类排位41852(需要考567分);
57.行政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综合普通类排位44948(需要考564分);
58.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综合普通类排位50410(需要考559分);
59.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外合作办学)综合普通类排位50410(需要考559分);
60.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综合普通类排位71008(需要考543分)
2021年海南大学各专业山东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山东 | 法学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97 | 18629 |
| 汉语言文学 | 591 | 22357 |
| 金融学 | 589 | 23644 |
| 思想政治教育 | 588 | 24280 |
| 生物科学 | 588 |
| 传播学 | 586 | 25641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585 | 26336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85 |
| 人工智能 | 585 |
| 自动化 | 584 | 27057 |
| 会计学 | 584 |
| 英语 | 584 |
| 电子信息类 | 582 | 28532 |
| 信息安全 | 582 |
| 工商管理 | 581 | 29280 |
| 行政管理 | 581 |
| 日语 | 581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81 |
| 应用化学 | 581 |
| 审计学 | 581 |
| 动物医学 | 581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581 |
| 建筑学 | 580 | 30104 |
| 物联网工程 | 580 |
| 风景园林 | 580 |
| 应用物理学 | 580 |
| 药学 | 579 | 30920 |
| 密码科学与技术 | 579 |
| 农林经济管理 | 579 |
| 生物技术 | 579 |
| 软件工程(NIIT) | 578 | 31712 |
| 车辆工程 | 578 |
| 土木工程 | 578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577 | 32563 |
| 生物医学工程 | 576 | 33426 |
| 动物科学 | 576 |
| 环境科学 | 576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576 |
| 海洋工程与技术 | 576 |
| 物流管理 | 576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575 | 34285 |
| 俄语 | 574 | 35162 |
| 土地资源管理 | 574 |
| 电子商务 | 574 |
| 园林 | 574 |
| 海洋科学 | 574 |
| 农学 | 574 |
| 材料类 | 573 | 36081 |
| 戏剧影视文学 | 572 | 36962 |
| 旅游管理类 | 572 |
|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 570 | 38877 |
| 园艺 | 570 |
| 生态学 | 569 | 39828 |
| 植物保护 | 569 |
| 林学 | 569 |
| 水产养殖学 | 567 | 41852 |
| 行政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564 | 44948 |
| 会展经济与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559 | 50410 |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外合作办学) | 559 |
| 酒店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543 | 71008 |
海洋工程类
海洋工程与技术
海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 专业背景 海南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系成立于2015年,是根据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和海南省海洋经济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应运而生、也是海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特色本科专业。近年来,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快速启动、一带一路等重大国家方针的实施,海南省的海洋经济产业更是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期,对海洋工程学科的人才需求越发迫切。海洋工程与技术系也主动调整了学科发展方向,依托“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积极融入海南大学三个一流学科群之一的“南海海洋资源利用”世界一流学科群建设。 此外,2020年国家级跨学科交叉“热带海洋工程与技术”新工科的成功立项及顺利启动,也为海洋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本科专业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 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海洋工程与技术基本理论和知识技能,能在国家和地方从事海洋工程结构物规划、设计、管理和教育以及港口与航道工程、海洋能源开发等方面的工作,具有较强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 主要课程 基础课程:高等数学、工程力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工程制图等。 专业课程:海洋工程环境、海洋建筑物、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物理海洋、水工混凝土结构原理、水工钢结构原理、工程水文学、海岸动力地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 就业范围 毕业生到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单位、海洋局、海事局、国内外船级社、船舶公司、船厂、海洋石油单位、高等院校、船舶运输管理、船舶贸易与经营、海关、海上保险和海事仲裁等部门,从事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检验、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业和信息产业有关单位就业。
水产类
水产养殖学
海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海南大学水产养殖学专业立足海南自由贸易区(港)、服务国家海洋强国、生态文明建设和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曾先后入选海南省重点学科、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和教育部“新农科”教育改革项目,同时也是海南大学“南海海洋资源利用”世界一流学科群支撑专业。水产学科具有水产养殖本科专业1个、水产学一级硕士点1个、专业硕士点(渔业发展)1个,同时也是水生生物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及博士后的培养单位及,已形成“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科拥有海南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生物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水生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海南省院士团队创新中心、海南省水产种业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和教学平台。 培养目标 水产养殖学系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三农情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同时具有审辩思维、理学素养和水产专业能力以及具备全球视野、创新精神和交流协作能力;培养学生富有良知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掌握水产动、植物增养殖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成为能够胜任在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从事水产生产管理、技术服务、渔业资源利用、生态保护和海洋牧场等方面工作的创新型卓越水产人才。 主修课程 公共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类、体育类、外语类、国防类、计算机类、文化类、数学类、化学类。 专业理论课程包括普通动物学、普通生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养殖水化学、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普通生态学、鱼类学、营养学、增养殖学、遗传育种学、疾病学、生物统计学、生物信息学等必修课程。选修课设置水产种业、养殖工程、经济管理、渔业文化、水产医学、水产营养等方面的特色课程模块。 实习类课程包括近海调查实习、社会实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就业方向 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海南省自由贸易区(港)建设、农业种质中转(海南)基地建设,为水产人才提供了历史机遇。毕业生可选择海洋渔业行政部门、动物检疫部门、水产企业、休闲渔业基地等单位就业,优秀毕业生可继续攻读水产学、生物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学位。 本专业毕业生60%以上在水产相关行业工作,为我国水产业发展贡献显著。毕业生就业机会多、待遇高,近3年平均就业率为90%,在琼水产行业龙头企业的主要技术与管理人员中,30%以上为本专业毕业生。优秀毕业生升学途径优良,平均升学率为30%,其中80%被985高校或中国科学院录取。 发展情况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9名,其中博士学位教师占93%,45岁以下教师占85%,国外工作或学习1年以上教师占45%;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名、全国优秀教师2名、享受国务院特贴专家1名;海南省教学名师1名;海南省“杰出人才”、“领军人才”、“南海名家”系列专家8名;“双聘院士”4名,知名行业导师4名;海南省级精品课程4门 实验公开课 水产繁育基地参观实习 国外专家指导水产养殖系学生实验 珍珠养殖基地参观实习 潮间带生物多样性调查
新闻传播学类
传播学
海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培养目标: 传播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在各类传媒、党政机关、政府宣传部门、事业机构、广告公司、营销策划公司、媒介研究公司以及其他公共传播机构从事跨国际、跨文化、跨专业领域公共关系协调和公共信息传播的专业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备比较宽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以及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能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独立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知识,具备较强实务操作技能,熟悉新闻传播政策法规、熟悉媒体融合发展趋势与运作机制,掌握计算机及网络信息应用技术。 主要课程: 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新闻学概论、传播学概论、新闻采访与写作、传播学研究方法、组织传播学、人际传播学、公共关系学、演讲与修辞 修业年限: 四年 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就业情况: 本专业2019-2021年就业率分别为98.72%、61.22%、82.14%;考研(升学)率分别为16.67%、18.4%、16.1%;保研率分别为8.97%、5%、5.4%。
数学类
数学与应用数学
海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一、培养目标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基本原则,培养掌握扎实的数学基础、具有良好的人文修养和外语水平、严谨的科学思维、敏锐的专业洞察力、较强的创新意识、较强的团队协作精神、踏实的工作作风,能准确把握科技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按照“2+2”培养模式,学生在一、二年级主要修读公共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三年级开始根据学生兴趣与特长进行分方向课程的研读。 二、主要课程 基础核心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论。专业核心课程:数理统计、数学模型、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拓扑学基础、抽象代数、计算方法、运筹学、常微分方程等。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分成两个方向:数学与应用数学、数据分析与统计计算。其中,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方向课程包括:偏微分方程、微分方程数值解、调和分析、数理金融等;数据分析与统计计算专业方向课程包括:随机过程、数据分析、统计学习、算法分析与设计等。 三、就业方向及发展情况 在本专业中,相当部分学生应以直博、本硕连读或报考国内外研究生为具体目标。同时,通过各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毕业生能较系统掌握数学科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能在大数据环境下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独立科研素质,能在科技、教育、经济、管理等部门从事数学研究、统计应用、软件开发等专业人才。 四、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为4年。实行弹性学制,修业年限不少于3年,最长不超过6年。 五、授予学位 学生完成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准予毕业。达到规定要求的,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生物科学类
生物科学
海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优势: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2015年成功招收了第一届理科实验班。所在生物学一级学科,2010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生物科学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5门省级精品课程,以及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专业所在学院建有科技部“热带生物与医药”学科创新引智基地、“热带生物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大学基础生物学公共教学平台”。主持建设了“海南大学全健康研究院”,共建了“南海海洋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43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9人,副高级职称14人;拥有博士学位37人。专任教师中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名,宝钢优秀教师3名,还拥有一批海南省百人专项、南海名家、海南省领军人才、海南省拔尖人才、515人才等优秀专家。总体上,生物科学专业具备了数量充足、专业、学缘结构合理、教学业务水平优良的师资队伍。 培养目标:在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背景下,面向海南健康岛、全健康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自贸港建设中所面临的重要生物学问题的需要,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政治素质高,理论知识厚,实践技能强,且具有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在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环境等领域相关的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生命科学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生理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组织胚胎学、基因组学、蛋白组学、生殖生物学、从基因到药物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就业情况:本科生平均初次就业率90%;考研率38 %;其中理科实验班的考研率为95%。深造的学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山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国内985高校及中国科学院大学等科研院所。此外,一些优秀学生在本科就读期间,还可通过学校的各种留学项目到国内、境外名校交流、学习和深造。一些本科生毕业后到生物科技、生物工程、生物医药、环境、食品、工业、农业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应用基础研究、技术研发、生产或行政管理等工作。 在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参观实习 在学院教学实验室开展实验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参观实习
植物生产类
植物保护
海南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植物保护(090103) 二、培育目标 本专业致力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具有健全人格及社会责任感,掌握植物保护专业基础知识,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运用植物有害生物诊断识别、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等知识技能,解决热带农业生产中病虫草害等问题,能胜任热带植物保护、植物医学及生物安全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拔尖人才。 三、专业特色与竞争优势 (一)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资源 植物保护专业是原华南热带作物学院与原华南热带作物研究院(即两院)最早的本科专业之一,成立于1959年,伴随我国天然橡胶事业发展需求而诞生,是热区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专业,现已成为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专业、教育部“植物保护卓越农林人才(拔尖创新型)”改革试点专业和海南省“一流专业”建设专业。依托本专业,植物保护学科成为海南省特色重点学科。 (二)构建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本专业修业年限四年,实行弹性学制。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植物学、植物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普通遗传学、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植保生物技术、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热带农业病理学、热带农业昆虫学等。 (三)优秀的师资队伍 本专业现有专职教师56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0人,包括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百千万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海南省领军人才和拔尖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49人,海南大学“十佳教师”2名,优秀教师3人。师资队伍具有博士学位占76%。本专业拥有国家级创新科研团队1个,海南省教学团队1个,海南省创新科研团队2个。现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网络金课1门。 (四)特色重点实验室 本专业现拥有热带农林生物灾害绿色防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海南省热带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海南省绿色农用生物制剂创制工程中心、部省共建天然橡胶协同创新中心、海南省热带作物病虫监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区域性实验室等科教平台。 四、就业面向 本专业毕业生适合到农林科研院所、中高等农林院校、海关(植物检疫)、农业科技园区、旅游开发区、农业综合开发公司、制药企业等单位,以及农林行政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新农药创制、农资生产和经营、农业技术推广等部门,从事农业、生物安全等与植物保护或医学研究相关的教学、研究、经营管理和技术推广等工作。一直以来,本专业学生初次就业率均达90%以上。 五、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学位 植物保护专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培养服务于国家“一路一带”倡议、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高层次人才的基地和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