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一定的中、西医学基础理论,专 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较强,毕业后能适应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等基层医疗卫生工作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中医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
医学基础课: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
病兔学基础、
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
诊断学基础:中医外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骨伤科学、针灸学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热爱医疗卫生事业,适合本地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与预防能力、危急重症的初步处理能力,适合从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制:三年
主干课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原生物及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预防医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五官等。
就业方向:适合在医疗卫生单位从事医疗、保健、预防等方面的工作。
就业前景:临床医学专业人才数量、质量和结构的不均衡配布,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临床医学专业人力资源匮乏,在未来10年内,专科临床医学人才普遍缺乏,就业前景看好。
学院自1976年以来,就举办临床医学专业学历教育,已有近40年历史,与北京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新乡医学院、联合开办临床医学专业本、专科的成人和网络的学历教育。医学系现有临床医学专任教师57人,实验技术人员12人。专任教师全部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士13人、博士1人;副高及以上职称29人,33名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25人。
学院拥有完善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实验实训设施。实验室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能够满足临床医学专业各课程的教学需要。学院现有一所综合性三级附属医院(洛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一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学院建立了31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其中三级甲等医院8所,二级甲等医院21所。附属医院和各教学实习基地医疗体系健全,诊疗技术先进,并配置有示教室、宿舍等教学生活设施,为满足学生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培养目标
1.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现代服务理念,掌握护理学以及妇幼保健的基本理论和助产专业技能,从事临床助产和母婴保健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2.知识技能 以助产专业岗位需求为标准,通过3年学习,毕业生应具有以下专业知识、职业技能与服务态度,并能顺利通过国家执业资格考试。
(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预防保健知识。
(2)掌握遗传、优生优育的有关知识及国家计划生育的政策和法规知识。
(3)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具有以护理对象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实施整体护理的基本能力。
(4)具有观察和规范地处理正常分娩、正常产褥、新生儿护理及健康指导的能力,能配合医生进行妊娠诊断、产前检查。
(5)具有对难产及产科急、危、重症病人初步的应急处理能力和配合抢救能力。
(6)具有对护理对象的病情变化、心理反应和药物疗效进行初步观察和处理的基本能力。
(7)具有开展母婴保健及计划生育指导的能力。
(8)具有规范、熟练的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基本操作技能。
(9)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较强的服务意识。
(10)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法律意识和医疗安全意识。
(11)具有熟练的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和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自学能力和职业创新能力。
(12)具有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规范的职业行为和较强的适应能力。
3. 毕业后去向 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事助产、护理、母婴保健等工作。
发展前景
1.助产模式转变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
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助产专业培养目标已经重新准确定位,目前国际上倡导“助产士主导模式”管理正常的产妇,强调助产士是孕妇孕期主要照顾者,通过助产士给产妇提供连续性照顾的专业服务,能够降低剖宫产率,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妊娠期的住院时间,减少药物镇痛与产时麻醉,降低会阴侧切率,降低新生儿复苏率,同时也能增加产妇对分娩过程的满意度。因此助产士的工作领域不仅局限于产房接产,还要延伸至产前甚至是孕前以及产后的保健指导。目前,高层次助产人才匮乏。
2. 我国助产士短缺现状
我国目前存在围产护理人力资源短缺、内部结构不合理、人口和地理分布不平衡等问题,国内医院仅产房助产士的缺口至少有20多万人,加上产前和产后的护理,助产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中国目前助产士与生育妇女比例为1∶4000,与发达国家的1∶1000差距悬殊。2008年卫生部对全国助产士人力资源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每10万人口的助产士人数分别是4.0人、2.8人和3.3人,这一数字与瑞典(80人)、英国(80人)、马来西亚(28人)和柬埔寨(26人)的比例相差甚大。同时,我国城市地区2012年剖宫产率为41%,远高于农村地区的 29%,助产士的匮乏已成为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关键原因之一。
3.国家政策调整对助产人才的影响
在“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之后,每年大约要增加200万新出生的人口。国家卫计委制定了《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妇幼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应对迅速增加的需求。指导意见制定了10项措施,包括扩充产科床位,设置产科安全管理办公室,强化助产士、儿科医师、护士等这些紧缺人员的岗位配置。在职称评定、薪酬分配方面,要对妇产科、儿科的医师、助产士和护士等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另外,还要启动大学本科助产专业招生试点工作。全面开放二孩政策的落实,和生育相关的医疗专业也变得异常火爆,目前缺口量巨大的助产专业更是容易找工作。即将到来的一大波“婴儿潮”为助产士带来了就业高峰。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位于千年古都、牡丹花城、丝路起点洛阳,是洛阳市政府举办和管理的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学校东望夏都遗址,西览龙门石窟,南依万安山麓,北临伊洛河畔,主校区位于洛阳市伊滨区科技大道6号,另有高新、西工、瀍河等校区,总占地面积近2800亩,教学仪器设备价值1.5亿元,馆藏图书104.22万册,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3个。拥有直属附属医院1个,教学附属医院2个。目前在校生23000余人。
学校成立于2011年,由原洛阳市职工科技学院、洛阳市卫生学校和洛阳高级技工学校合并成立,2018年合并洛阳市财经学校、洛阳市财会学校、洛阳市文化艺术学校和洛阳市第二卫生中等学校。现是河南省首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单位、河南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河南省职业教育特色院校、河南省卫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文明校园、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
学校紧密对接地方产业经济发展需求,专业结构持续优化。坚持“立足洛阳市、服务都市圈、建好双高校、助力新引擎”的办学定位,按照“巩固提升医科、做大做强工科、打造特色人文社科”的专业建设思路,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开设有医药卫生、装备制造、财经商贸、文化艺术等11大类56个专科专业,聚焦河南省“十大战略”和洛阳市经济产业发展,重点打造智能制造、智慧养老、文物考古、文旅融合、宠物与人类健康等专业群,实现专业发展助推产业发展的目标。护理、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国家级骨干专业;护理、机械设计与制造为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妇产科护理学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拥有国家级实训基地——全科医师生产性实训基地。
学校坚持引培并举,师资队伍不断加强。现有专任教师844人,博士学历教师22人,硕士学历教师456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河南省领军人才、省级高层次B类人才、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中原千人计划”中原领军人才各1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享受省级特殊津贴1人,省级拔尖人才、省级高层次C类人才2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河南省职业教育专家3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教育管理人才2人,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省级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中原大工匠1人,河洛大工匠2人,洛阳市优秀专家、洛阳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洛阳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40余人。
学校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质量发展之路,服务地方企业发展。牵头成立“河南省戏曲艺术职业教育集团”,与河南安装集团等4家企业实施现代学徒制下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与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与正大集团等4家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培养,与洛阳轴承研究所有限公司、江苏杰士德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签约共建产业学院,初步形成了“产学研创一体化”的合作模式。
学校坚持科技创新,以应用型科研为导向,助力地方经济发展。近三年,承担国家、省部、市厅级课题400余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军事医学创新工程专项1项,发表论文SCI、北大核心百余篇,主编、参编国家和省大中专规划教材专著50余部,申请专利80余项。设有河南省动物疫病与公共卫生工程研究中心、洛阳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马金凤舞台艺术研究中心”“国际人文交往研究中心”“中意文物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建成“李树建大师工作室”“牛恒林大师工作室”等大师工作室,建有“马金凤戏曲艺术博物馆”“生命科学与健康教育馆”等特色鲜明的博物馆。
学校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区域经济“走出去”战略,不断扩大国际交流朋友圈、拓展国际合作领域。近年来,先后与英国、意大利、新西兰、白俄罗斯、马来西亚、韩国、泰国、菲律宾、日本等20余所国外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将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学校。与白俄罗斯等国外高校合作举办机电一体化、机械设计与制造、园林工程技术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发起并成立“中意文物修复与保护研究中心”,搭建中国与意大利高校之间文化遗产事业合作交流的平台。积极拓展中外合作交流平台,加入中德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联盟、“中文+职业技能”教育实践与研究基地北方校企协作机制委员会、中非职业教育联盟等,通过“汉语桥”等活动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构建“中文+职业技能”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体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校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强化使命担当,厚植特色优势,加强内涵建设,传承工匠精神,以党建高质量推进教育事业发展高质量,全面提高高职人才培养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区域现代化职业高等院校努力奋斗,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职绚丽篇章。
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对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施奖助互补的政策,其中,国家奖学金每生每年 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每生每年5000元,国家助学金平均每生每年3300元(约占在校生人数的20%);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还可以申请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每生每年不超过12000元;学校设有学校综合奖学金,并为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以帮助学生完成学业。
学院食堂是河南省高等学校标准化示范学生食堂。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助产录取分数线为180分(物理类)。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助产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助产物理类专科批普通类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助产招生计划2021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助产专科批普通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中医学录取分数线为409分(物理类)。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中医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中医学物理类专科批普通类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中医学招生计划2021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中医学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临床医学录取分数线为423分(物理类)。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临床医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临床医学物理类专科批普通类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重庆临床医学招生计划2021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

2021年洛阳师范学院海南省招生专业:自动化、英语(师范类)、思想政治教育(师范类)、物理学(师范类)、旅游管理等5个专业。2021年洛阳师范学院海南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洛阳师范学院海南省录取分数线(

2021年洛阳师范学院广东省招生专业:学前教育(师范)、物理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化学(师范)、酒店管理等5个专业。2021年洛阳师范学院广东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洛阳师范学院广东省录取分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重庆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临床医学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423分,中医学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409分,助产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180分。洛阳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重庆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在重庆市录取批次:2021年为专科批,2020年为专科批。2021年洛阳职业技术学院在重庆招生专业有助产、临床医学、中医学等3个专业。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重庆招生计划(2021年)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临床医学物理类专

2021年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招生专业:医学营养(办学地点伊滨校区)、护理(办学地点伊滨校区)、临床医学(办学地点伊滨校区)、中医学(办学地点伊滨校区)、大数据与财务管理(办学地点西工校区)等5个专业。2021年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省录取

2021年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招生专业:临床医学(伊滨校区)、中医学(伊滨校区)、药学(伊滨校区)、护理(伊滨校区)、医学营养(伊滨校区)、助产(伊滨校区)等6个专业。2021年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

2021年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市招生专业:临床医学、中医学、助产等3个专业。2021年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洛阳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市录取分数线(2021)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