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昌大学海南各专业排位:
1.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2546(需要考674分);
2.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2833(需要考669分);
3.药学综合普通类(化学、生物(2科必选))排位3005(需要考666分);
4.临床医学综合普通类(化学、生物(2科必选))排位3005(需要考666分);
5.工商管理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3069(需要考665分);
6.公共管理类(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3069(需要考665分);
7.护理学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3127(需要考664分);
8.日语综合普通类(不限)排位3189(需要考663分);
9.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综合普通类(地、史、政(3科必选))排位3331(需要考661分);
10.计算机类(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软件网络)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3331(需要考661分);
11.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3544(需要考658分);
12.医学影像学综合普通类(物理、生物(2科必选))排位3544(需要考658分);
13.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与大数据)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3544(需要考658分);
14.医学检验技术综合普通类(物/化/生(3选1))排位3766(需要考655分);
15.电子信息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3766(需要考655分);
16.工业设计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3847(需要考654分);
17.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3847(需要考654分);
18.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3847(需要考654分);
19.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综合普通类(物理必选)排位3847(需要考654分);
20.旅游管理类(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综合普通类(地理、历史(2科必选))排位3913(需要考653分);
21.生物科学类综合普通类(物/化/生(3选1))排位3990(需要考652分);
22.生态学综合普通类(物/化/生(3选1))排位4302(需要考648分);
23.水产养殖学综合普通类(物/化/生(3选1))排位4375(需要考647分);
24.化学类(化学、应用化学)综合普通类(化学必选)排位4554(需要考645分);
25.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综合普通类(化学必选)排位4554(需要考645分);
26.临床医学类(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综合中外合作办学(化学、生物(2科必选))排位4554(需要考645分);
27.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5096(需要考639分);
28.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5295(需要考637分);
29.车辆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5377(需要考636分);
30.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5896(需要考631分);
31.环境科学与工程类(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综合普通类(物理、化学(2科必选))排位6546(需要考625分)
2021年南昌大学各专业海南排位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海南 | 中国语言文学类(包含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74 | 2546 | (01) | 不限 |
法学类(包含专业法学、知识产权) | 669 | 2833 | (01) | 不限 |
药学 | 666 | 3005 | (07) | 化学、生物(2科必选) |
临床医学 | 666 | (07) | 化学、生物(2科必选) |
工商管理 | 665 | 3069 | (01) | 不限 |
公共管理类(包含专业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 665 | (01) | 不限 |
护理学 | 664 | 3127 | (01) | 不限 |
日语 | 663 | 3189 | (01) | 不限 |
新闻传播学类(包含专业新闻学、广播电视学、广告学) | 661 | 3331 | (09) | 地、史、政(3科必选) |
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软件工程、网络空间安全(软件与网络空间) | 661 | (02) | 物理必选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658 | 3544 | (02) | 物理必选 |
医学影像学 | 658 | (06) | 物理、生物(2科必选) |
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与大数据) | 658 | (02) | 物理必选 |
医学检验技术 | 655 | 3766 | (03) | 物/化/生(3选1) |
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 | 655 | (02) | 物理必选 |
工业设计 | 654 | 3847 | (02) | 物理必选 |
数学类(包含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 | 654 | (02) | 物理必选 |
土木类(包含专业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654 | (02) | 物理必选 |
建筑类(包含专业建筑学、城乡规划) | 654 | (02) | 物理必选 |
旅游管理类(包含专业旅游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 | 653 | 3913 | (08) | 地理、历史(2科必选) |
生物科学类 | 652 | 3990 | (03) | 物/化/生(3选1) |
生态学 | 648 | 4302 | (03) | 物/化/生(3选1) |
水产养殖学 | 647 | 4375 | (03) | 物/化/生(3选1) |
化学类(包含专业化学、应用化学) | 645 | 4554 | (04) | 化学必选 |
化工与制药类(包含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制药工程) | 645 | (04) | 化学必选 |
临床医学类(包含专业临床医学(中外合作办学)(中英双学位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645 | (80) | 化学、生物(2科必选)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 普通类 | 639 | 5096 | (05)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637 | 5295 | (05)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车辆工程 | 636 | 5377 | (05)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631 | 5896 | (05)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625 | 6546 | (05)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 历史渊源本专业起源于1958年江西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2002年评为江西省品牌专业,2008年入选江西省特色专业,2010年入选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2016年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机械类大类排名第一,2018年受理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2019年为江西省一流本科优势专业,2019年获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所属机械工程学科,1990年获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机械电子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2006年获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学位授权点,2007年获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2010年获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在“十一五”期间被评为江西省重点学科,机械工程学科在“十二五”期间被评为江西省高水平重点学科。2、 师资队伍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 58 人,其中教授 16 人、副教授 22 人,具有博士学位 75%,海外留学经历 60%,工程实践经历 80%;获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骨干教师、江西省教学名师、江西省模范教师等国家、省部级教育教学人才 22 人次。3、 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本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首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先后被评为省品牌专业、省特色专业、省一流本科专业,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机械大类专业中排名第一。本专业隶属于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所属机械工程学科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及江西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机器人与焊接自动化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高等学校现代机械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科研平台,作为工程学科之一进入全球ESI排名前1%,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机械工程B-,入选“新材料技术”世界一流学科群;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 1 项。4、 培养方式与特色本专业面向国家实施“中国制造 2025”战略,依托机械工程学科,立足江西、面向全国、对接国际,围绕国家和区域经济、江西制造业发展需要,目标建设区域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专业。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具有强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扎实的基础理论、机械工程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国际化视野和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较强的创新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能够适应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运行管理、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专门人才,成为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的技术骨干或管理人员。本专业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工程实践能力为主,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实习实训提高实践能力,教协同激发创新思维,学科竞赛增强创新能力,产教融合提升工程能力”多层次、立体式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比例达 50%以上。
医学技术类
医学检验技术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办学始于2001年,2013年教育部学科目录调整后改为四年制。本专业采取科系合一的模式办学,充分利用公共卫生学院和两所大型附属医院检验科人才、教学条件,在2018年江西省专业综合评价中名列第一,在全国140余家开设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高校中综合评价排名位于前列。2、师资队伍除了公共卫生学院以外,两所附属医院都是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检验科都通过了国际标准的ISO15189实验室认可。教授、副教授50与人,有本专业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20名,专业教师中有20余名博士、60余名硕士。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专业教师获得多项教学、科研课题,其中国家级课题40余项,学科建设平台有省级学会挂靠、单位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医学领先学科。4、培养方式与特色充分利用科系合一的办学模式,校内实训基地基础扎实、功能齐全、既有良好的示范性。学生在低年级就开始跟随专门老师进行创新创业培训,多名学生取得好成绩。
电气类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历史渊源南昌大学能源与电气工程系源于1958年江西工学院创建的电机工程系,该系为江西工学院首批设置的四个系之一。当时的电机工程系开设了电机、电器、无线电和工业企业自动化等专业,1972年增设了发配电专业,1988年发配电专业更名为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1998年,电机和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两个专业合并,更名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专业至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办学历史。◾师资队伍能源与电气工程系现有一支以省学科带头人、杰出青年人才,以及青年骨干教师为主的、职称和年龄结构较为合理的高水平学术队伍,现有教职工30余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有16人。此外,本学科还聘有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等具有行业背景的国有企业多名技术骨干为兼职硕导。◾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本专业设有电机与电器和电力系统及自动化2个教研室,教学科研用房面积5000余平方米。建有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仿真、微电网和新型与特种电机等3个科研实验室、近20个本科教学实验室和1个“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基地,以及智能电网、智能配电网工程应用、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以及新型与特种电机等4个研究团队。该学科拥有电机与电器(1986年)、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1993年)、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00年),以及电工理论与新技术(2013年)四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电机与电器学科是我校最早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之一,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是江西省“十一五”重点学科。2006年,获得电气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招收电气工程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以及同等学力研究生。◾培养方式与特色能源与电气工程系设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一个本科专业,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该专业是江西省高等学校本科品牌专业(2008年)、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2010年)。本专业生源质量较好,2017年-2019年录取分数线高出一本线分别为49、56和54分,学生毕业后大部分进入国家电网公司和发电企业等大型国企,以及电气装备制造企业工作。本专业现有在校学生760余人,其中本科生近500人,硕士研究生260余人。几十年来,本专业为国家在电气装备、电力行业,以及能源领域培养了大批专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本学科始终以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瞄准电气学科的发展前沿,坚持电机、电力系统,以及电力电子等多学科方向协同发展并交叉渗透的发展思路,依托江西省智能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和江西省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形成了电机基本理论分析与控制、电力系统运行与控制、电力电子系统及其控制以及新型电能变换技术等特色研究方向。
生物科学类
生态学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历史渊源生态学专业2013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是江西省内高校唯一的生态学本科专业。2、师资队伍有一支高水平专业教师队伍,生态学专业有专任教师28位, 90%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8人,讲师12人。3、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拥有国家级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生态学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生态科学与技术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4、培养方式及特色本专业培养具备生态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技能和科学思维,掌握现代生态学理论和应用技术发展动态,初步具备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以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建设需要;同时,围绕我校建设“高水平新型综合性大学”的战略目标,强调以科学研究引领学科发展,以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方式转变为动力,重视基础,强化实践,以人为本,结合江西区域特色,培养具有坚实理论基础、科学研究和创新实践能力,适应当今社会发展并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高素质人才。
机械类
车辆工程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1、 历史渊源南昌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始建于2005年,2010年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2013年入选江西省卓越工程师计划,2020年受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本专业所属机械工程学科,1989年始先后获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进入ESI排名前1%,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B-,入选“新材料技术”世界一流学科群。2、 师资队伍本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17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占64.7.6%);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占76.5%);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9人(占52.9%);具有国外留学或进修经历9人(占52.9%)。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比例超过23.6%、专职实验岗人数2人。3、 教学科研与学科建设平台南昌大学车辆工程本科人才培养立足于汽车工业和经济社会建设需要,基于校企合作的协同培养模式,结合学校在设计、制造与控制及能源工程等领域的教学、科研优势,基于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障制度设计培养方案与培养目标;与此同时,组建了以“大学生汽车方程式大赛”为背景的强化实践、研发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以“江西省汽车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教师主持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为依托的科研平台,供学生开展学术研究,并制定了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激励模式,以培养研究型人才。4、 培养方式与特色本专业学制四年,实施完全学分制培养模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程(通识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课)后,可充分结合发展规划和学习兴趣,选择并制定选修方案。其中一、二年级以人文、数理和专业基础课程(力学、电工电子、程序设计、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等),三、四年级以专业方向课程学习为主,诸如汽车理论、汽车发动机原理、汽车电器电子控制技术、电动汽车技术及汽车设计类课程等。5、就业前景近五年来,车辆工程专业毕业生约35%进入国内省外知名汽车企业(一汽、上汽、东风、广汽及吉利、奇瑞、比亚迪等汽车企业)工作,约5%进行政府、事业单位工作,约18%进入国内、外知名高校相关专业攻读硕、博士学位,约38%进入省内汽车企业及相关上、下游企业,另有约4%自主创业。
法学类
法学
南昌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一、培养目标以严格而科学的方法,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富有正义感、综合素质高、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基础扎实、适应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适应时代发展的法律专门人才。二、专业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刑法、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经济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三、就业方向(1)从事法学研究和其他社会研究工作;(2)各级党政机关相关部门以及公安、检察、法院从事有关专业实际工作;(3)经济、财政、工商、税务、对外贸易、厂矿、企业等单位从事法律顾问及相关工作;(4)大、中专院校从事法学教学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