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重庆各专业排位:
1.临床医学物理类普通类排位894(需要考673分);
2.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物理类普通类排位1823(需要考660分);
3.临床医学物理类普通类排位3652(需要考645分);
4.中西医临床医学物理类普通类排位5978(需要考632分);
5.精神医学物理类普通类排位10966(需要考612分);
6.临床药学物理类普通类排位11925(需要考609分);
7.药学物理类普通类排位13884(需要考603分);
8.生物技术(创新班)物理类普通类排位16619(需要考595分);
9.生物信息学物理类普通类排位16986(需要考594分);
10.生物技术物理类普通类排位18560(需要考590分);
11.中药学物理类普通类排位18560(需要考590分);
12.中医学历史类普通类排位2724(需要考597分);
13.针灸推拿学历史类普通类排位3762(需要考588分);
14.法学(卫生法学)历史类普通类排位5528(需要考576分);
15.公共事业管理历史类普通类排位6051(需要考573分);
16.外国语言文学类历史类普通类排位6932(需要考568分)
2021年南方医科大学各专业重庆排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重庆 | 临床医学(本硕博连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73 | 894 |
| 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 | 660 | 1823 |
| 临床医学 | 645 | 3652 |
| 中西医临床医学 | 632 | 5978 |
| 精神医学 | 612 | 10966 |
| 临床药学 | 609 | 11925 |
| 药学 | 603 | 13884 |
| 生物技术(创新班) | 595 | 16619 |
| 生物信息学 | 594 | 16986 |
| 生物技术 | 590 | 18560 |
| 中药学 | 590 |
| 中医学 | 历史类 | 597 | 2724 |
| 针灸推拿学 | 588 | 3762 |
| 法学(卫生法学) | 576 | 5528 |
| 公共事业管理 | 573 | 6051 |
| 外国语言文学类 | 568 | 6932 |
药学类
药学
南方医科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招生科类:理科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一定基础和临床医学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扎实、系统的药学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较强创新能力,能在高校、科研院所、药物研发机构、药品生产企业和药事管理机构等从事教学、科研、药事管理、药品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药学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生药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生物制剂学与药物动力学、药物毒理学与安全评价、药事管理学、医院药事管理学等。
就业方向:高校、科研机构、医院、制药企业、药品营销机构、药事管理部门,从事教学、科研、新药研发、药品生产、药品经营、药事管理等工作。近两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均为100%。
学校具有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中医学类
针灸推拿学
南方医科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五年
招生科类:文理兼招
学 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培养目标:掌握中医学理论、具备扎实针灸推拿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中医药、针灸推拿等方法治疗临床常见病,能从事中医、针灸推拿临床、康复、理疗、保健、教学等工作的复合型中医学人才。
主干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组织与胚胎学、病理生理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医学统计学、专业英语、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针灸医籍选、针灸推拿解剖学基础、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伤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推拿功法学、推拿手法学、推拿治疗学、刺法灸法学、小儿推拿学、实验针灸学、中医五官科学、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手术学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康复医学、临床技能学等。
就业方向:各级医疗单位、医学科研单位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医疗、教学或研究工作等。也可继续攻读本学科或相关专业硕士学位。针灸推拿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近三年一直保持在94%左右,升研率平均为34.6%,执业医师通过率2014年-2016年均在95%以上。
学校具有该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中医学类
中医学
南方医科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五年
招生科类:文理兼招
学 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培养目标:从事中医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工作或者从事针灸、推拿、康复、理疗、保健等的高层次的医学人才。
主干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组织与胚胎学、病理生理学、流行病学、医学免疫学、生物化学、医学统计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内科学、外科学、传染病学、中医伤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中医耳鼻喉学、中医眼科学、中医急诊学、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手术学基础、临床技能学等。
就业方向:各级医疗单位、医学科研单位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或研究工作等。也可继续攻读本学科或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中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近三年一直保持在94%左右,升研率平均为34.6%,中医执业医师通过率2014为94.03%;2015年为96.63%;2016为96.51%,全国排名第一。
学校具有该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临床医学类
精神医学
南方医科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五年
招生科类:理科
学 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培养目标: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和职业态度,掌握临床医学基本理论和技能,具备心理治疗能力和公共卫生视野,胜任精神疾病治疗、精神卫生、心身疾病诊治的精神医学专业人才。
办学特色:学校具有多年的临床医学(临床心理学)专业的办学经验。适应“生物-心理-社会”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在临床医学和精神医学专业的培养模式基础上,结合临床心理学的知识体系,培养既能够胜任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又能够胜任心理健康问题的心理咨询和治疗的专业人才。学校具备临床医学、精神医学、心理卫生学硕士及博士学位授予权。
主干课程:医学细胞生物学、系统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病理学、医学寄生虫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医学影像学、临床技能学、内科学、外科学、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口腔科学、儿科学、眼科学、妇产科学、皮肤性病学、神经病学、传染病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物学、精神药理学、精神病学、儿童精神病学、司法精神病学、心理学基础、认知神经科学、心身医学、心理测量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学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通过医师资格考试可获得国家临床医师资格及心理治疗师资格。在综合性医院临床心理科从事心理疾病诊断和治疗工作;在精神卫生专科医院、精神卫生保健机构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在精神疾病预防控制等相关机构从事精神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在学校及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工作。
学校具有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生物科学类
生物技术
南方医科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招生科类:理科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基础医学、生物技术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在医疗、制药、食品、工业等领域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基础与应用研究、工艺设计和生产技术改进、生产管理等工作的研究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基因工程学、细胞工程学、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工程学。
就业方向:各级医疗单位、生物医学科研单位、生物技术企业等单位从事科研、教学、产业开发等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生物科学或医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学校具有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本科
招生科类:理科
学 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物技术、基础医学、生物制药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生物药物研发、工艺设计和生产技术改进、药物制剂生产、药品质量检测与管理、药品营销等方面工作能力的研究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药理学、基因工程学、细胞工程学、生物工程下游技术、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工程学、生物制药学、生物制品学、药物化学、生物药物分析、药事管理与法规、药品营销学、生物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生物新药的研制与设计、专利学等。
就业方向:各级医药研究单位(高校、研究所、医院等)、医药监督管理部门、医药贸易单位、医药生产及经营企业、医药院校、生物技术企业等单位从事科研、管理、设计、教学、产业开发、检验、营销等工作。也可继续深造,攻读生物科学或医学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
学校具有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
中西医结合类
中西医临床医学
南方医科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五年
招生科类:理科
学 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培养目标: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医疗、科研、教学及医疗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研究应用型医学人才。
主干课程: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组织与胚胎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流行病学、生物化学、医学统计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伤科学、 内科学、外科学、中西医结合儿科学、中西医结合妇科学、中西医结合耳鼻喉学、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临床诊断学、实验诊断学、传染病学、手术学基础、临床技能学等。
就业方向:各级医疗单位、医学科研单位从事临床医疗、教学或研究工作。也可继续攻读本学科或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中西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近三年一直保持在95%以上,升研率平均为32.6%,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通过率2014年为83.54%;2015年为90.79%;2016年为93.88%,稳居全国前列。
学校具有该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