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批次 | 省控线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2022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412 | 普通类 | 452 | 7447 |
2022 | 本科一批 | 412 | 普通类 | 494 | 3444 |
年份 | 批次 | 省控线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2022 | 本科一批 | 487 | 普通类 | 488 | 3240 |
专业名称 | 批次 | 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工科试验班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2 |
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生物医药)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13 |
工科试验班(材料化学)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11 |
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管理)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7 |
自动化类(高端智能制造)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15 |
计算机类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5 |
专业名称 | 批次 | 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法学(实验班)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1 |
工商管理类(经管)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8 |
英语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 | 2 |
1.这个专业的内涵是什么?它的未来怎样发展?
北京化工大学英语专业是在我校理工背景下建立起来的特色学科专业,既有英语专业的普遍特点,又融入我校的科技特色,可以为学生创造较好的就业和升学前景。多年来,我专业始终将教书育人、升学就业、教师队伍建设摆在突出地位,紧紧抓住就业率、升学率、英语专业四级和专业八级通过率,竭力为我们的学生创造更多机会和选择。在国家实力不断强大、国际交往日益密切的大背景下,学好、学精、学透一两门外语,很有必要。我们相信,在大国崛起的征途中和经济文化大外交的各项事业中,我校英语专业的学子必将继续大有用武之地。
2.这个专业吸引我的地方是什么?
以市场需求和经济全球化对复合型外语人才的要求为导向,本专业体现以下几方面特色:
●定位准确:把学生成长放在第一位,尊重个性、因势利导,注重学生的毕业出口环节。近年来我专业就业率始终维持或接近百分之百;专四、专八通过率与考研成功率稳中有升;学生申请国外名校的成功率也在逐年攀升。
●师资精良:我专业教师队伍中现有正副教授 4 名,讲师9 人,外籍教师 3 人。教师中 4 人已获博士学位,2 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所有教师均有海外留学或进修经历。近年来,我专业先后有 1 人荣获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 人获得北京市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二等奖,4 人获得北京化工大学“优秀青年主讲教师”称号。我专业教师思想开放,性格鲜明,教学方式灵活多样,乐于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良师益友。
●特色突出:在理工色彩鲜明的北京化工大学,英语专业学生成为校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得益于中西语言文化的熏陶,本专业学生思想性格较为活泼,在校园文艺生活、学生会及学生组织、演讲、征文、涉外活动中表现较为突出。
●选择多样:由于专业属性和课程设置(参见下一栏),本专业学生毕业时面临多样选择。(1)突出的英语能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在雅思、托福、GRE、GMAT 等考试中的表现,这使得本专业学生更容易成功申请海外名校。(2)英语语言优势以及开设的衔接类课程(如经贸、法律、数学等)使得本专业学生既可以选择攻读英语专业研究生,也可以报考其它相关专业。本专业为品学兼优的学生提供免试推荐读研的机会。(3)在就业层面,我专业毕业生就业灵活性和可塑性强。除外企和涉外单位,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分布涵盖了公务员、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媒体与金融行业、大学生村官及支教等。
3.这个专业的特色课程都包括什么?课程学习能让我的综合能力提高吗?
●特色课程主要包括:校级精品课《基础英语》,每年邀请国外知名学者教授主讲一门国际化课程,新生研讨课,高年级研讨课,资深外教全程讲授的《英语口语》,口译和笔译课的教学实习,以及满足学生跨专业考研需要的《国际贸易》、《经济应用数学》、《法理学》等。
●课程学习与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途径包括:(1)为配合课程学习,我们精心安排了贯穿四年的辅导讲座,例如教授上第一堂课、英语学习方法专题讲座、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辅导等;(2)为促进学习兴趣,我们开辟了丰富的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在英语演讲、舞台表演等方面的兴趣爱好,并使之与校园文化生活及校外赛事相结合;(3)为补充课程学习的不足,我们对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倡导导师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全程引导。
4.我在本科生学习期间有机会参加科研活动吗?
本科期间,学生可通过本科生导师制、低年级萌芽杯启蒙科研、高年级挑战杯以及专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以及学科交叉班等参与一些科研活动。学校将为符合条件的项目提供相应经费支持。
1.这个专业的内涵是什么?它的未来怎样发展?
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的学问,是“善良和公正的技艺”。我国《宪法》宣布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法学与法治焕发出新的青春和光彩。当今世界要和平与发展,国家要稳定、富强、民主、文明,离不开法治,离不开法学专业的发展,离不开法律人的贡献。
北京化工大学法学专业始建于 1994 年,2006 年获民商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10 年获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2012 年被评为北京市特色专业, 2014 年成为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专业总体发展势头良好。
2.这个专业吸引我的地方是什么?
法律事务要求法律人掌握精湛的法律技艺,法律技艺的背后蕴含着实践理性,实践理性非经长时的学习和实践难以获得。法学专业“入门易,出师难”,这种智力与耐力上的挑战吸引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学子,同时也为法律人赢得了应有的职业尊荣与社会地位。法律事业具有良好的经验累积效应,人们常说“律师越老越吃香”就是累积效应的体现。
本专业优势:
●特色鲜明——高度重视并重点发展民商经济法学和知识产权法学学科。2009 年,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办公室和北京市教委联合批准在我校设立北京市独家知识产权研究基地。2012年,开办了我校首个双学位专业——法学(知识产权)双学位。
●注重实践。除了大量实践类课程以及校内实验室、实践基地外,在校外还建立了朝阳区法院、西城区法院、岳成律师所、盈科律师所、中凯律师所、合川律师所、邵和明地律师所、腾岳律师所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其中“北化—朝阳区法院”于 2012 年被评为北京市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勇于探索。自 2008 年开始,开办法学实验班,至今已有三届学生毕业;从实验效果看,成就斐然。
●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设置民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与法理学四个专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获得法学硕士学位。
3.这个专业的特色课程都包括什么?课程学习能让我的综合能力提高吗?
●特色课程:(1)民商法类课程。门类齐全,课时量大。(2)知识产权类课程: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商业秘密法、专利代理实务、国际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案例分析、知识产权管理等。(3)应用实践类课程:法律方法、证据学、仲裁法、替代型纠纷解决模式(ADR)、法律文书写作、律师实务与公证、法律职业伦理、法律诊所等。(4)英语类及双语类课程:法律英语、法律英语写作、英语笔译、英语口译、英美法概论、西方政治制度、国际法实务等。(5)民族理论与实务类课程:民族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法、民族地区公共事务管理专题研究等。
●课程学习与综合素质能力提高的途径包括:(1)实行研讨课 - 导师制 - 科研创新与创业计划培养模式。开设新生和高年级的研讨课程,使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未来规划进行提高性学习。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引领学生规划职业生涯、明确学习方向、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效。开设“大学生科研训练导论”课,鼓励、倡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与创业计划,通过科研训练、研究型学习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2)实行立体化培养模式。实行课堂教学 + 科研训练 + 学术活动 + 社会调研 + 应用实践培养的立体培养模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性研究、综合性研究、前沿性研究,大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方法意识和实践意识。
4.我在本科生学习期间有机会参加科研活动吗?
本科期间,学生可通过新生研讨课、低年级萌芽杯、本科生导师制、高年级研讨课、挑战杯以及专业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含国家级、校级、院级项目)以及学科交叉班等参与科研活动。
法学专业学生在北京市挑战杯赛项目上先后获特等奖 1 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6项,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项目上先后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多项。
北京化工大学创办于1958年,原名北京化工学院,是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发展所需的高级化工技术人才”而创建的一所高水平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院校,国家“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北京化工大学肩负着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和基础性、前瞻性科学研究以及原创性高新技术开发的使命。
北京化工大学经过60余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哲学、医学等学科富有特色的多科性重点大学,形成了从本科生教育到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流动站以及留学生教育等多层次人才培养格局。目前,学校共设有17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400余人,研究生8500余人(其中博士1300余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2200余人,学历留学生360余人。
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3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双聘院士5人),其他国家院士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青年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30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7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其中在岗30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5人。
学校学科实力稳步增强。聚焦“四个面向”,努力构建“强工厚理兴文重交叉”学科体系。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位列ESI 排名前1‰,工程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环境生态学3个学科位列ESI 排名前1%。“绿色化学化工及材料”学科群入选国家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学校现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56个本科专业(含第二学士学位专业),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8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个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8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9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8个博士后流动站。
学校教学改革成果不断涌现。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级素质教育基地;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4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37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8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级虚拟仿真“金课”,5门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北京高校教书育人“最美课堂”,5门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1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4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2部北京高等教育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9 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7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47项;国家级教学团队5 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1个。
学校科研工作发展迅速。承担重大项目、解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的能力进一步增强。2001年以来,学校有32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1个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一大批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 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各类科研成果应用于国家尖端科技领域。2021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8.4亿元,其中竞争性科研到款相比2020年增加4200万元,获国内专利授权783项,国外专利24项。
学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加强。学校把产学融合、军民融合作为重要发展战略机遇,不断增强“四个服务”能力,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做贡献。学校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北京市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和第四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科技产业拥有近20个与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科技产业实体,依托学校科技和人才优势,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经营宗旨,形成了具有北化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在生物化工、日用化工、精细化工、化工新材料等领域已形成系列技术和多种产品。近年来,结合校内优势学科、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和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需求,学校还重点在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等地区,相继成立校地合作地方研究院4个、技术转移中心6个。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广泛。坚持“全球化发展”战略,着力健全国际交流合作体制机制,不断优化全球合作网络体系,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学校与美、英、法、俄、德、澳、韩、日、意等48个国家(地区)的156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2021年新(续)签校际合作协议36份,新增合作伙伴11个。建有3个北京市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和3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5个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11计划”);坚持以“高精尖缺”人才引进为重点,20项引智项目获得科技部国家级“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立项;在校长期任职的外籍专家共18人;积极推进学生国际化交流,与19个国家(地区)的60余所高校和机构开展80余项学生赴海外学习项目。继续推进“北化-世界百强高校本硕博精英计划”,30名优秀学生由国家留学基金委等资助赴境外进行攻读博士学位或博士联合培养。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举全校之力推进就业工作,建立了完善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重视对学生的全过程就业指导,积极发挥学校在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过程中的主导作用。25位老师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多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名列全国高校前茅。2021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为93%,毕业研究生就业率为97%。
今天的北京化工大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继续秉承“宏德博学、化育天工”的校训和“团结奉献、艰苦奋斗、务实力行、博学创新”的化大精神,深入实施“育人为先”“人才强校”“全球发展”“交叉突破”四大战略,打造更加卓越的“育人北化”“创新北化”“开放北化”“幸福北化”,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加快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步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北化力量。
学校按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及北京市发改委核定标准收取学费。2022年本科生各专业学费标准:设计学类(含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每学年10000元/生;化工与制药类(中外合作办学)(中法精英工程教育试验班)国内期间学费每学年40000元/生,国外期间按照外方大学国际生收费标准执行;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生物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国内期间学费每学年50000元/生,工业设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国内期间学费每学年60000元/生,国外期间按照外方大学国际生收费标准执行;其它专业每学年5000元/生。如果国家调整2022年学费标准,将按新标准执行。
近年来毕业生就业深造情况概述
2021年,我校就业育人工作成效明显,相关工作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2022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上对我校就业帮扶工作予以肯定;“涵育军旅成才文化浸润引导毕业生参军入伍”入选“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我校牵头策划并首批入选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材料化工行业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我校宋来新副书记担任副主任委员;获评“2021年度高校就业最受欢迎奖”;获评“北京地区高校优秀创新创业团队评选最佳组织奖”;“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课”获评北京市就业金课;光明日报就我校就业工作发表了题为“办实事、强特色、搭平台、促就业:北京化工大学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精准推进2021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相关报道。
全年共计举办专场宣讲会312场,其中因疫情影响与企业合作举办线上宣讲37场;共举办或参与举办专场和大型线上校园双选会32场、线下校园双选会18场,参加双选会的招聘单位共计7700余家,保证就业信息充足有效,营造了良好的就业氛围。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方面,深耕细作“互联网+就业”模式,加强精准就业指导和帮扶,组织开展各类就业指导活动184场,为毕业生挖掘精品网络就业指导公开课资源79门,累计参与毕业生超过6000人次,覆盖全体毕业生。
2021届本科毕业生中,国内升学1556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比例为42.40%,其中考取本校研究生833人,考取外校研究生607人,二学位116人;共有291人选择出国深造,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7.93%。升学深造总人数为1847人,比例为50.33%。
读研保研
主要升学院校: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
升学比例:17~21年:38.28%,37.58%,37.01%,39.73%,42.40%
留学深造
主要留学深造院校: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华威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谢菲尔德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布里斯托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利兹大学、热那亚大学、格拉斯哥大学、都柏林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
留学比例:17~21年: 9.50%,9.79%,10.80%,9.34%, 7.93%
就业方向
我校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域主要集中在北京地区,占40.33%,其次是东部地区,占比35.42%;2021届毕业生就业行业主要是制造业,占比38.11%,其次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服务业,占比16.16%;主要就业单位包括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国有银行、北方华创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北京)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化学工程集团、中国联合网络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集团、康龙化成(北京)新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甘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近年我校毕业生就业单位地区分布
就业地域分布图:北京 占比40.33%,东部地区 占比35.42%,
西部地区 占比12.75%,中部地区 占比9.20%
东北地区 占比2.30%
国有大中型企业: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中化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邮政集团、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粮集团、国家电网公司、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京东方科技集团、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万华化学集团公司等。
高新技术企业和其他民营企业:腾讯科技、小米科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阿里巴巴集团、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科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网易有道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比亚迪、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天辰工程有限公司等。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资委、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家安全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税务局、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
全球著名企业:巴斯夫(中国)有限公司、宝洁(中国)有限公司、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立邦涂料(中国)有限公司、壳牌(中国)有限公司、陶氏化学(中国)有限公司、联合利华、通用电气(中国)有限公司、拜耳(中国)有限公司、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诺维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LG集团、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强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默沙东(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国内银行、金融机构: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招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平安银行、华夏银行、宁波银行、哈尔滨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兴业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南京银行等。
研究生方向: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等。
留学方向:曼彻斯特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华威大学、伦敦大学学院、谢菲尔德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布里斯托大学、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利兹大学、热那亚大学、格拉斯哥大学、都柏林大学、南洋理工大学等。
学校为学生提供了优雅的生活环境和完善的后勤保障。食堂餐饮中心坚持以营养、美味可口、菜品丰富为原则,呈现多层次、多风味的格局,不断为满足广大师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多元化、人性化的服务而努力。
少数民族预科班:生源为当年参加高考的少数民族考生,录取标准不低于我校在当地调档线下80分。学生在预科培养结束后,经考核合格,根据预科学习成绩、当年高考分数以及预科招生专业已录情况,方可转入我校相关本科专业学习。
年份省市科类专业高分低分平均分2019宁夏区理工机械类(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机器人)宁夏区理工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与新能源类)宁夏区理工材料类(先进材料及绿色制造)宁夏区理工工科试验班(生工高精尖班)宁夏区理工理科试验班(化学优培计划)宁夏区理工化学类宁夏区理工自动化类宁夏区理工电子科学与技术宁夏区理工计算机类宁夏区理工环境工程宁夏区理工生物工程类(绿色生物制造与生物安全)宁夏区理工数学类宁夏区理工
年份省市科类专业高分低分平均分2018宁夏理工机械类(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宁夏理工工科试验班(生工高精尖班)宁夏理工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与新能源类)宁夏理工化学类宁夏理工理科试验班(化学优培计划)宁夏理工材料类(特种功能先进材料及全周期绿色设计与制造)宁夏理工计算机类宁夏理工电子科学与技术宁夏理工自动化类宁夏理工数学类宁夏理工环境工程宁夏理工生物工程类宁夏理工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年份省市科类专业高分低分平均分2018宁夏文史国际经济与贸易宁夏文史法学宁夏文史英语宁夏文史公共管理类宁夏文史工商管理类
2017宁夏文史法学宁夏文史物流管理宁夏文史英语宁夏文史国际经济与贸易宁夏文史工商管理宁夏理工机械类宁夏理工自动化宁夏理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宁夏理工化学工程与工艺宁夏理工能源化学工程宁夏理工数学类宁夏理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宁夏理工应用化学-优培计划宁夏理工应用化学宁夏理工电子信息类宁夏理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宁夏理工环境工程宁夏理工生物工程类宁夏理工测控技术与仪器宁夏理工电子科学与技术
年份省市科类专业高分低分平均分2017宁夏理工机械类宁夏理工自动化宁夏理工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宁夏理工化学工程与工艺宁夏理工能源化学工程宁夏理工数学类宁夏理工计算机类宁夏理工应用化学-优培计划宁夏理工应用化学宁夏理工电子信息类宁夏理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宁夏理工环境工程宁夏理工生物工程类宁夏理工测控技术与仪器宁夏理工电子科学与技术
年份省市科类专业高分低分平均分2017宁夏文史法学宁夏文史物流管理宁夏文史英语宁夏文史国际经济与贸易宁夏文史工商管理
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宁夏各专业招生计划理工(物理)
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在宁夏招生专业有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与生物医药)、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工科试验班(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学)、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法学(卓越实验班)、英语、计算机类、自动化类(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工商管
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在宁夏招生专业有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与生物医药)、工科试验班(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学)、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自动化类(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计算机类、法学(卓越实验班)、工商管理类(
2021年北京化工大学宁夏招生专业:理科试验班(非定向)(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工科试验班(非定向)(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学)、工科试验班(非定向)(宏德书院)、法学(非定向)(卓越实验班)、工商管理类(非定向)(新文科经管法)、英语(非定向
2020年北京化工大学宁夏招生专业:化学类、工商管理类、机械类、自动化类、环境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公共管理类、电子科学与技术、理科试验班(化学优培计划)、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与新能源类)、工科试验班(生工高精尖班)、法学、数学类、国际经
2019年北京化工大学宁夏招生专业:法学、生物工程类(绿色生物制造与生物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理科试验班(化学优培计划)、数学类、工商管理类、机械类(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机器人)、材料类(先进材料及绿色制造)、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化学
2018年北京化工大学宁夏招生专业:工科试验班(生工高精尖班)(只录取填报该志愿的考生,且投档成绩在当地投档给我校学生的前50%)、材料类(特种功能先进材料及全周期绿色设计与制造)、工科试验班(生工高精尖班)、环境工程、机械类、工商管理类、
2017年北京化工大学宁夏招生专业:生物工程类(生物工程、生)、法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环境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物流管理(物联网与智能化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科试验班(生物工程高)、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方
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宁夏招生专业:计算机类、工科试验班(先进材料与绿色化学)、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与管理)、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与生物医药)、工科试验班(宏德书院)、法学(卓越实验班)、英语、自动化类(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工商管理
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宁夏录取分数线:理科最低分为452,最低位次为7447;文科最低分为488,最低位次为3240;2022年北京化工大学宁夏招生计划:(1)理科的专业有:工科试验班(绿色化工生物医药)、理科试验班(数学、物理电子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