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探索的“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国际化、个性化)等有效培养模式基础上,针对强基计划实施“基础扎实、学科交叉、科教融合、本研衔接”四位一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优化课程体系,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构建由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教育课程有机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体系整体设计,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数理基础课程、生化基础课程、哲学基础课程、文史基础课程以及研究方法等课程建设,提高学生修读相关基础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知识融通与转移能力,激发学术志趣。
2.配备一流师资,组建高水平教师和导师团队。坚持校内与校外并举、水平与责任并重的原则,建设一支由本校教师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组成的学术水平高、责任心强、有热情、肯投入的一流师资队伍。设立“首席导师、新生导师、学业导师和人文导师”四位一体的导师团队,在人生引导、志趣激发、学业指导、素养提升、科学研究等方面对学生给予全方位指导。
3.改革教学方法,完善考核评价方式。建设小班研讨课,以高质量的交流互动,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推进探究式教学和自主性学习,以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主深度学习、自主构建知识体系,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精神。丰富探究式、论文式、报告答辩式等作业评价方式,提升课程学习的深度。加强对学生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学习的评价,强化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考查,提升课程学习的广度。
4.本硕博相衔接,学术型高端人才培养阶段前移。建立衔接本科教育阶段,融贯硕士和博士培养阶段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机制。打通本研课程设置,形成相互衔接、逐级递进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建设标准、修读要求、选课方式、教学管理等环节,全面考虑学生学习的基本规律和内在潜力,把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作为一个连贯的整体来设置课程、组织教学,构建完善本硕博衔接的培养体系。
5.促进学科交叉,鼓励学生自由探索。多学科知识结构是创新人才的核心素养,鼓励和支持学生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修读辅修和双学位项目,课程主要集中辅修领域内的核心课程。创造跨学科研究条件,依托科研和教学实验室,组建高水平跨学科教学团队,设立交叉学科研究课题,支持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建立教学科研实践多层次融合、跨学科多交叉融合、全球化多方位融合的三大融合机制,为学生跨学科学习、研究和深造创造条件。
6.搭建合作平台,推进科教协同育人。搭建学校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的战略平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优势互补,协同合作,共同开展人才培养,为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和紧缺领域输送后备人才。实施强基计划各专业都将根据自身特点和特色,利用好国内外高水平科研平台,推进科教协同育人。
7.开展综合考查,健全质量控制机制。以学业成绩为基础,以综合素养、学术兴趣、创新潜质为核心,开展对学生的综合考查。每年一轮形成性考核,进行多主体、多维度、多视角的综合素质评估。建立教学质量常态监控机制,完善教学质量反馈与改进机制。
答案来源于: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
1.投档比例及政策加分认可情况
学校根据本校在各省份的招生计划和考生报考情况,确定调档比例和调档分数线。根据教育部规定,按照顺序志愿投档的批次,调阅考生档案比例原则上控制在各省公布计划的120%以内;按照平行志愿投档的批次,调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各省公布计划的105%以内。
学校按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确定的投档成绩(含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确认的政策加分)调档,按实考分录取专业。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不适用于强基计划、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艺术类等招生项目。
如遇招生政策调整,以当年公布招生章程为准。
2.体育教育专业录取规则
体育教育专业只招收理科生(文理不分的省份除外,实施高考综合改革省份“3+3”选考科目模式不限选考科目,“3+1+2”选考科目模式首选科目限选物理)。在高考成绩不低于考生所在省份同科类普通本科一批录取控制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及实施高考改革省份本科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参照省级招生考试机构相关规定执行)80%,体育专业考试成绩不低于80分(100分制)的条件下,按照进档考生的体育专业考试成绩择优录取;另,对于国家专项计划考生,高考成绩和体育专业测试成绩须达到考生所在省份体育类本科录取控制线,并按照进档考生的体育专业考试成绩择优录取。
如遇招生政策调整,以当年公布招生章程为准。
3.特殊类型招生政策
学校有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艺术类、保送录取运动员、外语类保送生、强基计划、高校专项计划招生等类型招生,根据工作安排,学校会及时发布相应类型招生简章。可访问本科招生网简章栏目查阅:https://admission.bnu.edu.cn/tslx/index.html,特殊类型具体招生政策以当年所发布招生简章为准。
4.公费师范生
为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培养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学校面向部分省份招收公费师范生。公费师范生在提前批次报考录取,公费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公费师范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并承诺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6年以上。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公费师范生,应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至少1年。
5.优师计划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教师定向培养重要指示精神,推动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学校面向部分省份实施优师计划,该计划坚持“定向培养、定向就业”原则,面向实施省份优秀高中毕业生,择优招收本科定向就业师范生,为实施省份欠发达地区定向培养志存高远、乐教适教的基础教育高素质师资和未来教育家。优师计划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免除学费,免缴住宿费,并补助生活费,毕业生毕业后到生源所在省份定向县中小学履约任教6年。

202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强基计划培养方案介绍般专业课程

202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强基计划培养方案介绍核心专业课程

202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强基计划培养方案介绍通修类课程

202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强基计划培养方案介绍基础类课程

202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强基计划培养方案介绍课程设置情况

202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强基计划培养方案介绍培养目标

2022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强基计划培养方案介绍专业简介

2022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培养方案

四培养方案北京师范大学遵循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探索的一制三化导师制小班化国际化个性化等有效培养模式基础上针对强基计划实施基础扎实学科交叉科教融合本研衔接四位一体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1优化课程体系夯实基础学科能力素养构建由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三大课程模块构成的课程体系加强课程体系整体设计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数理基础课程生化基础课程哲学基础课程文史基础课程以及研究方法等课程建设提高学生修读相关基础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知识融通与转移能力激发学术志趣2配备一流师资组建高水平教师和导师团队坚持校内与校外并举水平与

2022年北京师范大学强基计划招生简章培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