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电话:0771-3241518)
1.学院简介
(1)地理位置及办学历史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位于广西职业师范学院相思湖校区,地处广西首府南宁市邕江北岸、相思湖西面,南江东湖,风景秀丽,空气清新,交通便利,周边有几十所广西高校相伴,科学研究活跃,学习氛围浓郁,是广大学子求学交流的理想环境。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政治工作系,1995年更名为行政管理系,2012年6月更名为公共管理系,2020年5月再次更名为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有将近40年的办学历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绝大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行业、单位的业务骨干和领军人物,为广西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
(2)师资队伍及科研成果
学院现有专业教师36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15人,占比42%;硕士、博士学位30人,占比83%;双师型教师26人,占比72%。近年来,学院教师主持申报并立项课题51项,其中国家级2项、省部级16项、厅级35项;出版专著或教材15部;发表论文267篇,其中在核心刊物上发表63篇。教师参加全区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和三等奖。
(3)办学结构及教学条件
学院设有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旅游管理等3个教研室。开设有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3个普通本科专业;开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4个高职专业,目前在校生1270人。
建有人员素质测评实验室、情景模拟实训室、行为观察实验室、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实训室、人力资源管理沙盘、形体实训室、茶艺实训室、中西餐实训室、客房实训室和导游实训室等多个校内实训实验室,与广西区人才市场、南宁技师学院、东莞会展国际大酒店等区内外30多个企事业单位合作建设校外实习基地。
(4)教学成果及社会服务
学院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指导学生参加学校、全区、全国的职业技能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和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形成以赛促学、以创促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2018年我院学生代表队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人力资源管理技能(高职组)赛项,荣获一等奖。2018年、2019年我院学生代表队分别参加第三届、第四届“踏瑞杯”全国高职高专人力资源管理技能大赛(总决赛),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特等奖。
学生课余活动丰富多彩,学院组织参加志愿者活动、社区活动、参观学习、社会实践活动和主题党日活动等,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2022年春节期间,我院36位学生积极报名参加全区各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者服务,彰显了我院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同时,学院组织开展师范生教学技能比赛、导游服务技能大赛、篮球比赛、气排球比赛、文艺汇演和校运会等,培育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2017年-2021年间,我院学生代表队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连续五年夺得校运会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实现五连冠。
我院注重社会服务,充分利用专业及科研优势,为广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014年协助广西妇联承办2期“广西家庭教育骨干教师培训班”。我院多位老师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不同层次的人员培训活动,为政府、行业、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等。每年派出多位老师参加高考、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录考试改卷服务。2018年以来,我院先后派出两位老师担任忻城县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为广西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做出贡献。
学院坚决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努力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多次荣获学校教学管理、科研工作、综合实践教学活动等先进单位称号。
2.专业介绍
(1)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专业代码:120904T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遵循职业技术师范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培养适应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以及旅游管理改革发展需求,精于教学,具备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景区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同时又掌握现代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能够成为中职学校教学岗位、管理岗位或旅游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相关岗位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修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旅游法规、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英语、管理心理学、旅游地理、景区经营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行社经营管理、中外旅游文化、食品营养与卫生、广西导游、中国茶艺、旅游服务礼仪、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
专业特色:1.校企合作办学、共同培养人才。专业教师由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组成,实施校企双方紧密合作的人才共育模式,共同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实施人才培养;2.融合课程体系、突出职业技能和师范技能。按照“专业性、职业性和师范性”相融合的原则设置课程体系,设置职教师范课程、旅行社管理课程和酒店管理课程等三大模块,综合培养学生职业学校的教学能力和旅行社、景区、酒店等企事业单位的管理与服务能力;3.实训条件完善,课证合一教学。校内设有茶艺室、形体室、客房、餐厅等实验实训室,校外有旅行社、景区、酒店等多家实习实训教育基地;按照职业标准设置课程,专业主要技能课程和职业资格证对接,以证促学,以证促教。
办学条件:1.专业基础。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和酒店管理专业有13年的办学历史。2.图书资料。专业图书资料齐全,与本专业相关的图书近2万册,期刊杂志20余种。拥有万方数据知识服务云系统数据库、CNKI数据库(包括期刊、学位、科学文献等11个库)等。3.校内实验实训室。校内设有“3字1话”各类师范基础实验实训室,设有旅游综合文化实验室、茶艺、中餐、西餐厅、客房实训室等专业实验实训室。4.校外实习基地。校外设有20多家中职教育实习基地,设有南宁方特东盟神话旅游景区、大新名仕田园旅游景区、南宁五象山庄、东莞会展国际大酒店等专业实习基地,可满足学生职业教育实习和专业技能实习实训的需要。
教学师资:现有专任教师32名,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12名,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0%;有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24名,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占比75%;有高级旅游培训师等双师型教师19名,双师型教师占比59%;聘请行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专家6名为兼职教师。专业师资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
就业岗位:近年来我国旅游业和职业教育发展迅速,人才需求旺盛。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好,就业单位有政府部门、职业学校等机关事业单位和旅行社、景区、酒店等大中型旅游企业,主要就业岗位有:1.职业学校、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岗位。以广西为例,目前全区职业学校数量近400所,大部分都开设有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可在职业学校、教育培训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2.政府和事业单位旅游管理与服务岗位。毕业生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在各级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与服务、旅游规划与咨询、旅游资源开发等工作。3.旅游类企业管理与服务岗位。毕业生可应聘到旅行社、景区、度假村、旅游酒店等与旅游相关的企业,从事导游、管理、服务、咨询、营销、策划等相关工作。本科毕业后,可以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
(2)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代码:120206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熟悉管理、经济、法律、组织行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技能,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的有关政策及法规,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能力,具备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能在企事业单位、教育及咨询机构和政府相关部门从事人力资源的管理、开发、应用及教学的应用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主修课程: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规划、工作分析与设计、招聘与配置、人员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社会保障学、劳动关系管理、人员素质测评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学、组织行为学、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人事档案管理等。
专业特色:本专业立足于广西三大定位的发展战略,为广西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公共组织,以及广西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培养优秀人才;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建有行为观察实验室、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实训室、人员测评实验室等校内实训实验室,每年组织学生参加人力资源管理师职业资格证考试、参加广西以及全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技能竞赛,搭建与广西乃至国内高等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联系的平台,以赛促学,形成岗证赛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一体的校内外结合的实习基地,通过到企业调研,邀请校外专家到校授课,校内教师到企业开展咨询,使教学过程与实践过程紧密对接。
办学条件:本专业拥有人员素质测评实验室、情景模拟实训室、行为观察实验室、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实训室、人力资源管理沙盘等5个专业实验实训室,以及专业实验教学软件总价值达180多万元。拥有管理类相关专业书籍近3万册,专业相关期刊30多种,维普、知网等多个专业数据库信息平台。建有学校网络教学平台,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关的网络信息化课程达20多门。建有13个校外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和人才培养基地。
教学师资:现有专任教师19人,其中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1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7.37%;博士3人,硕士研究生15人,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教师占比89.47%;有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劳动关系协调师等“双师型”教师13人,占比52.32%。同时,聘请区内外客座教授/专家多人为兼职教师。目前,本专业已经形成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师资队伍。
就业岗位:毕业后可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到各级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人事管理、工资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到各类企业从事人员招聘、人员培训与开发、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工作;到社区、街道办、社会团体从事办公室管理、文书档案管理等工作;到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劳务公司从事人才素质测评、人事政策分析、择业导向分析与咨询等工作等。也可在教育及培训机构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及相应的专业教学工作。本科毕业后,可以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
(3)行政管理
(专业代码:120402本科)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掌握管理学、行政学、政治学、社会学等现代行政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熟练操作现代办公设备,具备较强的行政管理业务技能,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特别是在基层政府与社区组织等公共部门从事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或在企业单位、行业服务组织等从事规范化行政管理与服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修课程:行政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秘书学、公务员制度、公务员与事业单位招录考试指导训练、人力资源管理、公共政策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社会保障学、基层政府与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应急管理、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公共事业管理、市政管理学、社会学、行政办公自动化应用、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行政文书写作、现代礼仪学、公共关系学、会议管理服务等。
专业特色:重点培养既有现代行政管理基本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又具备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与办事能力,能够适应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企业、行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接广西基层政府、社区治理单位和社会企事业单位在新时期对行政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新需求,注重现代行政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和专业技能训练,侧重培养地方基层政府公务员、事业单位行政人员,同时为广西大中小企业培养行政管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办学条件:本校行政管理专业办学历史悠久,自1994年起,先后开办行政管理成人专科、行政管理高职、行政管理成人本科和行政管理普通本科专业,在长期办学中,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和办学资源。与我校人力资源管理、文秘等专业共建共享有多个专业实验室。与广西地方政府、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等共建有12个行政管理校外教学实践实习基地。学校图书馆形成了以纸质图书、期刊、报纸、电子图书数据库、全文期刊数据库等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协同服务的文献信息资源体系,拥有万方数据知识服务云系统数据库、CNKI数据库(包括期刊、学位、科学文献等11个库)等,能够满足师生教学科研的需求。在专业学科发展与教学改革研究等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教学师资:本专业拥有一支以中青年教师为主体,职称、学历和年龄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教师团队。现有教师26人,其中教授3人,副高职称教师12人,博士3人,硕士23人。近年来,主持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6项,厅级课题10项;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4篇,普通期刊论文100篇以上。有较深厚的教研、科研能力。
就业岗位:毕业生可到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社区、社会团体等从事综合性或专项性的行政管理、办公室与后勤日常管理、公共事务管理、社会服务等工作;可到各类企业、服务行业单位从事行政助理、秘书、人力资源管理、后勤管理、公关协调、经营管理、综合业务等工作;可到各类职业学校从事教育与管理工作;可报考研究生继续深造。
(4)人力资源管理
(专业代码:590202高职)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人力资源服务等行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人力资源服务专业人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人力资源的招聘与配置、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人事代理业务、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经济学基础、法学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人员素质测评、招聘与测评实务、薪酬管理实务、绩效管理实务、培训管理实务、劳动法理论与实务、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人事档案管理、社会保障实务、员工关系管理、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等。
专业特色:一是办学历史悠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开办于1989年,有三十多年的办学经验;二是师资力量雄厚。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81%,高级职称教师占57%,双师型教师占80%;三是实训体系完善。校内拥有人员素质测评实验室、情景模拟实训室、行为观察实验室、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实训室、人力资源管理沙盘等5个专业实验实训室,校外有广西区人才市场、南宁市人才市场等十多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四是职业技能突出。实施“多证”教学,近三年学生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证比率高达95%以上;本专业学生在2018年和2019年连续获得全国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技能总决赛特等奖。
就业前景: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25%的优秀毕业生可免试直升到区内普通本科院校学习深造,毕业生就业适应性强,就业前景好。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到各级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人事管理、工资管理、档案管理等工作;到各类企业从事人员招聘、人员培训与开发、绩效考评、薪酬管理等工作;到社区、街道办、社会团体从事办公室管理、文书档案管理等工作;到人才市场、劳动力市场和劳务公司从事人才素质测评、人事政策分析、择业导向分析与咨询等工作等。
(5)行政管理
(专业代码:590206高职)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从事行政管理工作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行政管理素养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等现代技术及多方面实用技能,成为可在多种行业就业的复合型人才。
主要课程:行政管理实务、秘书工作、人力资源管理、行政办公自动化应用、社会学、管理心理学、文书工作与档案管理、现代礼仪与商务谈判、公共事业管理、现代市政管理学、劳动合同法、会议活动组织管理、经济法概论、公共关系学、应用写作、社会保障制度、公务员制度与考试培训等。
专业特色:1.办学历史悠久。该专业于1995年开始招生,办学成效突出,积淀了丰富的办学经验。2.师资力量雄厚。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81%,半数以上教师为双师型或具有高级职称,同时聘请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为兼职教师。3.注重能力培养。围绕专业技能设置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办文办会办事、组织协调、信息管理、公关沟通等行政管理、调研策划的综合能力,课程设置体现素质与能力的要求。4.实训体系完善。实行“两基三段式”实践教学模式,即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以及课程培训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就业见习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就业前景: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6%以上,25%的优秀毕业生可免试直升到区内普通本科院校学习深造,毕业生就业适应性强,就业前景好,主要就业岗位为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岗位。1.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从事秘书、行政、办公室管理等工作,以及市政管理、社会服务等工作(近年来均有毕业生考上国家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在各类企业、服务行业从事行政助理、办公文员、客户服务、营销管理、公关协调、综合业务等工作。3.在城乡社区、社会团体与机构从事秘书、行政、办公室管理等工作。
(6)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专业代码:540106高职)
培养目标: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质、职业道德,较强的职业能力、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能够胜任现代住宿业、餐饮业各个岗位的管理与服务工作,具有现代住宿业、餐饮业数字化运营理念和技术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酒店管理概论、管理学原理、酒店英语、旅游服务心理、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餐饮运营与管理、酒店财务管理、酒店信息管理软件应用、酒店市场营销、酒店人力资源管理、鸡尾酒调制、茶艺、咖啡制作、宴会设计与服务等。
专业特色:1.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二学年在校内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三学年到签约的知名五星级酒店进行带薪专业实习。2.实施“学、做、练”一体化教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岗位工作流程,围绕学生职业能力培养,通过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做(练)、教师评等环节,有效组织教学过程,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3.突出职业技能培养。有完善的专业技能实训教学体系,既能在校内实验实训室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又能在校外实习实训教育基地(签约的区内外多家知名五星级酒店)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实习。4.实习与就业无缝衔接。本专业与酒店签订就业协议,在最后一年的实习结束后,毕业生可直接在高星级酒店就业。
就业前景: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住宿业、餐饮业发展较快,对具备现代酒店管理知识和技能的人才需求旺盛。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好,晋升速度快,薪酬待遇高,学生实习期间就有区内外企业招聘。本专业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25%的优秀毕业生可免试直升到区内普通本科院校学习深造。主要就业岗位有:1.各类酒店的管理与服务岗位。毕业生凭借专业优势,可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主管、部长、经理或培训师等。2.旅游公司、豪华游轮、旅游度假村、会展中心等单位的管理与服务岗位,毕业生凭借专业优势,可快速成长为业务骨干、主管、部长、经理或培训师等。3.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在各级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事业单位,从事旅游开发、管理、服务和咨询等岗位的工作。
(7)旅游管理
(专业代码:540101高职)
培养目标: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旅游、商务等服务行业的旅行社计调、旅游咨询员、营销员、旅游团队领队、导游等职业群,能够从事门市接待、计调与销售、网络运营、出境领队、导游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要课程:旅游学概论、导游基础、导游实务、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心理学、广西导游、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行社计调实务、旅游服务礼仪、旅游酒店管理、旅游美学、中国茶艺、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旅游地理、旅游英语、中外旅游文化等。
专业特色:1.实行“2+1”人才培养模式。第一、二学年在校内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第三学年到签约的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酒店进行带薪专业实习。2.实施“学、做、练”一体化教学。通过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做(练)、教师评等环节,有效组织教学过程,专业理论知识和职业能力培养有机结合。3.突出职业技能培养。本专业有完善的专业技能实训教学体系,既能在校内实验实训室进行专业技能实训,又能在校外实习实训教育基地(签约的区内外多家知名旅游景区)进行专业技能实习。4.实习与就业无缝衔接。本专业与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酒店等签订实习与就业协议,在最后一年的实习结束后,毕业生可直接在旅游景区、旅行社、旅游酒店等文旅企业就业。
就业前景:近年来广西文旅产业发展迅速,万有、方特等多个大型文旅项目落户南宁,专业人才需求旺盛,就业前景好。本专业近5年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25%的优秀毕业生可免试直升到区内普通本科院校学习深造。就业单位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旅行社、景区、度假区、酒店等文旅企业。主要就业岗位有:1.政府和事业单位旅游管理与服务岗位。毕业生通过参加公务员考试或事业单位招聘,在各级政府旅游管理部门和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与服务、旅游规划与咨询、旅游资源开发等工作。2.文旅企业管理与服务岗位。毕业生可应聘到旅行社、景区、度假村、旅游酒店等与旅游相关的企业,从事导游、管理、服务、咨询、营销策划等相关工作。3.旅游管理咨询公司管理与服务岗位。毕业生可应聘到旅游管理咨询公司,从事咨询、策划、代办、代订、顾问等相关工作。
答案来源于:2022年广西职业师范学院招生简章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2022年旅游管理学费:67891.2022年旅游管理(在相思湖校区办学)学费:6789;2022年旅游管理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广西旅游管理(在相思湖校

广西财经学院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专业有:税务等专业。税务不区分研究方向广西财经学院全日制统考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院系所:40(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01)思想政治理论见招生简章(204)英语(二)见招生简章(396

广西民族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专业有:政治学、公共管理等专业。政治学不区分研究方向广西民族大学全日制统考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专业:20(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01)思想政治理论见招生简章(201)英语(一)见招生

广西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研究生专业有:医学社会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公共卫生、中药学等专业。医学社会学卫生政策与医院管理研究广西中医药大学全日制统考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专业:2(不含推免)考试方式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101)思想政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广西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录取分数线为394分(理科)。广西职业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在招生省份:广西。广西职业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地区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广西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录取分数线为394分(理科)。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广西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师范)理科本科二批普通类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师范)文科

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在相思湖校区办学)/专业代码:120904T广西职业师范学院2022年在广西等1个省市开设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在相思湖校区办学)专业。广西职业师范学院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1209

2022年广西职业师范学院招生简章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

广西职业师范学院/2022年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学费:45951.2022年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在相思湖校区办学)学费:4595;2022年旅游管理与服务教育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

2022年广西职业师范学院招生简章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