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实专业理论基础和较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进行现代电子信息系统研究分析、工程设计的理论和技术,能在电子信息产品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电路、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分析、通信原理、微机应用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数据通信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现代信息网技术、数字图像处理、EDA技术及应用、嵌入式系统、感测技术、DSP技术及应用等。
就业去向: 北京普源精电科技有限公司、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鼎信通讯电力工程有限公司、宁夏通信规划设计院、深圳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客户服务中心、中软国际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西安驰睿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宁波麦博韦尔移动电话有限公司等。
联系人: 王老师
联系电话: 029-83856328
西安科技大学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学校办学历史可以追溯到1895年成立的北洋大学工学院采矿冶金科,1938年迁并于西北工学院矿冶系,1957年并入西安交通大学,1958年从西安交通大学分出成立独立的西安矿业学院,是当时隶属原煤炭工业部仅有的2所5年制本科院校之一。1998年学校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划转陕西省。1999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学院,2003年更名为西安科技大学。
学校是应急管理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实施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实施高校、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实施高校、陕西省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陕西省“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04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2017年,学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水平评估中,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进入A类,成为陕西省属高校中唯一的A类工程学科;2018年8月,学校入选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入选“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建设学科。2020年7月,学校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先后荣获陕西省教育系统“文明校园”、“平安校园”、西安市“园林化单位”称号。
学校占地面积121万㎡,有雁塔和临潼两个校区,设有研究生院和20个学院(部)。拥有安全技术及工程国家重点学科,8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学科,涵盖46个二级学科。拥有国家能源煤炭分质清洁转化重点实验室、国家煤炭工业采矿工程重点实验室(省部级)、西部煤矿安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等21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现有1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特色专业,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6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8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5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十一五”以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
学校现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7个一级学科博士点, 2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及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硕士(MPAcc)、应用统计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管理(MEM)专业学位授权点,60个本科专业,形成了以地矿、安全及其相关学科为特色,以工科为主体,工、理、文、管、法、经、艺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全日制在校生2.3万人。
学校有教职工近2300人,专任教师近1400人,教授、副教授近700人,教师中具有博硕士学位者近1300人。其中31人次获国家级“专家学者”称号,101人次获省级“专家学者”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6人。学校还有一支由300余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高水平兼职教师队伍,其中双聘院士18人。
“十二五”以来,承担科研项目8000余项,其中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496项,科研经费合同总额已逾16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344项,授权专利4200余项。
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所高校合作,也是“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项目创始院校之一,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麦考瑞大学联合开展2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俄罗斯、马来西亚等高校开展本硕博交换生项目,及赴剑桥大学等短期交流项目42个。已招收来自29个国家280名博、硕士及本科国际学生。
60余年来,在教育部、原煤炭工业部、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几代西科人顽强拼搏、艰苦创业,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紧密结合,为煤炭工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望未来,西安科技大学将秉承“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励志图存、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和行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艺术类考试大部分省份在提前批次录取。录取规则:陕西籍:考生统考文化课成绩达到陕西艺术类本科最低控制线和专业课成绩合格的基础上,按专业课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非陕西籍:须取得考生所在省专业统考合格证,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按综合分(统考专业课成绩×60%+文化课成绩×40%)排名,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普通类文理科专业:
对于山西、内蒙古、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四川、云南、福建、重庆、宁夏、江西、陕西、青海等14个省(区),全部专业在一本批次录取;
对于河北、广西、贵州、海南、湖北、甘肃、新疆7个省(区),部分专业在一本批次录取(具体招生专业及录取批次详见http://zs.xust.edu.cn/zsjh.jsp);
其余省(区)在本科二批进行录取。
2015年我校艺术类录取规则为:非陕西籍考生须取得考生所在省专业统考合格证,文化课成绩达到艺术类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按综合分(统考专业课成绩×60%+文化课成绩×40%)排名,从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陕西籍考生在专业课统考成绩合格、文化课达到陕西省艺术类文化课本科线的基础上,按专业课统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
按教育部及各省相关文件、政策执行。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安徽电子信息类(创新实验班)(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录取分数线为634分(理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安徽电子信息类(创新实验班)(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江苏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创新实验班)录取分数线为606分(物理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江苏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创新实验班)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黑龙江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录取分数线为602分(理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黑龙江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吉林电子信息类(创新实验班)(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录取分数线为608分(理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吉林电子信息类(创新实验班)(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山西电子信息类(创新实验班)(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录取分数线为616分(理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山西电子信息类(创新实验班)(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电子信息类(创新实验班)(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录取分数线为628分(综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电子信息类(创新实验班)(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
电子信息工程(与法国南特大学综合理工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具体培养模式和学习费用请查看学校网站)(北校区)/专业代码:080701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22年在山西、山东、河北、陕西、河南、安徽、辽宁、广东等8个省市开设电子信息工程(与法国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河北电子信息工程录取分数线为594分(物理类)。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河北电子信息工程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本科批中外合作办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2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河北文科最低分数线为597文科最低位次为2907。2020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河北文科最低分数线为608文科最低位次为2581。2021年河北文科录取分数线及河北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文科河北录取分数线
2021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河北理科最低分数线为594理科最低位次为16046。2020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河北理科最低分数线为627理科最低位次为16046。2021年河北理科录取分数线及河北各专业最低分、最低位次1.2021年理科河北录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