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批次 | 省控线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22 | 本科批 | 428 | 普通类 | 604 | 7723 |
| 年份 | 批次 | 省控线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22 | 本科批 | 468 | 普通类 | 593 | 1647 |
| 专业名称 | 批次 | 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经济学类(经济学、数字经济)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财政学类(财政学、税收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 金融学类(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6 |
| 金融学类(保险学、精算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金融数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 经济与贸易类(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 法学类(法学、法学、法学(涉外方向)、法学(方向)、法学(刑事司法方向)、知识产权)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2 |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英语、英语(翻译方向)、商务英语)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统计学类(统计学、应用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经济统计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9 |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工智能)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3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商务方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工商管理类(会计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财务管理)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日语(英语,日语)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国际商务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劳动关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专业名称 | 批次 | 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经济学类(经济学、数字经济)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财政学类(财政学、税收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 |
| 金融学类(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 金融学类(保险学、精算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经济与贸易类(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 法学类(法学、法学、法学(涉外方向)、法学(方向)、法学(刑事司法方向)、知识产权)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3 |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英语、英语(翻译方向)、商务英语)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6 |
| 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商务方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 工商管理类(会计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财务管理)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劳动关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 哲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社会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汉语言文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法语(英语,法语)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日语(英语,日语)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国际商务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农林经济管理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 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 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 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 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 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 语、现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专业名称:劳动关系 专业代码:120211T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劳动关系专业是管理学科门类下设的本科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以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学为依托,具有坚实的学科平台。1998年成为我国首批设置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的八所院校之一;1998年获批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得社会保障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劳动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以二级学科申报并获批社会保障博士点;2003年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下设劳动关系专业方向,2009年成为全国第二批设置劳动关系本科专业的四所院校之一;2006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9年以社会保障博士点为依托申报并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成为湖北三所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本专业及其相关的以劳动者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群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其所在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学术地位居于全国相对前沿。
本学科点多年来承担完成了科研项目近百项,获省部级政府科研奖10余项。拥有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和国际劳工组织授予的“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拥有首家湖北省青年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全国金奖1项、银奖1项、百强项目奖1项、省级奖多项,在全省乃至全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本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28名专职教师中,有教授12人,副教授9人;26人具有博士学位, 45岁以下教师占70%,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名、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名、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2名,形成了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后备四层次学术梯队。
二、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依托我校经、管、法融通的学科底蕴和“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体化人才培养平台,融合“劳动关系、劳动经济、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三个学科门类的优势,突出“人本”特色,以“人的保障、开发、管理”为核心,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基础,依托科研水平的提升、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培养高水平、宽口径、应用型的劳动关系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成果丰硕。我院劳动关系0901班李帅同学凭借作品《麦科塔社会调查有限公司》在湖北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决赛上荣获金奖,并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实践竞赛中荣获银奖;劳动关系1001班王安平同学获第七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劳动关系1001班学生郭俊儿、安多芬、沈捷、冷玉凡、刘雪剑、何婉等六位同学,获首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资方灵活谈判奖;2013年第二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中,劳动关系1101班陈赟所在的资方代表队获二等奖及最佳团队合作单项奖,劳动关系1101班邱阿迷、耿梦博、王宁及1201班肖晨曦所在的劳方代表队获二等奖;2014年第三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中,劳动关系1201班庄泽宁、朱晓航、邹游等三位同学所在的资方代表队获一等奖。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2014届劳动关系专业系本院第一届毕业生,截止2014年12月31日劳保专业就业率达92.16% ,位居全校专业就业率前列。
还有多名学生被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深造。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社会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具备科学 认识、研究社会的基本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在党政机关、教育、科研、文化等事业单位、企业单位和 社会团体中从事社会调查研究与数据分析、政策研究与政策评估、社会管理与社会规划等方面工 作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学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 接受社会调查和分析研究的专业训练,具有认识社会和分析社会的基本能力及社会管理工作的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社会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了解社会学学科的发展动态;
2.掌握社会调查和社会研究的基本方法,能熟练运用社会统计分析软件,能做定量分析和 定性分析;
3.了解经济、政治、法律等相关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
4.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关于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方面的方针、政策和 法规,并了解我国国情;
5.具有运用社会学理论和方法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社会管理能力;
7.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社会学。
核心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学理论、社会研究方法、中国社会思想史、发展社会学、组织社会 学、社会分层理论、社会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工作概论。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法学学士。
专业名称:农林经济管理 专业代码:120301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所属学科门类为管理学,所属专业门类为农林经济管理,所授学位为管理学学士学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原为农业经济专业)创建于1954年,是全国普通高校最早设立的农业经济学科点之一,1978年农业经济专业恢复本科招生,首批获经济学学士学位授予权,目前已形成了“本—硕—博”完整的培养体系。1981年获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目前有农业经济管理、林业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三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农村与区域发展专业硕士授权点;同时,本学科有农业经济学(教育部批准、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自主设置专业)和土地资源管理二个博士学位招生点。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博士生导师7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北名师(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农业经济管理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财政部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3人。
经过几代农经人的努力,本学科先后组建了湖北省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WTO与湖北发展研究中心、城乡发展研究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村贫困研究所、农村土地研究所等学科发展平台,在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农户经济与贫困、农林经济可持续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农村财政与金融等领域形成了稳定的研究方向和鲜明的研究特色。近5年来,承担了一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重要课题,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国家社会性公益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60余项;出版和发表了一批在本学科有重要影响的成果,包括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25部;一批研究成果多次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包括湖北省发展研究一等奖、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社科优秀成果奖、湖北省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25项。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期与日本福岛大学、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英国发展研究所(IDS)、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亚洲开发银行(ADB)等境外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交流和项目合作研究,具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
1998年、2008年、2013年农业经济管理学科三次被评定为湖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10年农林经济管理本科专业被评定为湖北省品牌专业,2008年《农业经济学》课程被评定为湖北省精品课程。在2012年全国第三轮学科评估中具有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的学校中位居并列第1名,是湖北省和全国有较大影响和较高知名度的学科点。
二、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系统的农林经济管理、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农林经济管理的基本方法,能在各类农林及涉农企业、政府部门及教学、科研部门从事经营管理、市场营销、金融财会、政策研究、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人才培养依托我校经、法、管、文、理综合发展的优势,坚持“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培养方针,立足师资力量雄厚的农林经济管理学科点,在保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的基础上,强调社会实践与实验环节,注重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为以农林经济管理为核心,跨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学三个学科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科研活动和学科竞赛等领域中屡获佳绩。近年来,获得“挑战杯”、“博文杯”、“明理杯”等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创新项目30余项、获奖10余项。每届毕业生中有多名学生前往国外知名高校和保送至国内一流高校继续深造。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近5年的平均就业率超过95%(含攻读研究生),主要就业去向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大中型企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管理咨询公司等。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专业名称: 日语 专业代码:050207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日语专业依托学校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国家一级优势学科,以日语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工具,扎实学好经济贸易等知识,把学生培养成以日语语言基础为核心、兼备贸易等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主要为生产、贸易、金融、海关、旅游、教育和管理等部门培养合格的实用型复合人才。本专业从属于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对本专业毕业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日语专业全程教学计划中一系列理论加实务特色课程的设置,体现了立足实际、重视发展的课程体系特征。主要的方向课程有《翻译理论与实务》、《旅游日语口译》、《日语语言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学》、《日本经济概论》、《日语商务文书写作》等。第5学期开设的选修课程——《翻译理论与实务》,通过介绍国内外先进翻译理论,结合翻译实务中重大疑难问题及商务、学术前沿问题进行大量训练,让学生掌握雄厚的翻译理论,具备扎实的翻译技能。同期开设的《日语语言学》,旨在让学生学习各种语言学理论的同时培养坚实的语言输入、分析、生成、验证语言的能力,养成高级口语、听解、阅读和写作能力。在第7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日语商务文书写作》以典型商务案例为基础,具有实用性强和涵盖多种职业的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实际商务的技能。
日语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6名(含外教3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6名、讲师5名、助教1名,7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含3名在读),全部教师均有日本留学或进修经历,有2名教师的专业背景是日语加法律或管理学,另有2名教师是擅长英语和日语的双语人才。师资结构年轻化、复合化。全体日语专业教师精诚团结,勤奋钻研,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和新手段,采用激励式、趣味式等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基础日语》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本专业以雷鸣、付黎旭、袁园等老师为带头人的教学科研团队已在CSSCI期刊及国外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多项教育部级、省级、校级及社会横向课题,科研成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
二、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本着“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的办学宗旨,以批判式学习态度、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及研究的教学方法,辅以交换生制度等,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懂外语又懂商贸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胜任国际贸易方面日语口译、笔译工作。学生毕业后到教育、外事、外贸、科技翻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涉外企业、旅游公关、企事业等部门或单位从事日语教学、培训、科研、口译、笔译等与日语有关的工作。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学院经常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系列讲座,并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大分大学和长崎外国语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关系,每年有5-10名学生到日本进行学习。为促进学科的融通性,日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常规的日语语言课程外,还鼓励学生辅修金融、会计、法学等专业的双学位,以拓宽知识面及就业渠道。优秀本科生中有多名同学作为交换生直接派往日本留学;本科生已获数十项地区、国家及国际级奖项。2008年我院李娜同学获“第三届中华全国日语演讲大赛华中赛区决赛”特等奖,并赴日本参加各国大学生日语演讲赛,获中国赛区第四名。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日语专业办学历史不长,但发展迅速,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已毕业的学生多集中于长三角和珠三角部分大城市,从事与外语、外贸相关的工作。许多学生保送或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学校攻读硕士学位。还有数名学生考入日本各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专业名称:金融数学 专业代码:020305T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金融数学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门类,是金融学下特设的本科专业之一,毕业生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将于2015年开始招生,计划首次招生40人。本专业结合学校的财经特色,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金融数学理论基础和应用,通过开设《微(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金融随机分析》、《随机过程》、《金融计量学》、《金融工程原理》、《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等课程,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在金融、保险和风险控制与精算等方面的应用,为学生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工作或在金融、经济方面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本专业特色与优势是通过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金融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依托我校在经济学、金融学方面的优势,将数学基础类课程、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课程,数学与金融学交叉课程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出培养学生的金融数量分析与建模能力,打造兼具数理分析能力、金融建模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的复合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质量
金融数学专业现有一只年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20位教师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9人,讲师7人,其中3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具有海外留学或研习经历的教师9人。在岗“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人,“楚天学子”教师1人。近5年来,有7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立项,有9人获得校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立项,有4人获学校“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学校本科教学二等奖,1人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发表SCI、CSSCI期刊论文40余篇。
本专业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鼓励学生在做好课堂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专业实践竞赛,以全面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学生主要学习金融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和金融基础,接受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同时学习一定的财会、经济与管理学知识,能运用所学的数学、金融与统计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经济、金融、保险与管理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三、社会需求预期与展望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就业去向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和国内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预期的就业方向包括:(1)本专业毕业生有30%——50%将出国深造或考取国内研究生;(2)有3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金融机构工作,在数量金融分析、量化投资、金融建模等方面一展所长,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具有较高技能的金融类人才在社会需求中将呈逐年增加趋势;(3)本专业也将有一部分毕业生进入新兴的高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等,从事风险分析与控制、投融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名称:哲学 专业代码:010101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现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以及哲学本科专业。哲学学科2013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本专业现有教师23人,22人已获博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比例高达95.6%,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5人。本专业职称结构合理,学术梯队建设可持续,教师师德师风良好。
本专业教师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目前,本专业建设有校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与《伦理学》,以及视频公开课《科学与宗教》。本专业现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近20项,近3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专著和教材多部。
本专业历来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哲学系每年聘请国内外学界的知名学者为学生讲学,来自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台湾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肯特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学者来我校进行过多次学术交流活动。
二、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立足于本院雄厚的师资队伍,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并依托我校的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综合发展优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哲学理论基础,了解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基本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的普适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将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逻辑思维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能胜任党政机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媒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等部门的教学、科研、管理、宣传以及文化策划等工作。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近年来,本专业本科生就业率与考研录研率均居全校前列。部分毕业生推免或考试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知名学府继续深造。部分毕业生入职政府机关,就职于中石油等中央企业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
位考生:我校2019年福建省提前批公安学类录取已经结束,现对录取分数线进行公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期待与你相聚!咨询电话:027-年福建省提前批公安学类录取情况汇总省份性别文科理科高分低分高分低分福建省公安学类(男)公安学类(女)--------551551
各位考生:我校2019年福建省高校专项录取已经结束,现对录取分数线进行公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期待与你相聚!咨询电话:027-年福建省高校专项录取情况汇总省份文科理科高分低分高分低分福建省
各位考生:我校2019年福建省本科一批录取已经结束,现对录取分数线进行公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期待与你相聚!咨询电话:027-年福建省本科一批录取情况汇总省份文科理科高分低分高分低分福建省
各位考生:我校2019年福建省提前批艺术类录取已经结束,现对录取分数线进行公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期待与你相聚!咨询电话:027-年福建省提前批艺术类录取情况汇总省份专业文科理科高分低分高分低分福建省视觉传达设计注:以上分数为考生文化成绩和艺术专业成绩相加之和。
招生专业(类)文科理科低分高分平均分低分高分平均分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商务金融学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法学类工商管理类经济与贸易类财政学类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类———经济统计学———金融数学———公共管理类劳动关系———外国语言文学类日语新闻传播学类汉语言文学———安全工程———计算机类———经济管理试验班———
招生专业(类)文科理科低分高分平均分低分高分平均分安全工程———财务管理财政学类法学类工商管理类公共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国际商务国际政治———会计学计算机类———金融数学———金融学类经济管理实验班———经济统计学———经济学经济与贸易类日语外国语言文学类新闻传播学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经济与贸易类录取分数线为613分(物理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经济与贸易类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经济与贸易类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经济与贸易类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经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劳动关系录取分数线为611分(物理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劳动关系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劳动关系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劳动关系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劳动关系招生计划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新闻传播学类录取分数线为611分(物理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新闻传播学类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新闻传播学类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新闻传播学类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新闻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社会学录取分数线为597分(历史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社会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社会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社会学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社会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哲学录取分数线为597分(历史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哲学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哲学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哲学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哲学本科批普通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公共管理类录取分数线为611分(物理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公共管理类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公共管理类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公共管理类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公共管理类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法语录取分数线为596分(历史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法语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法语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法语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学制人数法语(英语,法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日语录取分数线为613分(物理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日语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日语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日语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日语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外国语言文学类录取分数线为611分(物理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外国语言文学类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外国语言文学类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外国语言文学类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录取分数线:物理类最低分为604,最低位次为7723;历史类最低分为593,最低位次为1647;202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福建招生计划:(1)物理类的专业有:金融学类(保险学、精算学)、法学类(法学、法学、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