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批次 | 省控线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22 | 本科提前批 | 445 | 男生 | 553 | 67242 |
| 2022 | 本科批 | 445 | 普通类 | 599 | 22388 |
| 2022 | 本科批 | 445 | 普通类 | 599 | 22556 |
| 2022 | 本科批 | 445 | 普通类 | 600 | 21821 |
| 2022 | 本科批 | 445 | 普通类 | 602 | 20614 |
| 2022 | 本科提前批 | 445 | 女生 | 603 | 19495 |
| 2022 | 本科批 | 445 | 普通类 | 606 | 17632 |
| 2022 | 本科批 | 445 | 普通类 | 626 | 7984 |
| 年份 | 批次 | 省控线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
| 2022 | 本科提前批 | 437 | 男生 | 532 | 20154 |
| 2022 | 本科提前批 | 437 | 女生 | 573 | 5545 |
| 2022 | 本科批 | 437 | 普通类 | 579 | 4494 |
| 2022 | 本科批 | 437 | 普通类 | 581 | 4037 |
| 2022 | 本科批 | 437 | 普通类 | 583 | 3689 |
| 2022 | 本科批 | 437 | 普通类 | 584 | 3538 |
| 2022 | 本科批 | 437 | 普通类 | 587 | 3084 |
| 专业名称 | 批次 | 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经济管理试验班(经济与金融,会计学,数字经济)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 经济学类(经济学,数字经济)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6 |
| 财政学类(财政学,税收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 金融学类(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 金融学类(保险精算)(保险学,精算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金融数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0 |
| 经济与贸易类(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 法学类(法学,法学,法学(涉外方向),法学(方向),法学(刑事司法方向),知识产权)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5 |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英语(翻译方向),商务英语)(英语)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7 |
| 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 统计学类(统计学,应用统计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经济统计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3 |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人工智能)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3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程管理,房地产开发与管理,工程造价)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商务方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0 |
| 工商管理类(会计)(会计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财务管理)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 |
| 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哲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俄语(英语+俄语)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法语(英语+法语)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日语(英语+日语)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环境工程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国际商务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旅游管理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经济学类(经济学,数字经济) | 特殊类型招生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环境工程 | 特殊类型招生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公安(治安学,侦查学,侦查学(科学))(只招女生,≥,≥) | 本科提前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公安(治安学,侦查学,侦查学(科学))(男生,≥,≥) | 本科提前批 | 普通类 | 四年 | 9 |
| 专业名称 | 批次 | 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经济学类(经济学,数字经济)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 财政学类(财政学,税收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 金融学类(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7 |
| 金融学类(保险精算)(保险学,精算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 |
| 经济与贸易类(国际经济与贸易,贸易经济)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5 |
| 法学类(法学,法学,法学(涉外方向),法学(方向),法学(刑事司法方向),知识产权)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5 |
| 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英语(翻译方向),商务英语)(英语)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7 |
| 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 |
| 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商务方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4 |
| 工商管理类(会计)(会计学,会计学(注册会计师方向),财务管理)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 |
| 公共管理类(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城市管理)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 |
| 哲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 |
| 汉语言文学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俄语(英语+俄语)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法语(英语+法语)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日语(英语+日语)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国际商务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 |
| 劳动关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旅游管理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法学类(法学,法学,法学(涉外方向),法学(方向),法学(刑事司法方向),知识产权) | 特殊类型招生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公安(治安学,侦查学,侦查学(科学))(只招女生,≥,≥) | 本科提前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 |
| 公安(治安学,侦查学,侦查学(科学))(男生,≥,≥) | 本科提前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1 |
专业名称:劳动关系 专业代码:120211T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劳动关系专业是管理学科门类下设的本科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以社会保障、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学为依托,具有坚实的学科平台。1998年成为我国首批设置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专业的八所院校之一;1998年获批人力资源管理和劳动经济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1年获得社会保障学硕士学位授予权和劳动经济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以二级学科申报并获批社会保障博士点;2003年在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下设劳动关系专业方向,2009年成为全国第二批设置劳动关系本科专业的四所院校之一;2006年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9年以社会保障博士点为依托申报并获批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2011年成为湖北三所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之一。本专业及其相关的以劳动者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群居于全国领先地位,其所在的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学术地位居于全国相对前沿。
本学科点多年来承担完成了科研项目近百项,获省部级政府科研奖10余项。拥有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和国际劳工组织授予的“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拥有首家湖北省青年创业学院。大学生创业项目获全国金奖1项、银奖1项、百强项目奖1项、省级奖多项,在全省乃至全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本专业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28名专职教师中,有教授12人,副教授9人;26人具有博士学位, 45岁以下教师占70%,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1名、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2名、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2名,形成了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青年后备四层次学术梯队。
二、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依托我校经、管、法融通的学科底蕴和“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一体化人才培养平台,融合“劳动关系、劳动经济、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三个学科门类的优势,突出“人本”特色,以“人的保障、开发、管理”为核心,以教学团队建设为基础,依托科研水平的提升、课程体系和教材建设,培养高水平、宽口径、应用型的劳动关系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和创业实践活动,成果丰硕。我院劳动关系0901班李帅同学凭借作品《麦科塔社会调查有限公司》在湖北省第七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决赛上荣获金奖,并在全国“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实践竞赛中荣获银奖;劳动关系1001班王安平同学获第七届“挑战杯·青春在沃”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劳动关系1001班学生郭俊儿、安多芬、沈捷、冷玉凡、刘雪剑、何婉等六位同学,获首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资方灵活谈判奖;2013年第二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中,劳动关系1101班陈赟所在的资方代表队获二等奖及最佳团队合作单项奖,劳动关系1101班邱阿迷、耿梦博、王宁及1201班肖晨曦所在的劳方代表队获二等奖;2014年第三届全国高校模拟集体谈判大赛中,劳动关系1201班庄泽宁、朱晓航、邹游等三位同学所在的资方代表队获一等奖。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2014届劳动关系专业系本院第一届毕业生,截止2014年12月31日劳保专业就业率达92.16% ,位居全校专业就业率前列。
还有多名学生被保送至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名校深造。
专业名称: 环境工程 专业代码:082502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环境工程专业属工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本科专业。我校环境工程专业是依据我国经济建设与社会活动对环境科技人才的特殊需求而建立的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性交叉学科,专业依托我校经、管、文、法等国家级优势学科进行学科建设,形成了“工文结合,以文助工”——既注重理工基础,同时又兼顾与文、管交叉融合的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具备环境工程本科、环境管理硕士、环境技术经济博士的招生资格与培养能力。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我国21世纪可持续发展战略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具备环境监测、环境管理、环境经济、环境污染治理、环境安全与职业健康卫生等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能源部门、工矿企业、大专院校等单位从事规划、设计、运行、管理、教育以及科研开发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人才。本科毕业学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师资结构合理。目前教研室共有专业教师9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讲师6名,全部具有国内“985”或“211”高校博士学位,其中,多位教师具有海外留学与国际合作研究经历,师资团队普遍具备先进的教学理念、良好的国际视野与深厚的学术科研背景。
二、人才培养质量
在学生培养上,本专业注重以科学研究、教学研究与社会实践促进课堂教学。在科学研究方面,自国家“八五”计划以来,教学团队成员先后承担或参与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10多项国家级纵向课题的研究工作,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2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2余项,科研成果曾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各1项;在教学研究方面,学科团队中的多位教师通过分别承担不同级别的教学研究改革项目,进一步完善了文科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的方案建设与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了我校独特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社会实践方面,建立了与政府环境管理部门、环境规划与设计部门、环境监测部门、环境工程公司与部分高污染行业企业等广泛而深入的社会联系,在部分单位成立了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专业认知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平台。
“工文结合,以文助工”的专业培养模式使本专业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竞争优势。本专业自200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以来,学生每年积极参加各种学生科研活动,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报中多个项目获得教育部级或校级立项并圆满完成,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博文杯’大学生百项实证创新基金项目”和“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申报中多个项目被立项并获奖。代表性的如2010级陈娜同学主持了国家级重点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企业旧址储备地余留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及健康风险评估研究”;在我校历届大学生“博文杯”科技创新项目评比中,本专业学生同样表现突出,代表性的如2011级朱丽芸同学主持的重点项目“关于武汉高校区垃圾处理的现状分析及其处理模式的创新型探究”;2009级金蓉同学主持的重点项目“浅析循环经济在城市水资源中的应用”等;在历年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的评选中,我专业涌现出了像胡爱辉、王香群、郑惠方、刘亚男、徐在坤、梁春华、黄建伟等一大批获得国家奖学金的优秀学生。在毕业生中,有近10%的学生被保送到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以及武汉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另有多名学生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继续深造,其余大部分学生均有较好的就业去向。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环保产业是21世纪的朝阳产业。对于解决我国现实的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工程专业具有其它专业无可替代的地位与作用。而在“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的社会共识下,我校管理与技术并重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理念,将使本专业学生在未来的社会竞争中表现出独特的优势并最终获得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熟练的俄语语言技能、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专业 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相关部门和领域熟练运用俄语和母语从事翻译、外事、外贸、教 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俄语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俄语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兼学有关历史、哲学、 政治、艺术、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系统的俄语听、说、读、写、译等 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良好的俄语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广阔的国际 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手段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俄语语言和文学基础知识;
2.具有熟练运用俄语进行口笔语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掌握运用俄语和母语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 科学研究方法;
4.熟悉我国在外交、外事、教育、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手段 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诚信意识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 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
1.俄语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包括基础俄语、高级俄语、语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 译等。专业技能课程学时数占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数总量不少于40%。
2.俄语专业知识核心课程,包括语言学导论、俄罗斯文学选读、学术论文写作、俄语词汇学、 俄语语法学、俄语修辞学、翻译理论等。
俄语专业知识课程学时数占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数总量不少于35%。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学习和实践 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外学习和 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 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 展学生个性,提倡人人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其形式可包括课外阅读、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 剧表演、编辑报纸杂志、专题访谈、拍摄电视片等。以上环节应提倡积极建设和有效利用计算机 网络系统、多媒体资料中心和多媒体自修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 习与实践的空间。除参加校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 种专业实践(如涉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专业名称:金融数学 专业代码:020305T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金融数学专业属于经济学学科门类,是金融学下特设的本科专业之一,毕业生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本专业将于2015年开始招生,计划首次招生40人。本专业结合学校的财经特色,对学生的培养侧重于金融数学理论基础和应用,通过开设《微(宏)观经济学》、《数理经济学》、《金融随机分析》、《随机过程》、《金融计量学》、《金融工程原理》、《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等课程,使学生了解到数学方法和计算技术在金融、保险和风险控制与精算等方面的应用,为学生从事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的工作或在金融、经济方面进一步深造打下坚实基础。
本专业特色与优势是通过借鉴国内外一流大学金融数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依托我校在经济学、金融学方面的优势,将数学基础类课程、经济学和金融学专业课程,数学与金融学交叉课程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突出培养学生的金融数量分析与建模能力,打造兼具数理分析能力、金融建模能力、风险管理能力等的复合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质量
金融数学专业现有一只年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20位教师中有教授4人,副教授9人,讲师7人,其中35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具有海外留学或研习经历的教师9人。在岗“楚天学者”讲座教授1人,“楚天学子”教师1人。近5年来,有7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研究立项,有9人获得校级以上教学研究课题立项,有4人获学校“优秀教师”称号,1人获学校本科教学二等奖,1人获学校教学成果一等奖,同时发表SCI、CSSCI期刊论文40余篇。
本专业注重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鼓励学生在做好课堂学习的同时,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专业实践竞赛,以全面增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学生主要学习金融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和金融基础,接受较扎实的计算机训练,同时学习一定的财会、经济与管理学知识,能运用所学的数学、金融与统计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经济、金融、保险与管理领域中的实际问题。
三、社会需求预期与展望
本专业的毕业生具有良好的就业前景,就业去向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政府机关和国内大中型企事业单位。预期的就业方向包括:(1)本专业毕业生有30%——50%将出国深造或考取国内研究生;(2)有30%左右的毕业生进入金融机构工作,在数量金融分析、量化投资、金融建模等方面一展所长,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具有较高技能的金融类人才在社会需求中将呈逐年增加趋势;(3)本专业也将有一部分毕业生进入新兴的高科技企业和互联网企业等,从事风险分析与控制、投融资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专业名称:旅游管理 专业代码:120901K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所属学科门类为管理学,所属专业门类为旅游管理,所授学位为管理学学士学位。
旅游管理下设旅游经济、酒店管理、会展经济与管理等多个方向。我校旅游管理学科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在全国具有较大的影响力。本专业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属湖北省重点学科专业,在全国属于最先招收旅游管理专业博士和旅游管理专业硕士(MTA)的高校之一,拥有本科、硕士、博士一体化招生权,享有旅游管理博士后培养资格,在全国旅游界具有较高声誉。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目前共有12名专任教师,11人拥有博士学位。其中,正教授4人,副教授3人,讲师5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1人。同时,本专业也是教育部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成员单位,在全国旅游学界具有较高的地位和良好的声誉。
本专业教师科研成果丰硕。其中,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及国家旅游局科研项目,在权威期刊和重点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多篇,出版专著20余部,科研经费达1000多万元。本专业的老师在旅游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了6本全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规划教材。自2002年以来,每年再版发行,成为全国旅游管理专业学位学生指定教材。此外,还有多名教师获得学校的各项表彰和本科教学奖。
近年来,本专业积极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先后有多名教师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国外高校进修,带回国外旅游管理的前沿成果,并在旅游管理专业开设多门双语课程,极大提升了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现在本专业正与国外知名旅游院校联系洽谈国际合作办学事宜,让学生拥有一个更加国际化的成长环境,使其本科阶段的学习能最大程度的与国际接轨。
二、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秉承学校“宽口径、重基础,融通性与应用性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选修双学位,理论联系实际,在做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实训和实习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科技创新和课外科研活动,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出版著作、获得专利及成果2项,省级大学生优秀科研成果奖10余项。
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10余项、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2项、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3项、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湖北省大学生英语演讲等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获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10余篇,获湖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5篇。
有多名优秀学生被保送到国内名校攻读硕士学位,如保送到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的就有3名学生,有5名学生被交换到香港和美国的高校就读。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本专业学生每年均全部顺利就业,主要分配在国际品牌酒店集团和国际旅行社、政府机关和其他行业,还有有一部分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本专业一次性就业率在90%以上,就业层次较高。
本专业经过10多年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目前本专业的毕业生获得了就业单位的一致好评,很多学生都受到了所在单位的重视和重用,正在积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 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 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 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 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 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 语、现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专业名称: 日语 专业代码:050207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日语专业依托学校经济学、法学和管理学国家一级优势学科,以日语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工具,扎实学好经济贸易等知识,把学生培养成以日语语言基础为核心、兼备贸易等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主要为生产、贸易、金融、海关、旅游、教育和管理等部门培养合格的实用型复合人才。本专业从属于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对本专业毕业生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日语专业全程教学计划中一系列理论加实务特色课程的设置,体现了立足实际、重视发展的课程体系特征。主要的方向课程有《翻译理论与实务》、《旅游日语口译》、《日语语言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经济学》、《日本经济概论》、《日语商务文书写作》等。第5学期开设的选修课程——《翻译理论与实务》,通过介绍国内外先进翻译理论,结合翻译实务中重大疑难问题及商务、学术前沿问题进行大量训练,让学生掌握雄厚的翻译理论,具备扎实的翻译技能。同期开设的《日语语言学》,旨在让学生学习各种语言学理论的同时培养坚实的语言输入、分析、生成、验证语言的能力,养成高级口语、听解、阅读和写作能力。在第7学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程——《日语商务文书写作》以典型商务案例为基础,具有实用性强和涵盖多种职业的特征,有利于培养学生处理实际商务的技能。
日语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6名(含外教3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6名、讲师5名、助教1名,7名教师具有博士学位(含3名在读),全部教师均有日本留学或进修经历,有2名教师的专业背景是日语加法律或管理学,另有2名教师是擅长英语和日语的双语人才。师资结构年轻化、复合化。全体日语专业教师精诚团结,勤奋钻研,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方法和新手段,采用激励式、趣味式等教学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基础日语》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
本专业以雷鸣、付黎旭、袁园等老师为带头人的教学科研团队已在CSSCI期刊及国外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多项教育部级、省级、校级及社会横向课题,科研成果突出,发展潜力巨大。
二、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本着“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的办学宗旨,以批判式学习态度、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于实践及研究的教学方法,辅以交换生制度等,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既懂外语又懂商贸的复合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日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贸易专业知识,胜任国际贸易方面日语口译、笔译工作。学生毕业后到教育、外事、外贸、科技翻译、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涉外企业、旅游公关、企事业等部门或单位从事日语教学、培训、科研、口译、笔译等与日语有关的工作。
为了开拓学生的视野、营造良好的学术气氛,学院经常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系列讲座,并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大分大学和长崎外国语大学等建立了友好关系,每年有5-10名学生到日本进行学习。为促进学科的融通性,日语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常规的日语语言课程外,还鼓励学生辅修金融、会计、法学等专业的双学位,以拓宽知识面及就业渠道。优秀本科生中有多名同学作为交换生直接派往日本留学;本科生已获数十项地区、国家及国际级奖项。2008年我院李娜同学获“第三届中华全国日语演讲大赛华中赛区决赛”特等奖,并赴日本参加各国大学生日语演讲赛,获中国赛区第四名。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日语专业办学历史不长,但发展迅速,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已毕业的学生多集中于长三角和珠三角部分大城市,从事与外语、外贸相关的工作。许多学生保送或考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国内学校攻读硕士学位。还有数名学生考入日本各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专业名称:哲学 专业代码:010101
一、专业特色与优势
本专业现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哲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权以及哲学本科专业。哲学学科2013年被评为湖北省重点学科。
本专业现有教师23人,22人已获博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人数比例高达95.6%,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5人。本专业职称结构合理,学术梯队建设可持续,教师师德师风良好。
本专业教师具有很强的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目前,本专业建设有校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与《伦理学》,以及视频公开课《科学与宗教》。本专业现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5项、省部级项目近20项,近3年来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权威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在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专著和教材多部。
本专业历来重视学术交流与合作。哲学系每年聘请国内外学界的知名学者为学生讲学,来自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台湾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肯特大学等著名学府的学者来我校进行过多次学术交流活动。
二、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立足于本院雄厚的师资队伍,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并依托我校的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综合发展优势,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哲学理论基础,了解经济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基本知识,并具有较强的理论思维能力、实际工作能力的普适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将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逻辑思维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能胜任党政机关、大专院校、科研机构、新闻媒体以及企事业单位等部门的教学、科研、管理、宣传以及文化策划等工作。
三、毕业生就业状况
近年来,本专业本科生就业率与考研录研率均居全校前列。部分毕业生推免或考试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知名学府继续深造。部分毕业生入职政府机关,就职于中石油等中央企业和浦发银行等金融机构。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金融学类录取分数线为624分(物理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金融学类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金融学类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金融学类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金融学类招生计划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法语录取分数线为607分(物理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法语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法语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法语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法语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经济与贸易类录取分数线为611分(物理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经济与贸易类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经济与贸易类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经济与贸易类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经济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财政学类录取分数线为618分(物理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财政学类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财政学类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财政学类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财政学类招生计划20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俄语录取分数线为612分(物理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俄语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俄语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俄语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俄语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公共管理类录取分数线为613分(物理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公共管理类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公共管理类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公共管理类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公共管理类招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日语录取分数线为605分(物理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日语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日语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日语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日语招生计划2022专业名称批次类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工商管理类(财务会计)录取分数线为617分(物理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工商管理类(财务会计)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工商管理类(财务会计)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工商管理类物理类本科批普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外国语言文学类录取分数线为605分(物理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外国语言文学类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外国语言文学类物理类本科批普通类外国语言文学类历史类本科批普通类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录取分数线:物理类最低分为553,最低位次为67242;历史类最低分为532,最低位次为20154;2022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广东招生计划:(1)物理类的专业有:金融学类(保险精算)(保险学,精算学)、新闻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