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代码 | 专业名称 | 方向 | 院系 | 学习形式 | 人数 |
|---|---|---|---|---|---|
| 035200 | 社会工作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4 |
| 045101 | 教育管理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教育硕士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8 |
| 045104 | 学科教学(数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教育硕士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5 |
| 045105 | 学科教学(物理)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教育硕士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5 |
| 045107 | 学科教学(生物)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教育硕士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4 |
| 045108 | 学科教学(英语)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教育硕士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10 |
| 045109 | 学科教学(历史)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教育硕士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4 |
| 045111 | 学科教学(音乐)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教育硕士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3 |
| 045113 | 学科教学(美术)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教育硕士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3 |
| 045114 | 现代教育技术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教育硕士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4 |
| 045115 | 小学教育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教育硕士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8 |
| 045118 | 学前教育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教育硕士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3 |
| 045201 | 体育教学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体育硕士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3 |
| 045202 | 运动训练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体育硕士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3 |
| 045400 | 应用心理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应用心理硕士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10 |
| 085901 | 土木工程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土木水利硕士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3 |
| 095131 | 农艺与种业 | 不区分研究方向(农学非全) | 农业硕士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4 |
| 095134 | 渔业发展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农业硕士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3 |
| 125200 | 公共管理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公共管理硕士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40 |
| 125400 | 旅游管理 | 不区分研究方向 | 旅游管理硕士教育中心 | 非全日制 | 18 |
学校坐落在“中国最佳魅力城市”——烟台,是一所以文理工农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综合性大学。2012年,成为首批“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单位。2014年,获批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获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和“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2020年,被确定为山东省属21所“双高”建设高校之一。
【文化传承】学校于1930年始建于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千年古县莱阳,历经山东省立第二乡村师范学校、胶东公学、胶东师范学校、莱阳师范学校、莱阳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专科学校、烟台师范学院等历史阶段,以吴伯萧、何其芳、臧克家、老舍、萧平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名师先贤曾在这里弘文励教,培养了一大批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优秀人才,孕育形成了“厚德 博学 日新 笃行”的校训精神和“求是至善 尚实致用”的优良校风。2001年,原直属山东省交通厅、建校于1978年的山东省交通学校并入。2006年,学校更名为鲁东大学。
【办学条件】学校依山傍海,环境优雅,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省级花园式单位、省级文明校园。校园占地3450亩,校舍建筑面积10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21.7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4亿元。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6个“十三五”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图书馆藏书250.7万册、电子图书108万种。在校生3万余人。
【学科建设】学校坚持学科立校,学科实力不断增强。现设25个学院、74个研究院(所)、62个本科招生专业,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0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拥有13个山东省重点学科。2020年,水利工程学科入选省属高校“高水平学科”建设项目,是全省同学科中唯一的“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科。工程学连续两年稳定在ESI全球排名前1%。
【教学成果】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07年,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2012年,成为山东省首批教师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和省级教师教育基地。201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2019年,通过山东省美育评估和体育评估。现有10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2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15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8个省级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个省级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5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3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53门省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在近三届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评审中,共获奖7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项(参与)、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7项。学校在2016-2020年全国师范类本科院校学科竞赛排行榜位列全国第16位。
【科学研究】学校高度重视科研工作,科研水平逐步提高。建有科学与工程研究、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三类衔接配套、布局合理的创新平台体系,拥有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山东省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山东省海上航天装备技术创新中心、山东省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等各类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和人文社科研究基地18个。“十三五”期间,共立项国家级项目264项、省部级项目600项,立项经费22050万元;发表高水平论文1703篇,出版学术专著217部,授权发明专利339项、实用新型专利160项;获得省部级奖励69项。2020年度科研经费10019万元,连续两年突破亿元。
【师资队伍】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现有专任教师1657人,正高234人,副高56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931人,具有国家级人才称号专家72人次、省级83人次。现有中国近现代史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中国近现代史等9个省级教学团队,功能材料设计与合成团队、优势学科人才培育团队等2个省级科研团队,山东省高等学校青年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团队17个。
【服务地方】学校深化科教、产教、校地融合,构建了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决策咨询、共建共享、文化传承与创新“五位一体”的服务地方工作模式。2016年以来,新增地方政府等战略合作伙伴9个、行业企业合作单位135家,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烟台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烟台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等45个协同创新平台;共建绿叶生命与健康产业学院、拓伟智能制造产业学院、盈科法学院等多功能示范性人才培养实体;承担社会委托项目654项,到账经费13554万元。学校连续多年当选国家海洋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单位,获批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获评“烟台发展突出贡献单位”“十佳驻烟单位”等荣誉称号。
【交流合作】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学校是原国家教委首批公布的具有接收外国留学生资格的200所高校之一,是全国首批通过高等学校来华留学质量正式认证的22所高校之一。每年长短期留学生人数1200余人。学校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130多所大学或机构建立了友好交流合作关系。现设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与法国昂热大学、西部天主教大学合建卢瓦尔孔子学院,与韩国南部大学共建烟台世宗学堂;与国外高校联合举办4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与日本二松学舍大学、韩国岭南大学举办1个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与国外多所大学合作开展“2+2”“3+1”“3+2”等模式的学生联合培养项目。
【人才培养】“得天下英才而育之”,这是历代鲁大人笃定的办学信念。九十多年来,一批又一批学子从这里迈出校门,踏入社会。迄今为止,学校共向社会输送了31万余名毕业生,他们以综合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基础知识牢和职业技能好,深受用人单位好评,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基础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尤为难得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走出了以国际知名作家、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为代表的饮誉文坛的“鲁大作家群”。
目前,鲁东大学全体师生正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把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作为最高追求,把学科建设作为发展根基,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把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坚强保证,全面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坚持“综合性、应用型、国际化”发展定位和“党建引领、学科筑峰、育人为本”办学思路,进一步稳定规模、优化结构,着力提升发展层次、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大力推进新文科、新工科、新农科、新师范建设,积极构建内涵质量提升与外延资源拓展双驱动的新发展格局,努力把学校建成人才培养质量高、科技创新能力强、服务地方成效好、优势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
研字〔2019〕46号各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我校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019年暑期工作的总体安排,现将2019级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制订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要依据,请各学院认真组织本单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师生互选工作结束后,按照本专业领域“培养方案(2019版)”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制订出适合每位研究生个性发展的培养计划。《鲁东大
研字〔2016〕52号各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根据我校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2016年暑期工作的总体安排,现将2016级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制订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要依据,请各学院认真组织本单位在职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在师生互选工作结束后,按照本专业领域“培养方案”(2014年6月编,可登陆研究生院网站查阅,)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制订出适合每位研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33-《教育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doc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46-《体育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doc应用心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47-《心理学专业综合》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doc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211-357-448-《翻译硕士英语》《翻译基础》《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考试科目命题指导意见.doc汉语

五、同等学力考生(指高职高专毕业2年或2年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报考,除符合教育部规定的条件外,还须满足下列条件:1.不能跨专业报考;2.通过或或进修过报考专业至少5门本科课程,或者在公开出版的省级及以上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过至少1篇所报考专业领域的学术论文(参加复试时须提交成绩单或论文复印件)。同等学力考生复试时须加试2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加试科目见招生简章。

十、报名方法:报名分为两个阶段1.网上报名阶段: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须在教育部规定的时间内,登陆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n或http://yz.),按要求提交有关报名信息;2.现场确认阶段:考生凭网上报名编号、本人二代身份证、毕业证(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或教育部规定的有效证明材料)在规定时间内到自己网报所选择的报名点交费、照相确认网报信息。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2021年鲁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均招生(个别专业学位领域例外)。除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硕师计划”)学制为4年外,其他所有专业学位学制均为3年。

2.专业学位研究生一般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均招生(个别专业领域例外),其中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学制为2年,非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学制为3年,其他专业学位(含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学制均为3年。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社会工作、农业6种专业学位,全日制硕士生学费为7000元/年,非全日制硕士生为8000元/年;翻译、新闻与传播、工程3种专业学位,全日制为8000元/年,非全日制为9000元/年;应用统计、旅游管理2种专业学位,全日制9000元/年,非全日制10000元/年。非全日制)的学制均为3年。教育、体育、汉语国际教育、应用心理、社会工作、农

2.所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学制为2年,非全日制学习方式的学制为3年。教育硕士、体育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应用心理硕士4种专业学位,全日制硕士生学费为7000元/年,非全日制硕士生为8000元/年;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全日制为8000元/年,非全日制为9000元/年。

二、硕士研究生按其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两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习方式已经在各招生专业的“研究方向”栏注明,请务必注意正确选择。1.全日制研究生是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年限内,全在校学习的研究生。2.非全日制研究生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一般应适当延长基本

2023年鲁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专业学位研究生可以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个别专业学位领域例外)。除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简称“硕师计划”)学制为4年外,其他所有专业学位学制均为3年。全日制专业学位学费为10000元/年,非全日制公共管理硕士学费为20000元/年,其他非全日制专业学位学费为11000元/年。如上级规定的学费标准有调整,将按照新标准执行。

2021年鲁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报考非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生原则上是在职中小学、幼儿园和其它中等学校的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以及各级教育研究部门或政府机关教育系统的教研员或管理人员。

2023年鲁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原则上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收在职定向就业人员。报考非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生原则上是在职中小学、幼儿园和其它中等学校的专任教师或管理人员,以及各级教育研究部门或政府机关教育系统的教研员或管理人员。

2023年鲁东大学在职研究生(非全日制)专业有:社会工作、教育管理、学科教学(数学)、学科教学(物理)、学科教学(生物)、学科教学(英语)、学科教学(历史)、学科教学(音乐)、学科教学(美术)、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体育教学、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