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原直属国家卫生部,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晋级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崇德远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笃学精业”大学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现有三元里和大学城两个校区,占地1377亩,建筑面积78万多平方米。专任教师1449人,其中正高职称394人,副高职称467人,有一批以国医大师禤国维、周岱翰为代表的著名专家教授。设有二级学院20个;有29个本科专业;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药学、护理学、基础医学7个一级学科,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科学技术哲学2个二级学科及中医、中药、护理3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硕士学位授权;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及中医1个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学位授权;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25个;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行列。
学校是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实施“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和承担“中医拔尖创新人才模式改革试点项目”高校,入选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医学、中药学是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重经典、强临床”是学校本科教学鲜明的特色。80年代中期,学校率先启动经典回归临床的教学改革,把四大经典作为必修课程纳入教学计划,实施“院系合一”的管理体制,促进医教协同发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始于1978年,是全国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规模和培养质量居全国同类院校前列。学校人才辈出,培养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良教授等一批杰出校友,校友遍布世界各地。
学校科研工作特色明显,优势突出。国医大师邓铁涛教授团队的“脾虚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得1992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终身教授王建华团队的“脾虚证辨证论治的系列研究”获得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其标志性成果“脾虚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传承与创新”于2016年入选《中国中医药重大理论传承创新典藏》;袁浩教授团队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股骨头坏死研究”获得2000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校作为主要成员单位参加了国家“523”防治疟疾项目,在临床上证实了青蒿素抗疟功效,为青蒿素的发明作出了重大贡献。李国桥教授团队系列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许能贵教授团队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论创新与临床应用”项目获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校重点打造国际中医药转化医学研究所、华南针灸研究中心、创新中药研究公共服务平台、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中心、岭南医学研究中心、广东省中医药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东分院)、科技创新中心(三元里校区)、中药资源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中医药数理工程研究院等重点平台,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2个。
学校一直与东南亚国家、非洲国家合作开展抗疟研究。整建制派出医疗队赴加纳执行医疗援助任务。承担商务部科摩罗抗疟中心技术援助项目、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疟疾防治技术援助项目及广东省援助巴新疟疾防治中心建设项目,科摩罗实现了该国历史上第一次疟疾零死亡。我校复方青蒿素全民服药以清除传染源的方案纳入《恶性疟的全民服药-现场实施手册》,为全球加快疟疾防治进程贡献了中医智慧。
南方医科大学前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创建于1951年,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04年8月整体移交广东省,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校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中唯一的医学院校,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一所“部委省”共建高校,全国首批开设八年制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专业的8所高校之一,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本科:中医学(名老中医传承班)、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康复治疗学、护理学(卓越班)、护理学、助产学、法学(卫生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类、应用心理学、公共事业管理、临床医学(本硕博连读)、临床医学(卓越创新班)、临床医学、麻醉学、儿科学、精神医学、基础医学(院士创新班)、基础医学、法医学、口腔医学、医学影像学、预防医学、中医学(名老中医传承班)、中医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临床医学、药学、临床药学、中药学、中药制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实验技术、康复治疗学、护理学(卓越班)、护理学、助产学、生物医学工程(本硕连读培养)、生物医学工程、生物技术、生物信息学、应用统计学(生物统计)、应用心理学、法学(卫生法学)、外国语言文学类、公共事业管理
专科:护理(理工类)、护理(文史类)
现有10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博士后流动站,其中医学类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数在全国独立医科院校中排名第二。拥有5个国家重点及培育学科。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热爱医药卫生事业。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的体检要求。
(四)有两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推荐。
(五)在职人员须经本人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同意后报考,未在报名表中明确写明报考类别和无单位盖章者均视为报考材料不齐全,不予报考。
(六)考生必须具有硕士学位:
1.已获得医药学类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人员(我校不接收以本科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2.国家承认学历的医药学类专业或相关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迟须在录取当年的9月1日前获得硕士学位);
3.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考生(同等学力硕士,即单证硕士,只有学位证而无毕业证,下同)须在报名前已获硕士学位。该类前置学位为同等学力硕士的考生若报考中医博士专业学位,要求获得硕士学位后必须工作3年以上(含3年,时间计算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且获得硕士学位后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与所报考专业的学科范围一致或相关的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
4.在境外获得的学位者,相关证书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登录网址http://zwfw.cscse.edu.cn/查询,并获取书面认证报告。
(七)报考中医博士专业学位
报考招生专业代码为1057**的考生,除符合上述报考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考生报考前须取得《医师资格证书》。
2.已获得医学硕士学位(学术型或专业学位),或医学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学术型或专业学位),且硕士期间所学专业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八)报考全日制定向就业博士生
在职人员报考攻读全日制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在上述报考条件基础上,同时须全部具备以下条件:
1.报考前须征得所在工作单位人事部门签章同意,录取前按“定向就业”类别要求签署三方协议;
2.要求申请人必须获得硕士学位后工作3年以上(含3年,时间计算截止到2020年12月31日)
3.在研主持省级以上课题;或获得硕士学位后,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或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三大索引论文1篇(课题、论文有效期时间计算截止到2020年12月1日)。
我校暂不招收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八)学籍学历验证合格
根据国家教育部对报考资格审查的要求,所有考生,包括硕博连读转段生,必须提供本科(无本科学历,请提供专科学历)、硕士研究生的《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等材料,并确保电子注册备案表或在线验证报告在2021年9月前有效,否则不准报考。具体情况如下:
1.往届全日制硕士毕业生(双证硕士)须提供本科(或专科)《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和研究生《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2.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提供研究生《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及本科(或专科)《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3.同等学力硕士人员(单证硕士)须提供《学位授予信息认证报告》及本科(或专科)《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4.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的考生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认证方法见上)。
注:?《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及《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申请办法详见:http://www.***.cn/xlcx/bgcx.jsp(学信网)。如学信网无法做出相关学历在线验证,请提供省级教育相关机构(本省如广东省教育厅学历学位认证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书,此类方法认证周期较长,请考生务必提前准备。?《学位授予信息认证报告》申请办法详见:http://www.***.cn/(学位网)。
| 考生类别 | 本科阶段证明(无本科,提供“专科”) | 硕士生阶段证明 |
| 往届硕士 | 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 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
| 应届硕士生 | 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 学籍在线验证报告 |
| 同等学力硕士 | 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 | 学位授予信息认证报告 |
| 境外硕士学历学位获得者 | 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报告 | 境外学历学位认证报告 |
考生必须在考试后由我校保健科体检,体检要求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执行。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校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原直属国家卫生部,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晋级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崇德远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笃学精业”大学精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校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原直属国家卫生部,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晋级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崇德远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笃学精业”大学精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校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原直属国家卫生部,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晋级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崇德远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笃学精业”大学精

●广东省科技职业技术学校学校简介广东省科技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74年,是广东省教育厅直属的省级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是广东省直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先进单位、是广东省第八届“体育节”活动先进单位、广东省教育厅“安全文明校园”。学校位于广州市天河区天源路,毗邻华南植物园,交通方便,校园秀丽清雅,办学设备完善先进,教学、生活、文体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多名教学名师、南粤优秀教师优秀工作者和省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校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原直属国家卫生部,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晋级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崇德远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笃学精业”大学精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校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原直属国家卫生部,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晋级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崇德远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笃学精业”大学精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校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原直属国家卫生部,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晋级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崇德远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笃学精业”大学精

●广州美术学院附属中等美术学校学校简介广州美术学院附中的前身是中南美术专科学校附中,1954年在湖北武汉成立,1958年南迁到广州,是我国早成立的六大美术学院附中之一,受广东省教育厅和广州美术学院共同管理。学校秉承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的办学宗旨,向高等艺术院校输送德艺兼优的美术专业后备生,为社会培养了大量优秀美术人才。文革期间附中因故停办,后于1978年复校至今。附中伴随广州美术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是重本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校简介 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学基础为创立于1924年的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1956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广州中医学院,是新中国首批四所高等中医药本科院校之一,1995年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原直属国家卫生部,2000年转由广东省人民政府管理。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018年晋级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学校秉承“崇德远志、和衷有容、汲古求新、笃学精业”大学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