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及高尚的道德品质素养;
2.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
3.具备较强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思想;
4.具有较强开拓和创新意识;
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6.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

4.英语(144学时)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真实交际能力为宗旨,在初中英语教学基础上,巩固、扩大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和继续学习的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步入社会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3.数学(216学时)在初中数学基础上,学习必须的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着力于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掌握学习职业技术所需要的数学技能,增进信息意识和计算能力。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13.农村电力网(72学时)本课程主要讲授农村电力网的构成、规划、设计基本原则及方法。介绍农村电力特种配电方式和电力网自动控制技术。

10.机械制图与公差(108学时)主要讲授投影作图、机械制图和公差配合等内容。通过精讲多练、讲练结合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读图、制图和测绘能力及技术测量的基本技能,熟悉机械制图国家标准和公差配合国家标准,能较熟练地绘出基本符合生产实际的零件工作图和部件装配图,正确标注尺寸和形位公差。

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或高中毕业生,学制一年。

(一)知识结构及要求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2.掌握农村电力、电气系统维护、修理、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3.掌握必需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4.掌握计算机与应用知识;5.掌握农村电气化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装备选型、配套.使用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6.了解农村电气推广基础知识和主要;7.掌握农村安全用电法规;

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一)知识结构及要求1.掌握本专业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基础知识;2.掌握农村电力、电气系统维护、修理、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3.掌握必需的电工、电子技术知识;4.掌握计算机与应用知识;5.掌握农村电气化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装备选型、配套.使用维修等方面的知识和技术;6.了解农村电气推广基础知识和主要;7.掌握农村安全用电法规;(二)能力结构及要求

(二)能力结构及要求1.具有农村电气设备的维护能力;2.具有农村电气系统的应用和经营管理的能力;3.具有农村电气系统和电气控制自动化的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能力;4.熟悉我国农村电气化的方针、政策和法规;5.了解国内外农村电气化技术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1.德育(144学时)(1)职业生涯规划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

(三)素质要求1.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及高尚的道德品质素养;2.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观念;3.具备较强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思想;4.具有较强开拓和创新意识;5.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6.具有良好的人际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