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类型 | 年份 | 总分 | 英语 | 政治 | 专业课一 | 专业课二 |
---|---|---|---|---|---|---|---|
妇产科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35 | 45 | 63 | 208 | 0 |
康复医学与理疗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12 | 70 | 63 | 175 | 0 |
肿瘤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15 | 48 | 60 | 204 | 0 |
基础心理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74 | 58 | 69 | 232 | 0 |
内科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10 | 45 | 55 | 179 | 0 |
皮肤病与性病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25 | 46 | 65 | 214 | 0 |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32 | 48 | 55 | 205 | 0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66 | 59 | 70 | 220 | 0 |
医学技术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42 | 53 | 67 | 211 | 0 |
病原生物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80 | 59 | 64 | 241 | 0 |
口腔临床医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10 | 47 | 60 | 181 | 0 |
药物分析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19 | 55 | 68 | 196 | 0 |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416 | 64 | 74 | 278 | 129 |
应用心理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53 | 59 | 62 | 216 | 0 |
神经病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18 | 48 | 60 | 210 | 0 |
细胞生物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299 | 45 | 58 | 82 | 89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31 | 52 | 55 | 101 | 103 |
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13 | 44 | 62 | 207 | 0 |
急诊医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59 | 60 | 73 | 226 | 0 |
药剂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09 | 49 | 60 | 185 | 0 |
临床检验诊断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30 | 43 | 65 | 191 | 0 |
麻醉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42 | 46 | 58 | 202 | 0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40 | 49 | 62 | 113 | 98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28 | 44 | 58 | 200 | 0 |
免疫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43 | 47 | 69 | 227 | 0 |
护理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31 | 45 | 63 | 188 | 0 |
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53 | 51 | 64 | 94 | 100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47 | 48 | 68 | 101 | 102 |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32 | 45 | 62 | 200 | 0 |
药理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18 | 45 | 59 | 188 | 0 |
微生物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44 | 60 | 66 | 104 | 107 |
遗传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38 | 48 | 57 | 106 | 115 |
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21 | 59 | 65 | 184 | 0 |
思想政治教育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44 | 47 | 63 | 112 | 106 |
药物化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18 | 50 | 67 | 193 | 0 |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09 | 63 | 57 | 189 | 0 |
特种医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10 | 55 | 58 | 196 | 0 |
外科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17 | 43 | 58 | 203 | 0 |
社会与管理药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14 | 71 | 58 | 185 | 129 |
中药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12 | 49 | 61 | 187 | 0 |
医学神经生物学 | 学术型硕士 | 2022 | 363 | 46 | 68 | 249 | 129 |
安徽医科大学是安徽省办学历史最早的高等学校之一,是安徽省第一所高等医科院校。学校坐落在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合肥,承立德树人之使命,育精医报国之英才。学校是安徽省属重点大学,是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和安徽省共建高校,是安徽省第一批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和第一批综合改革试点学校。学校前身是1926年始创于上海的东南医科大学,1949年响应中共中央华东局“面向农村,走向内地”的号召,内迁安徽怀远。1952年定址合肥,改名安徽医学院。1985年更名安徽医科大学。作为安徽医药高等教育的发源地,学校始终是安徽省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和卫生健康事业的开创者、孕育者和引领者。
学校创立之初,胸怀仁心医民、精医报国梦想的郭琦元、张锡祺、汤蠡舟、余云岫、李祖蔚、胡定安、陈邦典、万昕等一大批医学教育家在校任教,著书立说、陶育良医、康民济世。95年来,薪火相传的一代代安医人,始终秉承“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精神,弘扬“厚德至善,博学济世”的校风、“崇教、乐教、善教”的教风和“求真、求精、求新”的学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医学高等专门人才,涌现出以毛泽东主席的保健医生朱仲丽、被称为“中国手”的于仲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秦伯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服务“两弹一星”工程的蒋本沂,临床药理学开创者徐叔云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杰出校友。
学校现有梅山路、翡翠路、东校区等3个校区。拥有研究生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口腔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巢湖临床医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人文医学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第五临床医学院、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法学院、临床药理研究所等20个直属教学机构以及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这一我省首个转化医学科学领域实体性研究机构。另有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附属巢湖医院、省口腔医院(附属口腔医院)、附属阜阳医院等5所直属附属医院,非直属附属医院9家,构建起覆盖全省、辐射周边、贯穿“生命全周期”的安医系健康服务体系。
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医护员工(含直属附院)1.46万人,其中校本部教职工1593人,专任教师(含辅导员)884人,专任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95.00%,其中正高职称164人,副高职称345人(含校聘)。荣获首批教育部“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个,拥有国家级、省级人才项目称号350多人,10余人获得全国、全省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称号。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2.25万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57万人,硕士研究生6286人,博士研究生525人,留学生420人。此外继续教育学生1.29万人。
学校医学及相关学科门类齐全,已形成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教育培养体系。设有临床医学(“5+3”一体化)等43个本科专业。拥有临床医学、药学、基础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1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6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拥有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8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建有药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基础医学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14个省级重点学科,10个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55个安徽省临床重点专科。临床医学、药理与毒理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药学、生物学等5个学科获安徽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生物学、基础医学等5个学科获批安徽省高等学校高峰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社会科学总论等7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学校拥有省部级科研平台41个,其中教育部/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4个、安徽省实验室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年度立项数在省属高校中率先突破百项。研究成果分别入选2010、201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2012年度中国高校科技十大进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中国青年科技奖2项、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4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6项、二等奖11项,安徽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先后在《细胞》《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自然遗传》等国际著名SCI刊物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
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3个国家级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门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68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9个国家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3个国家级产学研教研项目,2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门课程入选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学校先后通过教育部本科教育水平评估和审核性评估,口腔医学、临床医学、临床药学等3个专业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
学校编辑出版的具有CN刊号的医学学术期刊有《安徽医科大学学报》《中国药理学通报》《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中华疾病控制杂志》等12种,其中CSCD核心期刊3种,北大核心期刊4种。校图书馆藏书142万册,是全国生物医学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安徽省级中心馆,为安徽省高校数字图书馆医学分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
学校坚持开门开放办学,坚持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校地、校院和校企广泛合作,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主动对接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布局,成为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创始副主席单位。加快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打造大健康研究院健康大数据与群体医学研究所、安徽省转化医学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采取“学院+中心”的产学研用一体化建设模式,积极推进新医科中心项目建设,为推动我省医学教育创新、支撑大健康产业发展贡献重要力量。学校建有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拥有临床学院达50余所,实践教学基地90余所,分布于安徽省各地市及北京、上海、江苏、山东、浙江、广东、福建、新疆等省(市、自治区)。同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加拿大、意大利、日本、西班牙、瑞典、马来西亚、加纳、埃塞俄比亚、韩国以及台湾地区、香港地区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广泛开展合作交流与合作办学,双方互派专家学者、互派学生、相互交流信息资料、共同开展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
面向未来,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坚定不移贯彻“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目标要求,弘扬安医精神,忠诚尽职、奋勇争先,只争朝夕、埋头苦干,以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推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护佑人民健康的“大国良医”,奋力开创国内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新局面。
1.临床医学学术型各专业招生要求医学门类各专业、生物学类专业、卫生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均可报考。
安徽医科大学学术型硕士专业有: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护理学、医学技术、特种医学、中药学、社会与管理药学、药理学、药物分析学、药剂学、药物化学、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口腔临床医学、
五、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有何异同?专业学位(professionaldegree)是相对于学术型学位(academicdegree即通常所说的科学学位)而言的学位类型,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专业学位与学术型学位处于同一层次,培养规格各有侧重,在培养目标上有明显差异。学术型学位按学科设立,以学术研究为导向,偏重理论和研究,培养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专业学位以专业实践为导向,重视实践和应用,培养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受到正规的、高水平训练的高层次人才。
1.临床医学学术型各专业招生要求医学门类各专业、生物学类专业、卫生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均可报考。
1.临床医学学术型各专业招生要求医学门类各专业、生物学类专业、卫生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均可报考。
安徽建筑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公共管理(389)、城乡规划学(309)。安徽建筑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名称类型年份总分英语政治专业课一专业课二公共管理学术型硕士城乡规划学学术型硕士安徽建筑大学233名软科(综合)230名校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中医内科学(323)、药理学(329)。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名称类型年份总分英语政治专业课一专业课二药理学学术型硕士中医内科学学术型硕士安徽中医药大学268名校友会(综合)333
安徽农业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气象学(308)、城乡规划学(342)、马克思主义理论(366)、风景园林学(277)。安徽农业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名称类型年份总分英语政治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气象学学术型硕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
安徽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政治学(361)、工商管理(363)、生物学(341)、统计学(325)、外国语言文学(367)、教育学(353)、俄语语言文学(367)、理论经济学(360)、汉语言文字学(405)、应用经济学(
安徽医科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基础心理学(374)、医学技术(342)、妇产科学(335)、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416)、微生物学(344)、社会与管理药学(314)、药剂学(30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