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
|---|---|---|
| 高职排名 | 451 | 548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52 | 195012 | 20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81 | 121501 | 20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一段 | 508 | 146303 | 495 |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二段 | 464 | 187859 | 26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平行录取二段 | 271 | 252594 | 266 |
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7年,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保定,举办者为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办学业务受河北省教育厅指导,是河北省唯一的一所公办全日制电力类高职院校。2012年,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批准成立技能培训中心,与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合署办公,学院形成了高职教育与职工培训两项业务并举并重、相融共促的发展局面。建校六十多年来,学院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电力行业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4届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 |
|||
1 |
中广核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
12 |
北京送变电公司 |
2 |
大唐国际克什克腾煤制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 |
13 |
北京电力工程公司 |
3 |
大唐内蒙古多伦煤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14 |
天津滨海新区环汉固废综合处理有限公司 |
4 |
深圳能源集团 |
15 |
冀东发展集团 |
5 |
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
16 |
沧州中铁装备制造材料有限公司 |
6 |
嘉峪关宏晟电热有限责任公司 |
17 |
固安华电天仁电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
7 |
河北新能电力集团有限公司 |
18 |
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 |
8 |
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 |
19 |
天津海天量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9 |
中机国能电力工程有限公司 |
20 |
天津电力建设公司 |
10 |
河北省首钢迁安钢铁有限责任公司 |
21 |
天津海德润滋投资集团 |
11 |
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 |
22 |
天津蓝巢电力检修有限公司 |
一、国家励志奖学金
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学年/人
二、国家助学金
1、一等国家助学金4000元/学年/人
2、二等国家助学金3000元/学年/人
3、三等国家助学金2000元/学年/人
三、勤工俭学
学院设立有勤工俭学岗位,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简称南洋学院)坐落在浙江省东北部、杭嘉湖腹地的历史文化名城嘉兴,是浙江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由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集团)有限公司、嘉兴市教育发展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浙江科技孵化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共同出资举办。
学院秉承“思源、厚德、笃学、强技”的育人理念,积极探索“未来职业人”培育有效模式,构建了“赛教结合”的特色教学方法,效果明显:2014-2017年度,学生在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奖达500余人次,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3名,二等奖19名,三等奖27名,省级以上竞赛获奖244人次。近两年,学院在省级、国家级一类竞赛中实现重大突破,专升本录取率均保持在67%以上,历届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7%以上。
近三年,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技能大赛奖项500余人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7%以上。
对省内高职高专(第三批)平行志愿录取我院文理科前15名的新生实行奖励。文理科前3名,给予免收一学期的学费;文理科第4名至15名,给予免收半学期的学费;省外考生参照《南洋学院关于中西部地区的新生入学奖学金及专项助学金奖励规定》进行奖励。征求志愿被录取的新生不在奖励范围。
学院对符合《南洋学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新生入学奖学金及专项助学金奖励规定》条件的考生,实行新生入学奖学金和专项助学金奖励。学院视新生考分及家庭困难程度,设新生入学奖学金3000—4000元。同时对上述地区考生设立专项助学金,奖励金额为学费的30%。从第二学年起,凡各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者,可继续享受该专项助学金。
学生享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等助学政策。学院开通国家助学贷款,建立新生入学绿色通道。我院郑重承诺:“决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