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江苏海洋大学 |
|---|---|---|
| 软科(综合) | 285 | 334 |
| 校友会(综合) | 334 | 389 |
| 武书连 | 549 | 446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56 | 30746 | 400 | 物理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50 | 31535 | 400 | 化学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50 | 31535 | 400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49 | 31652 | 400 | 物/化/生(3选1)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48 | 31767 | 400 | 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03 | 83429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95 | 91623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05 | 81375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地理(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88 | 98727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83 | 103709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59 | 125355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454 | 129302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8 | 25086 | 476 | 首选历史,再选化学/地理(2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9 | 29909 | 47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创建于1978年,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多学科相互渗透,具有鲜明工程实践特色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由北京化工学院二分院、北京石油化工专科学校发展而来,1992年更为现名,2000年由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划转北京市管理,先后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全过程联合培养研究生,2011年依托“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成为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试点高校,2018年获批北京市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学校秉承“崇尚实践、知行并重”的办学理念,坚守“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传承实践育人的办学特色,全力打造新时代首善之区工程师摇篮,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应用型大学。
学生就业“质”“量”俱佳。学校连续多年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有多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为100%。2021届毕业生就业率 96.2%,居市属高校前列,其中12%国内外继续深造。毕业生主要就业面向能源与节能环保、大健康、城市安全运行与管理、智能制 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覆盖了首都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的主要领域。典型就业单位包括中国石化、中国航天、中国民航、中国联 通、中芯国际、科兴生物、北京电力、北京燃气、北京市自来水集团、地铁集团、北辰会展等。
江苏海洋大学是一所多科性应用研究型大学。学校创建于1985年,原名淮海大学,1989年在筹建淮海大学的基础上正式建立淮海工学院。1998-2002年期间,根据全省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总体部署,均具有50年以上办学历史的江苏盐业学校、连云港水产学校和连云港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先后并入学校,2019年更名为江苏海洋大学。学校先后获得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全国内部审计先进集体、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2013年8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校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7年7月,我校成为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
我校采取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毕业生与用人单位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就业。学校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门成立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开通就业网站、建立就业见习基地等,开设高水平就业指导课程,广泛收集就业信息,主动联系省内外用人单位,每年举办各类招聘会200多场,尽力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我校毕业生“上手快、后劲足”,受到用人单位和社会好评,近几年本科生就业率均在95%左右。
2003年以来,有225名应届毕业生入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计”、“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和江苏省“村官”计划,在西部山川和苏北平原奉献青春。1人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近几年毕业生中考取硕士研究生的人数逐年增多,2008年达到287人,占应届毕业生人数的8.56%,在省内同层次高校中保持领先。
国家励志奖学金:每生每学年5000元;
国家助学金:每生每月200-400元;
助学贷款:学校负责与地方银行联系,并协助学生办理有关贷款手续。
勤工助学:学校提供各种勤工助学岗位,每月报酬150—200元。
困难补助:学校每年给予特困生定期困难补助和临时困难补助,并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减免部分特困学生学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