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北京语言大学 | 南京财经大学 |
|---|---|---|
| 校友会(综合) | 148 | 216 |
| 武书连 | 319 | 202 |
| 软科(政法) | 5 |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1 | 7892 | 400 | 物/化/生(3选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01 | 7892 | 400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A段 | 596 | 8594 | 400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91 | 9357 | 400 | 物理必选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5 | 21793 | 400 | 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 | 570 | 22959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63 | 27736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 | 579 | 5234 | 47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78 | 5464 | 47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44 | 43092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07 | 79260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62 | 10193 | 47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34 | 22086 | 47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北京语言大学从事汉语国际教育和中华文化教育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师资力量最雄厚。迄今为止,学校已经为世界上184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近22万名懂汉语、熟悉中华文化的外国留学生。其中很多校友已经成为学界、政界、商界的知名人士。现任哈萨克斯坦总统卡塞姆托卡耶夫,原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特肖梅沃图,哈萨克斯坦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卡里姆马西莫夫,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伊戈尔莫尔古洛夫,德国汉学家顾彬,美国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埃里克康奈尔等知名人士都曾在北语学习过。此外,北语还为中国培养了数以十万计的优秀人才,其中包括大批在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接受过专门外语培训的公派留学人员,现在他们多已成为国家各个领域的栋梁。
学校近年本科生整体就业率保持在95%左右。北语学子身影遍布海内外,他们以宽厚的人文素养、精湛的专业知识、开阔的国际视野、卓越的创新精神、突出的实践能力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广受各界赞誉和好评。
国内深造(约20%):本校读研(含保研)约占30%,校外读研人数较多的学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
出国深造(约30%):其中近50%的毕业生去到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0的学校就读,包括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杜克大学、东京大学和悉尼大学等。
直接就业(约50%):主要行业类别包括部委、教育、媒体、通信、金融和文创产业等。其中,重点去向单位包括外交部、中联部、新华社、贸促会、各大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华为、中兴、百度、腾讯和字节跳动等。
南京财经大学是一所以经济管理类学科为主,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工学、理学、文学、艺术学等多学科支撑配套、协调发展的江苏省属重点建设大学。2011年,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粮食局签约共建南京财经大学。
学校拥有仙林、福建路和桥头3个校区,占地面积119.8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1.36万平方米。设有教学学院(部)18个。拥有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1个,“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与政策”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项,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3个,本科专业48个。现有普通本科在校学生15922人,在校硕士研究生2279人,博士研究生15人。
我校是全国九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之一,毕业生面向全国就业,不受行业和地区限制,专业设置适应社会需求,学生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培养质量好,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多年来我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良好,2015、2016和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分别为98.75%、98.13%和98.84%,均高于江苏省高校平均水平。
我校采取了“奖、助、贷、补、减、免”等一系列政策,广开渠道,完善资助体系。首先在个人申请、院系审核的基础上建立了困难学生档案,以便全面准确了解困难学生情况,及时实施各类资助;其次是多方位开拓勤工助学岗位,让学有余力并愿意参加勤工助学的特困生通过劳动获取报酬,这不仅可以缓解部分学生的经济困难,还可以锻炼学生的社会工作能力;三是继续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近年来通过加大工作力度,基本保证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需要;四是广泛寻求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设立了针对贫困学生的专项助学基金十多项,如“香港思源奖助学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