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药品生产技术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三年 | 5 | 
| 护理 | 三年 | 4 | |||
| 药学 | 三年 | 3 | |||
| 大数据与会计 | 三年 | 3 | |||
| 药品生产技术 | 历史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三年 | 10 | 
| 护理 | 三年 | 7 | |||
| 药学 | 三年 | 3 | |||
| 大数据与会计 | 三年 | 5 | 
本专业共有教师1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0人,现有副教授6人,讲师6人。本专业教学团队为省级教学团队,共有省级精品课程5门,院级精品课程7门,出版教材5部,发表论文180篇,省级科研课题3项,市级科研课题15项,有实验实训室5个,校外合作企业20余家。
一、培养目标
主要面向药品生产企事业单位,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化学药、生物药、药物制剂生产及质量控制等专业知识,具备化学原料药及中间体、生物药和药物制剂生产、制药设备使用维护等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制药行业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化学药、生物药与药物制剂生产操作与工艺控制、产品开发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二、主要课程
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技术、发酵技术、化学制药技术、生物制品生产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物分离纯化技术、药品检验技术、制药设备、制药GMP等。
三、就业方向、就业岗位
就业方向:从事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操作、生物药品生产操作、药物制剂生产操作、新药品小试实验、药品分析检验、药品生产管理等工作。
就业岗位:药品生产企业生产操作与工艺控制岗位、新产品开发试制岗位、药品检验岗位。
四、合作企业、人才培养模式
合作企业:先后与山东新发药业、山东绿都安特、山东绿都生物、齐鲁制药、齐鲁安替制药、青州尧王制药、罗欣药业、新华制药、新时代药业、华宏生物、潍坊沃华医药、鲁南制药、山东信立泰药业、山东科伦药业、烟台绿叶等20多家制药企业深度合作。
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学做循环,能力提升”人才培养模式,对学生分层次、分阶段培养,通过六个阶段“教、学、做”循环教学,不断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面向医疗机构、药品经营企业、药品生产企业等行业企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药学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具备药学服务、药品生产、药品营销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医院、药店、制药厂、医药公司等生产、服务第一线能从事药学工作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主干课程】药物分析技术、药物化学、药理学、药物制剂技术、中药鉴识与应用、医院药事实务、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实务、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务、医药市场营销实务等课程。课程设置对接就业岗位和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医药商品购销员考试,兼顾专升本。【合作企业、人才培养模式】
该专业为省级品牌专业群建设专业;该专业与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与滨州市圣济堂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合作,施行订单培养模式,学员被录用后,按照国家法律规定,签订劳动合同,工作满三年,企业为其报销3年的学费,并根据其个人情况,优先选拔到管理岗位。
护理专业是滨州职业学院的优势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有着59年的办学历史。多年来,始终坚持严谨、求实、创新、奉献的办学传统,实施质量工程,致力于品牌建设,使护理专业在内涵建设和硬件建设方面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为社会输送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护理专业先后被确定为山东省高职教育示范专业、山东省主体专业、山东省首届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国家骨干校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首届品牌专业群、省优质校重点建设专业。建有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8门。护理专业教改成果获得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各1项。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期刊6篇,发明专利3项。
护理实训中心是“中央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建设项目”,集教学、科研、技能竞赛、社会培训、技术服务和技能鉴定等多功能于一体。仪器设备总值达1500余万元,建筑面积约10062m2,设有护士站、基础护理实训区、模拟手术室、母婴护理实训区、儿童护理实训区、内科护理实训区、外科护理实训区等17个功能实训区、65间实训室。拥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武警总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山东省齐鲁医院、青海省人民医院、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山西大医院、解放军四五一医院(西安)、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等81家面向全国的校外实训就业基地,完全可以满足学生实习教学及就业需要。
护理专业教学团队是首届“山东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师资力量雄厚,教育教学能力强。现有专任教师44人,硕士以上学位24人,正高4人。培养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人、省名师1人、省优秀教师1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4人。在今年山东省首届护理专业教师技能大赛中,我院2名年轻教师凭借强大的实力和出色的发挥,分别以第一名和第三名的成绩双获一等奖。
护理学院高度重视技能大赛工作,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获得国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 三等奖3项的优异成绩。2011年成功承办了全国首届护士(英语)执业资格水平技能竞赛,我院代表队夺得了团体总成绩、技能竞赛单元(冠军)和理论竞赛单元三个一等奖的优异成绩。2013年至今,承办了山东省中职组和高职组护理技能赛项所有学生组和教师组的比赛,我院代表队连年获得高职组一等奖第一名。其中,2015年,我院2名选手在全国高职院校护理技能大赛中分别以总分第一和第四的优异成绩双获一等奖,滨职学子扬威天津赛场。成功承办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护理技能赛项,并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突出贡献奖”。
多年的努力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一致好评。2010年,被卫生部推荐参评全国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并成功荣膺。2015年,护理学院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我院还是光华国际护理教育联盟副主任单位,中国SP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副理事长单位。开展“定单培养”,自2015年起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武警总医院签订订单培养协议,每年为院方定向培养护士。2015年被推选为全国高校第三年龄教育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16年,与光华国际护理教育联盟合作,开展涉外护理人才培养,推进护理专业学生海外升学和就业。护理专业就业率连续三年均在98%以上。
护理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正常人体结构、正常人体功能、疾病学基础、健康评估、护理人际沟通、药物应用护理、护理学基础、成人护理、儿童护理、母婴护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急救护理、心理与精神护理、护理人际沟通与礼仪、护理管理等。
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掌握护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及时发现和处理常见病、多发病、急危重症患者的健康问题并实施整体护理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涯发展基础,在医疗卫生服务一线能从事护理、预防、保健、康复、宣教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滨州职业学院(BinZhou Polytechnic),简称“滨州职院”或“滨职”(BZPT),坐落于黄河三角洲腹地的全国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示范区——山东滨州,濒临浩瀚渤海,傍拥浩荡黄河,承载中华文明基因的黄河文化和齐文化在这里发祥交融,孕育了著名军事思想家孙子、政治家范仲淹等名人先贤。
滨州职业学院于2001年7月合并原滨州农业学校、卫生学校、经济学校、工业学校、市农科所组建成立,已走过66年办学历程,历经“被确定为山东省骨干示范性职业院校,实现从中职教育向高职教育的转变,从分散办学向集中办学转变”“通过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实现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建设的重大转变”“以优秀成绩通过国家骨干校验收,跻身全国高职院校第一方阵”“入围全国200所优质高职院校行列,实现从科学追赶到创新引领的历史跨越”等重要发展阶段。从建国初期的筚路蓝缕,到新世纪初的克难奋进;从高职教育的战略转型,到走在前列的续写辉煌,一代代滨职人励志耕耘、薪火相继,砥砺出“崇德尚能”的校风,积淀出“知行垂范”的教风,培育出“博知敏行”的学风,凝炼出“责任”校训。
滨州职业学院现占地面积3639.96亩,建筑面积84.6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49.07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23986.07万元;设15个二级学院、47个招生专业;在校生23516人,在职教职工1425人,其中专任教师1139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教师880人,占比77.26%;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352人,占比30.9%,其中正高48人、副高304人;双师型教师733人,占比64.35%;兼职教师385人,占比33.8%。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团队2个,“万人计划”名师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全国优秀教师4人、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省教学名师7人、省高校“十大优秀教师”1人,省级教学团队14个。学院是首批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首批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试点院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家技能型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50余项国家级、省级称号,多次入选全国高职院校“教学管理50强”“教学资源50强”“服务贡献50强”。2017年9月,以全省第4名的成绩跻身第一批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立项建设学校行列。2019年6月,入围全国200所优质高等职业院校;12月,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的新征程。
聚焦产业深化融合,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坚持“服务、融入、引领”的办学理念和“开门开放、多元多样”的办学模式,成立理事会及各级校企合作组织,与省知识产权局、市科技局共建知识产权学院,与滨州各县区全面开展战略合作;牵头成立中国职教学会职业院校培训工作委员会、中国护理职业教育联盟、全国高校第三年龄大学联盟职业院校工作委员会,是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主席团成员单位、中国职教学会常务理事单位;校企共建高端铝产业学院、中德合心国际交流学院、移动云教学大数据研究中心、滨州大型智能(仿真)实习实训基地、黄河三角洲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科研机构和合作项目;被空军确立为“全国定向培养士官定点院校”,涵盖海军、空军和战略支援部队等3个军兵种的4个专业。
对接产业布局专业,厚植内涵发展新优势。精准对接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5+5”十强产业发展需求,打造形成了智慧康养、医学技术、装备制造、生物化工、电子信息、现代金融、商贸流通、土木建筑、海洋运输、教育等十大专业群。有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2个、国家重点建设专业9个、国家骨干专业14个、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省级品牌专业群4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3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5个;建成国家精品课程3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2门、省级精品课程64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2门;入选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6种。顺利通过2015—2018高职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项目认定22个,位列全国第七、全省第一;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6项,名列全国第四、全省第一;获批2019年山东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资助项目8个、省委托项目1个,重点项目数量占全省高职院校1/8,名列全省第一;是全国第一家连续两年承办全国职业院校护理大赛、全国护理专业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的职业院校。
围绕产业培养人才,锻造技术技能生力军。近年来,高职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正式就业率90%以上;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190余项。依托山东省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等18个培训资质,每年培训6万余人次,创收2500余万元,被评为“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贯彻落实山东省教育精准扶贫“323”工程,立足于“一个乡镇”“一个村庄”“一批学生”“两个学校”“多个区域”,培训新型农民和下岗工人4万余人次。
服务产业协同创新,注入转型升级新动能。牵头成立全国性职教集团(联盟)3个、区域性职教集团(联盟)4个,建设产业学院5个。成立滨州应用科技研究院,与市工业与信息化局合作打造“中小微企业创新服务平台”,校企共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0个、博士研究中心8个、技能大师工作室17个。获批省高校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综合试验站、省技能技艺传承创新平台。主持山东省农业良种工程项目5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各1项,省社科规划课题7项,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蓝黄”两区重大理论课题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省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省社科成果奖3项,国家发明专利87项;成功选育棉花新品种“滨职棉”1号,国审大豆“滨职豆”1号通过国家农作物新品种审定。1个项目获批省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项目,5个项目获批山东高等学校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每年为企业开展技术研发服务近百项,累计实施成果转化200余项,创经济社会效益近10亿元。
“唱念做打”培根铸魂,实现立德树人有作为。坚持“唱念做打”工作理念,落实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百场讲堂”;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委党校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聘请著名专家学者、先进模范人物担任思政课特聘教授;开展“师生面对面”活动,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经常性深入一线,参加学生主题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指导学生成长成才。开办“鲁彬之”文化沙龙和学术讲堂,并上升为滨州文化大讲堂,成为广大市民广泛参与的社会公益活动;与市政协在校内共建全国第一家地市级政协文史馆;校企共建校内企业文化馆,设立民俗艺术大师、非遗传承人工作室;开展“四季一节一赛”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一轴二山三区四湖五场六馆九园”的校园空间布局和景观格局。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优秀成果二等奖,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等称号。
加快推进国际化进程,构筑对外办学大格局。坚持“服务国家战略,培育国际工匠”的国际化办学愿景,累计与德国、澳大利亚等14个国家或地区的30余所高校、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现有护理、会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3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设有滨州“一带一路”国际人才培养基地、国际人才专项基金滨州工作站、欧美亚教育联盟UWEE滨州校区等平台;建有滨台产学研交流中心和滨台青少年文化交流中心。
叫响“鲁彬之”品牌,探索特色发展新模式。成立以“鲁彬之”为集体笔名的现代职业教育工作室。受托组织制定全国本科职业教育标准,主持或参与教育部、教育厅12个职教文件起草;受教育部委托,承担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Logo和宣传海报设计并被永久采用,承担全国人大职业教育法实施检查各省(市)省职业教育述评工作,策划“大国名匠”系列宣传报道,是全国首家图解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的高校、在《中国教育报》开设专栏的高职院校,是全国唯一一家自2015年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设立以来连续承担网络宣传的高校。
在创建“双高”和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新长征路上,学院将紧扣“特色、融合、创新、提升”发展主题,笃定“升本、创特、建高、强基”目标任务,全力打造全国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率先建成新时代人民满意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职业院校。
以2020年滨州职业学院招生章程为准
1、空中乘务专业:达到山东省艺术类专科文化课最低控制线以上,根据考生志愿,按专业测试成绩占70%、文化课成绩占30%计算总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2、美术类专业:取得山东省美术类专业合格证的考生,达到山东省艺术类专科文化课最低控制线以上,根据考生志愿,按文化课成绩由高分到低分择优录取。


2021年滨州职业学院内蒙古招生专业:医学检验技术、工程造价、护理、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大数据与会计、工程造价、大数据与会计等8个专业。2021年滨州职业学院内蒙古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滨州职业学院内蒙古

2021年滨州职业学院山西省招生专业:护理、药学、工程造价、工程造价、药学、大数据与会计、医学检验技术、护理、医学检验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等10个专业。2021年滨州职业学院山西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滨州

2021年滨州职业学院河北省招生专业:药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工程造价、护理、护理、工程造价、药学、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会计等10个专业。2021年滨州职业学院河北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滨州

2022年滨州职业学院辽宁录取分数线:物理类最低分为369,最低位次为104511;历史类最低分为293,最低位次为46961;2022年辽宁录取分数线1.2022物理类录取分数线年份批次省控线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2专科批150普通

滨州职业学院2017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护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8分,医学检验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8分,医学检验技术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98分,护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399分。滨州职业学院2017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

滨州职业学院2019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医学检验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4分,护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36分,会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41分,医学检验技术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23分,会计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25分,护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26分,

滨州职业学院2020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护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2分,医学检验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2分,会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65分,药品生产技术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95分,护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43分,医学检验技术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

滨州职业学院2021年辽宁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大数据与会计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245分,药学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300分,药品生产技术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331分,护理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358分,大数据与会计历史类录取分数线为422分,药品生产技术

2022年滨州职业学院河南省招生专业:药学、工程造价、药品生产技术、大数据与会计、工程造价、大数据与会计、护理、药学、护理等9个专业。2022年滨州职业学院河南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滨州职业学院河南省招

2022年滨州职业学院辽宁省招生专业:护理、药学、护理、药品生产技术、大数据与会计、药学、药品生产技术、大数据与会计等8个专业。2022年滨州职业学院辽宁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滨州职业学院辽宁省录取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