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成都医学院 |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
---|---|---|
软科(综合) | - | 564 |
校友会(综合) | 418 | 512 |
武书连 | 478 | 768 |
软科(医药) | 63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51 | 54834 | 52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08 | 96232 | 430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45 | 162606 | 150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49 | 14582 | 541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23 | 28571 | 474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83 | 60088 | 150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79 | 127243 | 430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18 | 32022 | 474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73 | 68397 | 150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80 | 48195 | 348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84 | 22301 | 413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09 | 90715 | 348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49 | 133796 | 180 | |
2021 | 民族班 | 本科二批 | 418 | 84661 | 348 | |
2021 | 精准专项 | 本科二批 | 396 | 99704 | 348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73 | 25932 | 413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15 | 49979 | 180 | |
2021 | 民族班 | 本科二批 | 471 | 26669 | 413 | |
2021 | 精准专项 | 本科二批 | 456 | 32292 | 413 |
成都医学院前身为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建校于1947年,2004年整体移交四川省管理,是一所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医学本科院校。学校2011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2年成为国家第一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2013年高标准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2015年作为四川省首家申请专业认证的医学院校,以优异成绩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7年获批四川省省级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建设院校,获批“四川省远程继续医学教育试运行机构”,成为全国首批“老年医学培训中心(西南)”;2019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被确定为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2020年成为四川省博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重点培育”单位。2022年学校临床医学首次进入ESI全球前1%学科,标志着学校临床医学学科已具有较高国际学术影响力。
新都校区: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大道783号 邮编:610500
天回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蓉都大道天回路601号 邮编:610083
招生办公室电话:(028)62739988 62739200(兼传真)
学校网址:http://www. cmc.edu.cn
学校的前身为创办于1958年的宜山师范专科学校,1959年与柳州市师范专科学校合并后改名为柳州师范专科学校,1960年从宜山搬迁到柳州办学。1962年学校在全国高校调整中停办。1971年在柳州民族农业技术学校基础上组建柳州地区师范学校,1982年在校内设柳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1984年升格为柳州地区师范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5年柳州财经学校并入。2012年开始在来宾办学,2015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广西科技师范学院。2019年获批为学士学位授权单位。经过长期积淀,凝练形成了“启智育人、博识敦行”校训,“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技兴校、特色荣校”办学理念和“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办学精神,成为激励一代又一代科师人奋发进取的“科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