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 |
|---|---|---|
| 校友会(公办一类) | 257 | - |
| 高职排名 | 85 | 907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94 | 0 | 22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20 | 0 | 22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71 | 0 | 26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33 | 0 | 26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04 | 225309 | 20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85 | 133421 | 20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31 | 223136 | 20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50 | 151969 | 200 |
★全国高职院校“育人成效50强”
★全国高职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
★学生职业技能大赛名列全国前茅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是国家公办高水平高职学校,是全国“育人成效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学校,在全国1400多所高职院校中综合排名100名左右,位列江苏省前茅,近年来连续荣获“江苏省属高校综合考核第一等次”,2021年学校在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屡创佳绩,位居江苏省同类院校前列。学校坐落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腹地——常州,位于太湖之滨,毗邻中华恐龙园、春秋淹城、动漫嬉戏谷,占地面积近1000亩,建筑面积近30万m2,在校生10000余人。校园交通快捷、生活便利、环境优美、风景如画,是你求知求真的理想大学。
助学贷款 按国家有关规定,学生可向家庭所在地的信用社申请助学贷款,或通过学院向银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每人每年贷款总金额最高达6000元,还款期限可延至毕业后6年内还清。
帮困助学 为鼓励家庭困难的学生自立、自强,学院提供150多个勤工俭学岗位,学生通过劳动获得一定报酬,缓解家庭困难;在特困生的调查基础上,学院每年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困难补助发放给经济困难的学生,减轻她们的生活负担;常州市帮困助学理事会每年支助学院一批有特殊困难的学生;同时一些大型企业也在我院设立了帮困基金,如江苏常发集团在我院设立了10万元的常发光彩奖助学金,也为毕业生就业畅通了渠道。
常州位于江苏省南部,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它北倚长江、东濒太湖,置身于上海和南京两大都市圈中。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就坐落在这一具有250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城常州,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身居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常州大学城内。
学院位于合肥市长江西路888号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内,校园南邻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西依葱郁独秀的大蜀山,北临波光粼粼的董舖水库,地铁2号线提供了便利的交通。
学院是国内一流科研院所——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主办的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业务上接受安徽省教育厅指导。
依托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优质人力资源、装备和行业优势,凭借企业人对职业教育独特视角,坚持“师生为本,机电为重,技能为长,就业为上”办学理念,坚持走工程师办职业教育的道路,建立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专业理论学习与职业技能培训并重的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适应企业生产、服务一线所需的技能及管理岗位骨干人才。
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是高等学校的“民生工程”。在国家不断加大资助力度的大背景下学院本着“好事办实”的原则,建立健全了资助体系,让党和政府的温暖惠及每个经济困难的学生。学院的资助方式有:
1、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助学贷款。我院于04年起已经开通了助学贷款通道,部分学生通过助学贷款完成学业,走上工作岗位。我省高校新生统一试行在原籍申请办理助学贷款的办法。具体申报审批办法及申请表格等材料,我院将随录取通知书一道寄给每位新生。
2、国家助学金。为加大对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中央财政拨专款设立国家助学金,由省教育、财政主管部门及学校组织评定工作,教育和财政主管部门按学校在校学生20%的比例下达评定名额,学校根据上级制定的评定标准组织申报评定工作。被评定的学生每人每学年得到2000-4000元资助。
3、勤工助学。学院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自己的劳动,促进德、智、体、美等品德全面发展,增长才干,并通过兼职或假期工作的方式获得报酬以改善学习和生活的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