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旅游管理(3500元/年) | 2020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25 | 219535 |
文科 | 231 | 188214 | ||||
旅游管理 | 2019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20 | 223589 |
文科 | 227 | 179210 | ||||
2018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23 | 233216 | |
文科 | 222 | 163273 | ||||
2017 | 文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69 | 136437 |
一、培养目标
旅游管理专业主要面向星级酒店、餐饮企业、旅行社企业、景区管理企业等旅游企事业单位的服务与管理岗位,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岗位适应性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主要课程
本专业开设旅游基础知识与应用、饭店服务礼仪、饭店服务英语、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导游实务、导游基础、计调与外联实务、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管理基础与沟通实务、旅游心理原理与实务、中国旅游地理、会展旅游策划与运作、饮食文化与宴会设计等课程,同时开设专业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三、师资力量
本专业师资队伍皆有旅游管理专业教育背景,中级以上职称占专职教师比例达66.7%,专业课教师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比例为100%,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的50%,其中三名教师拥有导游资格证书,且具备旅行社企业实践经验,三名教师具备饭店服务技能鉴定考评员资质,能够满足专业实践教学的需要。
四、教学设施与条件
旅游管理专业目前为省级特色专业,教学安排上采取岗位技能集中训练、职业能力递进培养的方式。在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除了通识课程外,进行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在第二学期至第四学期进行七种旅游企业典型岗位职业能力的集中学习与训练。在实践教学方面,专业建立了“仿真实训+全真实践”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餐饮、客房实训室等实训室建立了仿真实践教学环境;建立旅游景区、旅行社、星级宾馆等数家实习基地,为专业的师生提供了一个全真的实践基地。
五、职业资格鉴定
目前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质及行业证书包括导游资格证书、餐厅服务技能证书(中级)、客房服务技能证书(中级)、酒店管理师证书等。目前餐厅服务技能证书与客房服务技能证书可以在本校职业鉴定所进行申请和评定。
六、就业方向
(一)职业面向
旅游管理专业主要面向星级酒店、餐饮企业、旅行社企业、景区管理企业等旅游企事业单位。
(二)就业岗位
1、星级酒店或餐饮企业服务工作,如前厅部接待岗位、餐厅服务岗位、客户服务岗位、营销岗位等。
2、旅游酒店或餐饮企业基层管理工作,如大堂副理、部门领班、行政助理等。
3、旅行社企业服务工作,如导游、计调、外联等。
4、旅游景区管理企业服务工作,如景点讲解员、客户管理、营销策划等。
5、其他相关的旅游服务与管理工作。
七、毕业生就业率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自2003年设立以来,至今已有七届毕业生,每一届的毕业生均能双证毕业(毕业证、技能证),一次性就业率为100%。绝大多数学生在长三角地区的高星级酒店、品牌餐饮企业、旅行社、旅游景区及相关企事业单位担任服务及管理人员,企业反馈情况良好。近年来,随着专业知名度的提高,校企合作愈加紧密,有数家旅游企业成为本专业稳定的实习基地,每一年来本专业提前预定毕业生的企业也络绎不绝。
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是由成立于1984年的原贵州航天职工大学和成立于1976年的原贵州航天高级技工学校,于2000年5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合并组建的省内第一批公办高职高专院校,原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14年7月经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加挂贵州航天技师学院校牌。2018年8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与贵州省人民政府签订将学院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协议,2019年、2020年相继经中央编办、财政部、省政府批准,学院于2021年1月划转遵义市人民政府管理。经过20余年的发展,学院已成为集高职、中职全日制学历教育,技师培养、成人教育、社会培训在内的继续教育,以及职业技能等级评价认定、鉴定等为一体的一所高职院校。
学院占地1480余亩,建筑面积32余万平方米,分三个校区办学,即新蒲大学城校区、延安路校区、虾子校区。固定资产1.28亿,各类教学科研设备8000余台套。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5000余人,其中高职学生13000余人,中技(中职)学生2000余人;在职教职工470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87人,“双师型”教师占比62%。校外一批技术技能专家受聘担任学院兼职教师。学院拥有省级级大师工作室4个、市级大师工作室4个、省级职教名师3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有贵州省专家库成员43人,省市级优秀教师45人,市管专家2人。
学院依托航天优势资源,秉承航天优秀文化,办学定位以工科为主,突出机械、电子类重点专业,发展计算机、管理、艺术类优势专业,形成了门类齐全、协调发展的专业格局。设有机械工程系、汽车工程系、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系、建筑工程管理系、经济管理系、基础科学系等11个教学和研究机构。开设了36个专业,其中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电子技术为国家级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为贵州省高职高专教育示范专业,汽车维修与检测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软件技术专业获批省级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骨干专业,通信技术、软件技术专业获批省级“兴黔富民”行动计划特色骨干专业。
学院是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建有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新蒲新区公共实训基地,涵盖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大数据技术、交通等领域;建设有贵州航天高级技工培训中心、贵州航天安全技术培训中心、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示范基地、贵州省机电技术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贵州省机电一体化开放实训基地、贵州省制造业信息化培训基地;建筑工程虚实结合一体化教学实训基地等。
学院先后荣获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单位、贵州省国防系统“五好”基层党组织、全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单位、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基层党组织、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最佳组织奖、贵州省2021年度“黔征之星”先进单位、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致力于培养“政治合格、熟悉管理、专业扎实、技能过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立足让每一名学生都拥有一技之长。学院与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第十研究院、贵航集团,以及长三角、珠三角多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为学生实训实习和就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高职类毕业生就业率连续长期保持在95%以上,中职毕业就业率超过98%,累计培养各学历层次、工经管类专业和技术工人50000余毕业生,为我国的国防事业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滁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校坐落在长三角27个中心区城市之一——滁州市,紧邻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琅琊山和四大名亭之首醉翁亭,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深厚,是广大学子读书求学的理想场所。
学校于2002年,由滁州建筑工程学校、安徽滁州技工学校、滁州市商业干部学校、滁州市供销干部学校、滁州市粮食成人中专学校和滁州市财税干部学校六所学校合并组建成立。近年来,学校的办学成绩得到社会广泛认可。2008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2013年5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视察学校,对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2015年学校被确定为安徽省示范性高职建设院校,同年立项为首批“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建设单位。2020年在高水平大学建设中期检查中获A档。学校是“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教育部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专升本学生联合培养试点单位”“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创新创业示范校”“省级创业学院建设单位”“高职扩招标杆校”。
学校环境优美、设施齐全。校园占地1336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49亿元。设有14个教学院部,53个高职专业。全日制高职学生12108人,社会扩招学生2203人,继续教育学院在校生9998人。专任教师485人,其中正高33人,副高13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09人,“双师型”教师265人,有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13个,省级教学名师8名,省级教坛新秀19名。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注重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有中央财政扶持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骨干专业5个,省级重点特色专业10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9个,省级精品课程类项目63门。教师获安徽省教学成果奖8项,其中一等奖3项。教学能力大赛国家级奖励1项,省级17项。学生获得包括中国“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竞赛在内的国家级奖励12项、省级147项。我校体育健儿在国家级、省级体育竞赛中屡创佳绩,2人3次打破2项省记录。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学生毕业后半年创业率均高于全国高职平均水平,近三年大学生孵化项目存活率超过60%以上,省教育厅两次推荐我校参评全国高校创新创业50强。
学校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强化社会服务,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与德资企业博西华(博世-西门子)公司连续合作23年,采用德国“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技能人才。2013年7月,学校牵头成立安徽滁州职教集团,并当选首任理事长单位。2019年,职教集团获首批“省级示范职教集团”建设单位,并入围第一批全国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十三五”期间,学校先后立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615项,签署各类横向课题115项,签约经费近1000万元。开展社会培训、技能鉴定均超过20000人次。横向课题、社会培训等社会服务综合到款额累计3290万元。出版著作21部。获专利授权 858 件,其中发明专利61件。据“高职发展智库”(专注高等职业教育的权威研究机构)对2020年全国高职院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的统计显示,2020年学校发明专利授权数量居全国同类高校第55位,省内同类高校第2位。发表三类以上核心论文200余篇。根据中国知网(CNKI)检索的论文数据显示,2018年学校发表论文数位居全国同类高校第20位,省内同类高校第1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
学校全面推进大学文化建设,大力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6S文化、志愿者文化、体育文化、社团文化和创业文化,形成了以“和而不同 乐在其中”为内涵的“和乐”核心文化理念,为“三全育人”和学校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学校鼓励师生自觉践行“修能致用 笃学致远”的校训精神,坚守教风、学风,弘扬校风。届次性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校团委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称号。
学校秉承“和而不同 乐在其中”为内涵的“和乐”核心文化理念和“修能致用、笃学致远”的校训精神,植根滁州、服务滁州、贡献滁州,坚持地方性、技能型、合作式、数字化办学定位,坚定不移推进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开放发展,全面建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特色鲜明”的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
旅游管理/专业代码:540101滁州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在河北等1个省市开设旅游管理专业。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540101旅游管理河北专科批三年153500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各省市录
5、旅游管理专业,要求考生体貌端正,女生身高1.58米以上,男生身高1.68米以上。
收实话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不是很好的可以说是没什么前途的建议你重新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