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山东建筑大学
专业简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以研究天然气为代表的洁净能源和太阳能、风能、地热能及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供应、转换和应用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面宽、能力强,具备勇于开拓创新及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研发及应用部门从事以天然气为代表的城镇燃气、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与利用、设计、系统管理与运行、能源供应、能源转换技术等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主干课程::本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紧密结合培养目标要求,既注重“厚基础”,突出基本理论与方法,又注重“宽方向”,丰富课程知识结构,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构建和“能力结构”的形成。
主干课程包括::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学与、自动化基础、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可再生能源、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含燃气轮机与内燃机)、天然气应用、暖通空调、锅炉与锅炉房设备、燃气气源、燃气输配、燃气燃烧、计算机辅助设计等。
学科基础::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C语言程序设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
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够在洁净能源及可再生能源开发与利用、分布式能源应用、天然气输配与高效利用、城镇供热及空调等领域,从事工程设计、技术开发、施工与运行管理、教学与科研等方面的技术工作,或考取硕士研究生。
发展前景:本专业属于国家重点发展的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我校具备坚实的研究基础,在可再生能源利用、天然气输配与应用等领域,承担多项国家级或省级研究项目,科研成果丰硕,曾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等奖励,为专业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切实的保障。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青岛大学
本专业培养具有优良的思想素质、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较为系统地掌握新能源科学的基本原理与技术,在太阳能光电光热、LED或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分析、检测、生产工艺、工程设计或工程实施方面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在新能源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工程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理论力学、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统计物理、数理方法、光伏科学与工程、半导体物理与材料、电池原理与技术、太阳能电池专业实验等。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各类学校和科研院所从事与专业相关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在计算机、电子信息、材料、通信、电机电器、金融、营销、媒体出版等行业从事技术开发和管理工作;在政府部门和各类事业单位从事管理工作。
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新能源产业,立足于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根据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主要培养服务于新能源产业,具备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机械基础等基础知识,有较高的道德和文化素质,掌握新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新能源装置及系统运行技术、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方面的新能源科学领域专业知识,能在新能源科学与工程领域从事研究与规划设计、装备开发与集成、工程施工、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山东华宇工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山东华宇工学院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为2011年教育部批准设置的本科专业,2012年将原有的风能与动力工程和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合并统一改为"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主要学习新能源的种类和特点、利用的方式和方法、应用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具体内容涉及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电能等等。
一、培养目标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相关专业实践能力,富有社会责任感,具备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这一强交叉学科宽厚扎实的物理、化学及热工流体科学基础理论,系统掌握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应用专业知识及技能,新能源转换与利用原理、新能源装置及系统运行技术,能胜任新能源技术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等工作,服务于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专门人才。
二、主要课程
电工与电子技术、理论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工艺实习、工程热力学、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化学、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太阳能电池材料与工艺、太阳能热利用原理与技术、太阳能发电技术、光伏技术及应用、风电发电原理、热泵技术、太阳能供热工程、风电场建模与仿真、地源热泵空调系统、计算机辅助设计与专业软件应用、工程管理与经济。
三、实验与实训条件
近几年来,学院依托企业办学优势,突出实践教学,建立健全了各类校内外实验和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学院能源类专业建有热工与流体实验室、制冷与空调技术实训室、中央空调实验室等16个校内实验实训室以及中央空调设备检测中心外,还建有亚太集团、皇明太阳能集团、德建集团等16个校外实训基地。
四、师资队伍
通过“外引内培”,强化了师资队伍,现有可以胜任本专业本科教学的专兼职教师37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14名,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总人数的56.76%,具有硕士学位教师1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43.24%。形成了一支学术梯队合理、教学和实践经验丰富、优势明显的教学队伍。
五、就业方向
1.在电力、动力、汽车、化工、冶金、机械等部门从事节能减排和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及其自动化等相关方面的演技、教学、设计、开发、管理和营销等工作。
2.可在相关单位从事新能源转换与利用、新能源装置及系统运行技术,担任新能源技术相关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及技术经济管理等工作。
青岛科技大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青岛科技大学
培养目标::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我国为适应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势于2011年设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本科专业,旨在为新能源产业培养和输送高质量的专业人才。该专业是能源动力类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关键作用的领域之一。该专业面向新能源产业,根据能源领域的发展趋势和需要,培养具备热学、力学、电学、自动控制、能源科学、系统工程等宽厚理论基础,掌握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专业知识,能从事清洁能源生产、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能源环境保护、新能源开发、工程设计、优化运行与生产管理的跨学科复合型高级人才。
培养特色::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覆盖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核能等方面的内容,专业面较宽,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适应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现状以及人才需求特点,同时还开设了与本专业同源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本科毕业生就业渠道宽广,符合我国“厚基础、宽口径”的本科人才培养方针。本专业所在学科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
主干课程::
《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燃烧学》、《风能转化原理与技术》、《太阳能利用原理与技术》、《生物质能源利用技术》、《储能原理与技术》、《氢能和核能技术与应用》、《锅炉原理》、《汽轮机原理》、《制冷原理与装置》等。
就业深造::
新能源与科学工程专业涵盖行业广泛,国家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加大非化石能源发电比例,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社会对这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必然增大。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燃料电池等新能源和节能减排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从事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品研发与生产、工程设计与施工,以及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同时,学生可以选择进一步深造,攻读硕士及博士学位。附图所示为太阳能热气流发电实验装置。
专业咨询邮箱:cw_19344616@***
专业咨询电话:(0532)88959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