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省控线 |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 | 587 | 12169 | 537 |
本科一批A1段 | - | 566 | 19448 |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 | 576 | 1742 | 537 |
本科一批A1段 | - | 558 | 3584 | 542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经济学类包含专业: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 | 5 |
教育学类(师范类)包含专业: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 - | 2 | |||
新闻传播学类(包含专业:新闻学、广告学) | - | 1 | |||
数学类(包含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 - | 1 | |||
物理学类包含专业:物理学、材料物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 | 4 | |||
地理科学类包含专业: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 - | 3 | |||
生物科学类(包含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 | 2 | |||
教育技术学(师范类) | - | 1 | |||
英语(师范类) | - | 1 | |||
商务英语 | - | 1 | |||
化学(师范类) | - | 1 | |||
心理学(师范类) | - | 2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 | 2 | |||
数字媒体技术(师范类) | - | 1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 | 1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 | - | 5 | |||
图书馆学(净月校区) | - | 2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1.9万) | 本科一批A1段 | - | 4 | ||
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2.8万) | - | 4 | |||
经济学类包含专业: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 | 1 |
政治学类包含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法学、行政管理 | - | 3 |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包含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哲学 | - | 3 | |||
教育学类(师范类)包含专业: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 - | 3 |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 | 2 | |||
英语(师范类) | - | 1 | |||
日语(师范类) | - | 1 | |||
历史学(师范类) | - | 4 | |||
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2.8万) | 本科一批A1段 | - | 2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 | 文科 | 本科一批A1段 | 普通类 | 558 | 3584 |
理科 | 本科一批A1段 | 普通类 | 566 | 19448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566 | 19448 | |||
日语(师范类) | 文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6 | 1742 |
政治学类(包含专业:政治学与行政学、国际政治、法学、行政管理) | 576 | 1742 | |||
历史学(师范类) | 577 | 1676 | |||
教育学类(师范类)(包含专业: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 577 | 1676 | |||
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包含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哲学) | 578 | 1609 | |||
英语(师范类) | 578 | 1609 | |||
经济学类(包含专业: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 | 578 | 1609 | |||
汉语言文学(师范类) | 579 | 1533 | |||
图书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81 | 14021 |
经济学类(包含专业: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 | 587 | 12169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87 | 12169 | |||
环境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 | 587 | 12169 | |||
教育学类(师范类)(包含专业: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 | 587 | 12169 | |||
地理科学类(包含专业: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 | 588 | 11877 | |||
心理学(师范类) | 589 | 11601 | |||
商务英语 | 589 | 11601 | |||
数字媒体技术(师范类) | 589 | 11601 | |||
教育技术学(师范类) | 590 | 11306 | |||
新闻传播学类(包含专业:新闻学、广告学) | 590 | 11306 | |||
生物科学类(包含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592 | 10769 | |||
化学(师范类) | 594 | 10195 | |||
物理学类(包含专业:物理学、材料物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 595 | 9922 | |||
英语(师范类) | 595 | 9922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595 | 9922 | |||
数学类(包含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 | 605 | 7526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 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 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特别是离散数学)和其他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 定的经济学与管理学知识;
3.系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理解本学科的基本概念、知识 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算法、模块化与层次化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计算学科的基本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工程意识,并 具备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知识、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具有终身学习意识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术、新知识的能力;
6.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有创新意识,并具有技术创新和产品 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与信息技术 应用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
8.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9.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离散结构、基本算法、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操作系统、计算机网 络、数据库系统、软件工程等。
核心课程示例(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或者习题课学时):
示例一:高级语言程序设计(40+48学时)、计算机导论(24+6学时)、集合论与图论(48学 时)、汇编语言程序设计(32+8学时)、电路44+16学时)、数理逻辑(32学时)、电子技术基础(32 +20学时)、数字逻辑设计(36+1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40+24学时)、近世代数(32学时)、计 算机组成原理(48+60学时)、软件工程(48 +16学时)、形式语言与自动机(32学时)、数理逻辑 (32学时)、数据库系统(40+24学时)、操作系统(40+16学时)、计算机网络(36+30学时)、算法 设计与分析(32学时)、计算机体系结构(48学时)。
示例二:计算概论(72学时)、数据结构与算法(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54学时)、集合论 与图论(54学时)、代数结构与组合数学(54学时)、数理逻辑(54学时)、微机原理(54学时)、计 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54学时)、电路分析原理(72学时)、数字集成电路(72学时)、信号与系统 (54学时)、微电子与电路基础(54学时)、电子线路(72学时)、算法设计与设计(72学时)、脑与 认知科学(36学时)、人工智能导论(54学时)、编译技术及实习(54+72学时)、操作系统及实 习(54+72学时)、微机实验(0+72学时)、程序设计实习(0+72学时)、数字逻辑电路实验(O+ 72学时)、数字逻辑设计实验(0+72学时)、电子线路实验(0+72学时)、基础电路实验(0+72 学时)。
示例三:电路分析基础(68学时)、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60+3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60+30学时)、信号与系统(68学时)、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5 +15学时)、计算机导论(16学 时)、计算机通信与网络(56+20学时)、软件工程(30+16学时)、数据库系统(40 +12学时)、编译 原理(52+16学时)、人工智能(46学时)、操作系统(54+24学时)、程序设计基础(44+32学时)、 数据结构(54+24学时)、离散数学(一)(54学时)、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76+20学时)、微机 系统(50+20学时)、离散数学(二)(30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实验、计算机组成实验、操作系统实验、数据库实验、 计算机网络实验。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或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熟悉汉语及中国文学 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文表达能力,具有初步的语言文学研究能力,同时具有一 定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出版、传媒机构以及政府机关等企事业部门从事与汉语言 文字运用相关工作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人文社会科学 及相关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审美鉴赏、创造性思维、从事本学科领域科学研究以及综合运用所 学知识进行社会实践诸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的分析方法;
3.具有语言文字表达,人文知识普及,运用专业知识在本领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在汉语言文字以及文学创作、传播和研究方面的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领域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具有较宽广的文化视野;
6.具有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 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含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中国现代 文学(含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古代汉 语、现代汉语、写作。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实习、写作技能训练、汉语言文学及相关文化现象研讨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能够较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 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能在化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及其他工作 的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化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一 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较系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基本训练,初步具备综合运用化 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进行研究、教学和开发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创新意识;
2.系统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知识体系、学科前沿、发展趋 势和应用前景;
3.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内容,初步掌握生命、环境、材料、能源等相 关领域的基础知识;
4.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具有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5.能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具有从事化学研究、教学和其他实际工作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学习、交流、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适应科学和社会的发展;
7.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化学。
核心知识领域:物质的结构层次、形态与构效关系,化学键及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化学反应的 方向、限度、速率和机理,无机和有机物的组成与结构、合成与分离、分析与表征、反应与转化、性 质与应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及技术,常用仪器与设备的原理与应用,化学信息获取、处理和表 达的方法。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普通化学(64学时)、定量分析(32学时)、有机化学(80学时)、无机化学(64学 时)、结构化学(64学时)、仪器分析(32学时)、高分子化学(32学时)、化工基础(32学时)、物理 化学(96学时)、普通化学实验(80学时)、定量分析实验(64学时)、有机化学实验(112学时)、 无机化学实验(64学时)、仪器分析实验(64学时)、物理化学实验(112学时)、综合化学实验( 64 学时)。
示例二:普通化学原理(51学时)、无机化学(51学时)、分析化学(51学时)、有机化学(102 学时)、物理化学(85学时)、仪器分析(51学时)、结构化学(51学时)、化工基础(51学时)、化学 信息学(34学时)、生物化学(34学时)、高分子化学(51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Ⅲ、Ⅳ) (340学时)、生物化学实验(34学时)、化工基础实验(34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02学时)、研究 设计实验(34学时)。
示例三:无机化学(102学时)、分析化学(51学时)、有机化学(102学时)、物理化学(102学 时)、仪器分析(51学时)、材料化学(34学时)、化学工程基础(51学时)、结构化学(51学时)、生 物化学(34学时)、基础化学实验(I、Ⅱ、Ⅲ、Ⅳ、V)(359学时)、基础化学工程实验(60学时)、 化学合成与表征实验(115学时)、综合化学实验(10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化学实验、物理实验、实习、毕业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研究性化学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扎实的教育技术学科知识和较强的应用能 力,能在各级各类学校、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各级电教馆等机构从事教学媒体与教学系统设计、开 发、应用、管理、评价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教育技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学习信息资源 和学习过程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新技术教育应用方面的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教育技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教学系统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的方法和技术;
3.具有教学媒体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基本能力;
4.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术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国内外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6.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知识领域:本专业知识体系包含6个核心知识领域,分属基础领域层面和应用领域层 面。基础领域层面主要为本科生奠定专业知识基础,包括教育技术理论基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 基础、媒体与艺术基础3个核心知识领域;应用领域层面主要培养本科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实践能力,包括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教育信息资源开发与管理、信息化教育装备与环境开发及 管理3个核心知识领域。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教育技术学导论(36学时)、教学系统设计(54学时)、教育技术研究方法(36学 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54学时)、教学媒体的理论与实践(54学时)、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 的设计与开发(54学时)、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54学时)、远程教育应用(36学时)。
示例二:教育技术学导论(32学时)、教学系统设计(48学时)、教育技术研究方法(48学 时)、教育传播学(32学时)、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48学时)、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48学 时)、远程教育应用(48学时)、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48学时)。
示例三:教育技术学导论(36学时)、教学系统设计(54学时)、教育技术研究方法(54学 时)、教育传播学(36学时)、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54学时)、教育电视节目编导与制作(54学 时)、远程教育应用(54学时)、信息技术教育应用(5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媒体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设计与开发实践、教育实习等。
主要专业实验:模拟教学实验、教学设计实验、电视电声教材制作实验、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 作实验、教育网络开发与应用实验、信息化教育装备与环境开发及管理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教育学学士或理学学士或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与数字 媒体相关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 方法,具备良好的技术素质和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在互动媒体、媒体网络、新媒体工程等领域从事 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 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社会责任感强;
2.掌握从事本专业工作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知识;
3.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数字媒体 技术领域的基本概念、知识结构、典型方法,建立数字化、网络化、交互性等核心专业意识;
4.掌握数字媒体领域的核心技术,了解数字媒体创作的基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 一定的艺术修养,能够为数字媒体内容的创作和传播提供基本的技术解决方案,具备设计、开发 数字媒体系统的基本能力;
5.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终生学习意识强烈,具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和新技 术、新知识、新创意的能力;
6.了解数字媒体技术领域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具备技术创新和产品 创新的初步能力;
7.了解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和行业的重要法律法规及方针与政策,理解工程技术、信息技 术以及艺术创作相关的伦理基本要求,具有专利和版权的保护、利用、经营等创业意识;
8.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独立工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 能力;
9.具有初步的外语应用能力,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材料,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 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10.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程序设计、网络与应用、计算机图形学、数字图像处理、数字视音频处理、计算 机动画、计算机视觉、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程序设计基础与实验(32+32学时)、造型基础(16+32学时)、图像信息处理(32+16 学时)、数字摄影(16+32学时)、计算机图形学(32+16学时)、场景设计与表现(16+48学时)、数 字媒体资源管理(32学时)、数字视音频处理(40 +16学时)、计算机动画(32 +16学时)、计算机 视觉(32学时)、人机交互技术(32学时)、角色形象设计(32+32学时)、计算机游戏程序设计(48 学时)、数据结构基础(32+16学时)、数据库系统原理(32+16学时)、计算机网络基础(48 +16学 时)。
示例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32+16学时)、计算机网络协议基础(40 +16学时)、数字信号 处理(48 +16学时)、数字图像处理(32 +16学时)、多媒体原理与应用(32 +16学时)、现代电 视技术(40+16学时)、信息论与编码原理(48学时)、媒体内容安全技术(32+16学时)、计算 机图形学(32+16学时)、媒体网络与交互电视技术概论(32+16学时)、多媒体系统设计(16+ 32学时)。
示例三:数字媒体技术导论(32学时)、媒体制作软件(32+24学时)、3D图形程序设计 (32+16学时)、多媒体画面艺术(24+8学时)、游戏架构设计(16 +16学时)、三维造型与动画 技术(32+24学时)、计算机图形学(40+8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0+8学时)、实时虚拟现实 技术(32+16学时)、游戏开发(64+32学时)、动画设计(64+32学时)、影视制作与合成(32+ 16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需要设置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数字图像处理实验、计算机图形学实验、动画原理与设计实验、数字视音频处 理实验、虚拟现实技术实验、多媒体原理与应用实验、数字媒体制作实践、网络应用技术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历史学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国家机关、新闻出 版、文教事业及各类企业事业单位或领域从事研究、教学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历史学科复合型 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接受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 发展的基本史实及史学研究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专业工作和历史学教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对有关人文科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的 了解;
2.掌握历史学的基本研究与分析方法;
3.具有从事历史研究的初步能力和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4.熟悉古文字学、史料学、历史地理学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及教育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教育 学、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历史学基本理论;
5.了解国内外历史学研究与教学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主干学科:中国史、世界史。
核心课程:中国通史、世界通史、史学概论、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外国历史要籍介绍及 选读、中国史学史、西方史学史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学年论文、毕业论文、专业考察、教学实习、读书报告、学术前沿讲座、 大学生科研立项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
会计专业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系统掌握本专业基本理论与方法、熟练掌握本专业实务操作技能;掌握相关法律、计算机、外语知识;具有创新意识和专业发展潜力,身心健康,能够在各类营利与非营利组织从事会计管理与实务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必备的相关学科知识,拥有熟练 地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搜集、整理和开发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能在图书情报机构、政府部门、金 融机构、数据产品开发机构、出版发行机构和各类企事业单位的信息部门从事信息服务与管理工 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图书馆学与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文献学、 目录学、信息学、传播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扎实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文 献信息搜集、组织、检索、分析研究、开发利用等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图书馆学与信息管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2.掌握图书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从事信息管理实际工作的专业技能;
3.具有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进行各种信息收集、组织、检索、处理、研究、开发与传递的 能力;
4.熟悉我国文化、教育、科学和国家信息化工作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较强的信息素质、一门以上外语语言能力,以及人际交流能力。
主干学科:管理学、文献学与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核心课程:图书馆学基础、文献目录学、信息资源建设、信息组织、信息检索、信息服务、信息 分析、图书馆管理、数字图书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习、毕业实习、参观访问和社会调查,以及综合性的学年论文或 设计、毕业论文或设计。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市招生专业:心理学(语种不限)、英语(语种英语)、地理科学类(含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含地理科学、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经济学类(含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人
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数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统计学)、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物理学类(物理学、材料物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育学类(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师范类)、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告学)、
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招有专业志愿考生,不接受调剂)、预科班(学制1年)(数学类)(少数民族预科班)、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招有专业志愿考生,不接受调剂)、
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教育学类(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师范类)、新闻传播学类(新闻学、广告学)、经济学类(经济学、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类(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态学)、汉语言文学(
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类)、少数民族预科班(物理学类)(办学地点东北师范大学)(预科培养地点东北师范大学)(包含专业物理学;材料物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办学地点净月校区)、历史学(师范类
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政治学类、日语(师范类)、教育学类(含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类)、图书馆学、历史学(国家公费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国家公费师范生)、生物科学(公费师范)(国家公费师范生)、环境科学与工程
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教育学类(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师范类)、心理学(师范类)、汉语言文学(师范类)、物理学类(物理学、材料物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类)(国家公费师范生,入学须签订协议,新生
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经济学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政治学类、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英语(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数学类、汉语言文学(师范)等8个专业。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
东北师范大学2020年山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58分,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6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6分,日语(师范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76分,政
2020年东北师范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包含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学、哲学、生物科学类(包含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2.8万)、教育技术学(师范类)、教育学类(师范类)包含专业:教育学、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