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大连海事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大连交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2020 | 理科 | -/608(本科批) | -/553(本科批)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2019 | 理科 | 607/605(本科批) | 584/554(本科批)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2018 | 理科 | 619/614(本科批) | 584/554(本科批)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辽宁 | 计算机类(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10 |
四川 | 计算机类(包含专业: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3 |
海南 | 计算机类(包含专业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53 |
广西 | 计算机类(5200元/年,包含专业: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2 |
广东 | 计算机类(非定向)(080905.物联网工程+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2.软件工程+080910.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080903.网络工程+080907.智能科学与技术+080717.人工智能)(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3 |
江西 | 计算机类(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9 |
福建 | 计算机类(含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3 |
安徽 | 计算机类(5200元/年;含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7 |
上海 | 计算机类(含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专业)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8 |
黑龙江 | 计算机类(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7 |
吉林 | 计算机类(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51 |
山西 | 计算机类(包含专业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3 |
天津 | 计算机类(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校本部)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24 |
北京 | 计算机类(5200元,含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9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辽宁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6 |
重庆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5 |
广西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5200元/年,在旅顺口校区办学,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5 |
湖南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7 |
山东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70 |
江西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5 |
安徽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5200元/年;非英语语种考生慎重报考)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7 |
浙江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71 |
江苏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在旅顺口校区学习)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9 |
山西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办学地点旅顺口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28 |
大连海事大学(原大连海运学院)是交通运输部所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是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国家海洋局、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辽宁省人民政府、大连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学校素有“航海家的摇篮”之称,是中国著名的高等航海学府,是被国际海事组织认定的世界上少数几所“享有国际盛誉”的海事院校之一。
大连海事大学的发展历史,代表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发展历程。学校在民族饱受外辱、国运衰败之际萌发创办,并肩负着“挽救航权,振兴国运”的历史使命,虽几经周折、历经磨难,但始终薪火相传,不断发展,培养了大批航运事业的栋梁之才,为振兴和发展国家航运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大连海事大学源于1909年设立的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船政科。1911年以船政科为基础创办邮传部上海高等商船学堂,1912年更名为吴淞商船学校,1915年停办,1929年复校后更名为交通部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37年再度停办,1939年于重庆复校并更名为国立重庆商船专科学校,1943年并入位于重庆的国立交通大学,1946年于上海复校并更名为国立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0年与交通大学航业管理系合并成立上海航务学院。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决定将上海航务学院与发端于1927年东北商船学校的东北航海学院合并组建大连海运学院,同年,发端于1920年集美学校水产科的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并入。196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63年,国务院批准学校航海类专业实施半军事管理。1983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国际海事组织(IMO)在学校设立了亚太地区国际海事培训中心。1985年,世界海事大学在学校设立分校。1994年,学校更名为大连海事大学,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学校题写了校名。1997年,学校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1998年,学校质量管理体系通过国家港务监督局和挪威船级社(DNV)认证,成为国内率先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引入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的高校。2000年,大连海运学校“划归管理”。2017年,学校进入国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行列。通过不断地建设和发展,学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等方面已居于世界同类院校前列。
大连海事大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国内外所享有的声誉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1993年,江泽民、温家宝、曾庆红、李岚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了大连海事大学。江泽民同志亲笔为学校题词“坚定、严谨、勤奋、开拓,建设世界第一流的高等航海学府!”2009年,学校成功举办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暨大连海事大学建校100周年”纪念活动,李长春、张德江、刘延东、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学校致信或题词祝贺,刘延东、陈至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视察了学校。
大连海事大学位于中国北方海滨名城大连市西南部。学校占地面积13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学校拥有设施和功能齐全的航海类专业教学实验楼群、航海训练与工程实践中心、水上求生训练馆、教学港池、图书馆、游泳馆、天象馆等;拥有航海模拟实验室、轮机模拟实验室等100余个教学科研实验室,拥有2艘远洋教学实习船。
大连海事大学设有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船舶电气工程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航运经济与管理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公共管理与人文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理学院、国际联合学院、体育工作部、创新创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交通运输高级研修学院)、航海训练与工程实践中心、人文社科研究院(航运发展研究院)、留学生教育中心等21个教学科研机构。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计2万余人,同时招收攻读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并校60多年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十余万名,其中大多数已成为我国航运事业的骨干力量。
大连海事大学拥有54个本科专业,9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个博士后流动站,拥有1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现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4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省重点培育学科,工程学科、计算机科学进入ESI全球前1%;2个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11个省级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和工程研究中心,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1个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5个专业列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6个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个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3门IMO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双语示范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8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6个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29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个辽宁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特色(示范性)专业,7个省级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省级本科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本科重点支持专业,7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个省级课程体系国际化试点专业,5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30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19门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个省级教学成果奖,10个省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8个省级教学名师,4个辽宁省专业带头人,1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5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9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大连海事大学拥有一支整体素质好、层次结构较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599名,其中教授366名,专职博士生导师147名,聘任二级教授47名,三级教授99名,并涌现了大批优秀中青年教师。在海上交通工程、航海信息工程、船舶智能化、船舶动力系统及节能技术、船机修造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海洋环境保护、海事法规体系等领域,集中了一批专业理论深厚、科研能力较强的知名专家、教授和学术思想活跃、富有创新精神的青年骨干。学校还聘请共享院士11名、讲客座教授142名,通过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开展实质性工作与交流,使大连海事大学师生能够近距离接触各学科前沿理论,进一步拓展了视野,活跃了学术气氛。
大连海事大学十分注重对外交往和校际交流。改革开放以来,先后与俄罗斯、美国、加拿大、日本、英国、韩国、澳大利亚、瑞典、埃及、越南、斯里兰卡等43个国家和地区的152所国际著名院校、单位正式建立合作关系,在合作办学、师生交流、合作科研等方面一直保持着实质性联系,合作的领域正在不断拓宽。2005年3月学校与世界海事大学合作举办的“海上安全与环境管理硕士班”首次招生,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国际合作办学层次。学校在斯里兰卡科伦坡国际航海工程学院建立了我校海外校区,并于2007年在斯里兰卡开始招生,实现了我国高等航海教育的首次输出。学校还与多个国际组织和机构保持了长期合作关系,其中包括:国际海事组织(IMO)、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海事大学联合会(IAMU)、全球海事培训协会(GlobalMET)、国际航海教师联合会 (IMLA)、亚太经合组织(APEC)、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国际航运协会(ISF)、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波罗的海航运公会(BIMCO)、英国劳氏船级社(Lloyd’s Register)以及日本邮船(NYK)等世界著名的航运公司。学校还积极开展教育创新,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引进教育资源。
栉风沐雨百十载,桃李芬芳续华章。大连海事大学在交通运输部、教育部和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学汇百川,德济四海”的校训,传承“坚定、严谨、勤奋、开拓”的海大精神,发扬“同舟共济、艰苦卓绝、科学航海、爱国为根”的海大传统,坚持航运特色,强化内涵发展,向着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建设目标努力奋斗!
学校按照国家规定和辽宁省教育厅核准标准确定学费和住宿费标准。学校2021年收费标准暂定为:
一、学费标准
1.4800元/生·学年:政治学与行政学。
2.5200元/生·学年:航海技术、轮机工程(海上专业)、船舶电子电气工程、安全工程、海事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金融工程、日语、英语、地理信息科学、应用物理学、机械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商管理类、经济学类、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数学类、公共管理类(所含社会工作专业学费标准为4800元/生·学年,专业分流后按学校相关规定退大类培养期间学费差额)。
3.5520元/生·学年:法学。
4.5980元/生·学年:交通运输类、电子信息类。
5.60000元/生·学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电子信息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二、住宿费标准
1.根据住宿条件的不同收取不同标准的住宿费,住宿费标准不超过1200元/生·学年。
2.学生入学后,学校根据专业、学生性别统一安排住宿。
三、收费标准如有调整,按辽宁省教育厅新批标准执行。
四、学生因故退学或提前结束学业,学校将依据《大连海事大学学生缴费管理办法》计退剩余学费和住宿费。
大连交通大学是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高等学校。1956年,学校应我国铁道机车车辆工业的发展需要而创建,时为大连机车车辆制造学校。1958年升格为大连铁道学院,隶属原铁道部管理。2000年2月,划转为辽宁省政府管理。2004年5月,更名为大连交通大学。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始终坚守大学使命,坚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形成了“崇严尚实、坚韧执着”的大铁精神、“明德求索、锲而不舍”的校训,培养了十余万名毕业生,大多数毕业生在轨道交通行业就业,部分已成为了行业领军人物和核心技术骨干,在业内享有“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工程师摇篮”的美誉。
学校现有沙河口校区、旅顺口校区两个校区,占地总面积82.1万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54.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3.96亿元,馆藏文献资源总量为131.05万册,电子图书151.17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27427种。
学校具有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权,是辽宁省一流学科重点建设高校。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学科是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学科;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3个学科是省一级重点学科。拥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49个本科专业,10个五年制双专业,涵盖了工、管、文、理、经、法、艺等7个学科门类。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8074人,其中,本科生15157人,硕士、博士研究生2917人。
学校具有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资格,是教育部第二批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大连)基地、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全国建设高水平运动队院校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辽宁省车辆工程紧缺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辽宁省对日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基地和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人才培训基地。2006年10月,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5个、中国工程教育认证专业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省级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特色专业、重点支持专业、应用型转型专业、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等建设点42个。拥有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7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4个;省级以上本科精品类课程35门、省级一流课程61门。近三年,学生获国家级、省级科技竞赛奖励1314项,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8项。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68人,其中教授169人、副教授324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90%。拥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专家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领军人才1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人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1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者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攀登学者、特聘教授、优秀专家14人,省“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百千万层次人选90人;省“兴辽英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4人,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创新人才35人;省部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23人;省级教学团队8个,其中辽宁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省级科研创新团队7个。
学校是国家产学研合作先进单位,是辽宁省产学研合作创新基地。发起成立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创新联盟”,牵头成立了“辽宁省轨道交通产业校企联盟”“连续挤压产业创新联盟”。建有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工程中心、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辽宁省高等学校产业研究院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平台、社科基地、智库等39个。2016年以来,学校承担或参加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76项,获批省部级项目646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2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00余篇次,出版学术著作206部,获授权发明专利358项。
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招收院校、《中美人才培养计划》121项目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基地。先后与澳大利亚、美国、日本、俄罗斯等23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所院校和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学校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大连交通大学远交大交通学院。拥有中外合作办学本科教育项目3个,建有中日友好大连人才培训中心。
学校是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先进单位,在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两次获得优秀组织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百千万培养工程”等两项成果被评为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学校获评“辽宁省高等学校先进党组织”,成为“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新时代,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发展,抓牢“一带一路”倡议、“交通强国”、高铁“走出去”等发展机遇,全面落实学校第二次党代会的工作部署,全面深入实施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全力推进学校“五大战略”“三大工程”,凝聚发展力量,切实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地朝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迈进。
0411-84106239(咨询);0411-84109197(办公)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海商法方向)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海商法方向)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海商法方向)就业前景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法学(海商法方向)专业介绍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
大连海事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
大连海事大学金融工程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工程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工程就业前景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金融工程专业介绍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工程和数
大连海事大学经济学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数据科学与大
大连海事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轮机工程(陆上专业)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轮机工程(陆上专业)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和轮机工程(陆上专业)就业前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和轮机工程(
大连海事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轮机工程(海上专业)(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轮机工程(海上专业)(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方向)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和轮机工程(海上专业
大连海事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轮机工程(海上专业)(海上方向)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轮机工程(海上专业)(海上方向)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和轮机工程(海上专业)(海上方向)就业前景,数据
大连海事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交通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交通管理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和交通管理就业前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和交通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数据科学与大
大连海事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交通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交通工程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和交通工程就业前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和交通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数据科学与大
大连海事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交通运输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交通运输在辽宁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和交通运输就业前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和交通运输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数据科学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