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
|---|---|---|
| 校友会(公办一类) | 85 | - |
| 高职排名 | 114 | 267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72 | 275483 | 16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65 | 326407 | 16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 专科批 | 424 | 230201 | 16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 专科批 | 418 | 236354 | 16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 专科批 | 411 | 243138 | 16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专科批 | 316 | 307979 | 16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24 | 118145 | 16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63 | 179274 | 16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协同培养高技能人才 | 专科批 | 438 | 104757 | 16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专科批 | 354 | 187605 | 16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38 | 24413 | - | 首选不限,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19 | 31105 | - | 首选不限,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28 | 80518 | - | 首选不限,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27 | 92080 | - | 首选不限,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07 | 118447 | - | 首选不限,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59 | 277019 | - | 首选不限,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51 | 281726 | - | 首选不限,再选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75 | 0 | 22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220 | 0 | 220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66 | 0 | 26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17 | 0 | 260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2年,是一所公办全日制专科院校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占地面积915亩,由广州从化校区和广州天河校区组成,校内外实验实训场所219个。
学院是水利部“全国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水利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承担国家教育部、建设部实施“建设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院校之一,也是广东省“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和“广东省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机构”; 2006年经广东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了“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能鉴定所”。
天河校区现有两个食堂,学生可用IC卡自选食堂用餐,可同时容纳近4000名师生用餐。
从化校区现有四个个大型食堂,可同时容纳5000左右名师生用餐。
学院地址:广州市天河天寿路122号
招生办电话、传真:020—87993831 87993460 38490923(传真)
联系人:陈老师、王老师、徐老师
学院网址:http://www.gdsdxy.cn
电子油箱:zsjyb@gdsdxy.cn
邮政编码:510635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7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组建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以出生苏州太仓的世界著名核物理女王——吴健雄的名字命名,位于苏州太仓科教新城。学院毗邻虹桥枢纽、嘉定城区、昆山城区,京沪高铁太仓南站、昆山南站、沿海高速太仓主线出口、沪宁高速陆家出口、204国道环绕周边,区域产业密集、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是海内外学子向往的就业创业高地。
学院坚持“特色立校、质量强校”。充分发挥地方高职体制机制优势,不断推进“政行企校”融合发展特色;利用地方德企高度集聚优势,彰显“双元制”人才培养特色;挖掘吴健雄精神资源优势,砥砺弘扬“健雄精神”文化育人特色;借助沿江沿海沿沪区位优势,凸显“集聚资源”服务地方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