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3-03-14 04:50:33 解决时间:2022-08-24 19:22

满意答案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4分,柬埔寨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4分,老挝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6分,法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7分,工商管理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8分,社会工作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8分,工商管理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9分,缅甸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9分,金融学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9分,中国语言文学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0分,泰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1分,教育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1分,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2分,乌尔都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3分,英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3分,意大利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3分,新闻传播学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3分,数学与应用数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4分,日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4分,国际商务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94分,捷克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7分,越南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8分,应用心理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99分,经济统计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1分,马来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03分,德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05分,波兰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609分,俄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10分,商务英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12分,金融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12分,财政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12分,法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616分。
一、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 最低分 最低位次
2019计算机类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411203
2019柬埔寨语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411203
2019老挝语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61401
2019法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710468
2019工商管理类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81290
2019社会工作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81290
2019工商管理类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910014
2019缅甸语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91240
2019金融学类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891240
2019中国语言文学类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01188
2019泰语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11141
2019教育学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11141
2019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21093
2019乌尔都语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39184
2019英语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31045
2019意大利语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31045
2019新闻传播学类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31045
2019数学与应用数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48965
2019日语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41006
2019国际商务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41006
2019捷克语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78373
2019越南语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88175
2019应用心理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5997961
2019经济统计学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017564
2019马来语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037199
2019德语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05623
2019波兰语文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09504
2019俄语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105944
2019商务英语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125642
2019金融学类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125642
2019财政学类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125642
2019法语理科本科一批普通类6165036
二、部分专业
外国语言文学类 日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简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专业成立于1970年,距今已有近50年的历史。现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所有日语专业中唯一的省级名牌专业,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等学会的副会长单位,中日韩亚洲校园的主体运营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广东省教指委亚非语言专业分委会主任委员单位,广东省“珠江学者”设岗单位。
人才培养
本专业紧密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人才需求,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人文情怀、开拓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国际化人才。现设有语言文化、经济贸易、高级翻译三个专业方向。学生进校后,前两年进行日语语言基本技能的大类培养,后面按照专业方向进行特色化的专业培养。同时,本专业除开设“中日韩亚洲校园计划”创新班外,还提供 “3+1”、“2+2”(双学位国际联合培养项目)、“2+2”(本硕连读国际联合培养项目)等多种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日语专业三个专业方向的主要课程如下:
1.日语(语言文化),开设课程:日语概论、现代日语语法、日语词汇语义学研究、日本文学史、日本近现代文学作品选读、文学翻译、日本和歌俳句鉴赏等。
2.日语(经济贸易),开设课程:日本大众文化、日本历史、日本文化史、企业财务、经贸翻译、商务日语、日本商法与公司、日本企业与经营、日本产业论等。
3.日语(高级翻译),开设课程:翻译学导论、连续传译、同声传译、文学翻译、日汉应用翻译、汉日应用翻译等。
师资力量
日语专业拥有一支治学态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共有专任教师40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5人,讲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7人,约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5%;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19人。另外有日本外教6人。
日语专业负责人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亚非语言文化学院(筹)院长陈多友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多友教授同时还担任国家级、省级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学会的重要职务,对提升本专业的国内外影响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任职: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华南分会会长,中国东方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教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日语专业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外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亚非语言专业分委员会主任委员等。
科研成就
日语专业目前拥有4个研究中心(东方学研究中心、东亚文化研究中心、中日韩合作研究中心、日本研究中心)、2个研究所(中日比较生态文学研究所、池田大作思想研究所)和1个杂志社(东亚文化研究杂志社),共7个教学科研机构。其中,东方学研究中心和东亚文化研究中心为校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
近年来,日语专业获批国家级高水平科研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其中陈多友教授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的项目“丝路文化视域下的东方文学与东方文学学科体系建构”获批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
同时,日语专业在教学成果、教学团队以及教材建设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喜人的成绩。入选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3部,自编教材10余部。“‘亚洲校园’背景下‘三融合’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荣获2019年度广东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外语小语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荣获2014年度广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现有省级精品课程教学团队一个(日汉互译),省级精品课程1门(基础日语),校级教学名师一人(陈多友)。
国际交流
日语专业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日本的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广岛大学、东北大学、东京学艺大学、埼玉大学、金泽大学、爱知大学、明治学院大学、菲利斯女学院大学、立教大学、京都外国语大学、神奈川大学、武藏野大学、阪南大学、神户女学院大学、杏林大学、札幌大学、京都女子大学、成蹊大学、创价大学等,韩国的东西大学、釜庆国立大学等,美国的玛卡莱斯特学院等境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开展学生互派、教师互派以及校院、研究人员层面的学术交流。每年举办多场高水平学术讲座,多次高规格的国际学术会议。
精彩活动

日语专业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专业赛事活动。
就业层次
日语专业学生广泛就业于国家、政府企事业部门,涉外机构,金融机构,外经外贸企业,日资企业,以及教育文化部门。日语专业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近年来就业率均为100%。
主要就业单位有:瑞穗实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三菱重工东方燃气轮机(广州)有限公司、富士施乐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普利司通(惠州)轮胎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日产贸易有限公司、日立信息系统(上海)有限公司、索尼精密部件(惠州)有限公司、广州日本商工会、三菱东京日联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三井住友融资租赁(中国)有限公司、广汽日野汽车有限公司、广东松下环境系统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普华永道咨询(深圳)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三菱电机(广州)压缩机有限公司、王子制纸商贸(中国)有限公司、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深圳分所、三井物产(广东)贸易有限公司、广汽丰田发动机有限公司、三井住友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山善(深圳)贸易有限公司、广州稻畑产业贸易有限公司、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另外,也有部分毕业生选择继续留学深造,主要包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名古屋大学、北海道大学、一桥大学、早稻田大学、九州大学、同志社大学、立教大学、东北大学、御茶水女子大学、大阪大学、广岛大学等。


经济与贸易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于2019年获批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第一批建设点,这是继成为教育部首批特色专业、广东省省级名牌专业以来,国家对我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多年建设成果的再次肯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所在的经济贸易学院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经济与贸易专业教指委委员单位、广东省经济与贸易教指委主任委员单位、全国国际贸易学科组常务理事单位,拥有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含国际贸易学二级学科点)、应用经济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本专业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原则,以培养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高素质人才为使命,着力推进专业教学与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双高”(思想道德素质高、专业理论水平高)、“两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强、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强),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的国际化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

截止2019年12月共有专业教师58人,其中具备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达到全体教师的90%以上;具备高级职称的教师38人,占全体教师的65%以上;拥有2个省级教学团队(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团队和国际经济与贸易创新班教学团队);拥有教育部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南粤优秀教师2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行“专业+外语(复语)+”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国际化特色显著。近年来,国贸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牛津大学、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知名境外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探索新型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凸显学科优势与特色。依托国际经济与贸易省级精品课程和专业,通过“3+1.5”的本硕连读模式培养国际化拔尖人才。积极推行全英教学模式,创办了本硕连读的国际组织创新班(全校选拔)、雷恩班(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国雷恩创新班)和双语国际班。搭建了5个国际化人才培养平台:专业平台(国家级特色专业等)、实践平台(国家级广交会实践基地)、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广东省国际经济与贸易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多语言学科平台(德语、西班牙语等17个语种)、国际化研究基地(加拿大研究中心、欧洲研究中心、广东“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培养国际化的国贸人才。
以培养学生贸易专业技能为突破,搭建了国家级、省级、校级多梯队的深度合作实践基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拥有国家级和省级以上实验和实践教学平台14个,其中一个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际化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一个为教育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即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已为3万多名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教师和学生的实践教育活动提供了高质量的大舞台。依托大舞台,本专业学生勇跃参加“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各种多样的课外竞赛活动,硕果累累。2014年在首届“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终审决赛中夺得银奖。2018年在 “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终审决赛中摘取金奖。国贸专业学生仅在2017-2018年间就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3项。
2015年以来,本专业老师共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13项,获批省部级以上教改项目15项;获得国家科研基金资助9项,其中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1项,总计科研经费达753.95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15篇,出版专著8部;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9项。本专业历年来实施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总计31项。
自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立以来,已为华南地区乃至全国培养了10余万优秀的经贸专业人才。毕业生年均就业率达99%以上,国际化能力较强,薪酬居全国前列。就业单位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系统、政法机关、学校等事业单位,以及华为、移动、联通、航空、四大国有银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企业单位;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分布于珠三角城市。部分学生选择读研深造,已有学生在美国哈佛大学、华盛顿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兰开斯特大学、德国曼海姆大学、法国雷恩商学院等知名高校深造。

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英语教育)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本专业开办于2018年9月,以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娴熟的英语应用能力、较强的跨文化意识,掌握现代教育理论知识及教育技术,富有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能够胜任英语教育、科学研究和教育管理工作的中学英语教师为主要目标,注重英语技能、教育教学技巧的高度融合。学生掌握扎实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英语教育教学能力,毕业后将从事中学英语教育教学和管理等专业性工作。

本专业基本学制四年,要求学生通过全国英语专业四级、八级考试,以及专业见习和实习,合格的毕业生将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本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两大模块:
英语语言文学课程:交际英语、高级英语、英语视听说、英语写作、英语阅读、英语笔译、英语口译、英国文学、美国文学、英语国家文化、语言学概论、英语教学法
全英或双语开设的教育学课程: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

学生毕业后既能从事中小学及各类培训机构的英语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又能胜任各类涉外机构、企事业单位的国际交流和其他业务工作。主要就业单位包括大中小学和科研院所、外资企业、涉外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综合管理部门、海关、外事机构等。此外,许多学生选择继续深造,攻读国内外英语语言文学、翻译学或英语教育等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

外国语言文学类 泰语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介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泰语专业成立于1970年,是教育部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第一批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非通用语种东(南)亚语群、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广东省质量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的主要专业之一。2019年12月底获批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成立五十年以来,在老一辈泰语教师的辛勤耕耘下,薪火相传,为国家各级部门和社会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泰语人才,在泰语教育和泰国文化传播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并因此获得了泰国国家旅游局颁发的2013年度“泰国之友奖”,这是目前全球唯一获得该奖项的教学单位。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泰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通晓泰国社会与文化,且掌握较强的英语基础知识与英语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国际化泰语人才。师资力量泰语专业师资队伍结构合理。目前共有教师5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另外长期聘请泰国籍教师1人。本专业拥有校级教学名师和首届“慧妍卓越教学奖”获得者。教师们积极参与专业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主持并参与多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和教改项目;指导学生开展科学研究与创新实践,指导多项大学生省级、国家级创新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主办学术讲座和国内外学术研讨会,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主旨发言;公开出版多部泰语专业教材,被国内众多院校采用;积极申报校内外科研项目,在《世界宗教研究》《外国文学评论》《世界文学》等国内外知名期刊公开发表多篇学术论文。2018年1月成功举办亚太地区泰语教学改革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中泰韩三国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围绕泰语教学进行探讨,力图提出新思路和新视角来促进亚太地区泰语教学的发展与改革,也进一步提升了本专业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人才培养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和精彩纷呈的课外实践是泰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一大亮点。本专业实施中泰合作办学“3.5+0.5”和 “3+1”模式,大三学生有机会获得奖学金资助前往泰国相关高校留学半年至一年,近距离感受泰国的社会与文化,进一步提高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学生还有机会获奖学金赴正大管理学院短期访学,将学术教学、企业参观和文化体验三者相结合,受益良多。泰语专业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语言运用与实践的平台,其中海外实习基地“泰中人才交流协会”获评为2017年度校级“优秀海外实习基地”,为本专业学生留学泰国期间提供了实习实践场所。教师们积极指导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2015年至今,共指导学生完成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4项。泰语专业十分重视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教师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专业“基础泰语课程教学团队”为我校第一批校级教学团队,《基础泰语课程》已建设成为校级精品课程,所编写的《基础泰语》系列教材成为目前国内多所院校基础课授课教材之一,广受好评。精彩活动泰语专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和泰国文化实践活动,如泰国水灯节活动、泰国宋干节活动、泰国美食推广活动、泰国文化课堂、名师讲坛、迎新生和庆新年活动以及包括泰语影视剧配音比赛、泰语语音语调比赛、泰语朗读比赛、泰语口语比赛、泰语演讲比赛、泰语书法比赛等在内的泰语技能大赛。其中,泰国宋干节活动和泰国水灯节活动已成为较有影响力的校级特色品牌活动。泰国宋干节活动展示了历史悠久的浴佛仪式、精彩纷呈的传统舞蹈和刚柔并济的泰国拳术,更有诱人的泰国美食让你大饱口福。泰国水灯节活动不仅有引人注目的水灯小姐评选,而且还可以跟着水灯小姐一起到池塘边许愿祈福放水灯,一起感受泰国美好的传统文化。国际交流中国人民所熟知的泰国诗琳通公主殿下曾三次莅临我校,关注我校尤其是泰语专业发展情况,并先后两次为我校题字“博学”、“友谊之桥”。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诗琳通公主走进我校泰语课堂,2006年4月受聘为我校荣誉教授,2013年10月以泰国陆军尉官学院教官身份率团来访交流,观摩本专业泰汉同声传译教学,并予以高度评价。泰语专业注重加强与泰国驻广州总领事馆的友好关系与密切往来,联合举办每年度的泰国水灯节、泰国泼水节等文化推广活动,以及国内国际泰语教学学术研讨会。2009年泰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赞助我校设立了“泰国文化室”,成为本专业文化实践的重要场所。2014年专门设立了“总领事奖学金”项目,用于奖励本专业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每年由总领事亲自来我校为获奖学生们颁发奖学金。泰语专业积极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与泰国多所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如朱拉隆功大学、曼谷大学、清迈大学、正大管理学院等,为本专业教师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学生出国留学提供了平台。2018年11月22号我校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正式签订两校合作协议,标志着本专业的对外合作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泰语专业就业前景广阔,毕业生过硬的专业水平和较高的综合素质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大多数毕业生在国家各级部门、泰国驻华使领事馆、外资企业、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及高等院校等从事相关工作,为国家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中泰两国友好关系做出了贡献。此外,部分毕业生选择赴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

法学类 法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专业介绍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学专业设立于1996年,强调国际经济法培养方向,随后相继设立法律、民商法、知识产权法专业方向。2007年法学辅修在校内本科招生,2010年法学专业被广东省教育厅批准为广东省特色专业,2012年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广东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和广东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014年获评为广东省“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2016年获评为广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018年法学学科被列为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2019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专业定位与特色
为适应国家对外开放、“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对法治人才的需求,根据学校国际化的总目标和专业发展基础,本专业定位为: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德法兼修,具有国际视野,掌握扎实的法学基础理论,能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能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
本专业将外国语言文化、法学理论教学研究和实践能力培养三大板块有机结合,形成“专业+外语+实践”深度融合的国际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围绕这一目标,法学专业在师资队伍、课程教材、实践教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经过多年改革创新,本专业已建设成为广东省“涉外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品牌效应凸显。
师资力量
本专业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以“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云山领军学者、云山杰出学者、“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获得者、广东省和广州市“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等为代表的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学缘结构优化。现有专任教师68人,教授28人、副教授18人,博士占有师资比74%,60%以上教师具有海外学习经历。法学教师大多数具有律师或仲裁员资格,他们有着丰富的法务实践经验。同时,法学院还聘有多位全国著名的法学专家担任客座教授,聘请一大批精通实务与理论的实务部门专家作为校外兼职导师。
科研成果
依托法学院、广东涉外律师学院、区域一体化法治研究中心、党内法规研究中心、土地法制研究院、华南国际知识产权研究院、广州绿色发展法治研究中心等教学研究单位,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2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4项、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励10余项。一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在法学界发挥着的学术引领作用。2019年发表法学核心期刊(CLSCI)论文排名全国第12位。法学学科在2019年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第23位。
在教学改革与研究方面,本专业教师积极参与“马工程”教材编写,出版系列国家级教材,发表教学论文近百篇;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培育了6门省级在线课程,完成15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了省级教学团队。
国际交流
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境外高校建立并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合作。通过“2+1”、“3+1”等联合培养项目,每年均有相当比例的毕业生前往海外名校继续深造。教师通过国际学术会议、访问学者、境外学习与培训、联合项目研究等多种渠道进行全方位的国际交流。
品牌活动
法学院模拟法庭与红色经典晚会属于校园十大文化品牌活动,师生一体的法律援助实践获评广东省学雷锋示范点。学院不仅为学生每年安排云山学者系列讲座,还组织学生参与如“贸仲杯”“Jessup”“ICCC”等国内外重要专业赛事活动,广外法学学子在大赛中屡获佳绩:2002年法学院学生代表队参加“贸仲杯”(英语)国际商事模拟仲裁庭辩论赛,继荣获中国第三届”贸仲杯”辩论赛亚军后,又在2003年第四届“贸仲杯”国际商事模拟仲裁辩论赛中摘取了桂冠。学生参赛队伍在杰赛普(Jessup)国际法模拟法庭中国第五届、第八届至第十三届、第十七届全国选拔赛中多次取得了二等奖的佳绩。2019年,学生代表队获得首届“贸仲杯国际投资仲裁赛”团队一等奖。2019年,学生代表队获得国际刑事法院中文模拟法庭比赛中国区选拔赛第一名和国际比赛一等奖。
就业情况
本专业连续三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9%左右,毕业生凭借良好的外语优势和法律专业能力,在国际组织、涉外律所、涉外企业等单位就业。毕业生平均工资水平高于全省平均薪酬水平,且呈逐年上升趋势。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本专业毕业生思想素质高,外语能力及沟通能力优势明显,专业基础扎实,能较快适应工作。近年来以张宇筠为代表的优秀校友获得“全国模范检察官”等荣誉称号多项,传承发扬“厚德明法,博稽中西”的院训,努力建设法治中国。

  中专 2022-08-24 19:22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7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1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7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朝鲜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18分,金融学(“2+2”中外学分互认项目)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27分,会计学(中外合作办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41分,德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45分,商务英语理

  • 中专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8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2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8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国际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31分,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应用语言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33分,电子商务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45分,泰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55

  • 中专学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20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3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20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金融学类(金融学、金融工程、投资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89分,经济学类(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商务、税收学、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09分,经济学类(国际经济与贸易、电子

  • 中专学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21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4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21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电子商务理科录取分数线为395分,汉语国际教育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17分,汉语国际教育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68分,会计学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72分,商务英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85分。广东外

  • 中专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21年在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广外南国商学院广西分数线

    5楼

    2021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西招生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文史类,4年,28000元/年)、商务英语(文史类,4年,29800元/年)、汉语国际教育(理工类,4年,28000元/年)、会计学(文史类,4年,28000元/年)、电子商务

  • 中专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1年在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广外广西分数线

    6楼

    2021年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西招生专业:越南语(理工类,4年,6853元/年,在北校区办学)、法语(理工类,4年,6853元/年,在北校区办学)、教育学(文史类,4年,5510元/年,在南校区办学)、工商管理类(文史类,4年,6061元/年

  • 培训学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7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27分,工商管理类(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29分,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40分,缅甸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

  • 中专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1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8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1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越南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2分,行政管理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2分,捷克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4分,马来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5分,应用心理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66分,经济统计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

  • 中专学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9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9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2019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金融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3分,经济学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429分,金融学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44分,中国语言文学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45分,经济学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455分,德语文

  • 中专学校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

    10楼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9年广西各专业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类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4分,柬埔寨语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4分,老挝语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6分,法学理科录取分数线为587分,工商管理类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88分,社会工作文科录取分数线为5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