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省控线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47 | 42490 | 397 | (W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 535 | 49019 | (W05)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 - | 529 | 52323 | (W06)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 边防子女预科班 | - | 317 | 135162 | (W0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54 | 14946 | 463 | (L0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边防子女预科班 | - | 383 | 99785 | (L02)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本科预科班(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学制一年)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一年 | 1 | (W04)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金融学类(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工程;办学地点桂林校区) | 四年 | 2 | (W03) | ||||
| 机械类(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子封装技术、车辆工程;办学地点桂林校区) | 四年 | 6 | (W05)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 智能制造工程(办学地点桂林校区) | 四年 | 2 | (W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仪器类(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感知工程;办学地点桂林校区) | 四年 | 3 | (W05)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 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办学地点桂林校区) | 四年 | 4 | |||||
| 电子信息类(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导航工程;办学地点桂林校区) | 四年 | 10 | (W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自动化类(自动化、智能装备与系统;办学地点桂林校区) | 四年 | 3 | (W05)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 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办学地点桂林校区) | 四年 | 8 | (W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办学地点桂林校区) | 四年 | 3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办学地点桂林校区) | 四年 | 2 | |||||
| 应用统计学(办学地点桂林校区) | 四年 | 2 | (W06)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 数字媒体技术(办学地点桂林校区) | 四年 | 2 | (W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办学地点桂林校区) | 四年 | 2 | (W05)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
| 交通工程(办学地点桂林校区) | 四年 | 2 | |||||
| 环境工程(办学地点桂林校区) | 四年 | 2 | (W06)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
| 生物医学工程(办学地点桂林校区) | 四年 | 2 | |||||
| 本科预科班(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学制一年)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一年 | 1 | (L02)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办学地点桂林校区) | 四年 | 2 | (L01)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自2007年起招生,是国内较早成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之一。本专业是一门计算机技术与媒体艺术融合的专业,学位授予工学学士,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具有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其专业定位是,立足广西、珠三角经济圈,服务行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应用统计学专业于2004年建立,已招生13届,现在校本科生300多人;2011年在我院应用数学一级硕士点下设立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级硕士学位,已招生6届。本专业融合经济学、数据分析、统计学等交叉学科形成金融统计和大数据分析两个方向,着重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统计人才。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3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11人,在读博士3人,其余教师全部具有硕士学位,广西杰青1人,获得广西首届创新团队1项。本专业拥有一支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较高、结构优化、充满生机活力的师资队伍。具有科学的、先进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具有水平先进的,适应培养优秀人才需要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其它办学条件。拥有一个中央与地方高校共建的金融统计实验室,学生可熟练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和各类统计软件的使用,并掌握市场及社会调查、经营风险管理、经济活动分析、经营决策以及具备海量数据采集、管理、分析和挖掘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区域主要分布珠江三角洲和广西区内。就业行业分布于政府机关、证券机构、银行、统计软件开发公司等,每年约有5%左右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广西唯一一个工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专业拥有“医学检测与神经信息”广西八桂学者创新团队、“生物医学工程”广西重点学科、广西“人体生理信息无创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医学传感与智能仪器”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仪器”学科方向、“生物传感与仪器”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点,为本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与进一步深造提供良好的学科条件。
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研究和教学团队。拥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特聘院士1人,广西八桂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广西海外“百人计划”1人。教授7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3人。
近五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2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被SCI/ EI收录120余篇。自行研制的“多参数微型快速检测生化仪”已经成功产业化,新增产值1.9亿元;2016年申请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课题“活体无创多通道生理生化测量仪器研制”,合同经费超过800万,实现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及广西区在此项目上零的突破。自行研制的无创血糖检测仪填补了国际上的空白。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分布在政府部门、医疗器械行业、电子行业等,就业区域主要分布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广西区内,近5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交通工程专业于2000年开始招生。我校是广西最早创办交通工程专业的学校,依托学校在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方面的学科优势,专业培养特色为:在培养学生掌握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控制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融合学校在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方面的学科优势,侧重培养学生掌握智能交通、交通信息化、道路智能检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经过10多年的建设发展,本专业办学条件优良,目前专业学科平台有: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士点,是广西交通运输类唯一硕士培养单位;广西区级重点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广西高校校企校地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平台;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基金科技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智能交通系统;广西道路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工程专业目前积累了一支教学水平高、学术能力强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4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占9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在50 %以上,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4人作为兼职教授,师资队伍中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比例达75%以上,具有丰富的教学与工程实践经验。硕士生导师5人。有广西畅通工程专家2人、桂林市拔尖人才1人。本专业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参与广西优秀教师出国留学计划、广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担任访问学者。
交通工程专业还具有优良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设计平台,拥有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智能交通系统研究所,并与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等区内外多家交通企事业单位共建了产学研平台
近三年交通工程专业教师共承担国家基金,广西基金,广西及桂林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共20余项;连续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近三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三大索引收录论文10多篇;获得一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出版专著2部。
本专业积极倡导学生科研创新,学生科技活动氛围浓厚,学生多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奖。2013年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2010年学生制作的“交通监控实验系统设计与开发”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
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就业适应面广,以及培养特色鲜明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交通工程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上研率在15%以上。
本专业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已培养本科生一千多人,2006年获广西高校优质专业称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广西区“十二五”规划建设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本专业依托“广西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融合学校在电子、信息、通信等方面的学科优势,致力打造特色明显的交叉学科特色。
经过多年建设,环境工程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25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15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超15人;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1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形成了环境检测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污染防治、环境化学等特色突出,具有明显行业优势的科学研究方向。近3年以来,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余项,总经费达1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40余篇,核心论文6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30余项。
本专业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验动手能力的结合,增强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参加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有:(1)通过院科技协会参与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级别竞赛活动;(2)通过科教协同育人计划,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3)申报国家级、省级、学校院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近3年,有近80%的学生通过以上三种途径获得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获得20余项各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资助,共有60多人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与制作大赛、全国英语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或广西区化学竞赛中获奖,参与撰写科技论文10余篇,参与申请专利10余项。
本专业毕业生,除了报考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外,可到分析仪器设备、环境监测、污水处理、固废处置和环保设备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研发、销售和管理等相关工作。往届毕业生已形成遍布全国的就业网络,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近三年一次就业率平均值超97%,深受社会广泛好评。

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贵州省招生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语种:不限)、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语种:不限)、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语种:不限

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招生专业:计算机类(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交通工程(桂林校区就读。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环境工程(桂林校区就读。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

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市招生专业: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智能制造工程、日语、金融学类(包含专业: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工程。)、仪器类(包含专业:测控

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海南省招生专业:机器人工程、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导航工程)、仪器类(包含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感知工程)、法学类(包含专业法学、知识产权)、应用统计学、材

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招生专业:网络工程(NIIT项目)(理工类,4年,12500元/年,在北海校区办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工类,4年,6000元/年,民族班,在桂林校区办学)、电子信息类(理工类,4年,6000元/年,民族班,在

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省招生专业:土木类(081001.土木工程+081002.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081004.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仪器类(080301.测控技术与仪器+080303.智能感知工程)、人工智能、信息与计算科学、

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湖南省招生专业:电子信息类(办学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外语要求:不限。)、数字媒体技术(办学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外语要求:不限。)、环境工程(办学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外语要求:不限。)、交通工

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河南省招生专业:人工智能(6000元/年)、数字媒体技术(6000元/年)、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6000元/年)、自动化类(6000元/年;包含专业自动化、智能装备与系统)、环境工程(6000元/年)、交通工程(6

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东省招生专业: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交通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土木

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湖北省招生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办学地点桂林校区)、本科预科班(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学制一年)、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办学地点桂林校区)、环境工程(办学地点桂林校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