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机械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4 |
| 材料类 | 四年 | 8 | |||
| 电子信息类 | 四年 | 14 | |||
| 自动化类 | 四年 | 10 | |||
| 计算机类 | 四年 | 17 | |||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四年 | 4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四年 | 2 | |||
| 数字媒体技术 | 四年 | 2 |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四年 | 3 | |||
| 交通工程 | 四年 | 2 | |||
| 环境工程 | 四年 | 2 | |||
| 生物医学工程 | 四年 | 2 | |||
| 工商管理类 | 文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英语 | 四年 | 2 |
一、专业概况
英语专业从1993年开始招生,200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现有专职教师25名,其中教授6名,副教授9名,讲师10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名,所有教授和博士都担任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工作。目前本专业在校生人数约450人。学生具备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较强的专业技能。
本专业下设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学生在完成基础阶段学习后进入跨境电子商务方向课程。本专业与国外高校、企业,与国内涉外企业等部门建立长期固定的“双跨”(跨国、跨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学生有半年至一年参加“双跨”项目到国内外学习、实习(带薪)的机会。
学院拥有语言实验室、多功能录播室、同传实验室、自主学习平台等教学条件,建设有国内外学科实习基地10余个。毕业生就业前景好,主要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管理、翻译、旅游、外事等与专业相关的工作。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扎实的英语语言基本功、必要的英语语言文学知识和较强的翻译、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符合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
三、专业特色
以“英语专业基础+特色方向”搭建学生知识结构,以“双跨”(跨国、跨校企)联合培养为主要途径,培养具有较强的翻译实践能力和跨文化商务沟通能力的高素质跨境电子商务人才。重视培养学生语言基本功和跨文化意识,加强商务和商务翻译知识与技能的培养。通过跨国联合培养,使学生在国际交往中增强跨文化意识、培养国际视野,提高英语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
四、毕业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2. 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
3. 掌握英语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4. 具有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等专业技能;
5. 具有扎实的翻译、商务等方面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6. 具有一定的第二外国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7. 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
8.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五、主干学科、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英语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综合英语、英语语法、英语视听、英语写作、笔译、口译、中国文化概况、英美文学选读、高级英语、语言学概论、跨文化交际、商务英语、计算机应用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应用实践、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
六、修业期限和授予学位
标准修业期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本专业1999年开始招收本科生,已培养本科生一千多人,2006年获广西高校优质专业称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是广西区“十二五”规划建设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本专业依托“广西自动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融合学校在电子、信息、通信等方面的学科优势,致力打造特色明显的交叉学科特色。
经过多年建设,环境工程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学术精湛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25人,其中:教授9名,副教授15名;具有博士学位教师超15人;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1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形成了环境检测技术、环境信息技术、环境污染防治、环境化学等特色突出,具有明显行业优势的科学研究方向。近3年以来,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30余项,总经费达1000万元。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40余篇,核心论文6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30余项。
本专业注重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验动手能力的结合,增强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参加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途径有:(1)通过院科技协会参与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级别竞赛活动;(2)通过科教协同育人计划,参与教师承担的科研课题;(3)申报国家级、省级、学校院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近3年,有近80%的学生通过以上三种途径获得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获得20余项各级大学生创新项目资助,共有60多人次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与制作大赛、全国英语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或广西区化学竞赛中获奖,参与撰写科技论文10余篇,参与申请专利10余项。
本专业毕业生,除了报考研究生继续学习深造外,可到分析仪器设备、环境监测、污水处理、固废处置和环保设备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研发、销售和管理等相关工作。往届毕业生已形成遍布全国的就业网络,受到社会的普遍欢迎,近三年一次就业率平均值超97%,深受社会广泛好评。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广西唯一一个工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专业拥有“医学检测与神经信息”广西八桂学者创新团队、“生物医学工程”广西重点学科、广西“人体生理信息无创检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生物医学传感与智能仪器”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等教学科研平台。拥有“仪器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仪器”学科方向、“生物传感与仪器”自主设置二级学科硕士点,为本专业本科生的培养与进一步深造提供良好的学科条件。
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研究和教学团队。拥有专任教师17人,其中特聘院士1人,广西八桂学者1人,博士生导师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1人,广西海外“百人计划”1人。教授7人,副教授5人,具有博士学位人员13人。
近五年来,承担了包括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项目,科研经费超过2000万元。获省部级科技奖励2项,申报国家发明专利22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被SCI/ EI收录120余篇。自行研制的“多参数微型快速检测生化仪”已经成功产业化,新增产值1.9亿元;2016年申请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仪器专项课题“活体无创多通道生理生化测量仪器研制”,合同经费超过800万,实现了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以及广西区在此项目上零的突破。自行研制的无创血糖检测仪填补了国际上的空白。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就业单位分布在政府部门、医疗器械行业、电子行业等,就业区域主要分布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以及广西区内,近5年来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95%以上,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自2007年起招生,是国内较早成立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之一。本专业是一门计算机技术与媒体艺术融合的专业,学位授予工学学士,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具有广泛的应用与发展前景。其专业定位是,立足广西、珠三角经济圈,服务行业,为地方经济建设和数字媒体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交通工程专业于2000年开始招生。我校是广西最早创办交通工程专业的学校,依托学校在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方面的学科优势,专业培养特色为:在培养学生掌握道路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控制等基本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融合学校在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方面的学科优势,侧重培养学生掌握智能交通、交通信息化、道路智能检测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经过10多年的建设发展,本专业办学条件优良,目前专业学科平台有:交通运输工程专业硕士点,是广西交通运输类唯一硕士培养单位;广西区级重点学科——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广西高校校企校地共建科技创新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平台;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基金科技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智能交通系统;广西道路智能交通系统工程研究中心。
交通工程专业目前积累了一支教学水平高、学术能力强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队伍,现有教师14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占9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在50 %以上,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4人作为兼职教授,师资队伍中具有工程背景的教师比例达75%以上,具有丰富的教学与工程实践经验。硕士生导师5人。有广西畅通工程专家2人、桂林市拔尖人才1人。本专业每年选派优秀教师参与广西优秀教师出国留学计划、广西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担任访问学者。
交通工程专业还具有优良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和设计平台,拥有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智能交通系统研究所,并与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交通科学研究院等区内外多家交通企事业单位共建了产学研平台
近三年交通工程专业教师共承担国家基金,广西基金,广西及桂林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以及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共20余项;连续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近三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三大索引收录论文10多篇;获得一批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出版专著2部。
本专业积极倡导学生科研创新,学生科技活动氛围浓厚,学生多次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获奖。2013年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2010年学生制作的“交通监控实验系统设计与开发”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
交通工程专业毕业生以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就业适应面广,以及培养特色鲜明而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近年来交通工程毕业生的一次性就业率均在95%以上,上研率在15%以上。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始建于1999年,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广西首批优质专业、广西高校优势特色专业和课程一体化建设专业。本专业将融合科学计算基础知识与软件开发实用技能,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信息处理方向和算法设计与软件开发方向,使学生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对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经过多年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已经成为教学质量优秀、区内一流的信息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团队。本专业现有教师25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1人,博士生导师2人,广西教学名师1人,广西杰青2人。获得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广西教育成果奖二等奖1项,经过多年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已经成为教学质量优秀、区内一流的信息计算科学专业教学团队。本专业具有水平先进的,适应培养优秀人才需要的实验室、实习基地和其它办学条件,拥有信息计算科学实验室、信息安全实验室等本科教学专用实验室,设备总值300余万元,并且在广州、深圳、珠海、北京、上海、南宁等地与业内知名公司建设有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具有信息处理和算法设计与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工作能力。连续多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就业区域主要分布珠三角地区和广西区内,就业行业分布于政府机关、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信息产业部门、学校等机构,每年有约10% 左右的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招生专业:计算机类(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交通工程(桂林校区就读。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环境工程(桂林校区就读。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

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市招生专业:计算机类(包含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智能制造工程、日语、金融学类(包含专业:财务管理、会计学、金融工程。)、仪器类(包含专业:测控

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海南省招生专业:机器人工程、电子信息类(包含专业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导航工程)、仪器类(包含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智能感知工程)、法学类(包含专业法学、知识产权)、应用统计学、材

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招生专业:网络工程(NIIT项目)(理工类,4年,12500元/年,在北海校区办学)、数学与应用数学(理工类,4年,6000元/年,民族班,在桂林校区办学)、电子信息类(理工类,4年,6000元/年,民族班,在

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省招生专业:土木类(081001.土木工程+081002.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081004.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仪器类(080301.测控技术与仪器+080303.智能感知工程)、人工智能、信息与计算科学、

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湖南省招生专业:电子信息类(办学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外语要求:不限。)、数字媒体技术(办学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外语要求:不限。)、环境工程(办学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外语要求:不限。)、交通工

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湖北省招生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办学地点桂林校区)、本科预科班(边防军人子女预科班)(学制一年)、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办学地点桂林校区)、环境工程(办学地点桂林校区)、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河南省招生专业:人工智能(6000元/年)、数字媒体技术(6000元/年)、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6000元/年)、自动化类(6000元/年;包含专业自动化、智能装备与系统)、环境工程(6000元/年)、交通工程(6

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山东省招生专业:计算机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交通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法学类(法学、知识产权)、土木

2021年桂林电子科技大学陕西省招生专业:交通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自动化类、生物医学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英语、环境工程、计算机类、工商管理类、材料类、电子信息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机械类等14个专业。2021年桂林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