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助产 | 2021 | 理科 | 326/284(专科批) | /() |
助产 | 2020 | 理科 | -/307(专科批) | /() |
助产 | 2019 | 理科 | -/310(专科批) | /() |
助产 | 2018 | 理科 | -/297(专科批) | /() |
助产 | 2017 | 理科 | -/279(专科批) |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助产 | 2021 | 理科 | 318/269(高职(专科)批R段) | 329/277(高职(专科)批R段) |
助产 | 2020 | 理科 | -/322(专科批) | -/230(专科批) |
助产 | 2019 | 理科 | -/300(专科批) | -/268(专科批) |
助产 | 2018 | 理科 | -/316(专科批) | -/273(专科批) |
助产 | 2017 | 理科 | -/367(专科批) | -/338(专科批) |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母婴保健基 础知识,具备保障母婴安全和促进优生优育的能力,从事临床助产和母婴保健护理工作的高 素质实用型助产专门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各级综合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所)、妇幼保健管理机构,以及孕妇学校、亲子 活动中心和月嫂培训中心等社区妇幼保健机构组织,从事助产、临床护理、计划生育和妇幼 保健管理及服务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熟练开展产科服务、妇科及计划生育操作的能力;
2.掌握规范的妊娠诊断、产前检查、科学接生、产后处理、新生儿处理基本技能;
3.掌握基础医学和护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4.掌握与生育相关的人文知识,具备保障母婴安全、促进最佳生育、宣传先进生育文化 的能力。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健康评估、基础护理技术、助产学、妇科护理、儿科护理、优生优育和妇幼保健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基础护理技术、助产和母婴保健技术以及专科护理技术等实训。
在综合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护士执业资格证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护理助产计划生育与生殖健康咨询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护理学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青海 | 助产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284 |
宁夏 | 助产 | 理科 | 专科批 | 普通类 | 302 |
甘肃 | 助产 | 理科 | 高职(专科)批R段 | 普通类 | 269 |
重庆 | 助产 | 物理类 | 专科批 | 普通类 | 180 |
专业特色
创建于1956年,是我省省级示范专业。2013年底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重点专业建设的评审。构建了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支撑,以临床助产工作为载体,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教学内容符合助产士职业能力培养目标要求、贴近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毕业生可考取护士资格证和助产士资格证。
师资力量
现有专兼职教师45人,其中副教授13人,讲师15人,助理讲师15人,行业专家2人,硕士13人,学校专业带头人2名,教学骨干14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6%。
实验实训
为夯实学生的职业能力,学院高度重视实训基地建设,建有教学做一体、高度仿真的现代化实训中心,配备多张多功能检查和分娩床、分娩机转模型、高级母子分娩急救模型、胎心听诊仪、多种盆骨模型、妇科检查模型、妊娠过程模型、各种胎先露模型、胎儿难产模型、产科检查模型等设备。实现了学院教学环境与医院职业环境的高度统一,形成符合工作岗位真实情境的院内实训基地,保证了该专业实践教学,实验课开出率为100%。
核心课程
病理学基础、生物化学、健康评估、护理学基础、妇科护理、外科护理、内科护理、儿科护理、产科学、优生优育、母婴保健、预防医学、临床营养学等。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熟练掌握助产护理操作技能,能在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临床助产、护理、妇幼保健的技术技能型助产专业人才。
就业前景
随着社会对妇女保健服务人才需求不断提高,人性化全程陪伴分娩,各大医院、社区服务中心大批高素质的助产士供不应求,学生毕业后可报考双证(护士资格证和助产士资格证),通过学校举办的大型招聘会、参加省“三支一扶”考试,选录到各级医院、急救中心、康复疗养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从事护理工作,还可在各级医院的妇产科,妇幼保健站、计划生育服务站等妇幼保健机构从事临床助产、母婴保健等工作;升入高校继续学习深造。毕业生就业率100%。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组织专家评估、青海省人民政府批准的全日制公办的集护理、临床、预防、药学、医技等专业教育为一体的卫生类普通高等职业院校,隶属于青海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坐落在素有“西海锁钥”之称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
办学历史悠久。学院始建于1948年,其办学雏形更早可追溯至1935年设立举办的第一期种痘人员讲习班,1939年开办医务护理人员训练所,1943年改名为卫生人员训练所,1948年10月改名为“省立高级护士职业学校”,1951年正式建校为“青海省中级卫生技术学校”,1954年更名为“青海省卫生学校”,之后又更名为“青海省西宁卫生学校”、“青海省第一卫生学校”,1960年再次更名为“青海省卫生学校”。分别于1984年、1990年在“青海省卫生学校”的基础上挂牌成立了“青海省卫生干部专科学校”,“青海省联合职工大学卫生分校”。2003年“青海省卫生学校”升格为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家被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卫生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2016年被确定为“青海省重点高职院校”。2018年被教育部列入“第三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2020年被教育部列入“国家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2021年被省教育厅列入“青海省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建设单位”;2021年被教育部列入“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单位” “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省级协作组组长单位)”。学院是全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省级文明校园。在2021-2022年全国528所医药卫生大类高职院校中排名第45位,入50强之列。
文化底蕴深厚。建校以来,立足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实际,坚持“校院合作、产教融合”的发展道路,凝练出了“勤奋笃行、明德至善”的校训,“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严谨敬业、至爱修德”的教风,“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学风,“扎根高原、幕天席地、黾勉从事、甘于奉献”的学院高原沙棘精神。构建并形成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法规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医学人文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三生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校纪校规校史教育为“八维”的“一统八维”思政工作体系,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创建的“高原沙棘志愿服务队”“天使健康护航队”“民间艺术文化社团”等团队成为学院服务社会的特色品牌。
70多年来,累计培养了3.62万名卫生人才。毕业生遍布青海山川、祖国大地、甚至异国友邦,涌现出了一批颇有影响的卫生类高级人才,一大批毕业生立功受奖:有的被授予“南丁格尔奖章”“全国优秀医务工作者”“全省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师资力量雄厚。学院下设13个管理部门、8个教学部门、8个教辅部门、5个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和1个院士工作室、1个博士工作室。现有在校生近5000人,教职工249人,其中,专任教师205人,硕士研究生88人,占专任教师数的43%;教授14人、副教授52人,副高以上职称占专人教师数的32%;“双师型”教师91人,占专任教师数的44%。现有“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3名,“青海省优秀专业技术人才”1名,“青海省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学科带头人”1名,“青海省135人才培养工程拔尖学科带头人”1名,“青海省昆仑英才·高原名医”1名,“青海省135人才培养工程创新教学科研骨干”3名,“青海省优秀校长”1名,“青海省先进教育工作者”1名,“青海省优秀教师”3名,“青海省优秀班主任”1名,省级青年骨干教师12名。
办学条件完备。现有城中、城北两个校区,占地面积约590亩。有直属附属医院1所,非直属附属医院4所,校外实习基地124个。学院是“全国首批急救教育试点学校(省级写作组组长单位)”“青海省乡村医生培训中心”“青海省社区全科医生培训中心”“青海省藏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中心”及“青海省护理实践技能培训基地”“青海省临床技能培训基地”“青海省急救技能培训基地”等1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和7个省级培训基地。院内有护理、助产等18个专业的实训基地9个、实验实训室180余间。已建成护理、助产2个国家级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和口腔医学、医学检验技术2个国家级骨干专业以及临床医学、康复治疗技术、针灸推拿等6个省级示范专业。现有万元以上教学设备9905件,固定资产达1.83亿元。总藏各类纸质图书25.79万余册。
教科研协同推进。各专业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00余项。获得国内领先科技成果4项、国内先进6项、专利12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授权4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参编公开发行教材近100部。
产教融合发展。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精准对接全省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立足实际,创新发展,现开设护理、助产、临床医学、药学、医学检验技术等18个专业,形成了护理专业“1.5+1.5”、临床医学专业“复合型”、药学专业“订单式”、医学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以及“五年一贯制”、“1+X证书制度”等多维度、多层次、多形式、全覆盖的人才培养体系,在全省高职院校中凸显了特色办学优势。2014年学院牵头成立了青海卫生职业教育集团,已拥有常务理事单位45家,理事单位130家。2020年获批教育部第一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
合作交流融通。经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和青海省教育厅批准,我院已进入新加坡护理医科奖学金项目观察员序列和招生院校。目前,正在与菲律宾莱康大学协商建立中国语言培训中心和扁鹊工作室,进一步传承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及中医药文化。积极与加拿大博瓦立学院、英国威尔士三圣一大学协商对接,开展护理、康复治疗等专业专本科教育项目。与光华国际教育联盟合作,构建了国际化课程体系,开设《护理价值观》《国际护理》等13门国际护理学分互认课程。分别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江苏医药职业学院、沈阳药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合作办学。与国内30多所医药卫生类院校通过“合作+联盟+联考”的方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十四五”时期是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顺应省情发展、突破体制机制制约、破解发展难题的改革机遇期;是抢抓政策机遇、谋划重大项目、提升发展水平的攻坚关键期;是扩大办学规模、实现转型升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升级提档期;是提升办学层次、做强特色专业、发挥专业优势的潜能释放期。
学院紧紧围绕全省“一优两高”战略部署,按照到2025年办学规模达到6000人,确定了“12349”的发展目标:建好一个班子:坚持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建设好一个团结协作、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具有新时代精神风貌的领导班子。明确两个目标:争创国家级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职业教育接近或达到本科教育水平。打造三支队伍: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思政教师队伍,打造一支水平高、业务精的专业教师队伍,打造一支作风优良的教育教学管理队伍。抓好四项改革: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建设九项工程:凝心聚力赋能工程、专业人才特色工程、专业与健康产业共育工程、健康命运共同体工程、德技并重建设工程、教学内涵提升工程、智慧校园创新工程、“一带一路”培育工程、内部治理强院工程。为推进健康青海建设、保障人民健康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奋力开创“百年卫院”发展的新征程。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是经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教育部备案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校隶属甘肃省教育厅,其前身是创建于1956年的甘肃省卫生学校。学校是首批全国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训基地,是首批全国职业院校健康服务类示范专业点,是全国卫生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及护理分委会主任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全国卫生职业教育研究会常务副主任和秘书长单位、中国职教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常务理事单位、全国中医药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理事长单位、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单位、甘肃省医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甘肃省卫生职业教育集团秘书长单位。
学校现有占地面积1050亩,教学、生活、体育等配套设施齐全。实验实训室面积10万㎡,有满足各专业教学的先进设备、智慧教学系统。
教职工总数519人,专任教师352人,其中有副教授以上职称111人,讲师70人;有硕士以上学历116人。
学校有临床护理学院、中医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院、公共基础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等6个二级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1500余人,开设的专业有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学、针灸推拿、护理、助产、口腔医学技术、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药学、中药学、康复治疗技术、中医康复治疗技术等13个专业和老年护理、口腔护理、中医护理等3个专业方向,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医药卫生高职教育专业群。其中,护理、口腔医学技术两个专业被教育部认定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骨干专业建设项目;护理、口腔医学技术、药学、助产等4个专业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甘肃省职业教育高职骨干专业。学校与北京大学、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合作办学,开设有护理、医学影像、医学检验、口腔医学等专业本科层次成人教育,形成了大专与本科并存、普通教育与成人教育并存的多元化办学模式。
学校为甘肃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和远程医学教育服务,是全省重要的医疗卫生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医学科学研究基地、医学信息交流基地和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基地。学校遵循“医德为先,技能为本,服务师生成长,服务人民健康”的办学指导思想,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岗位需求为导向,努力创新办学机制,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力培养医药卫生行业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未来,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将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专业建设总体水平、提高学院综合实力为主线,以内涵建设为中心;践行“勤奋 自强 厚德 博学”的校训,创建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高等卫生职业院校;以厚德博学之师,育勤奋自强之人;努力为卫生事业发展作出更加卓越的贡献。
(一)学费收取标准(甘发改收费【2016】1133号文):4500元/学年。
(二)公寓住宿费收取标准(甘发改收费【2016】1133号文):1100元/学年。
三助产专业特色始建于1956年是我省职业教育骨干专业经过多年的办学积淀构建了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以岗位职业能力为支撑以临床助产工作为载体以促进就业为目标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的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医学人才就业前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对妇女保健服务人才规格需求也不断提高每4000人口需要1名助产士人性化全程陪伴分娩要求大批高素质的助产士使得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毕业后可到各级各类医院妇幼保健院站计划生育指导服务机构社区保健机构等从事助产母婴保健护理及公共卫生管理等工作或可通过专升本考试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深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2021年助产学费:45001.2021年助产学费:4500;2021年助产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甘肃助产理科专科批普通类三年104500文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助产学费:45001.2022年助产学费:4500;2.2021年助产学费:4500;3.2020年助产学费:4500;2022年助产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助产录取分数线为277分(理科)。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助产在招生省份:甘肃。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助产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地区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助产甘肃理科高职(专科)批R段普通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助产录取分数为甘肃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77,最低位次是102651、甘肃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95,最低位次是37939。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助产录取分数线1.2021年助产录取分数线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理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助产录取分数线为277分(理科)。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助产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助产理科高职(专科)批R段普通类助产文科高职(专科)批R段普通类甘肃卫生职业学院甘肃助产招生计划202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助产是公办专科(高职)专业。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助产在甘肃省理科排名第2。甘肃省开设理科助产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甘肃医学院。甘肃省开设理科助产院校排名在靠后的院校:武威职业学院、兰州现代职业学院。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助产在甘肃省排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2020年助产学费:45001.2020年助产学费:4500;2020年助产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甘肃助产理科专科批普通类三年754500文
甘肃卫生职业学院/2022年助产学费:45001.2022年助产学费:4500;2022年助产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甘肃助产理科高职(专科)批R段普通类三年12
助产/专业代码:520202甘肃卫生职业学院2022年在甘肃等1个省市开设助产专业。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520202助产甘肃高职(专科)批R段三年助产甘肃高职(专科)批R段三年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