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 |
|---|---|---|
| 校友会(公办三类) | 5 | - |
| 高职排名 | 72 | 953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05 | 163792 | 180 | |
| 2021 | 精准专项 | 专科批 | 273 | 181366 | 18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59 | 78378 | 180 | |
| 2021 | 精准专项 | 专科批 | 324 | 96893 | 18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0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50 | 260431 | 150 | |
| 2020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50 | 208715 | 15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50 | 258428 | 15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50 | 199866 | 150 |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65年的广西劳动大学,先后历经广西农学院热带作物分院(本科)、广西农垦职工大学、广西农工商职业大学等历史阶段。1998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广西首批独立改制的公办高等职业院校。学院先后被评为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优秀单位、全国首批百所高职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广西首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职业院校、自治区安全文明校园、自治区文明单位和南宁市生态园林单位、连续16年荣获“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018年学院荣获“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创新创业50强)”,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高职院校。
一、启动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报到手续学生,学院根据其家庭经济状况,对符合相关规定条件的学生分别采取“奖、贷、勤、助、免、补、减”等资助措施。
二、建立贫困家庭学生档案,规范资助管理工作,使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资助。
学院位于(中国--东盟)广西首府南宁市江南区明阳工业区内,毗邻南宁吴圩国际机场,与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广西演艺职业学院相邻。交通十分便利,一级公路联接机场高速路,20分钟可到达南宁市区;或者您可以选择乘坐K7公交车,预计30分钟可到达南宁市区;再者就是乘坐明阳大巴,预计25分钟可到达南宁市区。
学院占地1200亩,目前有来自全国各地1.5万多名学生聚集在独立的校区学习生活。校园高楼林立,绿树成荫,花果飘香,学习环境清静,已被众多学生及家长认可,是莘莘学子学习和生活的理想场所。

学院南大门

校训石

思明湖

孔子圣像公园

茶叶综合实训中心
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具有港资背景的全日制专科层次普通高等院校,是四川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国家教育部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四川省首届文明校园,现有在校学生逾万人。毕业生颁发教育部统一印制、电子注册的普通高校毕业证书。
学院已建成信息工程与数字创意系、鼎利学院(互联网+学院)、建筑与设计系、交通工程系、健康科学系、经济管理系、社会管理系以及继续教育学院共8个教学单位,开设有通信技术、软件技术、护理、动漫制作技术、社会体育、会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工程造价、酒店管理、电子商务等41个专业及方向。
位于成都市成华区的四川长江职业学院是目前成都高校新校区离市中心最近的高校,门前,是成都地铁四号线来龙站出入口和规划中的地铁九号线换乘站;一墙之隔,中国地产业领头羊万科地产的高档楼盘正拔地而起;向东,成都的绿肺——青龙湖风景休闲区;向南,成都火车东客站日渐繁忙;向西,是成都规模最大的高档商业群落华润万象城;门前,11条公交延伸到市区的各个角落。
成都:财富之城,成功之都!
都成:意味着机会、孕育着财富、贴近着成功。
在这里,树木成荫、设施完善,现代化的人文景观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清爽、恬静的校园气氛和干净、整洁的校园环境,移步换景、步步皆文化,像一部立体的、多彩的、富有魅力的、无声的“教科书”,为长江学子专注学习、感受文明、创造生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在这里,学院以就业为导向,利用位于成都市成华区的地理位置优势,以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依托“大学生香港行”项目促进人才培养;留出时间,倡导和鼓励学生实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订单培养、教学见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的职业学习,进行边学习、边打工,增强实践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对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