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09-26 08:54:35 解决时间:2022-09-25 16:10

满意答案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医学社会学(357)、护理学(334)、中西医结合临床(296)、内科学(356)、临床检验诊断学(304)、中医诊断学(308)、药物化学(315)、影像医学与核医学(335)、中医临床基础(306)、中药学(299)、中医妇科学(299)、眼科学(299)、中医基础理论(297)、中医医史文献(300)、中医骨伤科学(308)、药理学(313)、中医内科学(318)、药剂学(321)、方剂学(307)、针灸推拿学(312)。
一、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
名称类型年份总分英语政治专业课一专业课二
内科学学术型硕士2022356 40401200
针灸推拿学学术型硕士2022312 38381140
中医骨伤科学学术型硕士2022308 38381140
中西医结合临床学术型硕士2022296 38381140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学术型硕士2022335 40401200
药理学学术型硕士2022313 40401200
护理学学术型硕士2022334 40401200
药物化学学术型硕士2022315 40401200
方剂学学术型硕士2022307 38381140
中医内科学学术型硕士2022318 38381140
医学社会学学术型硕士2022357 3838114114
眼科学学术型硕士2022299 40401200
中医临床基础学术型硕士2022306 38381140
中医诊断学学术型硕士2022308 38381140
中医医史文献学术型硕士2022300 38381140
药剂学学术型硕士2022321 40401200
临床检验诊断学学术型硕士2022304 40401200
中医基础理论学术型硕士2022297 38381140
中药学学术型硕士2022299 40401200
中医妇科学学术型硕士2022299 38381140
二、广西中医药大学
273
校友会(综合)
374
武书连
56
软科(医药)

广西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为1934年成立的广西省立南宁区医药研究所,建校于1956年,1958年更名为广西中医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广西中医学院,1970年南宁医学专科学校并入,2012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广西中医药大学,是国家中西部基础能力建设高校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共建高校。

学校以中医药学科为主,医、理、工、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中医药、民族医药特色,产学研医紧密结合、对外交流合作优势突出,有仙葫、明秀2个校区,总占地面积1310.99亩。设有16个学院,3个直属公共教学部。有14所附属医院(其中直属附属医院3所,地方附属医院11所),1所附设中医学校,1家校办制药厂,1所独立学院。有重阳城老年公寓等一批在全国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学研基地和教学实践基地。

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学校牢固树立“立德树人”的育人观,坚持教学中心地位,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兴校”战略。学校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69人,其中474人具有博士学位,有博士生导师42人、硕士生导师685人。现有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2人、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2人,“长江学者”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14人,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指导老师32人。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000多人,有本科专业27个,其中国家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4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9个,省级优质特色专业(群)9个、省级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一体化建设项目8个。毕业生就业率及就业质量不断提升,已连续13年荣获“全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近五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25项;完成教育部专业认证4个,并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科建设稳步发展

学校是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6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4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43个,是硕士研究生推免资格高校;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15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7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培育专科4个;有广西一流学科(含培育)3个,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4个,广西重点学科6个,广西民族院校特色学科1个;广西中医药重点学科(含培育)55个。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中医学在全国排名进入前50%,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进入前70%。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学校以中医药、壮瑶医药研究为重点,加强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新增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1个,实现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零”的突破;广西中医药科学实验中心是全国中医药民族医药最大的创新共享平台之一。有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三级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实验室,8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含培育),4个广西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含培育),4个校级国际联合实验室。拥有院士工作站1个,广西协同创新中心3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1个、高校-国家级技术转移机构合作平台1个,自治区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2个,省级高端智库2个。1970年开始,赵一教授参与屠呦呦“523”的疟疾防治科研项目工作,在青蒿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韦贵康教授提出的“脊柱相关性疾病及颈性高血压学说”,邓家刚教授的“化学中药学说”,刘力红教授的《思考中医》,均在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校园内活跃着“扶阳学派”“八桂学派”“黄氏壮医针灸”“本土学派”等多个学术流派,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氛围。

三年来,学校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99项,省部级项目337项,厅局级项目904项,资助经费1.99亿元;获得各级各类科技奖励16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4项;出版科技专著190余部,发表科技论文7800余篇,获专利授权594件。

社会服务优势明显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人才技术优势,积极投身地方经济社会主战场。以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附属瑞康医院、附属国际壮医医院、制药厂为依托,学校有36个国药准字号药品、200多种院内制剂、10多种成果转化产品,复方扶芳藤合剂、龙血竭、芒果止咳片已成为广西中医药大学制药厂的拳头产品,青蒿素、绞股蓝等系列产品也为广西多个制药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大宗农作物废弃物功能成分筛选及产品开发研究”及“海水无核珍珠产业化养殖关键技术与应用”等研究成果转化投入生产,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地方经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学校受政府委托编制《广西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并积极参与政府起草《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医药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决定》《壮瑶医药振兴计划》等系列中医药、壮瑶医药相关文件,帮助玉林市、贺州市、上林县等编制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等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壮瑶药质量标准研究和广西中药民族药资源普查,为实现广西医药千亿元产业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助推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

学校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疫情发生以来,学校派出62名医护人员驰骋武汉,1名专家参与驰援柬埔寨抗击疫情,1名专家参与中国援科摩罗短期抗疫医疗队,11名专家参与组建广西中医药救治专家组,共获得7项广西应急专项资助和2项国家高端外国专家引进计划新冠肺炎防控专项项目,“广西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方案的临床应用”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科技攻关项目通过临床研究,形成广西特色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

学校充分利用人才、技术优势,积极开展与基层医院技术帮扶工作,深入全区50多个县市的社区、农村开展中医药文化、技术、服务“三下乡”活动和义诊活动,使老百姓在身边就获得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极大地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同时新技术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群众的医疗负担,受到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文化传承创新显特色

学校循本而开弘,始终把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学校对壮、瑶等民族医药进行挖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创立了壮医药、瑶医药质量标准体系,出版了《壮族医学史》《中国壮医学》《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等系列专著与教材。“壮医药(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壮瑶药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壮医药线点灸疗法的整理和疗效验证研究”“壮医理论的发掘整理与临床实验研究”等一批壮医科技成果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广西政府科技进步奖等奖项,为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做出了新贡献。

学校重视弘扬与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医药文化。走进仙葫校区,警醒学子珍惜时光、自强不息的晨钟暮鼓楼校门,建有张仲景雕像的医圣广场、仲景大道,教学楼前大草坪广场南侧的中医历史文化长廊,校道两侧的文化石镌刻着《黄帝内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名篇,图书馆大门两侧有大型壁画《岐黄论医》《杏坛讲学》,教学楼里有《医学生誓言》和名医名家的励志格言、中医文化及中草药知识宣传画,还有药师山、神农阁等中医药文化景观建筑,将渊远流长的华夏传统与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融为一体,体现出浓郁的中医药文化气息,充分展示了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的独特魅力。

国际交流合作广泛

学校1976年开始培养留学生,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人才培养基地。学校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先后成立了中—泰传统药物研究联合实验室、中国—马来西亚中医药中心、中—加斑马鱼中药筛选联合实验室、中—澳传统药物现代研究联合实验室、中国—东盟传统药物研究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积极推进与其他国家(地区)在中医药民族医药、医疗保健、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形成以东盟国家及港澳台地区为中心、辐射全球的对外教育新格局。学校先后与美国、德国、加拿大等25个国家或地区的94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交换访学、进修合作关系,架起了与国际医药界教育、医疗、科研等合作的桥梁,为促进中医药国际化,加强文化交流,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挥了重要作用。

学校将秉承“弘毅自强,传承创新”的校训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开拓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为早日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国际性的区域一流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学校将秉承“弘毅自强,传承创新”的校训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同舟共济,开拓创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办学能力,为早日建成有特色、高水平、国际性的区域一流中医药大学而努力奋斗!


  中专 2022-09-25 16:10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2022年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1楼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000元年2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翻译和艺术为14950元年其他类别13000元年以上收费标准仅供参考实际收费标准若有变化终以物价局审批的收费标准为准答案来源于2022年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 中专学校

    2022年广西医科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优秀全日制二年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2楼

    2本校优秀全日制二年级学术型硕士研究生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4申请人年龄不应超过35周岁5有较强的创新及科研能力有研究重大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创新型科研课题的潜力并经本专业研究生指导教师认可有申请人原硕士研究生导师及1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书面推荐意见6学位课程考试成绩优良7全国大学英语六级考试的成绩425分8无学术不端考试作弊等不良记录答案来源于2022年广西医科大学招收硕博连读研究生工作方案

  • 中专学校

    2022年广西医科大学申请审核制博士研究生申请人硕士研究生阶段培养类型必须是全日制学术型

    3楼

    2申请人硕士研究生阶段培养类型必须是全日制学术型3申请人的英语水平必须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国家英语六级新考试体制下6成绩425分2新80分3604传统考试成绩在1200分以上5新考试成绩在305分以上65考试合格7在以英语授课为主的国家获学士以上学位8以第一作者在期刊上发表过专业学术论文4申请人学术水平需符合以下条件之一1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如有共同第一作者需排名首位或通讯作者如有共同通讯作者需排名后在影响因子30及以上期刊或中科院期刊分区2区及以上的期刊上发表过1篇专业论著2近三年以第一作者如有共同第一作者需排名首位或通讯作者如有共同通讯作者需排名后在期刊上

  • 中专学校

    2022年东盟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4楼

    1学术型硕士研究生8000元年2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翻译和艺术为14950元年其他类别13000元年以上收费标准仅供参考实际收费标准若有变化终以物价局审批的收费标准为准答案来源于2022年东盟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章程

  • 中专学校

    广西中医药大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

    5楼

    广西中医药大学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复试分数线(2022):中药学(299)、中西医结合临床(296)、中医内科学(299)、中医外科学(298)、民族医学(含:藏医学、蒙医学等)(300)、针灸推拿学(307)、护理(330)、中医骨伤科学(2

  • 我要读技校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有哪些专业,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术型硕士专业目录

    6楼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术型硕士专业有:护理学、中药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化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社会学、针灸推拿学、中医妇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内科学、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医史文献、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基础理论、眼科学、临床检验诊断学、影

  • 中专学校

    广西民族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

    7楼

    广西民族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数学(281)、马克思主义理论(325)、外国语言文学(357)、中国史(344)、政治学(326)、伦理学(358)、中国语言文学(357)、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67)、体育学(287)、教育

  • 中专学校

    广西医科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

    8楼

    广西医科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医学(299)、中西医结合(296)、临床医学(299)、口腔医学(299)、药学(299)、理学(280)。广西医科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名称类型年份总分英语政治专业课一专业课二中西医结合学

  • 中专学校

    广西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

    9楼

    广西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林学(287)、植物保护(260)。广西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名称类型年份总分英语政治专业课一专业课二植物保护学术型硕士林学学术型硕士广西大学99名软科(综合)122名校友会(综合)116名武书连

  • 中专学校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

    10楼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术型硕士复试分数线(2022):医学社会学(357)、护理学(334)、中西医结合临床(296)、内科学(356)、临床检验诊断学(304)、中医诊断学(308)、药物化学(315)、影像医学与核医学(335)、中医临床基础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