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贵州师范学院 | 山东交通学院 |
|---|---|---|
| 软科(综合) | 327 | 343 |
| 校友会(综合) | 340 | 334 |
| 武书连 | 631 | 434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474 | 38533 | 456 |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474 | 38631 | 456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29 | 68406 | 367 | |
| 2021 | 民族班 | 本科二批 | 393 | 101750 | 367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59 | 9346 | 556 |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59 | 9409 | 556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32 | 17040 | 479 | |
| 2021 | 民族班 | 本科二批 | 506 | 28049 | 479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15 | 79954 | 367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512 | 25120 | 479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普通类一段 | 480 | 194670 | 444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普通类一段 | 483 | 187846 | 444 | |
| 2021 | 普通类 | 普通类二段 | 245 | 530176 | 150 | |
| 2021 | 威海校区校企合作 | 普通类一段 | 477 | 202486 | 444 | |
| 2021 | 校企合作 | 普通类一段 | 475 | 206716 | 444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普通类一段 | 470 | 218711 | 444 |
贵州师范学院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省属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院校。学校前身系创建于1978年的贵州教育学院,200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改制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2013年,获学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2015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6年,学校入选为贵州省“十三五”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2017年,获批省级“双一流”建设项目建设单位。
学校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经过43年的发展,培育了“人一之,我十之;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师院精神,铸就了“为人师表”的校训,孕育了“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的校风,“厚德树人,言传身教”的教风和“立志勤学,知行合一”的学风。学校为贵州省第一所“绿色大学”、首批“高校文明校园”和“特色文化学校”,获批贵州省首家的国家级“华文教育基地”,并设有贵州省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教育部西部地区中小学校长国家级培训基地、国家教育考试评卷基地、教育部书画等级考试贵州省承办机构和文化部“中国乡土社会研究中心(贵州)”等机构和平台。学校主动服务贵州教师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贵州基础教育培养了20余万名教师和教育管理干部,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详见我校招生章程
山东交通学院是一所以培养综合交通人才为办学特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山东省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与交通运输部共建高校。
学校始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交通部济南汽车机械学校。2000年,学校由交通部划转山东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管理体制;2002年,教育部批准济南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和中国重汽职工大学合并组建山东交通学院;2005年,山东省水运学校并入;2011年,学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培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2013年,获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典型经验高校;2016年, 山东省内燃机研究所整建制并入;2017年,获批山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A类)。2019年,获批山东省文明校园;2020年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高校。经过64年的发展,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管、理”为支撑,以培养具有爱国主义精神、国际化视野,富有创新意识和实干精神的交通事业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办学特色的高校,现已为国家培养各类毕业生、交通行业培训各种管理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共计26万余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