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学工程-深圳大学
专业前景: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Engineering,简称BME)是一门理、工、医结合的交叉学科,是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渗透的产物。它是运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原理和方法,从工程学的角度,在多层次上研究人体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为防病治病提供新的技术手段的一门综合性前沿学科。
深圳是我国重要的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对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人才需求量巨大。本专业依托深圳强大的产业背景,旨在培养符合产业需求的具有良好理工科基础及医学背景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本专业毕业生具备生物医学工程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技术开发能力,能在生物医学工程、电子工程、信息与计算机技术等领域从事科研教学、设计开发、生产与行政管理等工作。本专业就业前景良好,就业率连续几年位居深圳大学前列。
培养特色::本专业实践性强,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训练,与产业人才需求紧密结合。采取小班教学模式,建立了多个教学实验室,配备了先进教学仪器设备。本专业专门设立了工程实践环节,与深圳市30多家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大学生就业实习实践基地,在本科第三年起安排所有学生参加生产实习,学生亦可在第四年参加为期3-6个月的就业实践,为就业提供很好的实习实践机会。为更好服务于人工智能和精准医疗国家战略,本专业特设“医学人工智能校企协同实验班”,择优录取对医学人工智能感兴趣的新生,以产学协同校企深度合作为基础,培养具备医学人工智能这一前沿领域基本知识技能的新型人才。专业还与企业联合设立了多类生物医学工程专项奖学金,如“迈科龙生物医学工程专项奖学金”和“安保科技生物医学工程科研创新奖励基金”等。
专业方向:医学超声、医学人工智能、生命信息监测、体外诊断信息检测、医学图像处理、分子影像、神经影像、医疗电子及康复医学工程技术
主要课程::生物医学工程基础、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电路分析、数字电路、医学电子学、微型计算机技术、信号与系统、医学信号处理、医学成像原理、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传感器、医学仪器原理、生物系统建模与仿真、机器学习与人工智能。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专业受限:不招色盲色弱。
咨询:0755-26911857(周一至周五8:30-12:0014:00-17:00),@***
专业学位:085230生物医学工程;-深圳大学
学院主页:http://med.***.cn;咨询电话:0755-86671923;电子信箱:szumed_yjs@***;办公室:南校区医学院综合楼723。
★023艺术设计学院 http://zsb.***.cn/
学术学位:130100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130400美术学(一级学科)、130500设计学(一级学科);
招生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工);-深圳大学
招生方向:请查阅《深圳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拟招人数:2人。
三、申请条件
(一)硕博连读的申请条件(须同时满足各项)
1.须具备《深圳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中规定的各项报考条件。
2.硕博连读的选拔对象为我校二年级(2017年9月入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生物医学工程为跨学科专业,申请者现读硕士学科、专业可为理、工、农、医各学科等。;
“硕博连读”方式不接受专业型硕士研究生申请。
3.通过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第一学年全部课程,成绩优良;硕博连读考生仍需参加硕士阶段的中期考核。
4.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在硕士学习期间表现突出,有培养潜力 对在专业学术期刊(正刊)上公开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者,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二)“申请-考核制”的申请条件(须同时满足各项)
1.须具备《深圳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中规定的各项报考条件。
2.申请者硕士专业应与所申请的博士专业为理、工、农、医等相关专业。
3.“申请-考核制”方式不接受非全日制(在职学习)硕士学位及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获得者的申请,且申请者后学位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全日制专业型或学术型硕士或博士学位的申请者,或全日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在校成绩优秀;
(2)获得境外硕士学位证书者须通过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证书认证。
4.须至少有一篇属于所申请学科专业领域内的学术论文公开发表(第一作者),或者有其他形式属于所申请学科专业领域内的科学研究成果发表(如公开出版的学术著作);专业型硕士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须SCI收录。
5.同意录取类别为非定向,确定拟录取后不允许更改录取类别。录取前须将组织关系、人事档案等转入深圳大学研究生院档案室,否则不予发放《录取通知书》,被录取后必须全学习。
6.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外语水平较高,并必须提供相应的英语成绩证明(具体要求见个人申请需提交材料的第(9)项)。
四、选拔流程
(一)个人申请
申请者需提前与报考导师取得联系,向报考导师提出申请,经导师同意后报考。
1.网上报名。符合条件的申请者需在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上自行报名并完成缴费,缴费金额200元。网上报名及缴费时间:2019年4月25日-2019年5月7日。
2、提交材料。申请者须于2019年5月7日前(以邮戳为准)使用EMS邮寄或顺丰快递以下材料至研招办(地址: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大学办公楼435)(以下各项如非特别说明,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制”申请者均需提交):
(1)《博士学位研究生网上报名信息简表》(申请者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yz.***.cn/bsbm),进行网上报名,打印后本人签名确认);
(2)硕博连读申请者提交《深圳大学2019年硕博连读研究生申请表》,“申请-考核制”申请者提交《深圳大学2019年“申请-考核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
(3)硕博连读、应届硕士毕业生申请者提交《深圳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政审(现实表现)材料》,由本人所在学院党委填写(申请时可暂不提供此项,但通过复试以后必须按照表格要求提交);
(4)学位、学历证书的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须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院或研究生管理部门的在读证明,本校在读硕士生可不需要),硕博连读申请者提交学生证复印件(应含学生个人信息、照片及注册情况);
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5)(需加盖研究生成绩管理部门公章),硕博连读申请者提交研究生院出具的第一学年成绩打印单原件;
(6)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可提供论文摘要和目录等,硕博连读申请者不需要);
(7)两位或两位以上与所申请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书(推荐书需使用我校提供的模板);
(8)提交拟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学研究计划书(不少于3000字,见申请表);
(9)须至少提供以下其中一项英语成绩证明:
(a)通过国家六级(六级成绩达到425分)或国家四级(四级成绩达到425分);( )托福(TOEFL)成绩达到75分以上(老TOEFL达到550分);(c)雅思(IELTS)成绩达到6分以上;(d)PETS5级合格证;(e)GRE1200分以上(新标准310分);(f)在英语国家或地区获得过硕士或博士学位;
获奖证书复印件:(10)、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复印件、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证明材料;
(11)三级甲等以上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合格证明(硕博连读申请者不需要提交);
(12)第二代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3.由于教育部招生录取上报系统需要检验考生学历、报名简表及公开发表文章等信息,考生需登录2019年深圳大学博士研究生报考系统(网址:http://ehall.***.cn/gsapp/sys/bsyjsbmszu/login/goLogin.do)注册后,并根据报名信息简表报名号,按系统提示要求进行填报。
4.申请者报名成功后,报名费和提交的材料不再退还。
生物医学工程-广东医科大学
中日合办专业
学制::四年
科类:理科
学位:本科毕业证、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掌握现代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和一定的医学科学知识,能在生物医学工程领域从事医学仪器设备的研究、应用、管理和技术开发的高级专业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数学、物理学、电子学、计算机科学、医学仪器设备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医学信号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方法;具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主要专业课程::以生物医学工程、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主干学科,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物理学、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单片机原理、医用传感器、医学信号处理、医学诊断仪器原理与设备、医学治疗仪器原理与设备、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测量与传感器、超声诊断仪器原理与技术、CT与MRI原理与设备、医学影像设备管理与维护等。
就业方向::该专业设有医学电子工程、医学影像工程二个方向,入学一年后参考学生志愿按相关规定进行分流。毕业生主要在各级医疗机构、医疗设备公司、医药院校、科研机构和电子信息产业部门等单位从事医学仪器设备的研究、开发、管理和维修等工作。
生物医学工程-南方医科大学
大类招生,含:医学影像工程、医学信息工程、医学物理师、医学仪器检测、医学电子工程专业方向。入学第一学年末,根据学院相关要求,按照学生学业成绩,结合专业方向名额配置和学生个人志愿兴趣进行专业方向分流。
广州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广州医科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办于2005年,为一级学科硕士点,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以医工结合为特色,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近年来从海内外引进一批训练有素的优秀骨干教师。学校已启动“广州医科大学-台湾义守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交换生项目”,二年级学生可通过选拔参加该项目,交换学习一学期。本专业实行导师制,培养在医学仪器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医学图像处理、生物医学材料等领域具有扎实基础及创新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电子与计算机技术、基础医学、医学影像技术。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概率统计及应用、工程数学、电工与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与应用、数字电子技术、医学图像处理、信号处理与系统、医用传感器、高级编程、医学仪器原理与结构、医疗器械研发管理与注册申报、医疗仪器系统开发与设计、生物医学材料学、生物医学工程导论等。
毕业与学位:
本科学制四年:。颁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毕业证书,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就业前景:
培养工科和医学紧密交叉和渗透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能在科研机构、医院、医疗器械公司和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医疗器械、医学影像、医学电子和生物医学材料等技术及产品的研发、管理等工作。
v 生物医学工程:-南方医科大学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医学电子技术与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在大型医疗设备制造企业、医疗器械公司和医疗机构等行业从事医学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制造、应用和开发,适应本世纪电子信息技术在医疗行业发展需要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就业方向::电信部门、电子工程企业、商业部门、财税、金融和机关、科研及医疗机构等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网路、无线通信、电子工程、医学仪器的设计、研究、开发和管理工作。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位):-深圳大学
深圳是我国具影响力的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地之一。在深圳,医疗器械产业是各领域高新技术充分交叉与融合的综合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深圳高科技尖端水平的标志产业之一。深圳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在全国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被视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领头羊”。截至2011年底,深圳市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509家(占广东省的41.9%),经营企业1600家(占广东省的32.1%),产值超亿元的企业33家,企业平均产值4500万元,从业人员超过50000人。医疗器械产业是各领域高新技术充分交叉与融合的综合技术产业,已经成为深圳高科技尖端水平的主要标志。
深圳医疗器械产业的发展,与深圳特有的产业发展环境关系密切,尤其是相关技术产业的发展,对医疗器械产业的人才、原材料、加工等方面提供了有利的基础保障。深圳医疗器械产业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迄今仅三十年的时间。在此期间,相关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呈现典型的集群式发展模式。深圳医疗器械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对产业的发展给出了较高的目标,急需相应的中高端专业人才。然而,深圳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薄弱,使得专业人才缺乏问题逐渐凸显。深圳的教育机构数量非常少,无法与国内其他大中型城市相比,差距十分明显。人才培养力度的不足,对于深圳产业的发展,将产生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在此产业背景下,深圳大学于2006年成立生物医学工程系,整合了校内在生物医学图像处理、生物信息检测、体外诊断、生物光子学等方向的科研力量,成功申报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点,招收和培养生物医学工程本科和硕士生,并于2006年底获深圳市科技局批准成立深圳市生物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2011年获国家发改委批准成立了医学超声关键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同年获广东省科技厅批准成立广东省生物医学信息检测与超声成像重点实验室,2012年获广东省教育厅获批生物医学省级优势重点学科。
近5年,在深圳市政府和深圳大学的大力支持下,在学科带头人陈思平教授的带领下,生物医学工程系大力引进来自海外高校和知名企业的高端人才,打造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力的科研团队,目前团队有近20余名研究人员,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博士后3人,其中一半以上核心成员具备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团队注重凝练学科方向,5年来重点发展医学超声成像、体外诊断、生命信息检测和生物信息检测等四大学科方向,购置和研制高端的科研设备,打造一流的科研平台。目前已经在医学超声换能器、新型医学超声成像技术(包括超声弹性成像、图像处理、超声微泡载药和基因治疗、超声自适应波束合成及超声式硬件平台等)、呼吸气体、麻醉深度和血液动力学等生命信息参数等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全自动体外诊断(包括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全自动血液分析和全自动尿液分析)、床边检测技术等方面,构建了很好的式研究平台,并在此基础上,联合深圳其他科研机构,如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及深圳的医疗器械公司,如迈瑞、开立、恩普、威尔德、德立凯、蓝韵、奥斯科等开展了密切的合作研究。实验室坚持科研平台和科研设备对企业免费,进行产学研合作,目前已经完成医学超声、体外诊断等方面的省部级和市级产学研合作项目10多项,深港创新圈项目、深圳市重大产业攻关等在研项目10余项。其中全自动化学免疫发光分析仪的产学研合作已经为相关企业创造了3亿元的产值,编码超声骨伤治疗仪、经颅超声血栓自动检测仪等也成功产业化。
本学科点导师队伍有年轻化、国际化、创新力强、合作精神好等特点,近5年承担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十一五”重大科技计划等在内的100余项国家级、省部级、市级和校级科研项目,在学科建设、公共平台建设、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本专业学位点已建立了15个实习、实践基地,着重培养研究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工程实践、高级工程实践及课程实践等环节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方向:
医学超声及光学成像、体外诊断仪器、生命信息监测、医学图像处理、医用仪器嵌入式系统设计。
生物医学工程-华南理工大学
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始建于:20世纪九十年代,是我校“双一流”的重点建设学科,建立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本-硕-博培养体系。秉持“全方位协同育英才”理念,协同医-工-研-企-政各方,汇聚以院士领衔的海内外高层次师资队伍,依托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医疗器械研究检验中心等一大批国家和省部级顶尖科研和教学平台,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从事生物医学领域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及创新研发,并为医、药、械行业和监管部门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技术管理与决策的创新人才。
生物医学工程一级学科在: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排名前十,是广东省一级学科优势重点学科;
在2018年软科“中国好学科排名”高居全国第二。
招生对象:
培养掌握坚实宽广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深入系统的化学、生物、材料学及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完善的生物医学工程多学科交叉的知识体系结构。欢迎具备理科背景,对化学、生物学、物理学等科目拥有兴趣,立志于投身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学习和研究的广大同学。
毕业生职业发展愿景::
1.依托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国际校区的国际化办学平台,与国际一流大学和科研院所在科研、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产业化合作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为学生创造大量国际化联合培养机会,为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单位培养高端科研人才。
2.为国内外蓬勃发展的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战略新兴企业培养高端研发、管理、技术人才。
3.为国家和政府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监管职能单位培养高级检验、评价技术人才。
4.为行业战略咨询机构培养高级专业人员。
更新日期:2019年6月1日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学制学位::本科四年,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培养目标::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强烈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具备生物学、医学、工程制造和信息科学的坚实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熟练掌握各领域前沿关键技术如系统生物医学相关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技术、光电技术和材料科学技术等,并能够将多种工程技术有效的应用和服务于生物医学领域进行试验试制和产品研发;基础扎实、精于实践、勇于创新、敢于创业的多学科交叉复合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主要课程::
(a)公共基础课(系列通识教育基础课,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有机化学和公共计算机类课程等)(b)医学与生物学基础课(人体解剖生理学、分子与细胞生物学;临床医学概论;生物统计学、生物物理基础等)
(c)工程基础课(电路基础、信号与系统、计算机结构与逻辑设计、生物医学工程概论、模拟与数字电子技术等)(d)专业课(①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制药技术;②医用仪器与技术、生物医学电子学、医学数字信号处理、医用图像处理;③生物医学材料、生物医学传感器等)
特色方向课:(e)(康复工程学、口腔设备学、人工智能技术、工业艺术设计、3D打印技术等)。
部分课程实施双语教学:。
专业要求:色觉检查正常,四肢健全,男女不限。
就业方向::借助佛山科学技术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良好背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在一支基于“基础医学省级教学团队”、由中科院院士、国家杰青、海内外优秀博士共同组成的高水平教学队伍的引领下,依托广东省“基因编辑工程技术中心”、广东省“医学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高端教科研平台,充分结合学校电子信息、机械自动化、物理光电和材料能源等工科优势教科研力量和实践平台,以通用基础课程结合特色创新课程为构架的课程体系,以生物医药企业和大型医疗机构需求为导向、构建“双导师制”产业学院的协同育人机制,以“小班快跑”为特色的实验班模式,将保证学生在就业时具有精准的产业指向性和技术指向性,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将充分彰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学生毕业后可在广东珠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龙头生物医药高科技企业、三甲医院和科研院所工作,从事系统生物医学、合成生物学、干细胞、纳米医学、细胞治疗等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工作;从事与未来人工智能技术相接轨的生物医疗仪器设备的销售、应用、维护和研发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