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湖北工程学院 | 泰州学院 |
---|---|---|
软科(综合) | 403 | 493 |
校友会(综合) | 384 | 490 |
武书连 | 542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81 | 77154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77 | 79130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68 | 83487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466 | 84490 | 39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2 | 26948 | 463 | 首选历史,再选思想政治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22 | 26948 | 46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0 | 32221 | 46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2021 | 地方专项计划 | 本科批 | 517 | 29069 | 463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85 | 101766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83 | 103709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生物(2选1)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69 | 116837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06 | 37391 | 47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95 | 91623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87 | 99739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85 | 101766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84 | 102728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481 | 105658 | 417 | 首选物理,再选化学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5 | 32182 | 47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11 | 34488 | 476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湖北工程学院是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普通本科高校,迄今已有70年的办学历史。在校生规模25000人。学校坐落于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孝感市,距武汉市区仅50公里,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30公里,京广铁路、京武高铁、京港澳高速、107、316国道穿城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突出。
学校办学条件良好。校园湖光潋滟,杨柳依依,鸟语花香,环境怡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学校占地面积近1700亩,校舍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值近亿元,建有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图书馆藏书209万册,期刊2000余种,开通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等六大电子图书资源。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湖北工程学院学报》为湖北省优秀期刊,连续四次被评为“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2年跻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核心期刊”行列,“中华孝文化研究”专栏被评为特色栏目。
同大学生食堂
东苑食堂内景
东苑食堂
三里学生食堂内景
三里学生食堂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深受社会好评。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育质量为生命线,积极开展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社会培养了13余万名专业基础扎实、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好,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深受用人单位及社会的好评。学校学风浓郁,学习蔚然成风。学生在湖北省本科学士学位论文评选和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学英语、数学建模、智能模型车、艺术设计等一些重大比赛中屡获佳绩。
近3年学生考研上线率一直稳定在20%以上。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5%以上,学校被评为“湖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学校地址:江苏省泰州市济川东路93号 邮编:225300
泰州学院是一所全日制公办本科院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泰州,有近80年办学底蕴。学校积淀形成“敦尚行实、明体达用”的校训,“惟精惟诚、知行合一”的校风,为地方经济社会培养了数万名各类优秀人才。
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科研项目申报和立项数量稳定增长,成功获批国家级项目16项,省部级项目26项,市厅级项目200余项。科研成果省级获奖10余项,市级获奖100余项。授权发明专利等近70项。发表SCI、EI等数据库收录论文近400篇,出版专著30余部。
近年来,我校重点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引人育才工程,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在同行业、对口企业、学生家长当中都有很好的口碑。
毕业生就业情况稳定、就业质量稳步提升。作为学校的重点工作,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秉承“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面服务,全力推进”的理念,坚持以“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为目标,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形成了“精心谋划,精育人才,精细管理,精致服务,精准推进,精确落实”的就业工作体系,打造出符合我校特点的“四全六精”就业工作模式,有力推动了我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我校就业创业工作主要举措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精心谋划,努力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坚持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面推动毕业生就业各项工作。充分挖掘各类资源,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就业创业”的生动局面;“校、院、班”三级联动,为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是精育人才,着力提升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注重培养行为规范、技能扎实、个性鲜明的阳光学子。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体育、艺术和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精细管理,全面提升就业创业指导水平。坚持强化日常管理、队伍管理和基地管理。加强制度建设,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建立稳定的师资队伍,加强与政府、企业等的合作,建设了一批稳定、优质的实习实训基地。四是精致服务,切实做好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工作。从制定生涯规划、强化技能培训、创新创业教育、关注特殊群体、联络招聘单位、发布就业信息等方面切实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五是精准推进,突出强化二级院系的主体作用。形成院系主体、过程通报、结果考核就业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人人有责、富有实效的促进就业工作新格局。六是精确落实,持续推动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突破。狠抓落实政策和落实责任。责任明确,切实落实机构、人员、场地、经费“四到位”。
历年来我校坚持认真分析就业工作形势,准确把握就业工作规律,切实抓好就业能力培训,积极开拓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创业实践平台,毕业生就业率实现稳步提高、就业质量也得到稳步提升。近些年我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协议就业率保持在70%左右,出国升学率在2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