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字段名类型宽度含义说明1BMH*C16报名号须与报名信息表一致2ZKZHC12准考证号 3XMC20姓名须与报名信息表一致4XXDMC12录取学校代码参见省统一下发的学校字典库5XXMCC60录取学校名称参见省统一下发的学校字典库6ZYDMC6录取专业代码各地自编,可以为空7ZYMCC60录取专业名称普通高中可以为空8XZN3,1学制 9ZSLBDMC1招生学校类别代码参见代码表10JHSXDMC1计划属性代码参见代码表11ZFN7,3总分 12LQPCDMC1录取批次代码参见代码表13LQZYXHC1录取志愿序号参见代码表14LQRQC8录取日期年4位,月2位,日2位15LQLXDMC2录取类型代码参见代码表16XXXSC20学习形式分全日制、非全日制说明: 1、各项信息内容须严格按信息标准执行,不得为空。 2、总分(第11项,ZF)是指考生应试各科的原始成绩之和,除免试生和往届生外,不得为0或为空。 3、录取批次代码(第12项,LQPCDM)指考生被录取的批次,录取志愿序号(第13项,LQZYXH)指被录取批次内的学校志愿序号。 录取办法 录取工作在《湖北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上进行,具体录取办法由各市(州)确定。各市(州)要结合本地实际科学安排录取批次,在录取前要将本市(州)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办法报省招办,同时以书面形式通知各高中阶段招生学校。生源较少的中职学校可以委托市(州)招生考试机构或其他学校代招,要求代招的学校必须出具正式的委托函给委托代招单位。普通高中学校未经省教育厅批准不得跨市(州)招生。未经招生考试机构办理录取手续的考生,不能取得高中阶段学校学籍。 单独招生考生录取 经省教育厅批准跨市(州)招生的普通高中学校,应在6月下旬前完生工作并将预录取名单报省招办,省招办审查预录取名单后,下发至各市(州)招生考试机构办理正式录取手续。提前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所在市(州)的统一录取。继续在部分市(州)开展跨市(州)招生学校招生改革试点,学校把招生计划下到试点市(州),这部分计划在试点市(州)按照统一考试、统一填报志愿、统一录取的方式进行招生录取工作。 严肃招生纪律,规范招生秩序 严禁各高中学校擅自突破招生计划,严禁各高中学校招生工作违规操作。凡学校擅自突破招生计划或自行登记、录取的高中新生,按今年招生新规定,将无法进行学籍注册,没有省编电子学号,学生将无法参加全省统一的学业水平测试,没有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意味着学生将不能参加高考。为此,希望考生及家长不得与任何学校和个人签订招生协议,在没有接到正式录取通知书前不到有关学校就读,否则造成的不良后果,由当事人自负。严禁招生乱收费,各高中要严格执行省定收费政策和收费标准,不得违规收费、突破指标收费,实行“阳光收费”。民办高中按物价部门批准的学费标准收费。 欢迎社会监督,举报电话为:5224376 2011年7月8日 规范管理,杜绝违规招生 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规范招生的主体责任,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规范招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招生考试部门和学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要一级一级明确责任,对违规招生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 要加强对招生计划和录取工作的管理。各市(州)、县(市、区)和普通高中学校要严格执行“六个严禁”的规定,即严禁超计划招生,严禁未经批准跨市州招生、严禁委托社会中介和个人招生,严禁各类有偿招生,严禁录取不具备录取资格的考生,严禁为没有办理录取手续的学生办理学籍。从2015年起,对各地各校违规招收的学生,一律不予学籍注册,对违纪违规的单位和个人一律一查到底,坚决遏制违规招生现象发生,切实维护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秩序。 中职学校要加强对招生宣传的管理和招生工作人员的教育,杜绝虚假招生宣传、恶性抢拉生源和有偿招生行为的发生。 报名 1、报名条件在我省初中就读的应届毕业生(含外省户籍随迁子女)均可在学籍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具备我省户籍但在省外就读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回我省参加中考,可持外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初中学籍证明,经户籍所在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名。2、报名时间中考报名时间于1月上旬开始,4月底截止,具体报名时间由各市(州)自行确定。对未参加中考,愿意就读中职学校的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各市(州)招生考试机构要安排专门时间,补办这些考生的报名手续。3、报名信息采集考生原则上在其户籍或学籍所在县(市、区)办理报名手续。应届初中毕业生由所在学校统一组织报名,报考中职学校的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到市(州)招生考试机构指定地点报名。考生统一使用《湖北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报名,网址为:http://gzjd.***.cn。网上报名由初中学校负责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负责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培训,各市(州)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统一协调。考生的报名信息可由考生直接在网上报名系统上输入,也可由县(市、区)招生考试机构从初中学籍库中直接导入。经核对后的考生报名信息作为志愿填报和录取工作的依据。考生报名期间,各市(州)要安排专门时段采集考生的图像信息。4、报名信息管理考生报名信息由市(州)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管理。要加强对报名信息,特别是报名号、姓名、身份证号、国编初中学籍号等关键信息项的检查核对,确保无遗漏、无重复、无错误。没有国编初中学籍号或国编初中学籍号有误的考生不能注册普通高中学籍。报名信息报送省招办截止时间为5月10日。报考中职学校的考生补报名信息报送截至时间为9月30日。5、优录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精神制定优录政策。要规范中考加分政策,维护教育公平。各市(州)招生考试机构要认真审核优录名单并予公示。优录名单于5月10日前报省招办备案。 高招生改革 高职招生要体现考查专业技能、注重能力培养和就业导向引导的价值取向。主要采取三种形式:高考统招、自主招生、高职统考,并探索注册入学试点。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统招、自主招生的招生方式中将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高职统考录取的主要依据将由文化成绩逐步改为技能考试成绩。 (一)高考统招 高考统招是采用普通高考成绩为录取主要依据的招生方式,招生对象主要是普通高中毕业生。 高考统考科目:语文、数学(文/理)、外语、文科/理科综合。 (二)自主招生 自主招生为高等学校自主进行的高职考试招生,招生对象为高中阶段各类学校的毕业生,招生专业主要为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突出的专业。招生学校主要是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自主招生采取招生学校自主确定入学标准,自主进行入学测试,自主实施招生录取的方式。要坚持能力为重,强化就业导向,增强技能型人才选拔培养的适应性。入学标准中,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重要组成部分;考试方式上突出面试环节,注重考查学生的职业性向与潜质,注重考查专业技能实际操作能力。对专业技能表现突出的考生可优先录取。 (三)高职统考 1.2015年前,继续执行现行高职统考政策。 高职统考以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共文化课考试成绩为录取主要依据,招生对象为中职生(含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毕业生)。招生学校主要是省教育厅确定的相关高等职业院校。 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计算机基础。其中语文、数学、外语为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共文化课,考试日期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相同,计算机基础在统考第二天的上午进行考试;每年10月进行专业技能考试,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成绩合格者方可报专业技能考试的试验,引导高职招生向重视技能、重视动手能力、培养就业能力的方向发展。 录取时,以公共文化课与专业技能考试成绩为依据,按专业填报志愿,按考生语、数、英、计算机基础四科的考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逐一顺序投档。 2.2015年起,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进高职统考技能考试。 高职统考的录取主要依据由以全省统一组织的公共文化课考试成绩为主改为以技能实际操作考试(以下简称技能考试)成绩为主。(2011年,在机电类的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进行技能考试试点。考试标准为初级工技术标准,考试内容这钳工、车工、洗工,考生任选一种参加考试。2012年,增加机电类和计算机类专业进行技能考试试点)。技能考试的考试时间为每年的7、8月份。其文化课采取文化综合纸笔考试形式,考试内容为基本常识、语文、数学等相关内容的综合,由省考试考试院单独组织命题。 自2015年起(即2012年招收的中职生应届毕业时起),技能考试在试点成功基础上推开,成绩分为A、B、C、D、E五个等次,A为90分以上(含)、B为80分以上(含)、C为70分以上(含)、D为60分以上(含)、E为不合格。录取时根据考生的技能考试成绩和文化考试成绩进行录取,技能考试成绩占70%,文化成绩占30%,技能考试成绩不合格者(E等)不能录取。 招生计划 各市(州)普通高中招生计划、各省级示范高中分校计划由省教育厅下达。其他普通高中分校计划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根据省教育厅下达的计划分解下达。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在省教育厅下达的总计划内根据学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统筹安排。 招收普通高中学生的学校,只能是教育事业统计年报中包含的普通高中学校。中职学校或教育事业统计年报中未包含的普通高中学校,不得招收普通高中学生。优质普通高中分校计划按初中毕业生人数平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的比例不低于80%。经省教育厅批准实行提前单独招生的省级示范高中单独招生计划,由省教育厅统一下达,包含在省级示范高中分校计划中。普通高中计划一经下达,必须严格执行,各地、各学校不得自行超计划招生。中职学校招生计划首先由招生学校向招生部门提交拟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数,市(州)属中职学校向市(州)招生考试部门提交申请,省(部)属中职学校向省招办提交申请;学校提交的招生专业应在教育部统一下发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中,学校在招生专业目录以外申报的专业不具备招生资格。省招办汇总全省中职学校拟招生专业和招生计划数,提交省教育厅计划管理和职成管理部门审核,审核通过后的中职学校招生计划由省招办统一下发各市(州)招生考试部门。各市(州)招生考试部门汇总本地招生计划(含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和中职学校招生计划)及相关说明,统一对社会公布。 |

专业设置及收费标准春季开设中专班、大专班。工科类:(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制造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经管类:(会计、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管理)1、中专:三年10400元,享受国家资助3000元,学校减免2600元(提供贫困生证明),后执行4800元/3年,即每年1600元。2、大专(中专套读大专):12600元/3年,即每年4200元;中专套读生缴清中专学费基础上,

规范管理,杜绝违规招生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切实履行规范招生的主体责任,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规范招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招生考试部门和学校负责人是直接责任人,要一级一级明确责任,对违规招生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相关责任人严肃处理。要加强对招生计划和录取工作的管理。各市(州)、县(市、区)和普通高中学校要严格执行“六个严禁”的规定,即严禁超计划招生,严禁未经批准跨市州招生、严禁委

报名条件在我省初中就读的应届毕业生(含外省户籍随迁子女)均可在学籍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以下简称“中考”)。具备我省户籍但在省外就读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回我省参加中考,可持外省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初中学籍证明,经户籍所在市(州)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名。专业设置及收费标准春季开设中专班、大专班。工科类:(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制造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经管类:

中职学校录取参加中考的考生以及未参加中考的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具备录取到中职学校的资格。中职学校录取应届初中毕业生,由各市(州)招生考试机构在公布的录取时间内,在《湖北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上进行。市(州)招生考试机构可在集中录取结束后,指定本年内若干工作日,为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等新增生源办理报名和录取手续。需要为考生办理户口迁移手续的中等职业学校,可以在市(州)招生考试机构办理

报名时间中考报名时间于1月上旬开始,4月底截止,具体报名时间由各市(州)自行确定。对未参加中考,愿意就读中职学校的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各市(州)招生考试机构要安排专门时间,补办这些考生的报名手续。志愿信息管理考生志愿信息由各市(州)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管理。志愿信息报送省招办截止时间为7月15日。报名条件在我省初中就读的应届毕业生(含外省户籍随迁子女)均可在学籍学校所在地报名参加初中毕业

报名信息表表名:年份(2位)+BM+市(州)代码(2位).DBF序号字段名类型宽度含义说明1BMH*C16报名号参见报名号统一编码规则2ZKZHC12准考证号各地自编3XJHC19初中学籍号国编4XMC20姓名字间不空,左对齐,缺字用“?”表示5XBDMC1性别代码“1”男,“2”女6CSRQD8出生日期年4位,月2位,日2位7MZDMC2民族代码参见代码表8ZZMMDMC2政治面貌代码参见代

设施设备校园环境优美,拥有完善的各类教学及生活设施,建有形体练功房、琴房、画室,数控加工中心、电子商务实训中心、语音室、通信技术、PLC等42个涵盖全部开设专业的专业实训室,为学生升学、就业保驾护航。新生报到时须提交资料:(1)初中或高中毕业证原件及复印件;(2)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3)户口簿原件及复印件(户口簿须复印户主页和本人页)。发展历程该校1997年曾经受到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激

志愿信息管理考生志愿信息由各市(州)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管理。志愿信息报送省招办截止时间为7月15日。报名信息采集考生原则上在其户籍或学籍所在县(市、区)办理报名手续。应届初中毕业生由所在学校统一组织报名,报考中职学校的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到市(州)招生考试机构指定地点报名。考生统一使用《湖北省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网上报名,网址为:http://gzjd..cn

专业设置及收费标准春季开设中专班、大专班。工科类:(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制造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经管类:(会计、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管理)1、中专:三年10400元,享受国家资助3000元,学校减免2600元(提供贫困生证明),后执行4800元/3年,即每年1600元。2、大专(中专套读大专):12600元/3年,即每年4200元;中专套读生缴清中专学费基础上,

专业设置及收费标准春季开设中专班、大专班。工科类:(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制造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经管类:(会计、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管理)1、中专:三年10400元,享受国家资助3000元,学校减免2600元(提供贫困生证明),后执行4800元/3年,即每年1600元。2、大专(中专套读大专):12600元/3年,即每年4200元;中专套读生缴清中专学费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