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河南科技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2020 | 理科 | -/603(本科一批) | -/521(本科二批)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密码学) | 2020 | 理科 | -/576(本科一批) | -/521(本科二批)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青海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400 |
陕西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52 |
云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4 |
贵州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8 |
四川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3 |
重庆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8 |
广东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4 |
湖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7 |
湖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9 |
山东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51 |
江西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38 |
福建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0 |
安徽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9 |
浙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81 |
江苏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1 |
黑龙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25 |
吉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01 |
辽宁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9 |
内蒙古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58 |
山西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01 |
河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0 |
天津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5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河南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专业特色: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从事研究与应用计算机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系统的基本能力;本专业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技术和计算机工程知识与技能,能系统地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软件、硬件系统及工程应用、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和系统集成的知识;具备分析、解决本领域问题的能力;拥有良好的实践技能和外语运用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具有从事计算机硬件、软件开发与应用的基本能力及一定的创新精神,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需要,使得学生不仅具备扎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知识,也在工程素质以及应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得到良好的训练。并为研究生培养打下坚实的专业技术基础。
就业去向:历年来,本专业毕业生得到IT企业的高度认可,40%左右学生进行研究生学习,众多毕业生在国内外软件开发企业、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水利行业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开发、硬件系统设计与调试、计算机教学、网络系统设计与规划、系统集成、系统管理、应用及维护等工作。
本科,学制四年;专升本,学制两年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河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龙子湖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4 |
四川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认同并全部执行四川省少数民族加分项目和分值)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2 |
广西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5500元/年,在龙子湖校区办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9 |
广东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定向)(办学地点:龙子湖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2 |
湖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7 |
山东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47 |
江西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49 |
福建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3 |
安徽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0 |
浙江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63 |
山西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23 |
河北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59 |
河南科技大学(简称河科大,英文简称:HAUST)坐落于“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洛阳,是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国家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教育部首批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所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之一。
学校1952年创建于北京。上世纪50年代中期,应国家工业基地建设布局的需要迁至洛阳,1958年更名为洛阳工学院,隶属于国家机械工业部。1998年,划转至河南省管理。2002年,河南省委、省政府为优化全省高等教育结构布局,报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洛工、洛医、洛农合并组建河科大。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时任河南省人民政府省长)亲自为学校颁授校牌,并指出“组建河南科技大学是省委、省政府实施‘科教兴豫’战略的重大举措……河南科技大学要以创建高水平大学为目标,办成国内先进、居于省内高校前列、具有自身特色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长期以来,学校秉承“明德博学、日新笃行”的校训和“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发扬“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河科大精神,突出内涵发展,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已初步建设成为一所工科优势突出,农、医、管等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公布的2021中国大学排名中名列第95位。
学校目前拥有开元、西苑、景华、周山四个校区,占地总面积4600亩,校舍建筑面积 170万平方米。涵盖11 大学科门类,设有100个本科专业,拥有8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个博士后流动站;4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4个专业研究生授权类别。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4.2万余人、继续教育学生2.4万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人员1200多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50多人,其中双聘院士、“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带头人、中原学者科学家工作室首席科学家、中原学者、中原名师、省特聘教授、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等100多人。有11所附属医院,7所教学医院。其中,第一附属医院是首批全国百佳医院、国家“疑难重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工程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学等5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3个学科成为国家国防特色学科,3个学科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学科(群),28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拥有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5个,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3个,39个专业入选“双万计划”一流本科专业,11个教育培养计划项目。有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0个。
学校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求创新、强素质”的人才培养理念,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等国家级科技创新竞赛中,均获得优异成绩。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连续获得全国高校第17位、27位等好成绩;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布的全国高校大学生学科竞赛排行榜中保持在60-80位。学校先后为国家和社会培养输送33万余名高级专门人才,被全国轴承行业确定为人才培养和技术依托的仅有高校,被誉为轴承行业的“黄埔军校”。
学校拥有7个国家级平台、83个省部级平台、2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学校实现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零的突破;主持获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部级一等奖16项,在“柳叶刀”、《Nature》子刊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高水平论文400多篇;承担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70多项,主持获批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400多项。
学校依托重型装备、农业机械、轴承、齿轮、金属材料、汽车与新能源、农业、医疗等方面形成的学科、科技、人才优势,助力“高铁轴承”“国家重大工程装备”“智能农机装备”等“大国重器”的研发,不断提升产学研合作的能力和水平。
学校是教育部首批认定有条件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与俄、美、英、法、澳等国家200余所高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与交流,招收来自20个国家的学历本科留学生、研究生留学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河南科技大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李克强总理对学校发展的殷切嘱托,以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为目标,团结协作、共谋发展、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努力办好“四学之大学”(学生的大学、学者的大学、崇尚学术的大学和具有一流学风的大学),全面加强 “双一流”建设,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国际交流合作的光荣使命,为服务洛阳“建强副中心,形成增长极”、奋力谱写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校认可生源所在地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照顾加分政策,考生按加分后的总成绩排序,参加专业安排。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建有花园校区(河南省郑州市北环路36号,占地面积555亩)、龙子湖校区(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36号,占地面积1780亩),江淮校区(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龙池大道236号,占地面积1500亩)正在建设,是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高校,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具有海外留学生招生资格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是教育部确定的“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中方高校牵头单位。学校起源自1951年创建于北京的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水利学校,1954年更名为水利部北京水利学校。1958年北京水力发电学校、北京水力发电函授学院并入,成立北京水利水电学院。1969年迁至河北省磁县岳城水库办学,1971年更名为河北水利水电学院。1977年迁至河北省邯郸市办学,1978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990年迁至河南省郑州市办学,2000年由水利部主管划转河南省管理,实行省部共建。2009年水利部与河南省政府签署共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战略协议。2013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缘水而生、因水而存、籍水而兴,伴随着新中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而发展壮大。学校曾多次搬迁、数易校址,历经多年边建校、边搬迁、边办学的艰苦卓绝历程,从北京辗转至河北,再南下河南,始终坚守治水兴国之初心使命,坚持水利水电特色之办学传承,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为校训,以服务国家水利水电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矢志不移,形成了“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学校设有水利学院、电力学院、水资源学院等24个教学单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水文化研究中心、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院、中德资源环境与地质灾害研究中心等169个研究机构。水利部水务研究培训中心、水利部电大开放教育办公室、水利行业监管研究中心、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河南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及依法治校研究中心、河南河长学院、河南省高校网络思政中心、河南省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与修复研究基地、河南省生态环境干部培训基地、郑东新区智慧岛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等设在学校。学校先后入选首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水利部“强监管”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基地成员单位等。学校以国家“双一流”建设和河南省高校分类发展为契机,立足中部,面向全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巩固提升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和本科教育基础地位,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为国家战略实施、新时代水利水电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服务。
学科专业布局合理。经过70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以水利水电为特色,工科为主干,理、工、管、农、经、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现有65个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包括10个国家级、省级卓越计划建设专业(基地),15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7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5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拥有14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授权领域。
人才培养成绩斐然。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3300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45余万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包括国家部委部长、武警水电部队将军和省部级领导近20名,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者吴新芬,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优秀大学生等十余项荣誉称号的孟瑞鹏烈士,“雨果奖”、“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获得者刘慈欣,中国蓝天救援队队长安少华,欧洲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奖获得者刘俊国,海外学者、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最高级别会员张晓军,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高玉生等海内外各领域杰出校友,彰显了学校“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为人朴实,基础扎实,工作务实,作风踏实”的毕业生品牌形象。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900余人;双聘院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人才及河南省优秀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教学名师、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等省级人才8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6人。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十三五”期间,学校主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1700多项,其中:主持参与国家级项目160多项,包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140多项;主持省部级项目380多项,累计到账经费6亿余元。发表SCI、EI、 CSSCI等期刊高质量学术论文近2000篇,出版学术专著1000余部。工程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480多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160余项,2019年、2020年连续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获奖层次和数量稳居河南省高校前列。学校获批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河南省首个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实施的国家级科研平台;拥有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水利环境模拟与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及防灾减灾国际联合实验室、水利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45项(含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1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河南省黄河生态文明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等国家和地方智库6个,河南省区域“水—土—碳”耦合效应与生态安全、河南省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防灾减灾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0个。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学校主动适应新时代治水主要矛盾新变化和生态建设新要求,积极参与重要水事活动为国家战略实施、水利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科技服务、人才支持、人员培训、工程监理等,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年来,学校为水利水电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训专业技术管理人才30余万人,其中培训监理人员7余万人;河南河长学院培训省内外各级河(湖)长8000余人,助推河(湖)长制深入发展;连续举办承办“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培训班”、“水务工作培训班”等。学校承担的“地坑院”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汶川地震后,学校选派10名专家,高质量指导完成了救灾一线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成为江油市重建样板工程之一;承担的“引汉济渭工程三河口水利枢纽施工期监控管理智能化项目”成为水利部“智慧水利”示范项目;受水利部委托作为第三方,承担全国31个省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评估工作;与开封市兰考县开展“结对帮扶”,助力周口市鹿邑县等地打赢脱贫攻坚战。
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水利重大需求,深度参与黄河治理、南水北调工程运行治理、河南省“四水同治”、节水行动、防洪抗旱、河湖治理、乡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水利行业强监管等,围绕水资源、水灾害、水安全、水治理、水生态、水环境和智慧水利等领域,开展关键问题研究和特色智库建设,为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学校发起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河南省黄河生态文明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获批9个有关黄河问题的平台和人文社科基地,开展黄河重大关键问题研究,参与承担三门峡等沿黄地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校属企业河南华北水利水电监理有限公司参编了《水利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承担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获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新中国成立60周年100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奖,监理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沁河渠道倒虹吸工程”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奖;河南华北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膜结构海南三亚会展中心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设计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毽球、陀螺、秋千等场地改造工程,得到竞赛组委会的表彰。
国际合作前景广阔。学校国际合作历史悠久,1958年起开始接收留学生,对口援建越南水利水电学院。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河南省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更加注重国际合作交流,国际化办学迈上了新台阶。学校与80余所境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法国尼斯大学、英国提赛德大学、韩国启明大学、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等世界高水平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2015、2016年先后入选“金砖国家网络大学”和“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中方创始成员高校,并成为“金砖国家网络大学”水资源与污染治理、能源两个领域的牵头高校。学校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联合成立乌拉尔学院是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体系下第一个合作办学机构,于2018年正式招生,成为河南省教育对外开放的重大突破性成果;与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联办的孔子学院获批,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学校首个境外办学机构-—华禹学院,标志着我校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境外办学实现了重大突破。学校加强国际科研合作,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设立了金砖国家网络大学·金砖国家大学联盟水工程与能源研究中心,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联合设立了中俄高铁研究中心,与韩国仁荷大学共同设立了物流工程研究中心。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校重视大学生体育美育和文化生活,2015年组建了河南省第一支大学生赛艇队,获得20余项国际国内赛事奖项,赛艇运动成为学校特色体育运动的一个品牌;连续四届被评为“河南省艺术教育一类院校”,连续11届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连续五年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优秀组织奖”,连续被评为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河南省首届“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节水文创大赛优秀组织单位”、“河南最具影响力社团高校”;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全国第六届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特等奖,第四届、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铜奖,第十三届、十四届“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校团委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河南省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2个团支部评为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组织申报的《凝聚榜样力量汇集青春能量—颂学瑞鹏主题教育活动》荣获河南省首届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新媒体中心荣获“河南省十佳豫青新媒体工作室”称号;艺术作品《孟瑞鹏》被评为第13届“红锣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舞台艺术优秀作品”奖。
社会声望持续提升。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水利科技先进集体”“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宣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并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近年来,先后获得“最具就业竞争力的10张河南教育名片”“全国大学生就业最佳企业评选优秀组织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8年起,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水利电力类分市场在学校设立;第三方权威性数据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3年度《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中,学校位居河南省高校就业竞争力第一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参与调查的71所本科院校毕业生满意度测评中,学校排名第一;2016年被权威媒体评为“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的十佳典范高校”“河南省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典范高校”;2017年、2018年分别入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第97位、第90位;学校被确定为“河南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大数据双创基地”,大学科技园获批为 “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华水众创空间被评为“河南省众创空间”“郑州市创业孵化园”。
面向未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和治水兴国、护水靓国的责任担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新时代治水方针为遵循,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水利水电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战略,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社会能力、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朝着建设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水利水电大学的发展目标奋力迈进,为新时代水利水电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十一条 录取体制:学校招生工作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执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规定。
第十二条 提档比例: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情况和有关规定确定提档比例。
第十三条 专业录取原则:以投档成绩为依据,实行“志愿清、专业清”原则。(本章程所说“专业”包括具体专业、专业方向或专业大类。大类招生录取考生的专业分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投档成绩相同时,按照考生所在省投档成绩排序规定确定先后顺序,如所在省没有具体要求,我校依次对比语文、数学、外语、综合成绩确定先后顺序。当考生所有专业志愿均不能满足但服从专业调剂时,则根据考生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投档成绩相同时,确定先后顺序规则同上)调剂到其他专业录取。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做退档处理。
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学校按照该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已提前确定了拟招生专业(大类)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要求;考生报考我校时须按照以上各招生专业(大类)的选考科目要求进行报考;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作为录取参考。录取专业的确定按照该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改革方案有关规定执行。
港澳台侨联招、台湾学生学测免试入学录取按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办公室及学校相关招生简章的规定录取。
第十四条 学校“英语”专业只招收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俄语”专业只招收外语语种为英语、俄语的考生。
除以上特殊说明的专业外,学校其它专业不对考生作统考外语语种限制。凡被录取考生多以英语作为外语必修课,也可修读学校开设的其它外语并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完成学业。
第十五条 退档原则:凡因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不服从专业调剂者,学校可考虑予以退档。除特殊注明的专业外,学校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艺术类专业录取规则:
我校艺术类专业文理兼收,考生需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文化考试及由各省招生考试主管部门组织的省级专业统一考试。我校2022年不在各省组织专业校考或单独测试。
投档办法和投档比例按各省相关规定执行。凡投档进入我校阅档范围的考生,按照我校排序规则排序后进行阅档及确定录取专业或退档。
我校排序规则:艺术类专业考生,高考文化课和专业课成绩均达到考生所在省份划定的我校艺术类专业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按照高考文化课成绩乘以40%、专业课成绩乘以60%,两项成绩相加计算综合分数。以此综合分数排序,按照“志愿清、专业清”原则确定录取专业。
第十七条 学校录取各专业学生无男女生比例限制。
第十八条 对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试主管部门认可、公示并已计入高考投档成绩,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学校原则上予以认可,并根据教育部及该省有关规定提档录取。
第十九条 录取结束后,根据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厅的要求,学校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招生信息网及其它官方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录取结果。
第五章 录取规则
第十二条录取体制:学校招生工作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执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规定。
第十三条提档比例: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情况和有关规定确定提档比例。
第十四条录取原则:以高考统考成绩为依据,实行“志愿清、专业清”原则。
对于进档考生,一般先满足其第一专业志愿,如第一专业志愿不能满足,按其所报专业志愿先后顺序,依照考生基准成绩和身体条件并参考相关单科成绩的高低择优录取。同等条件下,专业相关科目或主要科目成绩高者优先录取。
当考生所有专业志愿均不能满足但服从专业调剂时,则根据考生成绩从高到低并兼顾单科成绩调剂到其他专业录取。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做退档处理。
第十五条学校“英语”专业只招收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俄语”专业招收外语语种为英语、俄语的考生,其它专业公共外语只开设英语课程(“对外汉语”专业小语种方向除外)。报考“英语”专业的考生,英语单科成绩一般不低于90分;报考“俄语”专业的考生,英语或俄语单科成绩一般不低于90分。
学校不招收除英语、俄语以外的其他外语语种考生。
第十六条退档原则:凡因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不服从专业调剂、往年被我校录取不报到者,学校可考虑予以退档。除特殊注明的专业外,学校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第十七条“艺术设计”专业录取规则:艺术设计专业考生,文化课成绩达到考生所在省份划定的艺术类录取分数线,专业考试合格。按照文化课成绩占40%、专业课成绩占60%的比例计算综合分数,并参考考生综合素质、特长、奖惩等情况后择优录取。
其中专业考试成绩:
①河南省考生使用专业课省统考成绩;
②山东省、江西省、江苏省、河北省、山西省、黑龙江省、广西自治区、安徽省、甘肃省考生使用专业课校考成绩。
第十八条 录取结束后,根据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我校在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招生网上及时向社会公布录取结果。
第十九条 我校录取各专业学生无男女生比例限制。
第二十条 对经各省招生考试主管部门认可、公示并已计入高考成绩,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我校原则上予以认可,并根据该省有关规定提档录取。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是一所有57年历史的公办普通高等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创建于1951年,前身为北京水利水电学院。
学校实行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体制。是一所以工科为主,理、工、农、经、管、文、法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是河南省重点支持的骨干高校。办学层次以本科生为主,兼招研究生、专科生。办学形式以全日制在校生为主。
学校现有花园校区和龙子湖校区,占地2200余亩,建筑面积46万余平方米。馆藏图书150.69万册,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09亿元。
学校现有水利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机械学院、电力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等18个教学单位和一个二级学院;学校拥有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8个本科专业。现有研究生、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16409人。学校教职工1270人,其中专任教师868人,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533人,硕士学位者近680人。我校有国家级优秀教师6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河南省教学名师2人,河南省优秀教师6人。
学校是国务院首批确定的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先后获得了硕士研究生单考权资格;免试推荐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接受免试硕士研究生资格;开展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的资格和工程硕士招生培养资格。
学校始终秉承“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治学方针,形成了“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在科学研究方面积累了较强的实力,在水利相关领域具备国内先进的学术水平,已经成为水利部和河南省重要的科研基地。学校先后被评为“河南省高校科研管理先进单位”、“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学校”、“河南省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河南省艺术教育一类院校”,连续11年获得“河南省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
学校面向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招生,2008年本专科招生计划总数5648人,其中本科招生计划4600人,创历史新高。
学校严格按照招生章程对社会的承诺,规范招生和办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年来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在河南为100%,在全国保持在95%以上,新生报到率超过97%。
我校培养的学生“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2000年以来,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保持在95%左右。2008年我校再次荣获“河南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办学成就赢得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的充分肯定和赞誉。
学校建立了一整套奖、贷、助、补、减为主体的学生资助制度,开辟了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并形成长效机制,确保不使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目前有国家助学贷款;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汪胡桢”奖学金、“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优秀新生奖学金”等;学校设立“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有学生勤工助学专项基金,设置了相对稳定的勤工助学岗位,还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专项补助。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真诚欢迎广大考生报考!投身祖国水利电力事业,就业前途光明,事业大有可为!
学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北环路36号
邮政编码:450011
咨询电话:0371-65577818、65577819、65790908、65790722、65790733
招生网址:www.ncwu.edu.cn
电子信箱:hbsyzs@ncwu.edu.cn
河南科技大学社会工作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
河南科技大学知识产权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知识产权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知识产权就业前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知识产权专业介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知识产权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
河南科技大学法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河南科技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
河南科技大学金融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二个专业,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河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二个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