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合肥工业大学 | 中国政法大学 |
|---|---|---|
| 软科(综合) | 83 | - |
| 校友会(综合) | 49 | 63 |
| 武书连 | 70 | 107 |
| US排名 | 790 | - |
| 软科(体育) | - | 1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611 | 10178 | 488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602 | 13362 | 488 | |
| 2021 | 宣城校区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599 | 14256 | 488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一批 | 567 | 29665 | 488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609 | 4266 | 56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630 | 5336 | 488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621 | 7438 | 488 | |
| 2021 | 普通类 | 国家专项计划本科批 | 639 | 817 | 56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634 | 1151 | 56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78 | 11319 | 400 | 不限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75 | 11822 | 400 | 物理必选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571 | 12454 | 400 | 物理、化学(2科必选)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批 | 570 | 12613 | 400 | 不限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批 | 632 | 3977 | 400 | 不限 |
学校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效果显著。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共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2项,其中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的9项。目前在校全日制本科生3.23万余人、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3万余人,拥有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2个,学生在“互联网+”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与“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类赛事中取得包括金奖在内的一系列优异成绩,连续多年居《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本科)》各项榜单前列。学生桥牌队多次代表中国青年队参加国际比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大学生艺术团多次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
| 名称 | 特色专业 | 层次 | 学制 | 类别 |
|---|---|---|---|---|
| 车辆工程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机械类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机械类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机械类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中白联合培养)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机械类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仪器类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材料类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电气类 |
| 物联网工程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计算机类 |
| 土木工程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土木类 |
| 制药工程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化工与制药类 |
| 资源勘查工程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地质类 |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 建筑学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五年 | 建筑类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
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兼有文学、史学、哲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高校,直属于国家教育部。学校现有海淀区学院路和昌平区府学路两个校区。
学校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历程中,为国家培养了各类优秀人才20余万人,参与了自建校以来几乎国家的所有立法活动,引领着国家法学理论的变革和法律思想的更新,代表着国家对外进行法学等领域的学术交流。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需要一大批高素质法治专门人才。近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带一路”建设、雄安新区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其中蕴含着大量适合政法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遇。国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继续推进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市场开放,也势必会增加对法治专门人才的需求。
我校作为以法学为特色和优势的全国重点大学,在法治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办学优势。近年来学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也取得的主要进展,促进了法大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毕业生就业和职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发展空间,就业形势趋势向好。
学校以学生为中心,以“三全育人”为导向,打造全员参与、全面创新、全程服务“三全”就业工作格局,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今年疫情防控以来,学校快速响应,不断创新工作方式,全面提升就业服务能力,保证就业服务工作不间断。一是全员合力,共促毕业生就业。学校实施“一把手”工程,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学院领导落实责任,进一步健全学校部门分工负责、协同推进、校院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拓宽就业渠道,举办网络招聘会。学校先后举办2020届毕业生春季网络双选会、校友单位专场招聘会,民营企业、律师事务所等网络专场招聘会、宣讲会,为毕业生搭建就业“双选”平台。三是上线精准推送和就业审核推荐系统,优化招聘“云宣讲”系统。学校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据不完全统计,疫情期间累计推送招聘信息10326条,涉及招聘岗位22728多个;并通过远程视频直播宣讲、实时文字互动并在线答疑,提高招聘信息与毕业生的专业匹配精准度和信息推送时效性。四是开展网上就业指导。在开设就业指导、面试辅导等在线课程基础上,自3月起,学校举办“法大就业·云讲堂”线上系列讲座,聘请校内外专家、基层工作校友通过线上分享和交流的方式,为毕业生进行简历制作、就业求职以及远程面试指导,以提升学生就业能力。活动迄今已举办28期活动,反响良好。五是聚焦重点,全程服务。学校简化就业手续办理,就业服务不间断;强化就业保障、实施毕业生求职专项补助,开展一对一线上咨询,一人一策、重点帮扶。六是积极响应教育部百日冲刺十大专项行动,推出法大版“百日冲刺”十项专项行动,内容涵盖升学辅导、落实基层就业、参军入伍、多元就业引导、招聘信息精准推送、持续网络双选、就业能力提升、重点帮扶湖北、创业带动就业和就业服务保障等方面。
我校2017-2019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8%;毕业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选择到西部和基层单位就业。毕业生就业地域、结构分布更趋合理;毕业生到高层次党政机关就业比例较高,到一流律所就业工作人数多,境内外深造院校层次高,并呈现多元化趋势,特色突出,就业质量进一步提升。
2019年毕业生就业排名前5的行业依次是: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人,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包含律师事务所),金融业,教育行业 ,文化、体育等行业。从就业单位性质来看,毕业生中到机关单位就业的人数占落实单位总数的29.09%;到国有企业的毕业生占全部落实单位总数的14.95%。国内读研的毕业生中69.40%选择本校继续攻读;其余毕业生攻读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的占88.7%。出国(境)留学毕业生主要集中在美国、英国、中国香港、德国和加拿大。近一半的毕业生赴 2018-2019《泰晤士报》排名前五十的世界一流大学攻读研究生。
| 名称 | 特色专业 | 层次 | 学制 | 类别 |
|---|---|---|---|---|
| 法学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法学类 |
| 政治学与行政学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政治学类 |
| 社会学 | 国家特色专业 | 本科 | 四年 | 社会学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