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合肥工业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信息安全、工业工程、电子信息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药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工艺、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金融工程、软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类(智能制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统计学、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化学(该专业2022年秋季首次招生,我校已向安徽省教育厅提交《合肥工业大学关于申请智能建造等四个专业收费标准的函》,目前等待批复中,故该专业收费标准待定,最终以省发改委核定为准)、地质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仪器类(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智能感知工程)、通信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学费50000元/学年,入学后不能转专业.最终以上级主管部门批复为准)(中外合作办学)、工商管理类(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自动化、建筑学、交通运输、智能科学与技术、材料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程力学、车辆工程、机器人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等34个专业。2022年合肥工业大学辽宁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请以官方为准)
一、合肥工业大学辽宁省录取分数线(2022)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省控线 |
|---|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80 | 14997 | 362 |
| 中外合作办学 | - | 556 | 23017 |
二、合肥工业大学辽宁省招生计划(2022)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机械类(智能制造)(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飞行器制造工程、智能制造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10 |
| 仪器类(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智能感知工程) | 四年 | 6 |
| 材料类(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粉体材料科学与工程、金属材料工程) | 四年 | 4 |
| 土木类(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6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药学) | 四年 | 5 |
| 工商管理类(会计学、工商管理、市场营销) | 四年 | 2 |
| 金融工程 | 四年 | 2 |
| 国际经济与贸易(中外合作办学)(学费50000元/学年,入学后不能转专业.最终以上级主管部门批复为准)(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4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化学(该专业2022年秋季首次招生,我校已向安徽省教育厅提交《合肥工业大学关于申请智能建造等四个专业收费标准的函》,目前等待批复中,故该专业收费标准待定,最终以省发改委核定为准) | 四年 | 2 |
| 地质学 | 四年 | 2 |
| 统计学 | 四年 | 3 |
| 工程力学 | 四年 | 2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2 |
| 车辆工程 | 四年 | 4 |
|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 四年 | 2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四年 | 2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四年 | 7 |
| 电子信息工程 | 四年 | 3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2 |
| 通信工程 | 四年 | 2 |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2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四年 | 3 |
| 自动化 | 四年 | 2 |
| 机器人工程 | 四年 | 2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3 |
| 软件工程 | 四年 | 3 |
| 信息安全 | 四年 | 2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2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四年 | 2 |
| 交通运输 | 四年 | 2 |
| 建筑学 | 五年 | 2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四年 | 2 |
| 工业工程 | 四年 | 2 |
三、部分专业介绍
电子信息类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国家现代化建设需要,具有道德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掌握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理论知识的高素养专门人才。培养在半导体器件、微电子工艺、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封测、微波技术、MEMS技术等领域,从事器件及系统产品的科研、设计、制造、应用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教学和管理人才,使之具有良好的外语能力、创新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以及掌握本领域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成为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新能力强、具有领导力的卓越工程师。就业方向毕业生主要从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有关领域(半导体器件、微电子工艺、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封测、微波技术、MEMS技术)的研究、设计、制造及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的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工程和生产管理岗位工作。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电子信息类
通信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通信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是面向通信与信息行业、口径较宽、适应面较广的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移动通信、无线网络、微波与导航以及智能信息处理等领域的专门人才, 现代的5G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量子保密通信等都属于通信工程学科领域。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广泛应用,通信工程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有着广阔应用前景和社会需求的专业领域。就业方向本专业重视本科阶段科研实践能力和兴趣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具有较强的就业适应能力,既可以从事通信网络、移动通信等本专业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工作,也具备在电子信息,软硬件开发相关专业领域从事研发工作的能力。学生也可选择进一步深造攻读信息与通信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特色本专业以无线通信与网络、智能通信与信息处理、导航与雷达技术为主要的专业方向,在无线致密网络、毫米波通信、仿生偏振导航与北斗应用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学科优势。本专业培养方案通过三个阶段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学生在挑战杯、创青春和互联网+等大赛中获奖丰硕。
数学类
信息与计算科学
合肥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本专业是以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与控制科学等为基础交叉渗透而形成的理科专业。2008年和2009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分别被遴选为校级和省级特色专业;2012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被遴选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019年,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入选国家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计算科学和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专业特色与培养模式专业方向及特色: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为理科专业,包括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两个方面。方向一是以信息科学方面为主,计算数学方面为辅;方向二是以数学方面为主,信息科学方面为辅。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体现了在扎实的数学基础之上,合理架构信息科学与计算科学的专业基础理论。通过信息论、数据结构、数据库、科学计算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学习,及数学模型、数学实践课、专业实习各环节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解决科学计算、软件开发和设计、信息处理与编码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就业方向科学研究部门从事计算数学、计算机软件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或在金融、统计、保险、信息、IT公司等单位从事数学建模、科学计算、工程软件研制、软件开发以及信息处理工作;或到国内外相关院校继续深造,攻读硕士研究生。学制四年,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机械类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合肥和宣城校区招生)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具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能在材料、机械、汽车、航空航天、冶金、能源、电子、通讯等行业,从事技术应用与管理、科学研究、教育等工作,适应科技与工业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开阔的高级专门人才。就业方向毕业去向主要是材料、机械、汽车、航空航天、冶金、能源、电子、通讯等国民经济重要行业,在材料成形及加工领域从事产品与工艺设计、技术与设备开发、生产与经营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从事相关专业的教学、科研及技术管理工作。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特色立足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与机械工程学科,以材料成形基本原理与工艺方法为核心,强调设计、实验、测试、计算、分析等能力的培养,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以及宽口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在学校的整体框架下,宣城校区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参加与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2+2人才联合培养项目,参加该项目的本科生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在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学习,第三学年和第四学年在白俄罗斯国立工业大学学习,满足双方的毕业要求之后可获得两校的学士学位。
自动化类
机器人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机器人工程专业机器人工程专业是为适应国家和地方建设特殊需求,为培养机器人工程方向人才而设置的自动化类特设专业。依托学院在自动化领域和电气工程领域的学科优势,于2018年获教育部备案批准,同年开始招生。培养目标适应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需要,面向机器人及智能化系统,培养德才兼备,具有良好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掌握坚实的机器人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卓越工程能力,自觉服务国家,能够从事机器人系统的研究、设计、集成与控制的骨干与领军人才。就业方向毕业生具有机器人工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能够在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国防等相关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部队、企业从事各类机器人及智能化系统的研究、设计、开发、控制、集成应用、运营管理和开发工作,也可进一步深造攻读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特色本专业弱电与强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系统集成与装置研发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在自动控制、电机驱动、自动检测、人工智能系统等方面具有特色。本专业构建理论教学、综合实验、工程实践、系统设计与企业学习有机结合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数理基础扎实,系统观点明确,控制技术先进,工程能力卓越”的机器人工程技术人才。
工业工程类
工业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工业工程专业工业工程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安徽省一流本科建设专业,省级特色专业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是安徽省工业工程分会理事长单位。本专业依托学校机械工程和管理科学与工程两个一级优势学科,经过20年建设和发展,形成了本、硕、博层次齐全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国家级和省级两个本科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是国内和地区“智能制造系统与物联装备”和“工业4.0”等现代工业工程领域高级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兼具工程技术及现代管理技能,掌握对智能化生产和服务系统及过程进行规划、设计、改进与执行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致力于提高系统效率,改善运行质量,推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进步,具有国际化视野与竞争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从事生产系统和服务系统规划与设计等技术工作,从事质量、物流、人力资源、市场营销、金融服务等管理工作;可在国家行政管理部门、事业单位从事管理系统规划、设计、运行、评价、咨询等工作;可在高等学校或研究机构从事教学或科研工作等。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自动化类
自动化
合肥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自动化专业本专业始于1958年开设的“工业企业电气化及自动化”专业,2008年被评为校级特色专业,2011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9年度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培养目标适应社会科技与经济发展需要,面向装备制造业、流程工业、电气工程、国防等领域,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自动化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够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智能监控系统等方面研究开发、设计应用、技术管理、运行维护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够在装备制造业、流程工业、电气工程、国防等领域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机器人与智能系统等方面的研究开发、设计实现、运营维护、工程管理、教育培训等工作,也可进一步深造攻读控制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相关学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特色本专业弱电与强电相结合,软件与硬件相结合,系统集成与装置研发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工程应用相结合,在运动控制、过程控制、自动检测、智能监控系统等方面具有特色。本专业构建理论教学、综合实验、工程实践、系统设计与企业学习有机结合的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数理基础扎实,系统观点明确,控制技术先进,工程能力卓越”的工程技术人才。
材料类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合肥工业大学
层次
本科
学制
四年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前身是创建于1958年的有机合成工学专业、1959年改设的高分子工学专业,1977年更名为高分子化工专业,1985年更名为高分子材料专业,1998年更名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该专业于2011年批准为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试点专业,2012年获批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该专业是合肥工业大学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专业之一,也是学校教学科研力量雄厚、办学特色鲜明的重点发展专业。毕业生或进入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深造,或服务于国家机构与大中型企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才兼备,能适应社会、经济、科技发展需要,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化视野,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改性、成型加工、测试和应用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和产品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材料选用、生产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毕业生在未来五年后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能够通过自我学习,在高分子化工与材料等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职场竞争力,能够在社会大背景下理解和解决复杂的工程问题,成为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就业方向毕业生面向国内外高校、研究机构、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大中型企业,或继续深造,或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程设计、生产管理与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就业面宽,适应能力强。学制四年,毕业授予工学学士学位。专业特色■本专业以材料学博士点、材料与化工、材料学、化学等硕士点为学科支撑,在功能高分子合成、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合成及应用、高分子高性能化与绿色化等高分子化工与材料研究方向上师资力量雄厚,成果斐然。每位本科生均有机会参与本系老师的科研及实践工作,参与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或申请/授权专利。■构建并形成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国家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突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开展各类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强化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培养。本系教职员工积极支持鼓励本科生参加各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产学研紧密结合,科研反哺教学效果明显。